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汉语篇和语法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英汉语篇和语法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0762964.jpg)
- 刘礼进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3941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英语-语法-对比研究-汉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英汉语篇和语法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认知·语用·话语2
1英汉语强势反身代词用法的认知功能观2
1.1引言2
1.2所指依存等级及认知逻辑3
1.3语法表现和语义性质5
1.4语篇功能与特点7
1.5结语11
2生命性对英汉语NP用法的作用——一项语料考察14
2.1引言14
2.2语料处理和NP句位分布综合数据考察14
2.3生命性对英汉语NP在不同层面用法的作用18
2.4结语27
3篇章语序认知分析29
3.1引言29
3.2前人对语言结构与认知的相关论述30
3.3时间顺序和因-果顺序31
3.4整体-部分顺序和总-分顺序33
3.5小结和余论36
4话语所指物可及性分析38
4.1引言38
4.2关于可及性理论38
4.3可及性与可知性40
4.4轻主语与限一未知信息41
4.5话语推理42
4.6相距程度、同一性、竞争度与显著度44
4.7结语46
5汉语句内代词所指解读的语用学视角47
5.1引言47
5.2约束论与代词所指47
5.3句内代词所指用法的语用学解读50
5.4结论57
6话语生成与理解——语序标记语的作用59
6.1引言59
6.2话语生成实验:假设与设计61
6.3语序标记语分析63
6.4讨论与结束语66
7再谈“衔接”与“连贯”68
7.1引言68
7.2关于衔接与连贯理论68
7.3隐含信息70
7.4隐含信息与话语连贯72
7.5余论74
第二编 语篇与照应76
8现代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照应功能76
8.1引言76
8.2“自己”的语句和语篇照应功能77
8.3余论85
9汉语反身代词长距离照应研究中的几个问题88
9.1引言88
9.2题元等级论88
9.3 NP显著性计算法90
9.4长距离照应的阻断现象92
9.5有生性条件和次(成分)统制93
9.6结语95
10可推知照应再考——专就语篇中的照应性名词短语而论96
10.1引言96
10.2语用理据97
10.3语篇语境的作用98
10.4已知性等级与定指表达99
10.5不定名词短语的照应用法101
10.6结束语103
11英语话语中的间接照应104
11.1间接照应界说104
11.2间接照应与两类名词短语优选条件106
11.3间接照应制约因素108
11.4推导假说110
11.5结束语113
12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后照应的几个问题——与赵宏、邵志洪先生商榷115
12.1引言115
12.2关于“句内照应单向性”与认知语法的有关理论115
12.3第三人称代词句内后照应制约条件:理论诠释与比较117
12.4关于复合句的“基本句”与“变体”120
12.5关于超句后照应122
13何以使用“指称”?——谈谈术语“reference”的汉译124
13.1问题124
13.2考察124
13.3准确解读词义是译好术语的前提126
13.4结语128
第三编 英汉对比和回指解析130
14汉英篇章视点回指式对比考察130
14.1问题的提出130
14.2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131
14.3对比考察132
14.4结论144
15汉英篇章回指手段对比考察——专就翻译语料中汉语LDR及其英语对应用语而论145
15.1引言145
15.2研究设计145
15.3对比考察146
15.4结论157
16英汉人称代词回指和预指比较研究159
16.1引言159
16.2关于句法问题159
16.3关于章法问题161
16.4结语165
17英汉篇章结构模式对比研究166
17.1引言166
17.2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166
17.3篇章实例分析168
17.4统计分析174
17.5讨论与小结177
18中心理论和回指解析计算法179
18.1引言179
18.2回指解析过程179
18.3中心理论181
18.4基于中心理论的回指解析计算法182
18.5结语186
19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回指解析研究概述188
19.1引言188
19.2自然语言理解中回指解析计算方案的研究188
19.3回指解析研究发展动态193
19.4回指解析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95
19.5小结195
第四编 语法理论与关系结构198
20再谈中心词理论与“的”字结构198
20.1引言198
20.2中心词理论198
20.3“的”的功能性质和“的”字结构200
20.4小结和余论208
21关系结构的提升分析211
21.1引言211
21.2关系结构的生成212
21.3汉语关系结构生成方式215
21.4小结和余论217
22也谈“NP1的NP2+V得R”的生成219
22.1引言219
22.2已有的理论解释219
22.3本文的解释——关系化移位与合并222
22.4有关的问题225
22.5结论228
23句子主语和宾语的关系化考察230
23.1引言230
23.2相关文献简要回顾230
23.3语料调查231
23.4语用功能特点232
23.5结语235
参考文献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