图书介绍

牛汉诗文集 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牛汉诗文集 3
  • 牛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8086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牛汉诗文集 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散文卷(一)1948

1941—1948

沙漠1

致牧云(1944年10月3日,城固)5

没有阳光的旅途7

人的道路16

我又回到北方20

致彭燕郊(1946年5月8日,汉中狱中)24

读书札记和创作草稿26

致郗潭封、逯登泰(1947年2月6日,开封)42

致胡风(1948年2月29日,天台)45

致郗潭封、逯登泰(1948年2月29日,天台)47

致郗潭封(1948年4月12日,天台)49

致胡风(1948年5月18日,天台)51

1950—1958

致胡风、梅志(1950年4月18日,北京)52

致胡风、梅志(1950年8月7日,北京)55

致胡风(1950年10月24日,沈阳)57

致胡风(1950年10月27日,沈阳)59

致胡风(1950年11月6日,沈阳)60

《采色的生活》后记62

致胡风(1950年12月22日,沈阳)63

致胡风(1951年1月15日,沈阳)65

致胡风(1951年1月20日,沈阳)68

致胡风(1951年1月29日,沈阳)71

致胡风(1951年2月5日,沈阳)73

致胡风(1951年2月10日,沈阳)74

致陈思(1951年3月8日,沈阳)76

致胡风(1951年5月10日,沈阳)78

致胡风(1951年10月23日,沈阳)82

致胡风(1951年11月12日,沈阳)84

致胡风(1952年2月3日,春节,沈阳)86

致陈思(1952年2月,沈阳)90

致胡风(1952年6月29日,沈阳)92

《爱与歌》后记95

一次幼稚而认真的发言97

试谈殷夫的诗101

最大的鼓舞——读武尔贡的报告《苏联的诗歌》后的随感109

陈辉的《十月的歌》编后记114

1972—1973

在悬崖边117

一朵奇异的花118

梦境120

含鄱口122

一段神秘的路124

桂林的大蟒和老虎126

凋零季节的野花128

1979—1984

致胡风、梅志(1979年9月6日,北京)130

致胡风(1979年9月21日,北京)132

致胡风、梅志(1980年4月7日,北京)134

致苏金伞、青勃(1980年12月27日,北京)136

要理解和引导这些年轻人139

致姚锦(1981年6月13日,北京)141

致邵燕祥(1981年9月7日,北京)144

并没有凋谢——简介二十人诗集《白色花》146

致梅志(1982年3月31日,北京)155

荆棘和血液——谈绿原的诗156

致胡风(1982年8月4日,北京)162

致胡风(1982年10月18日,北京)163

一个钟情的人——曾卓和他的诗164

致梅志(1983年3月9日,北京)170

我是怎样写《鄂尔多斯草原》的172

关于“七月派”的几个“问题”——在1983年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177

冯雪峰谈《赶车传》188

我与华南虎190

永不沉没的世界——序《太阳的孩子》194

序《缀满鲜花的诗篇》198

1985—1986

仿佛永远在写第一首诗——摘自《海上蝴蝶》后记203

致梅志(1985年3月23日,北京)205

用全身心向命运搏击——摘自《沉默的悬崖》后记206

回顾和思考208

我的家世208

感激209

迷恋着画209

父亲和他的书209

唐诗210

母亲210

流亡到大西北211

画吹号者211

最初读的两本诗集212

我的老师213

危难和抗争213

几首情境相同的诗214

诗剧《智慧的悲哀》215

《诗垦地》给我的激励215

真正的诗有繁殖力216

苍凉的伏牛山216

磨炼216

生活要拼搏,诗要升华217

《采色的生活》217

并不是空白218

诗又在心中冲动218

风格218

《学诗手记》后记220

简论胡风的诗性222

诗的新生代——读稿随想225

呼唤甘霖229

致艾青(1986年2月2日,北京)231

没有形成诗的札记233

几句说明233

小诗的故乡234

螳螂和汗水235

野玫瑰墙235

野生的草莓235

只有根一直醒着236

呼泉236

街头画展236

花灭了,花是灯237

腊梅花开的时刻238

千手观音238

路是热的238

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239

诗人天蓝骑马去了239

以心灵关怀心灵——忆雪峰和吕荧的最后一段友情241

面向大海——丁玲在墨尔本244

感觉与意识248

从“博学诗”想到的250

我与草木的根251

读阿垅悼亡妻诗253

《中国》备忘录——终刊致读者254

漫说流派259

差一点262

形式主义与感情稀薄264

雪峰一生的诗歌创作并不存在第三个时期265

略说独特性267

蔡其矫谈北岛的《和弦》268

感谢你,白色的山茶花269

《悼念一棵枫树》的萌生270

长颈鹤为什么沉默地飞271

一滴血是一把火272

破钟有心273

1987—1989

关于梵·高的画与诗的通信274

重逢第一篇:路翎277

重逢第二篇:胡风283

青春的风——序黄殿琴诗集《相思》292

探求梦境的历程——我与外国文学297

苦香的,柳笛声声303

序张洪波诗集《独旅》305

耸立的山韵——序陈绍陟诗集《生命的痛处》308

绵绵土314

我的自白316

裂变·超越·生命的形态318

告别过去并非忘记历史——摘自《牛汉抒情诗选》后记323

我的第一本书326

一斗绿豆329

散文卷(二)1991

1990—1991

浅谈飘逸——以诗人蔡其矫为证333

秃手伯336

心灵的呼吸341

掏甜根苗346

滹沱河和我349

最初的记忆353

打枣的季节356

月夜和风筝359

塑造梦的泥土363

《胡风诗全编》编余对谈录367

喂养小雀儿381

母亲的第一次人生经历384

致碧野387

离别故乡389

祖母的忧伤395

父亲和树林和鸟399

早熟的枣子401

序《生命之旅》404

1992—1993

我与石头的情谊408

我的梦游症与梦游诗412

一首诗的故乡416

灯笼红419

祖母的呼唤422

海琴425

贫穷427

南山431

柳芽,春的清香434

高粱情436

眼神445

童心447

孤岛450

对钟声的思念452

诗要显示自己心灵素质的个性——致王耀东信455

《艾青诗选》前言457

黎明前的野火——赏析艾青诗《透明的夜》462

反叛者的誓辞——赏析艾青诗《芦笛》465

燃烧的甜橙——赏析艾青诗《ORANGE》467

溅血的吟唱——赏析艾青诗《画者的行吟》469

源于渴望的预感——赏析艾青诗《复活的土地》471

充满热血的雕像——赏析艾青诗《他起来了》473

深情而颤栗的呼喊——赏析艾青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475

苦难的辙迹——赏析艾青诗《手推车》478

朴素的情操——赏析艾青诗《北方》480

对侵略战争的控诉——赏析艾青诗《乞丐》483

裸露着心胸迎向日出——赏析艾青诗《向太阳》485

不可遗忘的声音——一赏析艾青诗《吹号者》490

对一个无名士兵的祭歌——赏析艾青诗《他死在第二次》493

把黑夜摇坍下来——赏析艾青诗《火把》496

关于文字与创作的关系——致郑敏的信500

《徐志摩选集》序505

1994—1995

戈壁草509

我的创作中的游牧习惯510

让每首诗都燃烧尽自己512

在探索中发现和创造新的诗境514

谈狄金森516

所谓第一义与第二义的诗人518

散文这个鬼520

含羞草的冤屈522

毕加索最后的自画像525

谈爱情诗527

小张老师530

一窠八哥的谜534

小栽根儿和我537

扫霁人儿540

我吃过几万只蚂蚁542

去摘金针菜的路上544

少年与萤火虫549

盲人和灯和诗550

大海和蝴蝶552

种子553

小孩和大河554

美丽而有力的祈祷555

落叶556

对胡风先生形象的一些理解557

无题谈——涉及丁玲的散文《彭德怀速写》560

一个不相信死的人——记与萧军最后一次见面564

不要把“爱”只当作形容词——艾青访谈小记567

孟超谈陈伯达的《不几日记》——干校杂忆之一569

关于“弧”的玄想571

对人生的感悟和礼赞——序云逢鹤诗选集《人·鬼·神》572

与吕剑的通信576

任何主义都与你无关——致姚振函的信谈《感觉的平原》579

说《犁青山水》583

我的脚与砍山鞋585

给塞风的一封信587

骡王爷——童年牧歌一章589

一个温暖的人——感念作家靳以592

梦游与流亡595

我偷了孔夫子的心——追念死去的第一个朋友596

第一次绘画创作601

迷人的转蓬603

灰小子605

玉米浆饼607

石狮子的故事609

活着的伤疤611

接羔613

羊群回村的时候615

活吞小鱼仔的悲剧618

一段没头没尾的无题诗话——为《绿风》诗刊而写620

散文卷(三)1997

1996—1997

黑娘·七寸人621

无题诗话(十则)625

水仙的晚年630

送牢饭和公鸡打鸣——童年牧歌之一633

谈谈我的土气637

船的出发640

致苏金伞(1996年4月9日,北京)642

一片静穆的山林——悼诗人方敬644

我爱这土地——痛悼尊师艾青之二647

玉兰花是这样开的650

诗和散文都是我的命653

我的祖先和一把剑的传说656

是鸡蛋自己长好的660

宝大娘662

一颗不灭的诗星——痛悼尊师艾青669

诗的情境与二度“创世”——关于《华夏创世神歌》的通信摘要679

上学第一天和墨刺的梅花点681

致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部诸同志685

谈谈我这个人,以及我的诗687

关于诗的一次发言——1996年夏在日本一次诗歌座谈会的发言片断691

谈谈我的汗血气694

我们村696

买年画出丑记699

秧歌进村701

从一只破旧木箱想到的——并以此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703

诗和苏金伞和我706

平常而真实的心——序介聂诗集《带齿的烛照》713

疼痛的血印——序张洪波随笔集《摆脱虚伪》716

远方的知音——读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诗集《新生》72

致沈奇(1997年2月1日,北京)726

眼睛出了毛病——牛汉致主编728

略谈我早年的诗——摘自给孙琴安的信729

诗为什么越写越难——摘自给刘畅园的信731

奇特的生命体验——摘自给童蔚的信733

民族心灵的折光735

试谈郭小川诗的历史评价737

每个词语都通向未显现的黎明739

诗绝无虚构740

越改越不听话的草稿741

谁也找不到我742

帕斯捷尔纳克的情操743

伤疤与奔跑744

语言逼迫我向前走746

普希金没有流派748

大诗的命题:黄河入海口749

在大境界中750

梵高作画如小鸟唱歌751

换眼记752

从心胸里咳出的诗——致胡征信谈胡宽的诗755

谈“野诗”757

生命的震颤——以简代序759

致吕剑的信764

大地女儿心灵的清韵——简评叶玉琳的《大地的女儿》768

1998—1999

小谈诗与散文——为《星星》诗刊1998年2月号作769

致吕剑770

在林贤治《人间鲁迅》再版研讨会上的发言772

漫说老聂774

清醒的自白777

《牛汉散文》后记779

阳婆和月明爷——祖母讲的神话780

第二次人生的开篇之作781

历史的沉思和信念——序莫文征诗集《芽与根的和弦》783

诗与我相依为命一生787

追求的困惑790

傻相与苦相791

墙头草792

人姓牛 诗属龙795

在阅读中思考797

率真的性格——读丁玲的四封信有感802

齐越和他的声音804

不要散失了乡情——读《山民》致刘向东813

冲破城堡和阴影——序杜国光诗集《城堡》814

致吕剑(1999年2月27日)817

致艾砂、乙亚(1999年2月27日)820

困恼和思索——致孙玉石教授的信822

埋葬:永远的沉重825

我和小白828

苦思中国的新诗——《新诗三百首》序831

致韩小蕙(1999年12月15日,北京)835

2000—2008

为冯雪峰辩诬837

乡情是永远的激动——序刘向东诗集《母亲的灯》840

刘诗从人到诗是个动词——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844

我的西部情结——读杨牧、曲近诗的心灵感应845

把被删去的人生追补回来——《牛汉诗文补编》后记847

咀嚼丰厚的历史850

会说话的星星——张可散文《星空灿烂》读后感852

诗的新与旧——为《大家》文学杂志而写853

鹰的诞生854

理想主义者的心声——小评胡风早年的诗《给——》855

无愧而圣洁的爱情——解说阿垅的诗《誓》856

心灵的倾诉——解说芦甸的诗《沉默的竖琴》858

解说胡征的诗《白衣女》860

解说拙诗《我的家》861

F被纹身纹心的人——读台湾尹玲的诗有感862

中国诗歌在困境中沉思863

活的石头的声音865

致韩小蕙867

远方的查干花869

一颗诗歌恒星871

天水,让我梦魂牵绕的地方872

我仍在跋涉——在“牛汉诗歌创作研讨会”结束时的答谢辞874

我仍在苦苦跋涉877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序880

在徐志摩纪念公园奠基仪式上的讲话884

艾青永远活在我的心灵里886

北师大校友作家返校日讲话890

贾植芳:瘦小的大形象,匍匐的跋涉者892

附录一896

历史结出的果子——牛汉访谈录&晓渡896

谈胡风&鲁贞银905

中国文学的“老生代”——W·D访牛汉&W·D913

访牛汉先生谈《中国》&孙晓娅916

附录二928

牛汉著作目录&刘福春928

编后记&刘福春9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