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嘉祥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山东省嘉祥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21272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812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8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嘉祥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概述1
大事记7
第二章 隶属49
第一章 地理位置49
第一篇 行政建置49
第三章 境域50
第四章 区划51
第五章 县城57
第六章 乡镇59
第二节 村名来历62
第一节 建村年代62
第七章 村庄62
第三节 自然村、行政村名录64
第一节 地层71
第一章 地质71
第二篇 自然环境71
第一节 地势72
第二章 地貌72
第二节 构造72
第二节 山73
第三节 河流78
第一节 光照80
第三章 气候80
第二节 气温81
第三节 地温82
第四节 降水83
第六节 湿度84
第五节 风84
第七节 霜期85
第三节 水资源86
第二节 土地资源86
第四章 自然资源86
第一节 矿产资源86
第一节 土壤分布88
第五章 土壤和植被88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88
第五节 野生植物资源88
第二节 土壤类型特征89
第三节 植被90
第一节 旱灾92
第六章 自然灾害92
第二节 涝灾95
第三节 洪灾100
第四节 病虫害103
第五节 风灾106
第六节 雹灾109
第七节 冻灾111
第八节 地震112
第一节 人口数量117
第一章 人口规模117
第三篇 人口117
第二节 人口分布119
第一节 性别结构120
第二章 人口结构120
第二节 年龄结构121
第三节 文化结构123
第一节 自然变动124
第三章 人口变动124
第四节 职业结构124
第五节 民族结构124
第二节 宣传教育126
第一节 机构126
第二节 机械变动126
第四章 人口控制126
第四节 节育措施127
第三节 生育管理127
第二节 家庭129
第一节 婚姻129
第五章 婚姻 家庭129
第六章 姓氏130
第二节 经济结构133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概况133
第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133
第一章 经济状况133
第三节 人民生活134
第二章 计划管理135
第一节 统计调查136
第三章 统计管理136
第二节 统计服务137
第一节 机构138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138
第三节 统计监督138
第二节 市场管理139
第三节 查处投机倒把140
第四节 企业登记141
第五节 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管理142
第六节 个体经济管理143
第二节 物价调整144
第一节 机构144
第五章 物价管理144
第一节 计量制度162
第六章 标准计量162
第三节 物价检查162
第四节 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162
第三节 计量器具生产163
第二节 计量管理163
第四节 标准化164
第七章 审计监督165
第五节 产品质量监督165
第二节 土地法规宣传166
第一节 机构166
第八章 土地管理166
第五节 土地资源调查167
第四节 “节流”与“开源”167
第三节 土地清查167
第二节 矿业整顿168
第一节 机构168
第六节 地籍调查168
第七节 用地制度改革168
第九章 矿产资源管理168
第二节 外向经济联合169
第一节 横向经济联合169
第三节 矿产资源调查169
第十章 经济联合169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173
第二章 生产关系173
第五篇 农牧渔业173
第一章 管理机构173
第二节 土地改革174
第三节 农业集体化175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177
第一节 耕作熟制178
第三章 耕作制度178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结构179
第四节 间作 套种180
第三节 轮作180
第一节 粮食作物181
第四章 农作物181
第二节 经济作物183
第三节 蔬菜作物185
第二节 品种更新186
第一节 良种繁育186
第五章 种子186
第三节 蔬菜种子经营推广187
第四节 品种简介188
第五节 县办良种场189
第一节 有机肥190
第六章 肥料190
第二节 化肥191
第一节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演变192
第七章 植物保护192
第三节 配方施肥192
第二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93
第三节 治蝗194
第四节 植物检疫195
第二节 新式农具196
第一节 传统农具196
第八章 农具 农机196
第四节 农业机械197
第三节 改良农具197
第一节 大牲畜198
第九章 畜牧业198
第二节 家畜199
第三节 家禽200
第五节 饲养方法201
第四节 其他畜禽201
第七节 配种繁殖202
第六节 疫病防治202
第二节 捕捞203
第一节 水域203
第十章 渔业203
第四节 鱼种场204
第三节 淡水养殖204
第一节 嘉祥红皮大蒜205
第十一章 土特名产205
第二节 嘉祥白菊花206
第四节 鲁西黄牛207
第三节 嘉祥细毛长山药207
第六节 青山羊208
第五节 大蒲莲猪208
第七节 小尾寒羊209
第三章 古树213
第二章 树木种类213
第六篇 林业213
第一章 管理机构213
第四章 植树造林214
第六章 桑蚕220
第五章 果树220
第二节 苗圃221
第一节 林场221
第七章 林场 苗圃221
第一节 洙水河225
第二章 河道治理225
第七篇 水利225
第一章 机构225
第二节 蔡河226
第三节 洙赵新河227
第五节 支流228
第四节 梁济运河228
第三节 向湖区搬迁232
第二节 南旺湖治理232
第三章 南旺湖改造232
第一节 南旺湖演变232
第一节 井灌233
第四章 农田水利233
第三节 返引湖水234
第二节 引黄尾水利用234
第六节 盐碱地治理235
第五节 内涝治理235
第四节 扬水站 排灌站235
第七节 水土保持236
第一节 抗旱238
第五章 抗旱 防汛238
第二节 防汛239
第一章 机构243
第八篇 工业243
第二章 工业发展概况244
第一节 建材250
第三章 工业门类250
第二节 食品 饮料 饲料251
第四节 家具253
第三节 纺织253
第五节 机械254
第六节 缝纫 皮革 毛皮255
第七节 造纸 印刷256
第八节 化工257
第十节 煤炭258
第九节 工艺美术品258
第十一节 电力259
第一节 工厂选介260
第四章 工厂及产品选介260
第二节 产品选介261
第二章 明清官道265
第一章 交通机构265
第九篇 交通 邮电265
第一节 公路建设266
第三章 公路266
第二节 公路桥267
第四节 公路运输269
第三节 运输工具269
第六节 交通监理270
第五节 公路养护270
第二节 铁路运输272
第一节 铁路建设272
第四章 铁路272
第七章 邮电机构273
第六章 空运273
第五章 水路273
第一节 航道273
第二节 嘉祥港273
第一节 业务274
第八章 邮政274
第二节 投递275
第一节 电报276
第九章 电信276
第二节 长途电话278
第三节 农村电话280
第四节 市话281
第一章 私营商业285
第十篇 商业285
第二节 公司287
第一节 商业局287
第二章 国营商业287
第三节 商品购进289
第四节 商品销售295
第五节 饮食服务300
第六节 仓储301
第二节 经营机构302
第一节 县联社302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302
第三节 基层供销合作社303
第四节 农副产品、畜产品、废旧物资收购305
第五节 生产、生活资料供应309
第二节 物资购进320
第一节 机构320
第四章 物资购进供应320
第三节 物资供应324
第一节 出口商品328
第五章 对外贸易328
第一节 集市333
第六章 市场贸易333
第二节 进口商品333
第三节 经营方式333
第二节 庙会 山会334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335
第一章 机构339
第十一篇 粮油购销339
第二章 粮油征购340
第一节 农村粮油统销344
第三章 粮油统销供应344
第二节 城镇粮油供应345
第一节 仓储349
第五章 仓储 调运349
第四章 粮油议购议销349
第二节 调运353
第二节 财政体制359
第一节 财政机构359
第十二篇 财政 税务359
第一章 财政359
第三节 财政预算决算361
第四节 财政收入362
第五节 财政支出366
第二节 农业税372
第一节 税务机构372
第二章 税务372
第三节 农林特产税377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378
第六节 工商税379
第五节 契税379
第二节 银行385
第一节 钱庄 合会385
第十三篇 金融385
第一章 机构385
第四节 保险公司386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386
第一节 货币种类387
第二章 货币387
第二节 货币流通388
第三节 金银管理390
第三节 农村存款391
第二节 企业存款391
第三章 存款391
第一节 财政性存款391
第一节 储蓄种类393
第四章 储蓄393
第二节 城乡储蓄394
第一节 工商信贷396
第五章 信贷396
第二节 农业信贷398
第三节 乡镇企业信贷399
第四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400
第二节 贷款401
第一节 存款401
第六章 信用合作社业务401
第一节 结算方式402
第七章 转帐结算402
第一节 公债403
第八章 债券403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结算403
第九章 保险404
第二节 国库券404
第一节 城区建设规划411
第二章 县城建设411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411
第一章 机构411
第二节 街 路 巷412
第三节 供水 排水414
第四节 房屋建设415
第五节 公共建筑416
第六节 建设管理418
第二节 乡镇驻地建设419
第一节 乡村建设规划419
第三章 乡村建设419
第三节 农村建设424
第一节 建筑队伍426
第四章 建筑业426
第四节 质量监督427
第三节 建筑设备427
第二节 设计施工427
第二节 环境治理428
第一节 环境污染428
第五章 环境保护428
第一节 党在嘉祥县的早期活动43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嘉祥县地方组织431
第十五篇 政党群团431
第二节 组织建设432
第三节 思想建设441
第四节 统一战线442
第五节 地方党史征集研究443
第六节 纪律检查444
第七节 代表大会446
第八节 县委重大决策447
第一节 组织沿革44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嘉祥县地方组织449
第二节 主要活动450
第一节 工人团体453
第三章 群众团体453
第二节 农民团体456
第三节 青年团体457
第五节 妇女团体459
第四节 少年团体459
第六节 科技团体462
第七节 工商团体463
第八节 卫生团体464
第十节 其他团体465
第九节 文化艺术团体465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69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69
第十六篇 政权 政协469
第一章 权力机关469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75
第一节 县署479
第二章 行政机关479
第二节 县公署(县政府)481
第三节 县抗日民主政府483
第五节 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484
第四节 县民主政府484
第六节 县革命委员会490
第三章 行政事务493
第二节 县政协委员会会议497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497
第四章 人民政协497
第三节 县政协常务委员会498
第四节 主要活动500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507
第一节 国民党地方武装507
第十七篇 军事507
第一章 地方武装507
第三节 人民军队驻军509
第二节 军阀、国民党驻军509
第二章 驻军509
第一节 清政府驻军509
第二节 黄贯一部511
第一节 阎先恕部511
第三章 土顽武装511
第一节 募兵制 征兵制512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512
第三节 张汉三部512
第四章 兵役制度512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513
第一节 组织建设514
第五章 民兵514
第二节 军政训练516
第四节 民兵作用517
第三节 武器装备517
第一节 日伪罪行录519
第六章 日伪、顽军罪行录519
第五节 军事设施519
第一节 清朝战事520
第七章 战事520
第二节 顽军罪行录520
第二节 抗日战争战事522
第三节 解放战争战事523
第一节 机构529
第一章 公安529
第十八篇 公安 司法529
第二节 社会治安管理53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与取缔反动会道门532
第四节 刑事侦察533
第五节 管制、监督改造和帮教535
第七节 消防536
第六节 监狱 看守所536
第三节 法纪检察537
第二节 刑事检察537
第二章 检察537
第一节 机构53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538
第五节 监所检察538
第四节 经济检察538
第二节 审判制度539
第一节 机构539
第三章 审判539
第四节 民事审判540
第三节 刑事审判540
第七节 申诉复查541
第六节 行政审判541
第五节 经济审判541
第三节 人民调解542
第二节 法制宣传542
第四章 司法行政542
第一节 机构542
第五节 律师事务543
第四节 公证543
第三节 民国职员547
第二节 清代官吏547
第十九篇 人事 劳动547
第一章 人事54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7
第四节 人民干部548
第一节 管理机构552
第二章 劳动552
第二节 劳动就业553
第五节 工资 奖金555
第四节 劳动保险555
第三节 劳动保护555
第一节 国家抚恤561
第二章 优抚 安置561
第二十篇 民政561
第一章 机构561
第二节 群众优待562
第三节 烈士褒扬563
第四节 安置564
第一节 救灾565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扶贫565
第三节 扶贫567
第二节 救济567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568
第四章 社会福利568
第一节 结婚登记569
第五章 婚丧管理569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569
第六章 地名管理570
第二节 殡葬改革570
第二节 管理体制5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575
第二十一篇 教育575
第一章 教育管理575
第二节 塾学577
第一节 童试577
第二章 童试与塾学577
第一节 学前教育578
第三章 学校教育578
第二节 小学教育579
第三节 中学教育585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588
第一节 农民教育589
第四章 成人教育589
第二节 职工干部教育591
第一节 教师队伍592
第五章 教师592
第二节 教师工资593
第三节 教师进修595
第一节 经费598
第六章 经费 校舍 设备598
第二节 校舍600
第三节 设备602
第七章 勤工俭学605
第三节 四级农科网609
第二节 科研机构609
第二十二篇 科技609
第一章 机构609
第一节 管理机构609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610
第二章 科技队伍610
第四节 科技服务机构610
第三节 技术职务评聘611
第二节 群众科技队伍611
第四节 科技培训613
第一节 专业科研项目614
第三章 科学研究614
第二节 群众性科研活动615
第三节 获奖成果616
第二节 科普刊物621
第一节 科普宣传621
第四章 科技普及621
第三节 地震遥测622
第二节 地震测报点622
第三节 科技交流622
第五章 地震测报622
第一节 嘉祥地震监测中心台622
第三节 太阳能623
第二节 改灶节柴623
第六章 能源利用623
第一节 沼气623
第一节 戏剧627
第二章 戏剧 曲艺 电影627
第二十三篇 文化艺术627
第一章 机构627
第二节 曲艺629
第一节 音乐630
第三章 音乐 舞蹈 杂技630
第三节 电影630
第三节 杂技631
第二节 舞蹈631
第一节 文学创作632
第四章 文学632
第二节 民间文学搜集整理635
第一节 书法639
第五章 书法 美术 摄影639
第二节 美术640
第一节 石刻 石雕641
第六章 民间艺术641
第三节 摄影641
第三节 鲁锦642
第二节 彩印花布642
第二节 广播643
第一节 报刊643
第四节 剪纸643
第七章 新闻643
第一节 档案644
第八章 档案 图书644
第三节 电视644
第二节 图书645
第二章 武氏墓群石刻649
第三节 馆藏文物649
第二十四篇 文物名胜649
第一章 文物保护6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649
第二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49
第二节 有关著录、发掘和保管650
第一节 武氏家族及建祠年代650
第三节 石刻651
第二节 五老洼出土的汉画像石654
第一节 武翟山附近出土的汉画像石654
第三章 其他汉画像石654
第三节 宋山出土的汉画像石655
第一节 曾子庙656
第四章 古建筑656
第二节 青山寺658
第三节 其他古建筑659
第三节 薛仁贵墓661
第二节 曾林与曾子墓661
第五章 古墓葬661
第一节 尖山崖墓661
第七节 其他古墓葬662
第六节 鲁诸公墓662
第四节 曹元用墓662
第五节 郗鉴墓662
第六章 古遗址664
第二节 专业机构667
第一节 行政机构667
第二十五篇 卫生 体育667
第一章 卫生机构667
第三节 医疗机构668
第二节 除害灭病672
第一节 反细菌战672
第二章 爱国卫生运动672
第四节 卫生达标673
第三节 “两管”“五改”673
第一节 公共卫生674
第三章 卫生防疫674
第二节 疾病防治675
第三节 卫生检验679
第一节 妇女保健680
第四章 妇幼保健680
第二节 儿童保健682
第一节 医疗队伍683
第五章 医疗683
第三节 医疗技术684
第二节 医疗设备684
第五节 医疗制度686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686
第一节 药材688
第六章 医药688
第二节 药政689
第三节 学校体育691
第二节 设施691
第七章 体育691
第一节 机构691
第四节 农民体育692
第五节 职工体育693
第六节 体育竞赛694
第一节 节日习俗701
第一章 习俗701
第二十六篇 民俗 宗教701
第二节 礼仪习俗703
第三节 生活习俗707
第四节 家庭习俗711
第三节 吸毒712
第二节 赌博712
第二章 陋习流弊712
第一节 迷信712
第五节 禁忌713
第四节 蹂躏妇女713
第一节 佛教714
第三章 宗教714
第二节 道教715
第三节 天主教717
第五节 基督教718
第四节 伊斯兰教718
第二节 韵母723
第一节 声母723
第二十七篇 方言723
第一章 语音723
第三节 声调724
第二节 什物名称726
第一节 称谓726
第二章 词汇726
第三节 日常用语727
第一节 预测天气728
第四章 谚语728
第三章 俗语728
第二节 季节729
第三节 科学种田730
第五章 歇后语731
一、人物传略735
人物735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756
附录787
一、旧县志序文选787
二、考介文章789
三、诗词文选791
四、重要文献797
五、嘉祥县历届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成员暨史志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主编、副主编等名单808
六、为《嘉祥县志》提供资料的主要人员名单810
编后记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