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江苏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江苏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
  •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698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江苏省-1949~1978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共江苏地方史 第2卷 1949-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编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4月一1956年9月)7

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7

第一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7

一、苏北、苏南和南京市领导机构的建立7

二、城市接管10

三、剿匪与肃特13

四、改造和建设基层政权15

五、召开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7

第二节 抗美援朝运动20

一、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20

二、各界群众投身抗美援朝运动24

三、朝鲜战场上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28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30

一、镇压反革命30

二、取缔反动会道门33

三、巩固镇反运动成果35

第二章 建立新的经济秩序38

第一节 稳定经济形势38

一、组建国营经济38

二、恢复工农业生产40

三、稳定市场金融物价44

第二节 争取财政状况基本好转47

一、统一财经47

二、合理调整工商业50

第三节 反对贪污浪费和限制反限制斗争53

一、“三反”运动53

二、“五反”运动56

第三章 进行土改和各项民主改革60

第一节 彻底进行土地制度改革60

一、苏北恢复区的土地改革60

二、新区农村土地改革62

三、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变化68

第二节 开展其他民主改革69

一、禁娼与禁毒69

二、改革企业旧的管理制度71

三、宣传贯彻《婚姻法》73

四、宗教界“三自”革新运动75

第四章 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恢复77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77

一、党组织的公开和新党员的发展77

二、整风和整党79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思想文化建设82

一、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82

二、人民文化事业的起步84

三、人民教育事业的初步发展85

四、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87

第三节 经济建设及其成就89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建立89

二、兴修水利91

三、进一步稳定和繁荣市场93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95

第五章 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99

第一节 恢复省治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99

一、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组建99

二、宣传和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102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04

第二节 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106

一、合理安排工业布局106

二、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08

三、初步奠定工业基础110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111

一、贯彻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11

二、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整顿114

三、迎战1954年特大洪水灾害118

第六章 过渡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建设121

第一节 民主建政工作的新发展121

一、全省实行普选121

二、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23

第二节 党的建设和审干肃反运动126

一、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126

二、“新三反”运动128

三、审干和肃反运动129

第三节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132

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形势132

二、各民主党派与工商联组织的建立133

三、地方政协会议的召开136

第四节 人民团体的建立137

一、工会组织的建立137

二、青年团组织的建立139

三、妇联的成立与妇女地位的提高140

第五节 教科文卫事业的发展142

一、教育事业的继续发展142

二、科研工作的加强144

三、文化艺术事业的初步繁荣145

四、卫生事业的新起步146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48

第一节 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148

一、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加快发展148

二、高级农业合作社的急速组建15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2

一、对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实行公私合营152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154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157

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组与改造159

第三节 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161

一、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61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加速进行165

三、对手工业合作社的整顿166

第二编 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探索前进(1956年9月一1966年5月)171

第八章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71

第一节 探索的良好开端171

一、贯彻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精神171

二、贯彻“双百”方针175

第二节 中共江苏省第三次代表大会177

一、江苏省党的三大召开前的形势177

二、江苏省党的三届一次代表大会179

第三节 贯彻党的八大方针183

一、学习贯彻党的八大精神183

二、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184

三、开放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186

四、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187

第九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91

第一节 整风运动191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1

二、开展整风运动195

三、听取党外人士的批评197

第二节 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199

一、反右派斗争的开展199

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20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203

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的开展203

二、江苏省党的三届二次代表大会205

三、紧缩机构与下放干部207

第十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09

第一节 农业“大跃进”209

一、整顿“三类社”209

二、农业“大跃进”的萌发211

三、全面开展农业“大跃进”214

第二节 工业和其他战线的“大跃进”217

一、全民大炼钢铁217

二、“以钢为纲,全面跃进”220

三、科教文卫领域的“大跃进”223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225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225

二、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227

三、人民公社的“共产”风229

四、农田水利建设和社队工业的萌芽230

第十一章 从初步纠“左”转为反“右倾”234

第一节 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234

一、江苏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二届政协一次会议234

二、整社纠“左”237

三、调整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241

四、压缩工农业计划指标243

第二节 反“右倾”和继续“大跃进”244

一、反“右倾”斗争244

二、继续“大跃进”247

三、三年“大跃进”的严重后果249

第十二章 大挫折后的调整253

第一节 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253

一、调整农村人民公社所有制253

二、“包产到户”的试行257

三、调整工业布局260

四、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263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继续调整的三年265

一、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265

二、加强工业的主导作用267

三、江苏省党的第四届代表大会271

第三节 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政策的调整274

一、进行甄别平反工作274

二、调整知识分子政策和文艺政策275

三、调整党的统一战线政策278

四、农业中学的兴起与发展279

第四节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283

一、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283

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85

三、培训党政干部288

四、开展群众性的学英模活动289

第十三章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92

第一节 开展农村“四清”运动292

一、贯彻“前十条”、“后十条”292

二、“龙固事件”和“高沟事件”296

三、贯彻“二十三条”299

第二节 开展城市“五反”运动300

一、城市“五反”运动的初步开展300

二、城市“五反”运动的深入发展302

第三节 加强战备工作303

一、民兵工作的“三落实”303

二、以战备为中心的“小三线”建设306

第十四章 全面完成经济调整任务309

第一节 各项事业蓬勃发展309

一、江苏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三届政协一次会议309

二、“工业学大庆”运动的开展312

三、“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兴起313

四、科教文卫事业的稳步发展315

第二节 经济建设成就显著318

一、经济比例趋向合理318

二、农业生产逐步发展319

三、工业水平不断提高320

四、人民生活得到改善322

第三编 十年内乱及对“文化大革命”的抗争(1966年5月一1976年10月)325

第十五章“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动乱开始325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的发动325

一、评《海瑞罢官》325

二、批判“三家村”328

三、贯彻“五一六通知”331

四、对“文化大革命”的不同态度334

第二节 社会局势的动乱336

一、“南大溧阳分校事件”336

二、“罢官”、批斗之风盛行339

三、红卫兵运动的兴起341

第三节 江苏省委控制局势的努力345

一、工作队进驻高等院校345

二、江苏省委控制局势的措施347

第十六章 全面动乱的继续发展350

第一节 造反派的全面夺权350

一、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350

二、南京“一三事件”353

三、从局部夺权到“一·二六夺权”356

第二节 对江苏实行军管358

一、军管会的成立358

二、稳定局势的初步工作361

第三节 大规模武斗的爆发363

一、日益升级的武斗363

二、平息武斗的努力366

第十七章 开展“斗、批、改”运动369

第一节 革命委员会的建立369

一、革委会建立前的局势369

二、各级革委会的建立371

第二节 开展“斗、批、改”373

一、开展“革命大批判”373

二、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375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377

四、干部下放379

第三节 全面开展“对敌斗争”382

一、“清理阶级队伍”382

二、“一打三反”运动384

三、深挖“五·一六”运动385

第四节 党组织的恢复和重建386

一、“整党建党”386

二、江苏省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389

三、地方各级党委的重新建立391

第十八章 从抵制极左思潮到“批林批孔”运动395

第一节 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395

一、“批陈整风”与“批林整风”运动的开展395

二、调整党政领导机构和落实干部政策398

三、在经济领域纠“左”整顿400

四、群众团体恢复活动402

第二节“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404

一、开展“批林批孔”运动404

二、开展“评法批儒”406

三、“下放工人回宁事件”408

第十九章1975年的整顿与反对“四人帮”的斗争412

第一节 全面整顿的开展412

一、混乱局面的再度出现412

二、整顿徐州铁路415

三、对各行各业的整顿419

第二节 反对“四人帮”的斗争422

一、“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422

二、“南京事件”的发生424

三、“四人帮”的高压和迫害428

四、反对“四人帮”斗争的胜利431

第三节 曲折发展的江苏经济434

一、极左思潮对经济工作的冲击434

二、江苏经济的艰难发展436

第四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历史性的转折(1976年10月一1978年12月)441

第二十章 思想政治上的初步拨乱反正441

第一节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441

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帮派的斗争441

二、初步平反冤假错案445

第二节 中共江苏省第六次代表大会及影响448

一、江苏省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448

二、江苏省人大、政协组织恢复活动450

三、各群众团体的整顿453

第二十一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56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456

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较快恢复456

二、农业生产的稳步前进459

三、社队企业的加快发展461

第二节 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463

一、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463

二、省科学大会的召开466

三、各项社会事业的新面貌468

第三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70

一、开展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70

二、对“南京事件”的彻底平反474

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475

结语478

附录485

大事索引(1949年4月一1978年12月)485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历届省委领导人名录(1949—1978)520

后记5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