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0809419.jpg)
- 孙宝盛,单金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284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环境质量-分析(化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环境分析监测概论和定量分析基础知识1
第一章 导论1
一、环境分析监测的分类、任务及特点1
二、常用环境分析监测方法3
三、环境标准3
四、环境分析监测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11
习题12
第二章 环境分析监测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13
第一节 误差和偏差的基本概念13
一、误差与准确度的概念13
二、偏差与精密度的概念14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4
四、误差的种类和减小的方法15
五、误差的传递理论17
一、有效数字及其计位规则19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9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20
三、有效数字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21
第三节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评价方法22
一、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22
二、分析结果准确度的评价24
习题25
第三章 定量分析监测中常用的计算规则27
第一节 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表示方法27
一、化学试剂的规格27
二、浓度的表示方法27
三、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配制30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计算规则31
一、等物质的量定律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31
二、物质的量比定律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34
第三节 定量分析计算示例34
习题36
第四章 痕量分析基础37
第一节 痕量分析基本概念37
一、痕量分析中表示组分含量的常用符号37
二、痕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37
三、痕量分析中的空白值38
第二节 环境分析监测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39
一、痕量物质分离与富集的必要性39
二、分离富集方法的评价与选用39
三、常用分离富集方法39
第二篇 滴定分析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42
第五章 滴定分析法概述42
一、滴定分析法简介42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42
三、滴定分析法的分类42
一、质子理论介绍44
第一节 质子理论与酸碱滴定的实质44
第六章 酸碱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44
二、共轭酸-碱的离解常数45
第二节 环境分析监测中常见的酸碱平衡体系的pH值计算46
一、物料平衡式、电荷平衡式和质子平衡式46
二、各种常见的酸碱平衡体系的pH值计算48
三、缓冲溶液54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58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因58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58
三、常用指示剂59
四、影响指示剂使用的因素61
第四节 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62
一、强碱强酸的滴定62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64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67
一、水的碱度及其测定69
第五节 酸碱滴定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69
二、水的酸度及其测定71
习题72
第七章 络合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76
第一节 概述76
第二节 EDTA及其络合物76
一、EDTA在水中的离解平衡77
二、EDTA络合物的结构77
三、EDTA络合物的特点77
第三节 影响络合滴定的因素78
一、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79
二、共存离子的影响及其排除81
第四节 络合滴定的基本原理82
一、滴定曲线82
二、络合滴定指示剂84
二、硬度的分类86
三、硬度测定的原理86
一、测定硬度的意义86
第五节 络合滴定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直接法测定水中硬度)86
习题87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88
第一节 概述88
一、分步沉淀和沉淀滴定法原理88
二、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89
第二节 莫尔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89
一、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终点的确定89
二、滴定条件的确定91
习题92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93
第一节 条件电极电位和影响因素93
一、条件电极电位93
二、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94
一、平衡常数计算97
第二节 氧化还原平衡常数及化学计量点电位97
二、准确滴定的判定98
三、化学计量点电位的计算98
第三节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99
一、氧化还原半反应的性质和历程对反应速度的影响99
二、外部因素对反应速度的影响100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101
一、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滴定突跃的计算101
二、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103
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05
一、高锰酸钾法及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105
二、重铬酸钾法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107
三、碘量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08
习题113
第十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114
第三篇 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14
第一节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15
一、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115
二、光的吸收定律117
三、灵敏度的表示方法118
第二节 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119
一、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119
二、分光光度测定方法122
第三节 测定条件的选择123
一、影响准确度的因素123
二、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125
第四节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28
一、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128
二、大气中臭氧、总氧化剂和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129
三、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测定130
四、废水中挥发酚类的测定133
习题134
第一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136
一、ICP-OES的产生、发展和应用136
第十一章 原子光谱分析法136
二、ICP-OES的性能和特点137
三、ICP-OES的一般分析步骤138
四、ICP-OES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39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法140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特点140
二、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吸收定量基础144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性能与结构145
四、定量分析方法150
五、原子吸收分析条件的确定……………151152
习题157
第二节 pH值的电位分析法159
一、电位分析法概述159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原理159
第十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159
二、溶液pH值的测定160
第三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及其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162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概述162
二、衡量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指标164
三、定量测定方法165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166
第五节 极谱分析法167
一、极谱分析的基本原理167
二、半波电位——定性分析依据169
三、扩散电流方程——定量分析基础171
四、定量分析方法172
第七节 电化学分析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73
一、离子选择性电极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73
第六节 溶出伏安法173
二、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天然水中pH值、CO2-3、HCO-3、Ca2+和Mg2+174
三、吸附溶出伏安法测定苯胺176
习题178
第十三章 色谱分析法180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180
一、概述180
二、色谱法基本理论184
三、气相色谱仪187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189
一、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和现状189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190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各种模式及分离类型的选择192
第三节 色谱分析法在环境分析监测中的应用192
习题195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公害概述196
第一节 环境问题和环境要素监测的必要性196
第四篇 环境要素的监测196
第十四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要素监测196
二、环境要素监测的必要性199
第二节 环境要素监测分类201
一、大气污染监测202
二、水体污染监测203
三、土壤污染监测203
四、生物污染监测203
五、固体废物监测203
六、噪声污染监测204
七、放射性污染监测204
第三节 环境监测与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关系205
一、环境监测与污染物时间分布的关系205
二、环境监测与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关系206
第四节 监测方案的制定207
二、划分监测范围的原则208
一、确定监测项目的原则208
三、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209
第五节 试样的采集和保存211
一、大气样品的采集212
二、水和废水样品的采集和保存219
三、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23
四、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24
第十五章 主要环境要素的测定227
第一节 大气和废气的测定227
一、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228
二、标准气的配制229
三、大气中污染物的监测项目和检测方法232
第二节 水和废水的测定238
、水和废水的主要测定项目238
二、主要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241
三、主要化学性质指标的测定246
四、主要生物性质指标和活性污泥的测定252
第三节 其他环境要素的测定259
一、固体废物的特性鉴别259
二、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测定266
三、噪声污染与监测268
习题272
第五篇 环境分析监测实验273
第十六章 环境分析监测实验基础273
第一节 环境分析监测一般操作规则273
一、环境分析监测实验规则273
二、环境分析监测实验的安全守则273
第二节 常用玻璃仪器276
一、环境分析监测中常用的玻璃仪器276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280
三、玻璃仪器的干燥282
四、主要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283
五、玻璃仪器的保管286
第三节 称量仪器的使用287
一、托盘天平287
二、全机械加码电光天平287
三、电子天平289
第十七章 环境分析监测实验290
实验一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290
实验二 水中碱度的测定(酸碱滴定法)291
实验三 水中硬度的测定292
实验四 水中氯离子的测定294
A.莫尔(Mohr)法294
B.电位测定法296
实验五 水的pH值测定298
实验六 水的高锰酸盐指数测定(耗氧量)299
A.重铬酸钾法300
实验七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300
B.库仑滴定法303
实验八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碘量法)305
实验九 废水中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标准稀释法)306
实验十 废水中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氯仿萃取分光光度法)310
实验十一 悬浮物的测定(称重法,GB 11901—89)313
实验十二 浊度的测定(GB 13200—91)314
A.分光光度法314
B.视比浊法315
实验十三 色度的测定(GB 11903—89)316
A.铂钴比色法316
B.稀释倍数法318
实验十四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称重法)319
实验十五 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320
实验十六 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324
实验十七 土壤中镉、铜、铅、锌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26
附表329
参考文献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