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睡眠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睡眠医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807567.jpg)
- 刘艳骄,高荣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5394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28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睡眠-中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睡眠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3
录3
第一篇中医睡眠医学通论3
第一章概说3
第一节有关睡眠的若干概念与区别3
第二节 中国历代文献中有关睡眠与睡眠障碍7
第三节 中医睡眠医学的概念与研究范围22
第四节研究睡眠与睡眠障碍的意义24
第二章中医睡眠医学发展源流27
第三章中医睡眠医学的基本理论54
第一节阴阳睡眠学说54
第二节营卫睡眠学说56
第三节神主睡眠学说58
第五节魂魄睡眠学说62
第四节脑髓睡眠学说62
第四章睡眠与脏腑、经络、气血66
第一节睡眠与脏腑66
第二节睡眠与经络75
第三节睡眠与气血78
第五章中医睡眠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81
第一节 中医睡眠医学与中医基础医学81
第二节 中医睡眠医学与中医临床医学84
第三节中医睡眠医学与中药学88
第六章中医睡眠医学的发展方向89
第一节 中医睡眠医学所面临的问题89
第二节中医睡眠医学学科建设应采取的措施90
第三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中医睡眠医学92
第四节中医睡眠医学走向世界93
第一节生物节律的变化97
第一章生物节律概说97
第二篇睡眠学概述97
第二节人体的生物周期101
第三节生物节律与睡眠节律101
第四节中医学对生物节律的认识104
第二章睡眠的生理变化107
第一节生物睡眠的基本特征107
第二节人与动物睡眠的区别110
第三节睡眠时的机体变化118
第四节睡眠时的脑电图变化130
第三章睡眠的变异及意义133
第一节睡眠与人种133
第二节睡眠与体质134
第三节睡眠与地域143
第四节睡眠与高度143
第五节睡眠与年龄144
第六节睡眠的类型150
第四章睡眠的生理作用152
第一节正常睡眠所需要的条件152
第二节睡眠对人体的作用152
第三节睡眠的质量标准153
第四节特殊情况下的睡眠154
第五节人类睡眠的极限157
第三篇中医睡眠医学基础161
第一章中医对睡眠障碍的病因认识161
第一节先天禀赋161
第二节生理失调161
第三节外邪内扰162
第二章睡眠障碍的中医病机165
第一节阴阳失调165
第二节气血失调167
第三节脏腑失调169
第一节睡眠障碍的症状学特点173
第三章 睡眠障碍的中医诊断学173
第二节睡眠障碍的诊断特点178
第三节睡眠障碍的辅助诊断182
第四节睡眠障碍的病史采集183
第五节睡眠医学科病历的书写184
第四章睡眠障碍的治疗学特点198
第一节药物治疗198
第二节针灸治疗200
第三节心理治疗201
第四节非药物治疗201
第五节催眠术评介202
第一节睡眠障碍的预防209
第二节睡眠障碍的护理209
第五章中医对睡眠障碍的预防与护理209
第六章睡眠的养生学特点211
第四篇中医睡眠医学研究方法215
第一章医学文献学研究方法215
第一节古代中医文献215
第二节近现代中医文献216
第二章医学统计学研究方法218
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研究方法概说218
第二节医学统计学研究方法在睡眠研究中的应用219
第三章实验研究方法221
第一节实验研究方法概说221
第二节睡眠研究的实验方法222
第四章心理学研究方法224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说224
第二节中医心理学方法224
第二节中医临床研究方法225
第五章临床研究方法225
第一节临床研究方法概说225
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在中医药科研中的作用227
第四节中医临床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28
第六章睡眠医学研究的独特方法231
第一节睡眠日志231
第二节睡眠问卷232
第三节睡眠量表233
第四节睡眠仪测定237
第五节睡眠脑电学方法242
第七章睡眠学实验室的建立247
第一节睡眠学实验室建立的目的247
第二节睡眠学实验室设立的基本要求247
第三节病案统计的价值249
第二节病案学对睡眠研究的作用249
第一节病案学概说249
第八章病案学研究方法249
第九章社会学、民族学与民俗学研究方法251
第一节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与睡眠学概说251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睡眠研究251
第三节民族学研究方法与睡眠研究252
第四节民俗学研究方法与睡眠研究253
第五篇睡眠与梦、记忆、性格、学习、环境257
第一章睡眠与梦学257
第一节梦的产生258
第二节梦的种类273
第三节梦的分析283
第四节梦的关联297
第五节中医解梦方法的治疗学价值306
第二节记忆的过程318
第二章睡眠与记忆318
第一节记忆的概念318
第三节记忆的消失319
第四节影响记忆的因素320
第五节睡眠对记忆的影响321
第六节益智方药对记忆和睡眠的改善作用321
第三章睡眠与性格325
第一节不同性格人的睡眠特点325
第二节性格特征与睡眠时间325
第三节性格行为特征与失眠326
第四节移情变志与睡眠326
第四章睡眠与学习327
第一节学习的概念327
第二节学习的过程327
第三节学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328
第五章睡眠与环境329
第一节睡眠与气候330
第二节睡眠与高原环境332
第三节睡眠与噪声333
第六篇睡眠障碍的中医药防治339
第一章睡眠障碍的分类及诊断标准339
第二章中医睡眠障碍的诊治349
第一节失眠349
第二节嗜睡379
第三节梦游行(睡行症)396
第四节梦魇404
第五节梦呓411
第六节梦交417
第七节梦遗424
第八节梦饮食435
第九节梦坠438
第十节梦飞441
第十一节梦惊445
第十二节噩梦450
第十三节睡眠磨牙459
第十四节鼾眠465
第十五节夜惊470
第十六节遗尿477
第十七节失魂证484
第七篇睡眠养生方法491
第一章睡眠养生学概述491
第一节四季睡眠养生491
第二节睡眠与方位497
第三节睡眠养生学的意义498
第二节光线对睡眠的影响500
第二章睡眠与光线500
第一节光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500
第三节卧室光线的配备501
第三章睡眠与温度502
第一节温度对人体的影响502
第二节睡眠时的温度选择502
第三节睡眠时的温度禁忌503
第四章睡眠与睡姿504
第一节古医籍中的睡姿及意义504
第二节某些生理状态下的睡姿505
第三节某些病理状态下的睡姿505
第五章睡眠与床具506
第一节床铺使用要考虑年龄因素506
第三节床铺宜稍宽大507
第四节床铺应软硬适中507
第二节床铺应高低适度507
第五节床铺放置要考虑环境508
第六章睡眠与睡眠用具509
第一节睡眠用具概说509
第二节枕具509
第三节被具512
第四节褥具513
第五节其他睡具514
第七章睡眠与睡眠习惯516
第一节建立睡眠的时间规律516
第二节根据四季的更迭调整睡眠516
第三节提倡独自寝卧518
第四节 白昼睡眠的基本要求518
第二节睡眠对房事活动的保护作用519
第一节睡眠时的性反应519
第八章睡眠与房事519
第九章睡眠与居室520
第一节卧室的基本环境520
第二节卧室的窗与窗帘520
第三节卧室的颜色521
第四节居室的周围环境521
第十章睡眠时间的选择522
第一节四季睡眠时间522
第二节午睡522
第三节夜间的入睡时间524
第十一章睡眠前的准备525
第一节睡眠前的一般准备525
第二节睡眠前的特殊准备526
第一节睡眠宜禁概说528
第二节睡前禁忌528
第十二章睡眠宜禁忌528
第三节睡中禁忌529
第四节醒后禁忌530
第十三章睡眠促进方法531
第一节睡眠促进方法概说531
第二节药枕531
第三节按摩与导引531
第四节食疗532
第五节外用方法533
第六节其他方法535
第八篇中医睡眠医学与中国文化539
第一章中医睡眠医学与儒教文化539
第二章中医睡眠医学与佛教文化540
第一节道教文化与中医学概说541
第二节道教经典中的睡眠养生541
第三章中医睡眠医学与道教文化541
第九篇睡眠方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547
第一章促眠方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547
第一节促眠中药547
第二节促眠方剂573
第二章促醒方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604
第一节促醒中药604
第二节促醒方剂608
第三章其他作用于睡眠及睡眠障碍的中药616
第一节息鼾药616
第二节消梦药618
第三节强志药620
第四节止夜惊啼药621
第五节止遗尿和止遗精药622
第六节安魂镇魄药623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