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调剂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调剂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792602.jpg)
- 张晓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90166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调剂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调剂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调剂学基础3
第1章 绪论3
1.1调剂学的历史与现状3
1.1.1调剂学的起源和发展3
1.1.2调剂学的现状5
1.2调剂学与其他药学相关学科的关系6
1.2.1调剂学与药剂学6
1.2.2调剂学与医院药学7
1.2.3调剂学与临床药学7
1.2.4调剂学与社会药学7
1.3调剂学在药学学科中的作用和地位8
第2章 医院药学部(科)、医院药房与社会药房10
2.1概述10
2.2医院药学部(科)在医院中的位置和作用11
2.2.1医院药学部(科)的设置11
2.2.2医院药学部(科)的业务领域12
2.2.3医院药学部(科)与医院药房(社区药房)14
2.2.4医院药房的调剂业务14
2.3社会药房15
2.3.1国内社会药房15
2.3.2国外社会药房16
2.4药店药师与医院药师的调剂特征17
2.4.1药店药师的调剂特征17
2.4.2医院药师的调剂特征18
第3章 国家医疗卫生保障制度19
3.1概述19
3.2国外的医疗保障制度20
3.2.1医疗保障制度模式比较20
3.2.2国外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22
3.3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22
3.3.1我国城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23
3.3.2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4
3.3.3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24
3.4医药分开的概念和意义25
3.4.1医药分开溯源25
3.4.2国际医药分开的现状25
3.4.3我国的医药分开26
3.4.4小结29
第4章 药师31
4.1药师从业的范围和类别31
4.1.1药师31
4.1.2临床药师31
4.1.3执业药师31
4.1.4从业药师32
4.1.5药品销售员32
4.1.6药品咨询师32
4.1.7医药营销师/医药代表32
4.2医师与药师的职业分工32
4.3药师的职责、权利与义务33
4.4药师的资质与职业素质33
4.4.1药师的资质与执业准入33
4.4.2药师的职业规范与职业素质34
4.5药师职能的变革35
4.5.1转变观念,定位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35
4.5.2转变定位,从“后台”服务到“面对面”服务36
4.5.3专业水平走向“精”“深”36
4.5.4综合素质定位变“被动”为“积极”36
4.5.5用高科技手段实现药师职能的转变36
4.6药师的学术组织36
4.6.1中国药学会36
4.6.2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37
4.6.3中国执业药师协会37
4.6.4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38
4.6.5地方的药师学术组织38
4.6.6其他39
4.7药师的职业道德与调剂伦理39
4.7.1药师的职业道德39
4.7.2调剂伦理41
4.7.3药师誓言42
第5章 药品44
5.1药品的属性44
5.1.1药品的特殊商品属性44
5.1.2药品质量的重要性45
5.2药品的名称45
5.2.1概述45
5.2.2药品的命名原则45
5.2.3药品通用名46
5.2.4药品商品名46
5.2.5别名和习用名46
5.3国家药物政策47
5.3.1概述47
5.3.2国家药物政策的基本目标47
5.3.3国家基本药物47
5.4药品标准48
5.4.1药典48
5.4.2部(局)颁标准、注册标准48
5.4.3药品生产企业标准49
5.5药品管理法49
5.5.1我国药品管理法的历史沿革49
5.5.2 200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9
5.5.3药品管理法与药品调剂工作50
5.6药品分类管理50
5.6.1药品分类管理的概念和意义50
5.6.2处方药和非处方药50
5.6.3非处方药(OTC)遴选原则50
5.7药品说明书51
5.7.1概述51
5.7.2药品说明书的法律要求51
5.7.3药品说明书的阅读与使用51
5.8新药研究51
5.8.1新药的概念51
5.8.2新药的分类52
5.9药品的生产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52
5.9.1药品生产企业52
5.9.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52
5.10药品的市场流通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52
5.10.1药品市场流通的概念52
5.10.2药品流通监督管理53
5.10.3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54
5.11医疗机构制剂的生产与使用54
5.11.1概述54
5.11.2医疗机构制剂的生产54
5.11.3医疗机构制剂的使用55
第6章 与调剂业务相关的药事法规56
6.1概述56
6.2中国药品管理体制57
6.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解读与释义57
6.3.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立法和修订背景57
6.3.2关于药品的界定57
6.3.3关于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58
6.3.4关于医疗机构配备药学技术人员的规定58
6.3.5对于医疗机构制剂的特定要求59
6.3.6关于药物临床试验59
6.3.7关于药品批准文号59
6.3.8关于药品标准59
6.3.9医疗机构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60
6.3.10药品包装的管理60
6.3.11药品价格的管理61
6.3.12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61
6.3.13关于药品储藏条件61
6.3.14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61
6.3.15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62
6.3.16关于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健康体检62
6.4处方管理办法62
6.4.1《处方管理办法》的制定背景、依据和适用范围63
6.4.2关于处方和处方审查63
6.4.3关于医师、药师在医疗机构签名留样或者专用签章备案的要求64
6.4.4关于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遵循的原则64
6.4.5关于调剂药师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和药物咨询服务65
6.4.6关于患者持处方到药品零售企业购药的规定65
6.4.7关于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65
6.4.8关于对药师的处罚规定68
6.4.9关于药品说明书外的用药68
6.4.10关于处方销毁68
6.5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69
6.5.1关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概念与范围69
6.5.2关于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组织和职责69
6.5.3关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配置69
6.5.4关于临床用药管理70
6.5.5关于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的配备70
6.5.6关于药品退换70
6.5.7关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71
6.5.8关于对临床科室存药的管理71
中篇 调剂学技术75
第7章 调剂概论75
7.1调剂业务的范畴75
7.1.1调剂概念75
7.1.2调剂基本要素75
7.1.3调剂的基本要求77
7.2调剂业务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78
7.2.1药学相关学科的知识78
7.2.2临床医学相关学科的知识81
7.2.3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知识与技能82
7.2.4药事管理法律法规82
7.2.5服务礼仪与有效沟通83
7.3调剂模式与流程83
7.3.1门诊药房调剂模式83
7.3.2住院药房调剂模式85
7.3.3调剂流程与普通调剂业务操作规程85
7.4调剂技术前沿87
7.4.1调剂自动化与智能化87
7.4.2静脉用药调配中心87
7.4.3用药咨询与患者教育88
7.4.4调剂质量监控与评价88
7.4.5药事服务费给调剂工作带来的影响89
第8章 调剂室与调剂设备91
8.1概述91
8.2调剂室及调剂服务环境的设计理念91
8.2.1调剂室设计的基本原则92
8.2.2调剂服务环境设计理念93
8.3调剂室的布局与设计94
8.3.1调剂室布局的整体思路94
8.3.2门诊药房95
8.3.3住院药房97
8.3.4急诊药房98
8.3.5传染病药房99
8.3.6中药房99
8.3.7药架摆放99
8.3.8药品摆放100
8.4调剂室的环境与卫生101
8.4.1调剂室的环境要求101
8.4.2调剂卫生102
8.4.3院内感染控制102
8.5常规调剂设备103
8.5.1通用设备103
8.5.2信息系统103
8.5.3特殊设备103
第9章 处方、处方手册与处方集104
9.1处方的类型104
9.2处方的结构和内容104
9.3医嘱的结构和内容105
9.4处方的书写106
9.5处方管理制度106
9.6电子处方的应用107
9.6.1电子处方的优势107
9.6.2电子处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07
9.6.3展望108
9.7处方手册与处方集108
9.7.1定义108
9.7.2处方手册与处方集的作用109
9.7.3处方集编制目的109
9.7.4处方手册或处方集的编写和制定109
9.8医院处方点评规范111
9.8.1处方点评产生的背景和意义111
9.8.2处方点评的依据和内容111
9.8.3不规范处方的判断标准113
9.8.4处方点评的方法114
9.8.5处方点评的管理115
9.8.6处方点评中的技术问题115
9.8.7处方点评的指标设计115
9.8.8处方点评指标设置与计算方法116
9.8.9处方点评样本量的设定与持续改进116
第10章 药品包装与药袋、药签118
10.1药品包装118
10.1.1概述118
10.1.2选择药品包装需要考虑的因素118
10.1.3药品包装材料119
10.1.4药品包装分类119
10.1.5药品包装的要求119
10.1.6药品包装的特殊要求120
10.1.7药品包装材料的特点120
10.2药袋121
10.2.1药袋的用途121
10.2.2药袋的内容、形式121
10.2.3药袋的质量标准122
10.2.4药袋的设计123
10.3摆药杯、单剂量分包和摆药格123
10.4药签124
10.4.1处方药标签的作用124
10.4.2药签的设计与使用124
第11章 医院门诊药房调剂业务127
11.1处方审核127
11.1.1审方的定义127
11.1.2药师审方工作的现状128
11.1.3审方与药师的批判性思维128
11.1.4处方审核的目的和意义129
11.1.5处方审核的主要形式129
11.1.6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132
11.1.7疑义处方的应对与干预139
11.2处方调配141
11.2.1处方调配工作程序141
11.2.2特殊处方的调配142
11.3发药交代与用药指导143
11.3.1发药交代原则143
11.3.2发药交代的内容143
第12章 医院住院药房调剂业务147
12.1医嘱的审核与调剂147
12.1.1医嘱与处方的异同147
12.1.2医嘱审核148
12.1.3医嘱的调剂149
12.1.4单剂量调剂需要注意的问题152
12.2药历与住院患者用药指导153
12.2.1药历与药历的书写153
12.2.2住院及出院患者的用药指导155
12.3调剂查房156
12.3.1调剂查房的形式156
12.3.2调剂查房的内容157
第13章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58
13.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定义、意义及国内外动态158
13.1.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定义158
13.1.2建立PIVAS的目的与意义158
13.1.3 PIVAS国内外发展动态161
13.1.4 PIVAS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63
13.2 PIVAS的环境与设施163
13.2.1 PIVAS的环境163
13.2.2 PIVAS的无菌设备165
13.3 PIVAS的人员配置168
13.3.1人员组成169
13.3.2人员管理169
13.3.3岗位职责169
13.3.4人员培训171
13.4化疗药物的调配172
13.4.1化疗药物的定义与品种172
13.4.2化疗药物的调配172
13.4.3化疗药物污染和废弃物的处置173
13.5胃肠外营养药物的调配174
13.5.1胃肠外营养药物的定义与品种174
13.5.2胃肠外营养药物的调配176
13.6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流程管理178
13.6.1信息流管理178
13.6.2物流管理178
13.6.3人员管理180
13.6.4其他管理180
13.7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181
13.7.1环境质量控制181
13.7.2过程质量控制181
13.7.3无菌质量控制182
13.8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规范化要求183
13.8.1国外静脉药物调配的规范化要求183
13.8.2国内静脉药物调配的规范化要求184
13.9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185
13.9.1系统功能185
13.9.2技术特点186
第14章 社会药房的调剂业务187
14.1社会药房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187
14.2社会药房的药品陈列187
14.2.1药品陈列方式188
14.2.2药品陈列要求189
14.2.3药品陈列原则189
14.2.4陈列药品管理189
14.3社会药房的药品调剂190
14.3.1处方药调剂190
14.3.2非处方药调剂191
14.4社会药房的药学服务191
14.4.1药学服务的任务191
14.4.2药学服务的内容192
14.5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的任务和作用193
14.5.1执业药师的责任193
14.5.2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的作用193
14.6社会药房的信息化管理194
14.6.1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195
14.6.2信息化管理的内容195
第15章 特殊病生理状况下的调剂原则197
15.1儿童用药特点及调剂197
15.1.1儿童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197
15.1.2儿童用药的调剂原则198
15.2老年人用药特点及调剂199
15.2.1老年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200
15.2.2老年人群用药的调剂原则200
15.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用药特点及调剂原则203
15.3.1妊娠期/哺乳期生理学和药动学特点203
15.3.2妊娠期用药安全性评价方法203
15.3.3药品妊娠期和哺乳期安全性分类204
15.3.4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调剂原则205
15.4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调剂原则206
15.4.1肝功能不全的病理学特点和评价方法206
15.4.2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206
15.4.3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调剂原则206
15.5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调剂原则207
15.5.1肾功能不全的病理学特点、分期和评价方法207
15.5.2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影响208
15.5.3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调剂原则208
15.6精神疾病患者的调剂原则209
15.6.1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209
15.6.2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特点210
15.6.3精神疾病患者的门诊药品调剂210
15.6.4精神疾病患者病房用药和出院用药指导211
第16章 不同剂型药品的用药指导213
16.1口服剂型药品的用药指导213
16.1.1口服给药的剂型及其特点213
16.1.2口服剂型药品调剂的一般原则214
16.1.3口服给药的其他注意事项215
16.2注射剂的用药指导217
16.2.1注射给药的优点217
16.2.2注射给药的应用原则217
16.2.3静脉输液的滴速218
16.3皮肤给药剂型的用药指导221
16.3.1皮肤给药剂型药品调剂的一般原则222
16.3.2不同皮肤给药剂型药品调剂的注意事项222
16.4腔道给药剂型的用药指导223
16.4.1阴道栓的用药指导223
16.4.2直肠栓的用药指导223
16.5滴眼剂、滴鼻剂和滴耳剂的用药指导223
16.5.1滴眼剂的用药指导223
16.5.2滴鼻剂的用药指导224
16.5.3滴耳剂的用药指导224
16.6吸入给药剂型的用药指导224
16.6.1鼻腔吸入给药系统224
16.6.2肺部吸入给药系统225
第17章 特殊及专门药房的调剂业务231
17.1临时调剂的概念与操作231
17.1.1临时调剂的概念231
17.1.2临时调剂的场所231
17.1.3液体稀释法232
17.1.4固体研磨法233
17.1.5 混昆合法234
17.1.6分装胶囊234
17.1.7调制软膏235
17.1.8药品拆零分装235
17.1.9协定处方调剂236
17.2单剂量门诊处方调剂236
17.2.1单剂量门诊处方调剂的概念236
17.2.2单剂量药品包装操作236
17.3急诊药房的调剂业务237
17.3.1常规急诊药品的调配237
17.3.2急诊用麻醉和精神药品的调配237
17.3.3常见抢救药品的调配237
17.4传染科药房的调剂业务238
17.4.1岗前准备238
17.4.2收方、审方和调配238
17.4.3发药交代238
17.4.4处方的放置和保管238
17.4.5环境与卫生239
17.5门诊输液药房的调剂业务239
17.5.1门诊输液药房的概念239
17.5.2门诊输液药房的调剂业务239
17.6临床试验用药品的调剂与管理239
17.6.1药物临床试验与试验用药品239
17.6.2临床试验用药品的调剂与管理240
17.7药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241
17.7.1药品紧急储备241
17.7.2药品供应保障241
17.7.3用药方案与处方集制订241
17.7.4救治现场药品质量管理242
17.7.5短缺药品应对242
17.7.6捐赠药品管理242
17.7.7医务人员及患者用药指导242
17.7.8药品善后处理242
第18章 中药调剂业务244
18.1中药调剂总论244
18.1.1概述244
18.1.2中药调剂的职责和任务244
18.1.3中药调剂人员任职资格245
18.1.4中药调剂的相关规定245
18.2中药处方的相关知识245
18.2.1中药处方245
18.2.2中药处方的组方原则245
18.2.3中药处方书写规定246
18.3中药处方的常用术语246
18.3.1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处方常用名246
18.3.2中药的处方应付247
18.3.3中药的处方脚注248
18.4中药的用药禁忌250
18.4.1中药的配伍禁忌250
18.4.2中药的妊娠禁忌250
18.4.3饮食禁忌250
18.4.4证候禁忌251
18.5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251
18.5.1审方、计价、收方251
18.5.2调配252
18.5.3复核253
18.5.4核发253
18.5.5新型中药饮片调配253
18.5.6调剂用药的供应254
18.5.7饮片调剂的质量管理254
18.6特殊中药的管理与调剂255
18.6.1麻醉中药的管理与调剂255
18.6.2毒性中药的管理与调剂255
18.7中药斗谱的编排原则257
18.7.1斗谱编排原则257
18.7.2特殊存放的中药258
18.8中药汤剂258
18.8.1汤剂的概念、分类与用途258
18.8.2汤剂制备操作常规259
18.8.3汤剂的制备方法259
18.8.4汤剂的服用方法260
18.8.5汤剂的质量要求和影响因素260
18.9中成药调剂261
第19章 用药咨询与患者教育262
19.1用药咨询262
19.1.1开展用药咨询的必要性262
19.1.2开展用药咨询的条件准备263
19.1.3不同形式的用药咨询263
19.1.4用药咨询服务的内容264
19.1.5用药咨询服务评价264
19.2用药宣传与用药教育265
19.2.1国内、外用药宣传与用药教育现状265
19.2.2用药宣传与用药教育的内容265
19.2.3用药宣传与用药教育的形式266
第20章 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与药物警戒268
20.1药物不良反应268
20.1.1药物不良反应概述268
20.1.2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268
20.1.3过敏反应和规避原则269
20.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和意义272
20.3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272
20.3.1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法规条款272
20.3.2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272
20.4医疗机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73
20.4.1医疗机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网络273
20.4.2药房调剂工作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274
20.4.3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274
20.5常见药源性疾病及其防治275
20.5.1概述275
20.5.2不合理用药与药源性疾病275
20.5.3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275
20.5.4药物相互作用与药源性疾病276
20.5.5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277
20.5.6药源性疾病的治疗277
20.5.7药物过敏反应的抢救278
20.5.8小结278
20.6中药的药物不良反应278
20.6.1概述278
20.6.2中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278
20.6.3中药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279
20.7药物依赖与药物滥用280
20.7.1药物依赖的定义280
20.7.2药物依赖的分类280
20.7.3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或物质)280
20.7.4药物依赖与药物滥用的关系280
20.7.5药物滥用现状281
20.7.6药物依赖性的治疗281
20.8药物警戒281
20.8.1药物警戒的定义281
20.8.2药物警戒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区别281
20.8.3实施药物警戒的必要性281
20.8.4做好药物警戒的措施282
第21章 药学信息服务与调剂智能化系统283
21.1药学信息概述283
21.1.1药学信息的概念283
21.1.2药学信息服务283
21.1.3医院药学信息服务新模式的建立284
21.2药学信息的收集284
21.2.1药学信息的种类284
21.2.2药学文献的查阅285
21.2.3计算机文献检索287
21.2.4互联网上的药学信息检索288
21.3利用互联网获得药学信息的方法289
21.3.1分类检索289
21.3.2关键词检索289
21.3.3药学资源290
21.4调剂信息化系统292
21.4.1电子处方系统292
21.4.2安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294
21.4.3处方评价系统296
21.4.4抗菌药物监测网296
21.5调剂智能化系统296
21.5.1概述296
21.5.2智能化调剂设备分类297
21.5.3门诊药房调剂智能化系统306
21.5.4住院药房调剂智能化系统308
21.5.5结语311
第22章 调剂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保障313
22.1调剂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313
22.1.1质量管理组织与职责313
22.1.2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314
22.2药品的稳定性与调剂315
22.2.1药品的性质和变化316
22.2.2影响药品稳定性的因素316
22.2.3药品的保管与养护317
22.2.4药品稳定性对调剂工作的影响319
22.3药品的批号和效期管理319
22.3.1药品的批号和效期识别319
22.3.2药品效期管理320
22.3.3药品效期管理制度322
22.4药品召回322
22.4.1药品召回的定义323
22.4.2药品召回管理措施323
第23章 调剂学教学与研究324
23.1调剂学教学概论324
23.2调剂学课程设置324
23.3调剂学的教学模式326
23.3.1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326
23.3.2角色扮演教学法326
23.3.3模拟药房327
23.4调剂学实习327
23.4.1调剂部门实习授课327
23.4.2调剂部门实习指南328
23.4.3调剂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与管理328
23.5调剂学的考核与评估329
23.6调剂学研究概论330
23.6.1调剂学研究的目的和内容330
23.6.2调剂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330
23.7药物经济学在调剂业务中的应用331
23.7.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331
23.7.2药物经济学的发展简史332
23.7.3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术语332
23.7.4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33
23.7.5药物经济学在调剂业务中的应用334
23.8药物利用研究在调剂业务中的应用335
23.8.1药物利用研究的定义335
23.8.2药物利用研究的分类335
23.8.3药物利用研究的作用335
23.8.4药物利用研究的计量单位336
23.8.5药物利用研究评价医院用药的基本方法336
23.8.6药物利用评价中的定性研究337
23.9循证医学在调剂业务中的应用338
23.9.1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338
23.9.2循证医学的发展历史339
23.9.3循证医学实施的基本步骤339
23.9.4循证医学在调剂业务中的应用340
23.10药物再评价341
23.10.1药物再评价的定义与意义341
23.10.2药物再评价的主要内容342
23.10.3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监督344
23.10.4国外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制度简介346
第24章 调剂业务的临床药学基础348
24.1调剂的药动学基础348
24.1.1药物的体内过程348
24.1.2药动学的基本概念349
24.1.3群体药动学简介352
24.2调剂的临床药理学基础353
24.2.1时辰药理学353
24.2.2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356
24.3注射给药的临床药学基础357
24.3.1注射剂的稳定性357
24.3.2注射给药应注意的其他事项360
24.4口服给药的临床药学基础363
24.4.1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363
24.4.2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药物因素363
24.4.3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机体因素363
24.4.4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内的相互作用366
24.5其他途径给药的临床药学基础367
24.5.1黏膜给药的用药特点367
24.5.2眼部结构与用药特点368
24.5.3鼻腔结构与用药特点370
24.5.4直肠结构与用药特点372
24.5.5皮肤结构与用药特点374
24.6治疗药物监测376
24.6.1药物疗效与血药浓度376
24.6.2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定义377
24.6.3临床需要进行TDM的药物377
24.6.4临床常用TDM的方法378
24.6.5 TDM的工作流程379
24.6.6给药剂量的调整379
24.6.7药物基因组学理论在TDM中的应用379
24.6.8群体药动学理论在TDM中的应用379
24.7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380
24.7.1体外相互作用380
24.7.2体内相互作用381
第25章 调剂涉及的计算385
25.1药物浓度和剂量的计算385
25.1.1药物浓度表示法及换算385
25.1.2药物剂量表示法及换算388
25.2稀释与混合的计算(包括固体和液体)389
25.2.1稀释的计算389
25.2.2不同浓度药物混合的计算390
25.3等渗溶液、等张溶液的计算391
25.3.1冰点下降法调节等渗溶液392
25.3.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调节等渗溶液393
25.3.3等张溶液的计算393
25.4小儿剂量调整的计算393
25.4.1按年(月)龄计算394
25.4.2按体重计算394
25.4.3按体表面积计算394
25.5麻醉性镇痛药的剂量滴定395
25.5.1阿片类药物的初始剂量滴定395
25.5.2阿片类药物个体剂量滴定和维持395
下篇 调剂服务与管理399
第26章 调剂服务399
26.1调剂服务的环境与支持设施399
26.2调剂服务礼仪399
26.2.1调剂服务礼仪的意义400
26.2.2调剂服务礼仪的内容400
26.3患者心理与调剂服务401
26.3.1患者心理学与用药依从性401
26.3.2取药患者的心理特点402
26.3.3用药依从性的概念403
26.3.4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403
26.3.5用药依从性的测量方法404
26.3.6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措施404
26.4患者交流与沟通405
26.4.1概述405
26.4.2调剂服务中沟通的目的406
26.4.3调剂服务中沟通的原则406
26.4.4调剂服务沟通技巧407
26.5调剂服务的语言艺术409
26.5.1服务语言的特点409
26.5.2服务礼貌语言409
26.5.3服务语言的应用409
26.5.4服务忌语410
26.5.5掌握服务语言艺术的途径411
26.6调剂服务质量411
26.6.1服务质量概述411
26.6.2调剂服务质量的构成412
26.6.3调剂服务质量标准414
26.6.4调剂服务质量的管理415
26.7调剂服务创新420
26.7.1概述420
26.7.2调剂服务创新模式421
26.7.3调剂服务创新实践421
第27章 药品供应与调剂管理423
27.1药房药品管理423
27.1.1医院药品的遴选准入423
27.1.2药房药品的管理423
27.1.3调剂工作的现场管理424
27.1.4药品的经济管理425
27.2毒性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调剂管理427
27.2.1医疗用毒性药品427
27.2.2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427
27.2.3医疗机构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制度427
27.3抗菌药品的调剂管理431
27.3.1概述431
27.3.2抗菌药品合理使用指导原则431
27.4高危药物的调剂管理435
27.4.1高危药物定义435
27.4.2高危药物分类(ISMP, 2008)435
27.4.3高危药物管理437
27.5含运动兴奋剂药品的调剂管理438
27.5.1运动兴奋剂的定义438
27.5.2国际奥委会规定的兴奋剂药物分类与目录438
27.5.3我国兴奋剂目录438
27.5.4含运动兴奋剂药品的调剂管理439
27.6生物制品和疫苗的管理439
27.6.1概述439
27.6.2生物制品的分类440
27.6.3生物制品的保存441
27.6.4生物制品的调剂442
27.7患者退药的处理原则442
27.7.1患者退药原因分析442
27.7.2解决患者退药问题的思路443
27.7.3门诊患者退药处理原则443
第28章 调剂安全与用药差错管理444
28.1用药差错概念及其分类444
28.1.1用药差错概念和涵义444
28.1.2用药差错的分类445
28.2调剂相关的用药差错445
28.2.1审方疏漏445
28.2.2处方调剂错误446
28.2.3处方(医嘱)信息缺失与辨识错误446
28.2.4药品使用错误447
28.3用药差错报告制度与用药差错报告系统448
28.3.1用药差错报告制度448
28.3.2用药差错报告系统449
28.4用药差错研究与实践进展450
28.4.1建立无惩罚的差错分享文化451
28.4.2定期发布用药安全信息451
28.4.3促进产品改进451
28.4.4规范处方行为451
28.4.5加强医、药、护人员的有效沟通451
28.4.6改善调剂工作规范和流程451
28.4.7提倡药师进行服药指导,鼓励患者参与药物治疗452
28.5调剂工作中的风险管理452
28.5.1概述452
28.5.2限制性与强制性措施在防范用药差错中的应用453
28.5.3自动识别技术在防范用药差错中的应用453
28.5.4防范用药差错有效性策略层级453
第29章 调剂工作的绩效管理455
29.1调剂工作绩效管理的意义455
29.1.1绩效管理的定义455
29.1.2调剂工作绩效管理的意义455
29.2调剂工作绩效管理的实践456
29.2.1药房调剂工作绩效管理内容456
29.2.2调剂人员的绩效管理内容456
29.3绩效管理实施方法457
29.3.1制订绩效计划457
29.3.2实施与检查督促458
29.3.3绩效评估458
29.3.4反馈与绩效计划调整459
29.3.5奖惩措施459
第30章 调剂学展望464
30.1现代科学技术推动调剂学发展464
30.2现代管理理论促进调剂学发展465
30.3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调剂工作的影响466
30.3.1实施基本药物政策给药师施展身手的广阔空间467
31.3.2收取药事服务费有助于体现药师知识技术的价值467
30.3.3设立药事服务费有助于提高药师的责任意识468
30.4未来药师的职业价值468
附录470
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470
2医疗用毒性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475
3药物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检索表477
4哺乳期妇女禁用或慎用的药物514
5用药错误报告表516
6肝功能不全患者需慎用的药物518
7肾病患者需慎用的药物519
8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和剂量调整521
9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525
10部分需监测药物的药动学参数527
11药品使用提示标签530
索引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