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三党历史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三党历史 第2版
  • 王夫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6394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三党历史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第三党建党的历史背景(1911.10—1927.7)1

1.1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

1.1.1 同盟会及其活动2

1.1.2 武昌起义10

1.1.3 黄孝战役15

1.1.4 南北议和17

1.1.5 辛亥革命的意义22

1.2 民初西式民主实验23

1.3 溯源中国国民党26

1.4 五四运动唤醒民众30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34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38

第2章 中华革命党(1927.7—1930.8)48

2.1 国民党党内外的抗争48

2.2 提出创建第三党53

2.3 酝酿成立新党派63

2.4 重建中华革命党65

2.5 《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68

2.5.1 中国革命之特质68

2.5.2 中国革命与劳动平民阶级的使命70

2.5.3 时论的批评70

2.5.4 国民党与共产党71

2.5.5 中华革命党之任务71

2.5.6 中华革命党之主义72

2.5.7 中华革命党之政纲73

2.5.8 和各党派的关系73

2.6 同各方面的论战73

2.7 各地组织及其活动78

第3章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0.8—1935.11)87

3.1 临委会成立(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87

3.1.1 邓演达出国考察88

3.1.2 邓演达回国91

3.1.3 会议准备94

3.1.4 临委会成立99

3.2 《政治主张》101

3.2.1 中国社会的结构101

3.2.2 中国社会的历史前程102

3.2.3 我们的争斗目的102

3.2.4 我们的争斗手段103

3.2.5 我们具体的方案103

3.2.6 我们和共产党及改组派的分界104

3.3 邓演达思想104

3.3.1 邓演达思想体系105

3.3.2 平民革命思想105

3.3.3 民族独立思想107

3.3.4 军事思想108

3.3.5 社会主义思想110

3.3.6 哲学思想111

3.4 临委会开展的工作113

3.5 准备军事起义115

3.6 邓演达遇难120

3.7 发动“倒蒋抗日”125

3.8 提议、策动“福建事件”131

3.8.1 “福建事变”爆发析因132

3.8.2 “福建事变”爆发的经过134

3.8.3 各方对“福建事变”反应137

3.8.4 蒋介石镇压“福建事变”141

3.8.5 “福建事变”意义评述144

3.9 临委会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145

3.10 响应《八一宣言》150

第4章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35.11—1941.3)153

4.1 解委会成立(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153

4.2 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6

4.3 积极参加抗日战争165

4.3.1 参加前线对日作战165

4.3.2 组织抗日游击武装168

4.3.3 广泛开展抗日宣传169

4.3.4 加强与国共两党合作170

4.4 第三次全国干部会议174

4.5 国民参政会中的斗争180

4.6 加强组织建设183

第5章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1.3—1947.2)187

5.1 “皖南事变”后的联合斗争187

5.2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88

5.3 争取民主与实施宪政191

5.4 中共七大和国民党“六大”195

5.5 六参政员延安会谈198

5.6 抗日战争胜利204

5.7 拥护国共重庆和谈206

5.8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209

5.9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211

5.10 同国民党一党独裁作斗争214

5.10.1 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之争214

5.10.2 政治协商会议决议之争215

5.10.3 维护政治协商会议决议218

5.10.4 拒绝参加国民大会220

第6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1947.2—1948.5)224

6.1 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224

6.2 四干会的《党务报告》230

6.2.1 本党历史230

6.2.2 党名、党章、党纲231

6.2.3 组织工作的检讨和新的方针232

6.2.4 宣传工作的检讨和新的方针232

6.3 四干会后的工作233

6.4 农工党在香港坚持反蒋斗争235

6.5 响应中共“五一号召”238

6.5.1 一九四八年上半年国内局势239

6.5.2 “五一号召”的起草240

6.5.3 “五一号召”的发布242

6.5.4 各民主党派的反应244

6.5.5 “五一号召”发布的意义246

6.6 农工党中央扩大会议247

6.7 拥护将革命进行到底249

6.8 配合中共开展反蒋军事斗争253

第7章 参与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8.5—1949.11)256

7.1 北上进入解放区256

7.2 参与筹备新政协会议262

7.2.1 新政协会议诸问题协议的达成262

7.2.2 新政协筹备会的召开266

7.2.3 新政协参加单位的审查与处理269

7.2.4 代表名额与人选的协商和确定272

7.2.5 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召开274

7.3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75

7.4 出席开国大典281

7.5 第五次全国干部会议284

7.6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290

第8章 第三党的历史贡献(1926.11—1949.10)292

8.1 创立平民革命理论292

8.2 重视武装军事斗争294

8.3 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96

8.4 创造与中共紧密合作的典范299

8.5 形成优良的革命传统302

附录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04

附录二 第三党大事记313

参考文献328

后记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