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刍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刍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0084112.jpg)
- 冯国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860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刍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思维科学释义4
一 什么是思维科学4
(一)思维的多义性4
(二)钱学森思维科学中的思维的特殊性6
(三)什么是思维科学7
二 思维科学的结构9
(一)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的总体论述10
(二)思维科学的基础科学——思维学12
(三)思维科学的技术科学41
(四)思维科学的应用技术(工程技术)46
三 思维科学的功能51
(一)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51
(二)思维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和实践过程的辩证性53
(三)思维的网络层次性59
第二章 思维科学定位62
一 思维科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位置62
(一)思维科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地位62
(二)思维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2
二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64
(一)思维科学应当接受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64
(二)思维科学可以丰富、深化、发展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65
三 思维科学是一门综合交叉的复杂性科学67
(一)思维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交叉67
(二)思维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彼此交融70
(三)思维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融通72
(四)思维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协同共进79
(五)思维科学与交叉科学的相互渗透82
(六)思维科学之成为综合交叉的复杂性科学的根据83
第三章 思维科学是历史的科学91
一 思维科学的历史性91
(一)客观根源性91
(二)思维辩证性93
(三)动态网络性94
二 思维过程的动态性94
(一)思维过程是辩证的94
(二)思维过程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性95
(三)思维方式的交互性96
(四)思维方式的融通性97
三 思维科学与脑科学交互作用的动态性98
(一)思维的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发展的98
(二)思维科学与脑科学交互作用的辩证关系100
四 思维科学与多学科综合交叉的辩证性102
(一)多学科的发展对思维科学的推动102
(二)思维科学的发展推动多学科的进步103
(三)思维科学与多学科在综合交叉过程中的辩证前进103
五 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在人类思维史上的地位103
(一)纵向上即历史性103
(二)横向上即共时性104
第四章 思维方式106
一 思维方式概述106
(一)基本的思维方式106
(二)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107
(三)侧重于应用层次的思维方式107
(四)本章探讨的内容107
二 逻辑思维108
(一)逻辑思维的历史发展108
(二)现代逻辑思维的思想110
(三)逻辑思维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112
(四)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113
三 形象思维114
(一)何谓形象思维114
(二)形象思维的内容116
(三)形象思维的方法123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128
(五)形象思维的规律132
(六)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134
(七)形象思维的意义137
四 灵感思维139
(一)什么是灵感思维139
(二)灵感思维的机制141
(三)灵感思维的特征144
(四)灵感思维的规律145
(五)灵感与直觉、顿悟的关系147
(六)怎样获得灵感150
(七)灵感思维的意义153
五 社会思维154
(一)什么是社会思维154
(二)社会思维的机制156
(三)社会思维的特征157
(四)社会思维的规律158
(五)社会思维的意义161
六 模糊思维163
(一)模糊思维方式及其客观根据164
(二)模糊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169
(三)模糊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174
七 战略思维177
(一)什么是战略思维177
(二)战略思维的主要内容178
(三)怎样运用战略思维184
(四)战略思维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187
八 创新思维189
(一)从创新说起189
(二)什么叫创新思维190
(三)创新思维的动态机制192
(四)创新思维的重大意义194
九 辩证思维197
(一)何谓辩证思维197
(二)辩证思维的主要内容198
(三)如何把握和运用辩证思维202
(四)辩证思维的当代意义207
第五章 中国人的思维210
一 中国文化中思维的特点210
(一)崇尚哲理性211
(二)注重整体性212
(三)强调主体性214
(四)贯彻生成论215
(五)体现创造性217
二 中国科学技术中的思维218
(一)中国科学的主要成就219
(二)工程、技术的独特贡献223
(三)科学技术中的思维226
三 中医学中的思维228
(一)中医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229
(二)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复杂性230
(三)辨证论治的复杂性233
(四)中医学辩证思维的复杂性236
(五)中医学发展前景展望240
四 文学艺术中的思维242
(一)从实际出发243
(二)主体运思243
(三)塑造典型244
(四)深涵内蕴244
(五)创生新意245
(六)虚空宁静245
(七)服务人民245
五 军事学中的思维246
(一)孙武的军事学思想246
(二)毛泽东的军事学思想248
(三)军事学中的思维252
六 现代中国人的思维255
(一)何谓系统思维255
(二)思维主体反映和建构思维客体的系统辩证性256
(三)思维过程的系统辩证性257
(四)思维方式的系统辩证性261
七 对中国人的思维的评析262
(一)对中国人的思维的总体评析262
(二)对“中国没有哲学”的观点的商榷263
(三)对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应当怎么看264
(四)能否全盘否定中国人的思维266
第六章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景展望274
一 思维科学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274
(一)思维科学将成为显要学科274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对思维科学的引领作用276
(三)思维科学自身的深入、前进276
(四)思维科学研究队伍的壮大277
(五)思维科学在思维革命中可以大显身手278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前景279
(一)科学发展的新趋势279
(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容28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要途径289
(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基本方法290
三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交互作用中辩证前进29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思维科学的发展291
(二)思维科学可以丰富、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292
四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促进主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94
(一)主体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294
(二)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互作用促进主体素质的提高301
五 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303
(一)社会系统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303
(二)思维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互动中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313
参考文献325
后记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