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卢湾区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卢湾区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0752004.jpg)
- 胡瑞荣主编;上海市卢湾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18445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238页
- 文件大小:474MB
- 文件页数:12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卢湾区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3
凡例1
总述1
大事记11
第一编 地理·建置68
概述68
第一章 地理68
第一节 境域68
第二节 地貌、地质69
第三节 气候72
第四节 河流74
第五节 地名76
第二章 建置78
第一节 隶属78
第二节 辖属79
第三章 街道简介83
第一节 五里桥街道83
第二节 打浦桥街道85
第三节 丽园路街道86
第四节 顺昌路街道88
第五节 嵩山路街道89
第六节 济南路街道90
第七节 淮海中路街道91
第八节 瑞金二路街道93
第二编 人口96
概述96
第一章 人口总量与分布96
第一节 人口总量96
第二节 人口分布98
第二章 人口变动101
第一节 自然变动101
第二节 机械变动103
第三章 人口构成107
第一节 自然构成107
第二节 社会构成110
第四章 人口寿命117
第一节 期望寿命117
第二节 百岁老人118
第五章 计划生育118
第一节 控制人口自然增长118
第二节 优生优育119
第三编 商业122
概述122
第一章 淮海中路商业街123
第一节 形成和发展123
第二节 改造改组125
第三节 改革开放126
第四节 服务特色127
第二章 商业街市130
第一节 地区商业群130
第二节 农产品交易市场131
第三节 日用品、工艺品交易市场132
第三章 行业132
第一节 百货业132
第二节 五金交电业134
第三节 服装业135
第四节 鞋帽业135
第五节 纺织品业136
第六节 贸易信托业137
第七节 中、西药业138
第八节 燃料业140
第九节 粮食油酱业141
第十节 副食品业142
第十一节 糖业烟酒业144
第十二节 果品杂货业145
第十三节 土产杂品业146
第十四节 物资回收利用业147
第十五节 饮食业148
第十六节 服务业150
第四章 名特优企业和优质产品152
第一节 中华老字号152
第二节 名特企业156
第三节 国、部、市优质产品160
第五章 涉外宾馆162
第一节 锦江饭店162
第二节 新锦江大酒店163
第三节 花园饭店163
第四节 瑞金宾馆、城市酒店164
第六章 经营管理与体制164
第一节 规模与流通渠道164
第二节 企业管理166
第三节 管理体制167
附:淮海中路商业街变迁示意图167
第四编 工业170
概述170
第一章 结构与管理171
第一节 行业171
第二节 所有制175
第三节 管理183
第二章 市(部)属工业185
第一节 结构185
第二节 企业选介186
第三节 产品选介196
第三章 地区工业198
第一节 行业公司与局属企业198
第二节 企业管理200
第三节 厂区建设202
第四节 企业选介203
第四章 其他工业210
第一节 商办工业210
第二节 劳动服务公司工业211
第三节 校办工业212
第四节 街道等工业213
第五节 企业选介214
第五编 金融224
概述224
第一章 银行224
第一节 官僚资本银行、私营银行224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卢湾区办事处226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卢湾支行230
第四节 其他银行233
第二章 其他金融机构234
第一节 典当、小额质押贷款处234
第二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236
第三节 保险公司238
第四节 证券、信托机构238
第五节 邮政储蓄业务处240
第六编 城区规划242
概述242
第一章 规划内容242
第一节 市规划涉境内容242
第二节 区规划内容243
第二章 规划管理245
第一节 建设用地许可证管理245
第二节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管理245
第三节 测量标志管理245
第四节 地名管理248
第七编 市政建设250
概述250
第一章 道路、桥梁250
第一节 地面道路250
第二节 高架道路259
第三节 地铁260
第四节 打浦路越江隧道260
第五节 桥梁261
第二章 治水防台262
第一节 排水设施262
第二节 防汛防台264
第三章 水、电、燃气267
第一节 用水267
第二节 供电269
第三节 燃气271
第八编 建筑274
概述274
第一章 建筑概貌与特色建筑274
第一节 建筑概貌274
第二节 锦江建筑群278
第三节 其他特色建筑281
第二章 住宅建设284
第一节 沿革284
第二节 旧区改造286
第三节 “斜三”地块改建292
第四节 区外贴地建设293
第三章 建筑队伍与建筑管理295
第一节 建筑队伍295
第二节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理298
第三节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301
第九编 环境建设与管理304
概述304
第一章 环境卫生304
第一节 环卫作业304
第二节 设施设备307
第三节 环卫管理310
第二章 环境保护311
第一节 污染治理311
第二节 日晖港整治318
第三节 环保管理318
第三章 园林绿化322
第一节 公园322
第二节 道路绿化326
第三节 其他绿地329
第四节 绿化管理331
第四章 市容管理333
第一节 监察整顿333
第二节 淮海中路文明街334
第十编 房地产338
概述338
第一章 土地使用与经营339
第一节 土地使用339
第二节 土地经营342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第二章土地管理344
第一节 产籍产权管理345
第二节 使用经营管理347
第三章 房产经营349
第一节 房产业沿革349
第二节 房产买卖与租赁351
第三节 房产公司选介354
第四章 房产管理357
第一节 产籍产权管理357
第二节 经营管理360
第三节 使用管理362
第四节 维修管理365
第十一编 交通运输邮电374
概述374
第一章 客运374
第一节 城市公共交通374
第二节 轮渡382
第三节 长途客运383
第二章 货运384
第一节 陆上货运384
第二节 水上货运388
第三章 邮政电信390
第一节 邮政390
第二节 电信392
第十二编 综合经济管理396
概述396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397
第一节 登记管理397
第二节 市场管理400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402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404
第五节 经济监督检查406
第二章 物价管理408
第一节 价格管理408
第二节 监督检查409
第三节 宣传服务410
第三章 审计411
第一节 国家审计411
第二节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413
第四章 税务414
第一节 税制税种414
第二节 税收实绩415
第三节 管理检查416
第四节 涉外税收418
第五章 技术监督管理418
第一节 计量管理418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419
第三节 质量监督420
第十三编 劳动人事概述422
第一章 职工队伍和劳动管理422
第一节 职工队伍422
第二节 就业安置423
第三节 职业技术培训428
第四节 劳务管理429
第五节 劳动争议仲裁431
第二章 干部432
第一节 队伍432
第二节 管理433
第三章 人才管理435
第一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435
第二节 人才交流436
第四章 工资437
第一节 工资437
第二节 干部福利和职工劳动保险441
第五章 劳动保护443
第一节 宣传教育443
第二节 监察处理443
第十四编 革命史迹446
概述44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史迹44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446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宿舍旧址44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448
第四节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449
第二章 孙中山居处史迹450
第一节 上海孙中山故居450
第二节 孙中山行馆寓所451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机构会址史迹45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旧址452
第二节 中共江苏省委等机关旧址453
第四章 其他史迹456
第一节 韬奋故居456
第二节 会所机关456
第三节 编辑出版地459
第四节 电台461
第十五编 中国共产党464
概述464
第一章 组织沿革465
第一节 地方与基层组织465
第二节 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472
第二章 主要活动474
第一节 反帝反封建斗争4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476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477
第四节 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477
第三章 党务工作479
第一节 组织建设479
第二节 宣传教育483
第三节 纪律检查484
第四节 统战工作485
第十六编 民主党派488
概述488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488
第一节 组织沿革488
第二节 主要活动489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490
第一节 组织沿革490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1
第三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492
第一节 组织沿革492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3
第四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494
第一节 组织沿革494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4
第五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495
第一节 组织沿革495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6
第六章 中国致公党497
第一节 组织沿革497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7
第七章 九三学社498
第一节 组织沿革498
第二节 主要活动499
第十七编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政党502
概述502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503
第一节 早期活动503
第二节 派别机关507
第三节 地方组织508
第四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512
第二章 其他政党513
第一节 中华民国工党、中国社会党、中华自由党513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国民治党、中国中和党513
第十八编 群众团体516
概述516
第一章 工人团体517
第一节 组织状况517
第二节 工人运动521
第三节 区工会主要活动525
第二章 青年团体538
第一节 组织状况538
第二节 共青团区委主要活动543
第三章 妇女团体547
第一节 组织547
第二节 区妇联主要活动549
第四章 工商业者团体552
第一节 组织沿革552
第二节 区工商联主要活动555
附:解放前区境内其他群众团体558
第十九编 人民代表大会560
概述560
第一章 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560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6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561
第二章 区人大常委会566
第一节 组织机构566
第二节 常委会会议567
第三节 工作制度569
第三章 人大代表工作570
第一节 代表的选举570
第二节 视察检查572
第三节 议案和书面意见的处理573
第二十编 人民政府576
概述576
第一章 机构576
第一节 沿革576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577
第三节 职能机构580
第四节 派出机构583
第二章 政事活动586
第一节 会议制度586
第二节 施政纪要586
第三节 为民办实事工程593
第三章 计划统计593
第一节 调查统计593
第二节 计划管理594
第四章 财政595
第一节 收支状况595
第二节 资金筹征599
第三节 管理监督601
第五章 友好交往与经济合作605
第一节 国际交往与经济合作605
第二节 国内交往与经济合作606
第六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607
第一节 机构网络607
第二节 青少年保护和帮教工作607
第三节 创建“安全小区”608
第四节 外来人口管理608
第七章 信访、法制、监察609
第一节 信访609
第二节 法制610
第三节 监察611
第八章 档案612
第一节 行政管理612
第二节 馆藏简介613
第三节 开发利用614
附一:民国时期政权机关614
附二:民国时期区境内外国驻沪领事馆616
第二十一编 人民政协概述618
第一章 机构618
第一节 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618
第二节 政协卢湾区委员会620
第二章 主要活动625
第一节 组织学习625
第二节 协商监督627
第三节 服务社会630
第四节 加强联谊631
第二十二编 公安634
概述634
第一章 机构635
第一节 旧警察机构635
第二节 人民公安机关639
第二章 惩治犯罪639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639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641
第三章 治安管理643
第一节 户政管理643
第二节 公共场所、特种行业治安管理645
第三节 社会改造646
第四节 群防群治646
第五节 处置闹事、维护治安648
第四章 交通管理649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649
第二节 管理650
第五章 消防监督654
第一节 机构654
第二节 管理655
第六章 安全保卫658
第一节 经济文化保卫658
第二节 警卫工作660
第七章 爱民活动661
第一节 爱民月活动661
第二节 为民立功662
第二十三编 司法664
概述664
第一章 检察664
第一节 机构沿革664
第二节 刑事检察665
第三节 贪污贿赂检察、法纪检察、税务检察666
第四节 监所检察66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670
第六节 其他检察活动671
第二章 审判673
第一节 机构沿革673
第二节 刑事审判674
第三节 民事审判677
第四节 经济审判679
第五节 行政审判679
第六节 执行680
第七节 告诉与申诉680
第三章 司法行政682
第一节 法制宣传682
第二节 调解684
第三节 律师685
第四节 公证687
第二十四编 军事690
概述690
第一章 武装690
第一节 驻军690
第二节 军事机构692
第三节 地方武装694
第二章 战事694
第一节 五里桥抗倭694
第二节 太平军罗家湾之战695
第三节 辛亥江南制造局之役695
第四节 讨袁起义695
第五节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攻打上海制造局696
第六节 八一三抗战696
第三章 拥政爱民697
第一节 支援地方建设697
第二节 抢险救灾697
第三节 军民共建698
第四章 兵役698
第一节 募兵、征兵698
第二节 志愿兵、义务兵699
第三节 预备役和预备役部队699
第五章 民兵700
第一节 领导机构700
第二节 组织建设700
第三节 政治工作701
第四节 军事工作702
第五节 装备管理703
第六节 基地建设703
第七节 以劳养武704
第六章 防空704
第一节 空袭704
第二节 组织指挥705
第三节 人防工程707
第二十五编 民政710
概述710
第一章 优抚安置710
第一节 拥军抚恤710
第二节 接收安置714
第二章 社会行政管理715
第一节 婚姻登记715
第二节 社会团体管理717
第三节 殡葬管理720
第四节 妇女儿童保护720
第三章 居民委员会722
第一节 组织沿革722
第二节 居委干部722
第四章 社会公益723
第一节 慈善团体723
第二节 救济救灾725
第三节 难民收容所728
第四节 残疾人事业731
第五节 社区服务733
第五章 老龄工作736
第一节 生活服务736
第二节 文体活动736
第三节 权益保护737
第四节 社会活动737
第二十六编 文化740
概述740
第一章 文化场所740
第一节 文化广场740
第二节 文化馆(宫、站)741
第三节 图书馆742
第四节 影剧院、书场744
第五节 其他娱乐场所747
第二章 文化团体748
第一节 表演团体748
第二节 美术团体751
第三节 其他文化社团752
第三章 文化活动754
第一节 语言、文学754
第二节 美术、摄影755
第三节 戏剧、电影756
第四节 音乐、舞蹈761
第五节 展览、交流762
第六节 节庆文化、广场文化764
第七节 史志编纂766
第四章 传播媒体767
第一节 报刊767
第二节 出版774
第三节 发行776
第四节 广播电视777
第五章 民间文化778
第一节 民间文艺778
第二节 民间技艺781
第三节 民间收藏782
第六章 文博784
第一节 文物调查发掘784
第二节 遗址786
第三节 博物馆、纪念馆、纪念像787
第七章 文化管理789
第一节 群众文化管理789
第二节 文物管理790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791
第二十七编 科技794
概述794
第一章 机构794
第一节 科技研究机构794
第二节 上海社会科学院797
第三节 科技管理机构799
第四节 民营科技企业799
第二章 团体801
第一节 中国科学社801
第二节 中华学艺社802
第三节 工程技术团体802
第四节 社会科学团体803
第五节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804
第六节 卢湾区科学技术协会804
第三章 科技活动807
第一节 科学普及807
第二节 学术交流809
第三节 科技服务810
第四章 科技应用与管理811
第一节 科技成果811
第二节 科技兴贸816
第三节 科技发展社区示范点817
第四节 科技管理818
第二十八编 教育822
概述822
第一章 幼儿教育823
第一节 沿革823
第二节 保教824
第三节 幼儿园选介825
第二章 小学教育830
第一节 沿革830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830
第三节 教学831
第四节 体育卫生832
第五节 小学选介834
第三章 中学教育840
第一节 沿革840
第二节 思想品德教育840
第三节 教学841
第四节 体育卫生842
第五节 中学选介843
第四章 特殊教育851
第一节 聋哑教育851
第二节 弱智伤残教育851
第三节 工读教育852
第五章 校外教育853
第一节 区少年宫、青少年科技指导站854
第二节 社区教育854
第六章 中等专业与职业技术教育855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854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855
第三节 职业技术学校选介857
第七章 高等教育859
第一节 沿革859
第二节 震旦大学860
第三节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861
第四节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861
第五节 其他高校862
第八章 成人教育865
第一节 扫盲和初中等教育865
第二节 成人高等教育866
第三节 社会办学867
第九章 中华职业教育社873
第一节 沿革873
第二节 职教事业873
第十章 教育管理875
第一节 机构与社团875
第二节 师资建设875
第三节 教育督导876
第四节 教育科研877
第五节 勤工俭学878
第六节 经费与设施管理878
第二十九编 卫生882
概述882
第一章 机构与团体882
第一节 医疗机构882
第二节 预防保健机构891
第三节 管理机构892
第四节 医药卫生团体893
第二章 卫生防疫894
第一节 急性传染病防治894
第二节 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899
第三节 卫生监督与监测900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903
第三章 卫生保健905
第一节 妇女保健905
第二节 儿童保健906
第三节 老年保健907
第四节 健康教育907
第四章 专病防治908
第一节 肺结核908
第二节 肿瘤909
第三节 眼病909
第四节 牙病910
第五节 精神病911
第六节 性病911
第五章 医疗业务912
第一节 门急诊912
第二节 住院913
第三节 家庭病床914
第四节 中医与中西医结合914
第六章 卫生行政管理916
第一节 队伍916
第二节 医政919
第三节 药政919
第四节 经费920
第三十编 体育922
概述922
第一章 体育团体922
第一节 体育协会922
第二节 体育通讯社、训练俱乐部、协作区925
第二章 群众体育926
第一节 学校体育926
第二节 职工体育927
第三节 老年体育928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928
第三章 竞赛与训练929
第一节 竞赛929
第二节 业余训练933
第三节 优秀运动员名录937
第四节 教练员及裁判员944
第四章 体育设施945
第一节 体育场945
第二节 体育馆、游泳池947
第三节 学校、企业体育设施948
第四节 其他体育场所949
第三十一编 侨务·台港澳事务952
概述952
第一章 侨务、港澳事务952
第一节 侨港澳同胞情况952
第二节 主要工作954
第二章 台湾事务955
第一节 机构955
第二节 主要工作956
第三章 归国华侨联合会957
第一节 沿革957
第二节 主要活动957
第三十二编 民族宗教960
概述960
第一章 少数民族961
第一节 民族状况961
第二节 重要活动963
第三节 民族工作966
第二章 宗教967
第一节 天主教967
第二节 基督教969
第三节 佛教971
第四节 道教975
第五节 伊斯兰教976
第六节 东正教977
第三十三编 人物980
概述980
第一章 传略980
顾英980
顾定芳980
顾从礼980
顾从义980
杨杏佛981
哈少夫981
杨澄甫982
汪优游982
胡怀琛982
徐阿梅982
邹韬奋983
徐婉珊983
陈招悦983
兴慈984
吴蕴初984
陈铿然985
徐琴芳985
章次公985
徐朗西986
伍特公986
张霭墨986
杨士达987
顾南群987
胡文耀987
严苍山988
沙善余988
陆华989
林卫阳989
王庆伟989
吴菊妹989
吴湖帆989
金龙山989
金尔音990
蔡叔厚990
李时良990
郁维991
韩人耀991
黄学东991
朱建华991
常冠群992
杨钧乐992
祝世康992
严雪亭992
高镜朗993
汪亚尘993
张鉴庭993
黄世明994
杨善继994
吴善芳994
陶冷月995
沈迈士995
董贵民996
吉长山996
谢侠逊996
金曼修997
薛佛影997
王荣殡997
傅培彬998
何克明998
钱鼎998
郑君侠999
马定祥999
邵炳坤999
莫非仙1000
杨存琳1000
曹佩珍1000
第二章 事略1001
冯竣光1001
徐寿1001
钟天纬1001
徐建寅1001
华蘅芳1001
经元善1001
李兴锐1002
林乐知1002
李闰1002
黄谨娱1002
薛绍徽1002
杨哲商1002
曹钟坤1002
郑嘉荣1002
陶成章1002
唐尧臣1002
张绍良1003
徐企文1003
柳人环1003
张大卓1003
聂振东1003
李华侬1003
陈元生1003
毕良臣1003
胡德昭1003
刘铁1003
王金发1003
夏之麒1004
郑汝成1004
王晓峰1004
王明山1004
杨玉桥1004
萧美成1004
陈其美1004
尹维峻1005
尹锐志1005
舒高第1005
朱执信1005
韩恢1005
王文庆1005
高旭1006
张应春1006
侯绍裘1006
黄竞西1006
李燮和1006
李佳白1006
李平书1007
李汉俊1007
罗亦农1007
向警予1007
傅兰雅1008
沈定一1008
白鑫1008
胡也频1008
刘平衡1008
恽代英1008
沈克福1009
杨度1009
梅雪俦1009
刘兆明1009
莫觞清1009
蔡雄1009
应修人1009
周湘1009
史量才1010
周达1010
龚昌荣1010
蒋星阶1010
章太炎1010
汤国梨1010
周凤岐1010
黄自1011
杨明斋1011
刘三1011
陆灵素1011
俞秀松1011
马相伯1011
茅丽瑛1011
蔡元培1012
陈蝶仙1012
邵虚白1012
张永康1012
萧友梅1012
朱少屏1012
陈独秀1012
钦家俊1013
黄福林1013
杜重远1013
叶楚伧1013
夏丐尊1013
陶行知1013
太虚1014
陈祖兴1014
戴季陶1014
李白1014
秦鸿钧1014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014
李中1015
徐蔚南1015
萨镇冰1015
阿尔弗雷德·卫登堡1015
徐悲鸿1015
冯超然1015
柳亚子1016
平如生1016
梅兰芳1016
黄炎培1016
钮永建1017
李达1017
傅雷1017
邵力子1017
许广平1018
朱俊欣1018
田汉1018
张絅伯1018
施方白1018
董健吾1019
大悲1019
丁悚1019
竺可桢1019
杨允中1019
康同薇1019
周信芳1019
丰子恺1019
丁熊照1020
陈望道1020
赵松海1020
杨玉书1020
周国强1020
吴涵秋1020
茅盾1021
潘阿耀1021
关露1021
王琎1021
郑晓安1021
蔡连科1021
潘序伦1021
周斌1021
胡愈之1022
高尔松1022
高尔柏1022
乔关生1022
陈宗晖1022
第三章 名录、表1022
第一节 烈士名录1022
王家安1022
毛中玉1022
戴仲清1023
张三堂1023
丁国荣1023
马陆1023
龚志奋1023
李恩勤1023
朱永钰1023
齐元省1023
胡保芳1023
陆忠猷1023
谷文行1023
周晓1023
冯天心1023
郑大芳1024
姚春英1024
袁行夏1024
丁福基1024
任灏1024
杨林1024
徐宝莲1024
孟星野1024
施行汉1024
华明1024
许峰1024
鲍永华1024
周志英1025
楼莛芳1025
奚良1025
秦步云1025
陈尔晋1025
王曼霞1025
杨永忠1025
薛传道1025
彭彬绍1025
刘国华1025
钱玲1025
孙燮文1025
孙才宝1026
贾运起1026
钟秋宝1026
陆久罗1026
张元海1026
陈云祥1026
蔡吉荣1026
陈金荣1026
徐水1026
张孚琰1026
雷炳和1026
吴行国1026
朱雄1026
王海林1026
袁福根1026
徐仁杰1026
沈敏华1027
赵传海1027
徐斌1027
李琦玲1027
咸镛泉1027
姜有林1027
陈银和1027
齐思德1027
宋水根1027
陈家福1027
赵正祥1027
冯金林1027
孙锡泉1027
赵佐国1027
吴根福1028
成毓青1028
郑晓琪1028
陈寿海1028
马金华1028
张翠萍1028
温庆生1028
马菊青1028
王永春1028
王卫东1028
战士勇1028
胡文宪1028
童桂华1028
范晓阳1028
邱长智1028
戴伟1028
李元富1028
郜惠宝1028
辛荣芳1028
王东乔1028
张乃维1028
仲金堂1028
朱雨亭1028
钱道夫1028
张克忠1029
王德雄1029
孙斌1029
吴根生1029
蹇良生1029
陈银山1029
袁福良1029
张光平1029
袁根宝1029
桑克喜1029
第二节 表1029
一、1913~1920年卢湾区境内被北洋军阀捕杀的革命党人一览表1029
二、寓境其他名人简表1031
第三十四编 专记1040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040
法租界1050
法商电车电灯公司1055
客籍乡帮团体1062
抗战期间嵩卢损失辑录1070
青洪帮1080
烟赌娼1086
俄侨社区1093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101
第三十五编 文录1106
一、政令规约1106
上海道余联沅推广法租界布告(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106
沪海道尹兼外交部特派江苏交涉员杨晟布告(民国3年7月14日)1106
附:中国外交部与法国驻华公使康德关于上海法租界内取缔革命党往来照会(民国3年4月7日)1108
法租界会审公廨会审办法1109
法国驻沪总领事署关于法租界内设置里正的命令(1938年8月25日)1109
第六区(芦家湾区)区公所关于区长就任的布告(民国34年12月27日)1110
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节录)(民国35年2月28日)1110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民党卢家湾区区公所的命令(1949年5月30日)1112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撤消卢湾区接管委员会的命令(1950年7月3日)1112
卢湾区1989~1995年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节录)(1988年11月)1113
二、章程通告1117
救国十人团震旦学院第九团章程(民国8年5月)1117
山东协会就上海总商会定13日开市致旅沪同乡通告(民国8年6月11日)1118
山东协会劝同乡赴国民大会通告(民国8年6月30日)1118
外国语学社招生广告(民国9年9月)1119
上海机器工会简章(民国9年10月)1119
南国社简章(民国16年)1122
江南造船所职工会成立宣言(民国16年3月)1123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法兵惨杀法电工友吴同根事件的宣传大纲(1928年9月23日)1124
中共代表团上海联络处启事(1947年3月5日)1125
嵩山区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为召开区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告同胞书》(1951年1月20日)1125
三、函电1126
世界工人联合会执行部总干事致上海机器工会书(1920年12月14日)1126
模特儿事四函(民国14年9月~民国15年6月)1126
宋庆龄致鲁迅函(民国25年6月5日)1128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复中共卢湾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函(1986年8月29日)1129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复中共上海公共交通总公司党委函(1990年7月11日)1129
四、专报1130
国际救济会第一难民所所长乔丹夫人的报告(1939年9月)1130
国民党卢家湾警察分局监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上海办事处专报(节选)(民国35年6月11日)1131
季源溥呈吴国祯监视专报(民国36年3月15日)1132
黄金荣自白书(1951年5月)1133
五、碑铭1134
明潘允修墓志铭1134
明潘惠墓志铭1135
明潘允徵墓志铭1137
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中死亡的法国官兵墓碑(1855年)1138
上海徽宁思恭堂记(清同治九年二月)1138
上海县为积善堂公所义冢告示碑(清光绪六年八月二十九日)1139
上海县为洋货公所振华堂议立规条告示碑(清光绪十年十二月十六日)1139
浙绍公所永锡堂正殿碑记(清光绪十二年正月)1140
上海四明公所重建南厂碑记(民国7年)1141
卢湾区各界人民立二六轰炸被难同胞纪念碑文(1951年2月18日)1142
六、契证1143
孙中山故居地产道契(民国5年12月28日)1143
美国驻沪领事克鲁比签署关于土地所有权转让的《文件生效认可书》(1941年8月11日)1143
上海房地产公司等联合签署关于孙中山故居地产托管声明(节译)(民国30年8月15日)1144
宋庆龄关于孙中山故居地产《土地所有权登记声请书》(民国37年6月10日)1144
七、诗文1146
淡井庙1146
南溪草堂1147
晏公庙1147
国恩寺1147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广方言馆1148
湖南会馆1149
尚贤堂1150
跑狗场1150
沪闵南拓长途汽车公路1150
肇嘉?1150
肇嘉洪路绿化区1150
复兴公园1151
淮海公园1151
南园1151
顾从义、从德1151
砚山斋1151
清明1152
电车1152
辛亥光复1152
二次革命1152
郑汝成1153
肇和起义1153
中国共产党成立1153
模特儿1153
上海市年鉴1153
二六轰炸1153
文化广场苏联东欧艺术团演出1154
夜雨狂歌答沈二1154
痕迹1154
夜过霞飞路1156
题畹华湖帆合作梅兰双清图词画1156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歌歌词(民国25年修订)1157
上海市私立永锡义务初级小学校校歌1157
比乐歌1158
到捕房1158
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说(节录)1159
关于浙绍公所永锡堂的十年回忆1160
南溪草堂访问记1162
八、墨迹1164
孙中山为《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题词1165
毛泽东为邹韬奋逝世的题词1165
邓小平题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1165
王震(一亭)为上海市收容灾民所题词1166
刘海粟致舒新城函1166
邹韬奋拟《生活星期刊》特辑导言1166
柳亚子致徐慰南函1167
董必武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后题词1167
第三十六编 补记1170
概述1170
一、概况1170
二、区党政机构领导人一览表1172
三、主要经济数据1173
四、市政公用事业建设1176
五、城区改造1178
六、重大改革举措1181
七、再就业工程1181
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182
九、先进1183
十、人物传略事略1184
十一、文录1186
附录1188
一、新旧路名对照表1188
二、旧新路名对照表1194
三、卢湾区境现存里、坊、弄、村一览表1202
四、湮没里、坊、弄、村一览表1220
编后记1235
编纂、审定人员名录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