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消化系统毒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消化系统毒理学
  • 王民生,马文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9012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消化系统-毒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消化系统毒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3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生理功能3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结构3

一、消化管3

二、消化腺8

第二节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10

一、消化管的生理功能11

二、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6

三、胰腺的生理功能19

第二章 肝生物转化功能22

第一节 Ⅰ相反应22

一、混合功能氧化酶系23

二、黄素单加氧酶26

三、非微粒体氧化酶28

四、环氧化物水解酶31

五、还原反应与水解反应33

第二节 Ⅱ相反应35

一、葡萄糖醛酸转移酶35

二、谷胱甘肽-S-转移酶37

三、磺基转移酶40

四、N-乙酰基转移酶42

第三节 细胞色素P450酶系44

一、命名与分布44

二、性质与结构45

三、催化反应46

四、诱导与抑制48

第四节 与过氧化物小体增生剂代谢有关的酶系50

一、概述50

二、PP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诱导作用51

三、PP致癌可能机制52

第五节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54

一、遗传因素54

二、环境因素56

第六节 胆汁酸与胆色素代谢58

一、胆汁酸代谢58

二、胆色素的代谢61

第三章 致消化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及毒性表现63

第一节 致消化系统损伤的外源化学物63

一、外源化学物的概念64

二、按性质和用途划分64

第二节 致消化管损伤的外源化学物及毒性表现70

一、致口、咽损伤70

二、致食管损伤71

三、致胃损伤72

四、致肠损伤74

第三节 致消化腺损伤的外源化学物及毒性表现77

一、致肝损伤77

二、致胰腺损伤80

第四章 外源化学物致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表现85

第一节 消化管损伤临床表现85

一、口腔病变与咽炎85

二、食管病变86

三、胃肠病变86

第二节 肝病变94

一、急性与亚急性肝损伤94

二、慢性肝损伤98

三、肝硬化98

四、肝癌100

五、与肝某些生理功能改变有关的肝损伤101

第三节 胰腺病变104

一、影响胰腺功能的外源化学物104

二、毒性表现105

三、毒性机制107

第五章 外源化学物致消化系统损伤机制112

第一节 自由基与氧化损伤113

一、自由基生成113

二、脂质过氧化作用116

第二节 钙稳态失调119

一、细胞内钙稳态119

二、外源化学物致细胞内钙稳态失调120

第三节 共价结合121

第四节 炎症和免疫反应124

第五节 线粒体功能障碍125

一、线粒体基因突变125

二、线粒体Ca2+蓄积与细胞凋亡126

三、线粒体渗透性转变126

第六节 胆汁淤积129

第六章 消化系统毒理学研究方法132

第一节 整体动物实验132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132

二、观察指标133

第二节 体外试验137

一、离体肝灌流137

二、肝组织切片139

三、肝细胞培养141

四、肝亚细胞结构培养144

五、基因工程细胞模型145

六、计算机模型(In silico毒理学)146

第三节 常用检验肝细胞功能试验方法146

一、糖原、白蛋白合成功能146

二、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147

三、细胞色素P450含量测定148

四、甘油脂质的合成功能148

五、腺苷酸环化酶活力测定148

六、细胞成活率的检查149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方法149

一、单细胞凝胶电泳149

二、荧光原位杂交150

三、mRNA差异显示的PCR技术151

第五节 胃肠毒理学研究方法152

一、胃肠道结构完整性的评价152

二、胃酸等细胞分泌活性的测定153

三、胃肠道吸收功能的评价方法154

第二部分 外源化学物的消化系统毒性159

第七章 金属与类金属及其化合物159

第一节 铊及其化合物159

一、理化性质159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159

三、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59

四、毒性概述160

五、毒性表现162

六、毒性机制162

第二节 锡及其化合物163

一、理化性质16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16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163

四、毒性概述164

五、毒性表现166

六、毒性机制166

第三节 锑及其化合物167

一、理化性质16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16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168

四、毒性概述168

五、毒性表现170

六、毒性机制171

第四节 铬及其化合物171

一、理化性质17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17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172

四、毒性概述172

五、毒性表现175

六、毒性机制175

第五节 汞及其化合物176

一、理化性质17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17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177

四、毒性概述177

五、毒性表现181

六、毒性机制182

第六节 砷及其化合物184

一、理化性质18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18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185

四、毒性概述186

五、毒性表现190

六、毒性机制191

第七节 磷及其化合物193

一、理化性质193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193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193

四、毒性概述193

五、毒性表现196

六、毒性机制197

第八章 醇类202

第一节 乙醇202

一、理化特性20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0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02

四、毒性概述204

五、毒性表现208

六、毒性机制209

第二节 甲醇210

一、理化特性21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1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11

四、毒性概述211

五、毒性表现213

六、毒性机制214

第三节 氯乙醇214

一、理化特性21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15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15

四、毒性概述215

五、毒性表现217

六、毒性机制218

第四节 乙二醇218

一、理化性质21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1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19

四、毒性概述219

五、毒性表现221

六、毒性机制221

第九章 氯代烯烃类224

第一节 氯乙烯224

一、理化性质22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2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24

四、毒性概述225

五、毒性表现229

六、毒性机制230

第二节 二氯乙烯232

一、理化性质232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32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33

四、毒性概述233

五、毒性表现237

六、毒性机制237

第三节 三氯乙烯238

一、理化性质23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3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39

四、毒性概述241

五、毒性表现246

六、毒性机制247

第四节 四氯乙烯249

一、理化性质249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49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49

四、毒性概述250

五、毒性表现253

六、毒性机制253

第五节 二?英254

一、理化性质25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5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58

四、毒性概述258

五、毒性表现264

六、毒性机制265

第十章 氯代烷类274

第一节 四氯化碳274

一、理化性质27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7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74

四、毒性概述277

五、毒性表现281

六、毒性机制282

第二节 三氯甲烷(氯仿)284

一、理化性质284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84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84

四、毒性概述285

五、毒性表现286

六、毒性机制287

第三节 三氯乙烷287

一、理化性质28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8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88

四、毒性概述288

五、毒性表现290

六、毒性机制291

第四节 二氯乙烷291

一、理化性质291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91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92

四、毒性概述292

五、毒性表现295

六、毒性机制296

第十一章 无机氮化合物及脂肪胺298

第一节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298

一、理化性质29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298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299

四、毒性概述301

五、毒性表现304

六、毒性机制306

第二节 亚硝胺类化合物307

一、理化性质30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0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08

四、毒性概述309

五、毒性表现315

六、毒性机制316

第十二章 芳香族烃类320

第一节 多氯联苯320

一、理化性质32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2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21

四、毒性概述322

五、毒性表现325

六、毒性机制326

第二节 苯乙烯327

一、理化性质32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2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27

四、毒性概述328

五、毒性表现331

六、毒性机制332

第十三章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336

一、理化性质33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3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37

四、毒性概述338

五、毒性表现346

六、毒性机制347

第十四章 氮杂环化合物350

第一节 肼350

一、理化性质350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50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51

四、毒性概述351

五、毒性表现354

六、毒性机制355

第二节 1,2-二甲基肼357

一、理化性质357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57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58

四、毒性概述360

五、毒性表现362

六、毒性机制363

第十五章 毒素与兽药368

第一节 黄曲霉毒素368

一、理化性质36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69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69

四、毒性概述370

五、毒性表现376

六、毒性机制376

第二节 氯霉素378

一、理化性质378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79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79

四、毒性概述380

五、毒性表现384

六、毒性机制385

第三节 四环素386

一、理化性质386

二、来源、存在与接触机会386

三、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87

四、毒性概述388

五、毒性表现392

六、毒性机制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