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
  • 孟晓萍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175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210MB
  • 文件页数:514页
  • 主题词:动脉粥样硬化-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脉粥样硬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 础篇1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的研究1

第一节 病因学的概述1

第二节 病因学的历史回顾2

一、血脂异常3

二、高血压9

三、吸烟10

四、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10

五、遗传因素11

六、其他因素12

第三节 病因学发病机制的理论基础15

一、脂质浸润学说15

二、内皮细胞损伤学说16

三、炎症反应学说18

四、氧化应激学说20

五、斑块破裂学说21

六、血栓形成学说24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特点26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特点26

一、脂质条纹27

二、纤维斑块29

三、粥样斑块29

四、复合病变30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动脉的病理特点32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32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3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35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36

五、周围动脉粥样硬化37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与器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37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与主动脉37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脏38

三、脑动脉硬化与脑40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与肾41

五、周围动脉粥样硬化与四肢42

第三章 动脉粥样硬化分子生物学研究45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在联系与意义45

一、正常的血管细胞结构与功能46

二、动脉粥样硬化细胞与分子机制的研究47

三、分子生物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在联系及意义50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进展51

一、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分子生物学特点51

二、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循环标志物53

三、动脉粥样硬化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55

四、一氧化氮与动脉粥样硬化57

五、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59

六、组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65

七、细胞连接通讯与动脉粥样硬化66

八、单核细胞招募与动脉粥样硬化68

九、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69

十、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72

十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79

十二、内质网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80

十三、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82

第三节 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项目83

一、无创影像学检查83

二、有创影像学检查88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新进展94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新进展94

一、抗动脉粥样硬化为核心的高血压治疗策略94

二、他汀类药物应用的突破——从临床的血脂达标到逆转斑块96

第二节 介入治疗新进展105

一、新器械的应用105

二、新观点的形成106

三、干预治疗方法的进展107

四、展望107

第二篇 临 床篇109

第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共性问题109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与分类109

一、斑块的结构109

二、斑块的分类109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与临床病理联系110

一、无症状期111

二、缺血期111

三、坏死期111

四、纤维化期112

第三节 易损斑块的检查与干预112

一、易损斑块的定义112

二、易损斑块的诊断标准112

三、易损斑块的诊断技术112

四、易损斑块的治疗策略113

第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个性问题114

第一节 后循环缺血与动脉粥样硬化114

一、后循环缺血的定义114

二、有关后循环缺血的几个重要认识114

第二节 糖尿病的脂质谱异常——机制、特征与干预策略115

一、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与特征115

二、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干预策略115

第三节 肾脏疾病的血脂异常管理116

一、肾脏疾病脂质代谢紊乱的特点及机制116

二、慢性肾病的调脂治疗117

第三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9

第一节 冠状动脉的大体解剖及其血液供应和侧支循环119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绞痛121

一、定义与概述121

二、发生机制121

三、临床表现12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23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124

六、诊治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130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肌梗死131

一、发生机制131

二、临床表现132

三、心电图134

四、超声心动图135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135

六、实验室检查136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37

八、规范治疗141

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47

第四节 介入治疗148

一、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的发展史148

二、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的适应证150

三、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术中、术后的并发症156

四、冠状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规范化治疗159

第四章 主动脉硬化163

第一节 主动脉大体解剖163

第二节 主动脉硬化好发部位与临床表现163

第三节 主动脉硬化与主动脉夹层164

一、发病机制165

二、临床分型166

三、临床表现167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169

五、规范治疗170

第五章 脑动脉硬化174

第一节 脑动脉大体解剖图及供血部位174

第二节 脑动脉硬化好发部位病因病理176

一、脑动脉硬化好发部位176

二、脑动脉硬化病因177

三、脑动脉粥样硬化病理178

四、脑动脉硬化临床分期179

第三节 脑动脉硬化与慢性脑供血不足180

一、发病机制180

二、临床表现18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89

四、规范治疗190

五、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94

第四节 脑动脉硬化与脑卒中197

第五节 脑动脉硬化与认知功能障碍198

一、发病机制199

二、VCI的危险因素分析200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202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03

五、规范治疗204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5

第六节 脑动脉硬化治疗策略208

第七节 颈动脉粥样硬化209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损伤部位209

二、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210

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210

四、辅助检查212

五、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215

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215

第八节 脑动脉硬化治疗策略217

第六章 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类型222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概论222

一、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222

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223

三、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225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27

一、TIA概念的历史回顾227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28

三、临床表现229

四、辅助检查230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230

六、治疗231

第三节 脑梗死233

一、脑梗死亚类233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34

三、病理235

四、病理生理236

五、临床表现237

六、辅助检查240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240

八、治疗241

九、预后243

第四节 脑出血24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43

二、病理244

三、临床表现244

四、辅助检查246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246

六、治疗247

七、预后249

第五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24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49

二、病理249

三、临床表现250

四、辅助检查250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251

六、治疗252

七、预后253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25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54

二、病理255

三、临床表现255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256

五、治疗256

六、预后257

第七节 其他动脉性疾病257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病257

二、颞动脉炎260

三、主动脉弓综合征261

四、脑动脉盗血综合征263

第八节 脑静脉系统血栓26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65

二、病理265

三、临床表现266

四、辅助检查268

五、诊断269

六、治疗270

第七章 肾动脉硬化274

第一节肾动脉大体解剖图274

第二节肾动脉硬化好发部位275

第三节肾动脉硬化与肾动脉狭窄276

一、发生机制277

二、病理改变279

三、临床表现28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282

五、规范治疗286

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89

第四节肾动脉硬化治疗策略291

第八章 下肢动脉硬化295

第一节 下肢动脉大体解剖图及供血部位296

第二节 下肢动脉硬化好发部位297

第三节下肢动脉硬化与下肢动脉疾病298

一、流行病学298

二、下肢动脉疾病发病机制300

三、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特点300

四、下肢动脉疾病辅助检查304

五、下肢动脉疾病诊断标准和临床分期307

六、下肢动脉疾病预后309

七、下肢动脉疾病治疗展望311

第四节 下肢动脉疾病治疗措施311

一、下肢动脉疾病的处理原则312

二、下肢动脉疾病的非药物治疗314

三、下肢动脉疾病的药物治疗315

四、下肢动脉疾病血运重建治疗的原则318

五、下肢动脉疾病的血运重建治疗方法319

结语331

第九章 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334

第一节 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334

一、发病机制334

二、糖尿病合并CAD的特点335

三、糖尿病合并CAD的药物治疗335

第二节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特点337

一、糖尿病肾病337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45

第十章 动脉粥样硬化调脂治疗的策略355

第一节 调脂治疗的概论355

一、降脂药物的机制356

二、他汀类药物368

三、贝特类药物376

四、规范用药381

第二节 调脂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84

一、权衡强化降脂的利与弊384

二、不应一味追求调脂达标386

三、循证医学带来启示387

四、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388

第十一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治疗39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与氧化应激392

一、活性氧的产生及其与AS的关系393

二、ROS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397

三、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398

第二节 抗氧化治疗的机制400

一、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401

二、天然的抗氧化剂404

三、细胞内抗氧化剂407

第三节 抗氧化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409

一、抗氧化维生素抗动脉硬化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410

二、普罗布考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415

三、新型抗氧化剂AGI-1067的循证医学证据421

四、总结422

第四节 抗氧化剂在临床的应用422

一、维生素类抗氧化剂422

二、普罗布考425

第十二章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理论及治疗理念43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理论431

一、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名的认识431

二、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的认识431

三、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病机的认识433

第二节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治疗原则436

一、扶正祛邪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治疗原则436

二、从中医的角度辨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438

三、注重饮食调理,未病先防442

四、中医在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上的研究进展443

第三节 西医医生在应用中成药、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47

一、中成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447

二、明确西医动脉粥样硬化分期对应的中医病机阶段449

三、在应用中医药治疗时应辨证准确,不可盲目投药452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进展453

一、常用西药药物治疗453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454

三、中药药物治疗454

结语455

第十三章 络病理论代表方通心络胶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458

第一节 通心络组方理论459

一、“脉络-血管系统病”的概念及其指导价值459

二、运用脉络学说探讨心脑血管病变的中医病机462

三、通心络组方特色分析465

第二节 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467

一、调脂作用468

二、抗炎作用472

三、抗氧化应激损伤478

四、降低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482

五、稳定易损斑块的综合作用研究482

六、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干预作用483

七、对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干预作用484

主编寄语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