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论
  • 方显仓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8166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货币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传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选题意义1

0.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观点述评2

0.2.1 我国货币政策回顾2

0.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观点述评10

0.3 研究主旨、方法和手段13

0.3.1 研究主旨13

0.3.2 研究、论证方法15

0.4 本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16

1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理论与模型23

1.1 利率渠道的传导机制及其存在的前提23

1.1.1 纯粹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23

1.1.2 广义的利率传导机制25

1.2 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对产出的影响(与利率渠道比较)28

1.2.1 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对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28

1.2.2 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发挥作用的条件30

1.3.1 信贷渠道32

1.3 信用传导机制主要内容与模型分析32

1.3.2 资产负债表路径36

1.4 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的条件分析47

1.4.1 银行信贷渠道存在的必然性47

1.4.2 中央银行能否影响贷款供给48

1.5 企业、银行和居民的一般均衡模型57

1.5.1 企业优化行为57

1.5.2 银行业均衡的模型分析58

1.5.3 最优跨期消费模型59

1.5.4 信用传导机制60

1.6 小结61

2 消费行为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64

2.1 跨时期消费选择与信用——跨时期选择理论、消费生命周期理论的注释64

2.2 一般均衡条件下的跨期消费选择和内需不足69

2.3 影响消费的诸因素与货币政策效果75

2.3.1 从不同性质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看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75

2.3.2 消费与收入的二元结构特征日益明显79

2.3.3 农民收入低下,负担重81

2.3.4 居民消费结构的低级化制约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84

2.3.5 消费的经济环境严重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85

2.3.6 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85

2.3.7 利率86

2.3.8 一般价格水平预期——预期通货紧缩抑制消费88

2.4 从信贷消费的角度看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弱化90

2.4.1 收入分布和消费行为特征的描述90

2.4.2 不同消费行为特征下的消费信贷分析:消费信贷需求不足92

2.4.3 消费信贷的银行角度考察:供给不足陷阱97

2.4.4 几点启示98

2.5 小结99

3 企业行为与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102

3.1 我国企业的高负债抑制了货币政策效果的发挥102

3.1.1 货币需求与企业高负债102

3.1.2 我国的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无(弱)效性105

3.1.3 信贷倒逼的企业动机说明110

3.1.4 倒逼机制的银行动机分析114

3.2 投资竞争博弈117

3.3 生产中的信贷需求——企业“惜借”的优化行为分析121

3.4 商业周期各阶段与信用渠道传导效率128

3.5 小结130

4 银行业特性与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132

4.1 附加流动性风险的不完全竞争模型与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机制弱化132

4.2 利率管制下银行贷款风险约束与信用传导机制135

4.2.1 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和供求模式135

4.2.2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决定136

4.2.3 中央银行的降息政策与信用渠道传导机制138

4.2.4 贷款风险厌恶状况对银行存贷款差额及信用机制的影响140

4.2.5 结论与启示147

4.3 利率管制下银行存款成本约束对存贷差额及信用传导机制的影响148

4.4 信用传导机制弱化的超边际分析154

4.5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分工结构与信用渠道传导158

4.5.1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158

4.5.2 我国商业银行的分工组织与信贷机制弱化161

4.6.1 银行业均衡、市场结构与信用机制168

4.6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信用传导机制168

4.6.2 信贷非均衡分析:局部信用膨胀171

4.7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179

4.7.1 信用传导机制的“结构”问题179

4.7.2 LM曲线的斜率183

4.7.3 国债发行对银行信贷的挤出效应187

4.8 疏通信用传导机制的政策与改革192

4.8.1 必须建立以中小银行为中心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192

4.8.2 彻底进行市场化革新以减少内生交易费用和提高效率194

4.8.3 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调整与规范195

4.8.4 改善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196

4.8.5 对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思考198

4.9 小结199

5 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203

5.1 逆向选择与银行信贷配给203

5.1.1 银行贷款的预期收益并不是名义贷款利率的单调增函数205

5.1.2 逆向选择导致信贷配给的理论分析207

5.1.3 逆向选择导致信贷市场崩溃210

5.2 信贷市场上的道德风险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211

5.3 信贷市场上的监控成本与我国货币政策信用渠道214

5.4 信贷配给及其有效性(存在一种要素k)220

5.5 信贷配给与货币政策有效性223

5.5.1 信息对称,银行风险中性223

5.5.2 信息对称,银行风险厌恶224

5.5.3 信息不对称,银行风险中性226

5.5.4 信息不对称,银行风险厌恶228

5.6 银行信贷扩张障碍的博弈分析229

5.6.1 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230

5.6.2 完全但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232

5.6.3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235

5.7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影响238

5.7.1 前提假定238

5.7.2 金融创新对货币渠道的影响239

5.7.3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影响242

5.8 小结244

6 通货紧缩与信用传导机制246

6.1 通货紧缩与信用渠道弱化的内生循环246

6.2 通货紧缩、银行与信用渠道249

6.2.1 银行的资产负债分析249

6.2.2 银行信用中介成本分析255

6.2.3 一般均衡条件下,通货紧缩导致信贷供给不足257

6.3 通货紧缩对借款人的影响258

6.4 小结260

7 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机制262

7.1 加入WTO对我国货币政策及其信用传导的影响262

7.1.1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263

7.1.2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影响264

7.1.3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266

7.1.4 入世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效果的影响268

7.2 利率、汇率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275

7.2.1 利率管制、浮动汇率、信贷配给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果275

7.2.2 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信用渠道及其效果:以扩张政策为例283

7.2.3 引进外资中的货币政策信用传导289

7.3 货币替代与货币政策信用渠道292

7.3.1 货币替代的汇率效应与政策的选择292

7.3.2 我国的货币替代与汇率政策、货币政策303

7.4 小结312

8 可持续增长与货币政策——关于货币政策的公正与效率的注释318

8.1 我国宏观政策效果弱化的公正与道德层面的根源318

8.1.1 市场经济制度本身的公正与道德及其缺陷318

8.1.2 市场主体和政府的失德与不公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弱化的根源321

8.2 内生环境资本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及其效果326

8.2.1 实际信贷资本、开放度、环境质量内生于经济增长模型的简单分析327

8.2.2 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对总产出和福利的影响:静态分析330

8.2.3 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对绿色总产出和福利的影响:动态分析332

8.2.4 内生生态资本前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比较静态分析336

8.3 小结346

参考文献347

后记3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