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法律实务的影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法律实务的影响
  • 朱前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86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法律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法律实务的影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法律语词模糊现象的辩证观与本书的研究动机2

一、模糊理论的产生2

二、法律语词模糊性的两面性5

第二节 研究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的意义12

一、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对语义模糊性的影响12

二、我国学界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研究的现状简述14

三、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研究的现实意义18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18

一、本书的研究范围18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19

第四节 需要说明的与本书研究有关的问题及其关系23

一、语义与语用23

二、法律语词的语义模糊和语义歧义24

三、法律解释和发现法律25

第二章 汉语法律基本语词的模糊性及其对司法的影响分析27

第一节 汉语中法律基本语词的模糊语词类型及语义分析27

一、法律基本语词的界定27

二、法律基本语词中常见的模糊语词类型及其语义分析28

第二节 法律语词模糊性案例分析44

一、立法语言的语词模糊性案例研究44

二、法律解释的语词模糊性案例研究58

第三章 汉语法律语词模糊性的成因探析68

第一节 法律语词含义的开放性68

一、符号的含义68

二、符号的指称86

三、符号含义和指称的关系89

第二节 法律语词模糊和精确的矛盾特性91

一、语词模糊和精确矛盾特性的哲学基础91

二、法律语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转化的案例分析93

第三节 属加种差定义方法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影响95

一、什么是定义95

二、属加种差定义对法律模糊语词产生的影响97

第四节 受语境影响的法律语词模糊性103

一、语境理论综述104

二、语境对法律语词使用的重要意义106

三、语境不明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影响113

第五节 语言选择可能导致的语词模糊118

一、关于语言选择118

二、语言选择的“变异性”和“协商性”导致语词的模糊124

第六节 法律解释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带来的模糊127

一、法律规定的模糊造成法律解释的模糊127

二、解释方法的不确定导致解释的模糊128

三、司法解释立法化带来的模糊130

第四章 在法律实践中必要的模糊语词的应用分析133

第一节 利用语词模糊提高法律语言表达效率133

一、立法语言对法律语词模糊性的运用134

二、法律解释对模糊语词的应用136

第二节 利用模糊的法律语词避免法律缺漏,增强法律语言表达的灵活性139

一、利用模糊语词避免法律缺漏139

二、利用模糊语词增强法律语言的活力和灵性141

第三节 利用法律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144

一、法律的人文关怀精神144

二、运用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145

第四节 常用的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分析147

一、常用于增强法律语言灵活性的模糊语词147

二、常用于弥补法律缺漏的模糊语词148

三、常用于体现法律普遍适用性的模糊语词148

四、常用于体现法律稳定性的模糊语词149

五、常用于体现人文关怀的模糊语词151

六、常用于体现维护国家利益的模糊语词152

第五节 必要的语词模糊并不等于可以超越模糊语词的模糊度153

第五章 不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的消除157

第一节 尽量不使用容易导致不必要模糊的法律语词157

一、必须熟练掌握并尽可能不使用容易导致不必要模糊语义的法律语词158

二、通过国家颁布新法规消除没有正确定义的模糊语词(概念)163

三、用语义明确的语词替换易产生模糊的语词165

四、通过法律解释消除立法语言中的模糊语词166

五、通过模糊语词近义词的堆积使用消除模糊170

第二节 对法律语词进行规范定义,做到语义明确171

一、做到定义相称相应,避免由于定义过宽或者过窄导致的模糊171

二、多使用规定的语词定义173

三、对语词进行定义要避免定义项包含被定义项175

四、定义用语应清楚明确,避免使用晦涩或者隐喻、暗喻等具有修辞作用的语词176

五、通过揭示语词的指称来明确语词的含义178

第三节 掌握规范命题中的规范模态词,避免产生语义模糊180

一、“必须”、“禁止”、“允许”作为规范命题逻辑常项的命题分类180

二、“必须”、“禁止”、“允许”命题之间的关系182

三、掌握规范推演,准确使用模态语词183

四、“必须”和“禁止”的转换184

第四节 通过语境揭示明确语义184

一、通过上下文语境显示消除语词的模糊性185

二、通过揭示语词使用的背景消除模糊191

第五节 通过特征描述明确法律模糊语词的含义194

一、特征描述消除语词符号模糊的理论依据195

二、特征描述消除语义模糊的操作方法195

第六章 法律实务中法律模糊语词的处理技巧分析201

第一节 商务谈判中“生效条件”设置的技术分析201

一、设置“生效条件”的原因202

二、签署带“生效条件”合同的前提条件205

三、设置“生效条件”的方法207

第二节 “格式合同”的破与立的时机选择209

一、“格式合同”的含义209

二、慎用“格式合同”,谨防合同陷阱210

三、均衡各方利益,制订合理的“格式合同”213

第三节 利用合同条款“对等关系”,使商务谈判立于不败之地215

一、“对等关系”原则的含义215

二、巧用“对等关系”,推进合作成功216

第四节 把握“诉讼时效”,掌握诉讼的主动权219

一、正确理解“诉讼时效”的含义220

二、把握好“诉讼时效”的方法220

第五节 消除“优先使用权”和“合理的回报”的模糊,实现合作方的双赢223

一、对“合理的回报”的处理224

二、对“优先使用权”的处理226

第六节 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模糊性应用227

一、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理解228

二、对“日常经营管理权限”的规制229

第七节 通过调查取证,消除“虚假陈述”的模糊230

一、利用尽责调查揭开华丽外衣230

二、利用取证还原真相维护权益233

第八节 活用模糊语词求同存异,促成合作234

一、作出“法律法规许可的情况下”的约定234

二、设置“另行约定”条款的妙用236

第九节 从“无”惹上官非,到“有”付出代价——正确处理法律实务中的“有”和“无”238

一、“无”字怎么会生“非”238

二、声明“有”却付出了真实的代价240

第七章 结论243

第一节 应辩证认识法律语词的模糊性243

一、正确对待模糊语词的积极作用243

二、尽量规避模糊语词的消极意义244

第二节 只有掌握语词模糊性产生的机理及其对法律实践的影响,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游刃有余245

一、要熟悉掌握易致模糊的法律基本语词245

二、熟悉掌握语词模糊性的制造原理245

三、应充分认识法律语词模糊性对法律实践的影响248

第三节 充分发挥模糊语词的积极作用249

一、要发挥模糊语词对提高法律语言表达效率的作用249

二、利用模糊的法律语词避免法律缺漏,增强法律语言表达的灵活性249

三、利用法律模糊语词体现法律的人文关怀249

四、掌握常用的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249

第四节 消除不必要的法律模糊语词的根本方法就是根据产生模糊的原因对症下药250

一、有意识地通过语词使用消除模糊250

二、通过正确定义消除模糊250

三、掌握规范命题中的规范模态词,避免产生语义模糊251

四、通过语境显示消除模糊251

五、通过特征描述消除模糊251

参考文献252

后记2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