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谢海洲医学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谢海洲医学文集
  • 谢海洲著;王世民,洪文旭等整理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193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51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870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谢海洲医学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篇 医药丛谈2

第一章 医学丛谈2

学习中医的方法及应读书籍2

《金匮要略》浅谈7

按照中医特点开展中医研究与整理9

在科研中怎样利用文献10

通过临床研究提高中医药水平12

医籍校勘琐谈15

漫谈争鸣与书评17

谈谈带中医研究生的体会21

从《黄帝内经》看中医的养生观22

脑为元神之府的临床意义26

清热解毒法应用体会29

活血化瘀法应用体会31

扶正培本法应用体会33

中医对药用食物的认识及其应用35

食疗与养生42

化瘀大法常用长青46

21世纪中医药学发展的展望49

第二章 方药漫谈51

中药发展史提要51

中药纵横谈54

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研究中药基本理论58

论《神农本草经》的运用价值60

《本经》品属初探66

《本经》重复18种药的考证69

纪念《唐本草》颁行1300周年73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探析79

纪念《本草纲目拾遗》书成200周年82

张隐庵学派对中药学的贡献83

《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中有关方药运用的成就87

浅探内科脏腑用药89

谈临床合理用药96

从临床角度探讨中药归经98

药引子杂谈101

中医临证与中药剂型研制103

中药制剂的霜、露、沥、曲104

鲜药应用一得110

代茶饮——清热代茶饮113

防治冠心病中药简介115

罗布麻药用研究概述116

《理瀹骈文》对膏药应用的贡献117

谈谈汞及炼丹的历史118

中医方剂学的辨证思想121

《伤寒论》、《金匮要略》代表方剂的临床运用124

《温病条辨》代表方剂的分析及临床应用136

中成药的“引伸应用”集例141

北京市建国前著名中成药一瞥143

漫话“同仁堂”146

靖西药市巡礼149

第一节 脑、髓的生理152

第二篇 专病论治152

第一章 脑髓的论治152

第二节 脑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58

第三节 脑髓病的病因病机163

第四节 脑髓病的治法169

第五节 脑的保健175

第六节 中医对脑髓病的命名和论治177

昏迷177

中风184

癫狂190

郁证195

百合病199

厥脱200

头痛206

眩晕213

痫证219

痿证224

不寐230

失声233

多寐237

耳鸣耳聋239

解颅245

痉病248

虚劳251

流行性乙型脑炎260

第七节 西医脑髓病的中医辨治26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63

三叉神经痛266

血管性头痛268

散发性脑炎270

先天性脑积水272

震颤麻痹273

多发性神经炎274

重症肌无力275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276

脊髓灰质炎278

精神分裂症280

一氧化碳中毒283

更年期综合征285

夜游症288

再生障碍性贫血289

第二章 疑难杂病论治292

第一节 神志病292

情志病症治292

仲景治疗神志病探源295

神经衰弱从肝调治297

小儿癫痫证治与食疗299

中风证治与左瘫右痪说301

治疗中风失语宜化痰开窍305

中风的家庭预防与保健306

脑萎缩治宜补虚泻实307

痹证诊治谈309

第二节 痹证309

痹证临床要点317

治痹三要四宜318

经方治痹证321

痹证毒剧药物的应用322

痹证治疗中的常用对药323

风湿病常见症状辨治323

风湿病的诊治经验324

痹病系列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26

第三节 杂病32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9

痰瘀互结证治330

慢性疲劳综合征从肝脾肾论治336

疼痛证治337

血液病证治338

痿证证治341

颅脑损伤后遗症证治349

瘰疬355

肿瘤证治358

第三篇 医案医话364

第一章 医案364

咳嗽364

咯血365

喘病366

痨瘵双肾结核367

慢性气管炎367

肺胀胸痹368

惊悸369

呃逆370

胃脘痛370

慢性胃炎371

十二指肠溃疡371

慢性腹泻372

胁痛373

慢性肝炎374

臌胀374

积聚377

眩晕378

脏躁379

失语380

癔瘫381

一氧化碳中毒382

痫证383

癫狂385

郁证385

脊髓空洞症386

痿证387

历节风风湿热388

顽痹389

腰痛393

腰椎骨质增生394

水肿395

尿崩症396

前列腺炎397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98

中风399

溺水后脑缺氧401

颅脑损伤后遗症402

外伤性截瘫407

下肢丹毒408

太阳毒皮肤病409

崩漏409

闭经410

席汉氏综合征411

产后高热412

淋巴瘤413

肺癌术后高热414

胃癌术后肝转移415

贲门癌416

狐感病(白塞氏综合征)417

口腔溃疡418

鼻渊419

鼻衄419

齿痛419

痤疮420

第二章 医话421

漫话医话421

诊余话读书423

医德七要425

中医的继承与发展427

廉洁清白的道德品质和谦恭以和为贵的精神427

谈治病必须求本428

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429

不可忽视感冒429

口疮之治勿泥于清胃泻火430

冠心病辨治应分清标本431

胃脘痛不可一味伐肝431

三叉神经痛当以清胃泻火为先432

脏躁之治宜甘润432

癔症性瘫痪证治琐谈433

肾炎水肿当祛邪并调气血434

滋肝肾补脾胃治五迟五软434

不为病名所惑 切记辨证论治435

我治系统性红斑狼疮436

不孕不育治肾为要437

乌药配百合消除脘腹胀满438

锡类散内服治结肠溃疡439

脊髓病治疗用药440

生血丸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440

八味丸治疗热淋441

应用经方治水肿441

经方为主治癫狂443

温胆汤应用小议445

玉屏风散可予防感冒446

饮片应当精制免煎有待改进447

饮片也要树名牌448

话说保健酒449

系列中成药开发之我见450

外敷法与脐疗451

第四篇 方药纵横454

第一章 中药选注454

麻黄454

桂枝454

荆芥455

紫苏455

防风456

桑叶456

菊花456

石膏457

知母457

牡丹皮458

芦根458

生地458

黄连459

黄柏459

金银花460

连翘460

地丁461

蒲公英461

夏枯草462

板蓝根462

土茯苓462

杏仁462

旋覆花463

桔梗463

半夏464

川贝母464

百部465

大黄465

芒硝466

茯苓466

泽泻466

车前子467

薏苡仁467

海金沙468

金钱草468

威灵仙468

木瓜469

桑寄生469

防己470

豨莶草470

伸筋草470

藿香471

佩兰471

附子471

吴茱萸472

艾叶472

肉桂473

川芎473

水蛭474

丹参474

郁金474

三七475

仙鹤草475

酸枣仁476

龙骨476

牡蛎477

琥珀477

钩藤478

代赭石478

白蒺藜478

全蝎479

天麻479

蜈蚣480

白僵蚕480

地龙480

何首乌481

白芍482

黑桑椹482

龙眼肉482

当归483

鸡血藤484

熟地484

阿胶484

莱菔子484

麦芽485

山楂485

神曲486

五味子486

山萸肉487

芡实487

桑螵蛸487

浮小麦488

白术488

黄芪489

甘草489

鹿茸490

续断491

补骨脂491

杜仲492

狗脊492

巴戟天492

沙苑子493

锁阳493

麦门冬493

女贞子494

龟版494

鳖甲495

枸杞子495

玄参496

沙参496

石斛496

百合497

心悸病方498

十味温胆汤加味498

人参胡桃肉汤498

第二章 良方选析498

加减直指神汤499

加味泻白散499

健脾温中丸499

八汁饮499

都气饮500

健脾汤500

春季煎丸(二)500

春季煎丸(一)500

范氏止血方501

渗湿助饮汤501

中和理阴汤501

治肝汤501

复肝丸502

加味温下汤502

润肠煎502

胃苓?痹汤503

调胃承气五仁汤503

肠红丸503

双炭饮503

后脑疼方504

头胀轻方504

苦白克痢汤504

当归养荣汤504

眩晕丸方505

不寐膏方505

百合龙琥甘草大枣汤505

阳和汤加减方506

生铁落饮506

定痫丸506

泻心温胆汤507

不寐调理方507

安脑丸方507

加减羚羊角散508

臂痛药酒508

程氏蠲痹汤508

十味锉散509

侧柏理中汤509

苍玉潜龙汤509

十补丸510

拯阴理痨汤510

一元丹510

菟丝子丸510

鹿茸丸511

虎杖散511

当归饮血竭散合剂512

加味枳术丸512

加味交加散512

大麻风方512

益母胜金丹513

肝吸虫一方513

肝吸虫二方513

回阳摄阴方514

香草汤514

肾气丸加狗脊菟丝子514

桂枝汤加佛手散514

易产汤加味方515

扁鹊三豆饮515

配匙丸515

陈氏求嗣方516

大连翘饮加减方516

二味参苏加附子丸516

活血散瘀汤516

辰金丸517

冰硼散517

范氏大黄附子泻心汤517

乙癸丹518

消肿白灵丹518

丁氏西瓜霜518

会厌逐瘀汤518

牙疳散519

封髓丹加减519

蝉花无比散519

一效膏520

流鼻血方520

清热解毒汤520

万应蝉花散520

羊肝丸520

龟鳖地黄汤521

骨痨汤521

甘菊膏521

第三章 常用中成药522

第一节 解表类522

通宣理肺丸522

参苏理肺丸522

清眩丸523

防风通圣丸523

银翘解毒丸523

羚羊清肺丸524

第二节 止咳手喘类524

养阴清肺丸525

秋梨膏525

荷叶丸525

清肺抑火丸526

二陈丸526

橘红丸527

二母宁嗽丸527

第三节清热降火类527

黄连上清丸527

牛黄解毒丸528

芎菊上清丸528

加味左金丸529

龙胆泻肝丸529

栀子金花丸529

第四节 健胃通肠类530

保和丸530

枳术丸530

香砂养胃丸530

香砂六君子丸531

活胃散531

胃气止痛丸532

参苓白术丸532

人参健脾丸532

泻痢固肠丸533

四神丸533

附子理中丸533

香连丸534

木香槟榔丸534

开胸顺气丸535

清宁丸535

麻仁滋脾丸535

第五节 祛风湿类536

疏风定痛丸536

风湿骨痛片537

小活络丹(丸)537

木瓜丸538

护骨酒538

国公酒538

六一散539

第六节 祛暑类539

狗皮膏539

藿香正气丸540

紫金锭(散)540

第七节 利水化湿类541

二妙丸541

茵陈五苓丸541

分清五淋丸541

萆薢分清丸542

第八节 醒脑开窍类542

牛黄清心丸542

再造丸542

苏合香丸543

脑立清543

十香返生丸(丹)544

第九节 理气类544

舒肝丸544

越鞠丸545

木香顺气丸545

第十节 安神养心类546

补心丹546

枕中丹546

柏子养心丸(丹)547

朱砂安神丸547

第十一节 补益类547

补中益气丸547

人参养荣丸548

人参归脾丸548

十全大补丸548

薯蓣丸549

六味地黄丸549

河车大造丸550

健步强身丸550

五子衍宗丸551

锁阳固精丸551

龟龄集552

参茸卫生丸552

第十二节 妇科类553

乌鸡白凤丸553

八珍益母丸553

安神赞育丸554

艾附暖宫丸554

定坤丹555

坤顺丹555

千金止带丸555

保胎丸555

妇科五淋丸556

孕妇金花丸556

生乳丸556

第十三节 儿科类557

妙灵丹557

小儿感冒冲剂557

至宝锭558

救急散558

保元丹558

抱龙丸559

五粒回春丹559

五福化毒丹560

解肌宁嗽丸560

一捻金560

七珍丹561

启脾丸561

香橘丹561

小儿健脾丸562

泻痢保童丸562

小儿牛黄散562

第十四节 痈疽外伤类563

连翘败毒丸563

珠黄散563

导赤丹563

大败毒丸564

小金丹564

西黄丸565

槐角丸565

痔痿无双丸565

如意金黄散566

赛金化毒散566

生肌玉红膏566

回生第一丹566

琥珀还睛丸567

石斛夜光丸567

九分散567

第十五节 五官咽喉类567

耳聋左慈丸568

清音丸568

六神丸568

锡类散569

牛黄清胃丸569

冰硼散569

第四章 经方古方验方571

桂枝汤571

麻黄附子细辛汤571

麻杏石甘汤571

防风通圣散572

犀角地黄汤572

竹叶石膏汤572

四君子汤573

参苓白术散573

补中益气汤573

肾气丸574

甘麦大枣汤574

桃核承气汤574

血府逐瘀汤574

玉屏风散575

金铃子散575

补阳还五汤575

八正散576

地黄饮子576

玉真散576

藿香正气散577

二妙散577

止嗽散577

四妙勇安汤578

芍药甘草汤578

六神丸578

七厘散578

神复康579

癫痫康胶囊579

柴胡枣仁汤579

补肾荣脑汤580

化瘀通络汤580

补脑益肾冲剂580

补肾活血汤581

三黑荣脑汤581

痹痛宁583

风湿搽剂583

尿毒症方583

暖宫促孕汤584

席汉综合征经验方585

口臭清除剂(五香含化剂)585

鼻塞通茶585

发音散586

我的养生观588

第一章 养生保健类588

第五篇 养生保健与药膳食疗588

谈老年养生589

周易与养生590

四季养生591

生理漫话594

怡情596

适性597

气功597

保健按摩操598

保健按摩操具体练法598

老年保健599

心理调治600

浅说中医的火燥暑痰瘀血601

冠心病604

气管炎605

中暑605

胃溃疡606

官能症606

风湿病与咽喉红肿607

风湿麻痹症608

单纯性肥胖症608

肥胖与减肥609

空调病610

冰箱病610

老年常见病611

水土不服611

男科613

阳痿613

孕吐615

小儿常见病615

初秋话痱子616

皮肤皲裂的防治617

吸烟与健康617

吸毒与戒毒618

第二章 药膳食疗类619

食疗的原则619

魔芋620

茭米620

花粉620

蜂乳620

鱼腥草621

人参芦621

白及622

葛根622

甘露623

桔梗623

茯苓624

何首乌624

枸杞子625

白芥子625

吴茱萸626

桃仁与杏仁627

银杏627

绿豆628

麸628

明矾629

竹沥629

酒631

时令瓜果632

百合634

藕635

荸荠635

芡实635

花生636

莲子636

槟榔637

萝卜637

辣椒与大蒜639

白木耳639

海带640

海参640

乌骨鸡641

豆腐641

调味品五种641

佐料三鲜644

八角茴香645

饮食莫偏嗜645

以脏补脏646

喝粥治病防衰646

头脑647

马来西亚的肉骨茶647

气管炎的食疗648

风湿病的食疗648

糖尿病的食疗649

血小板减少症的食疗649

经常“上火”者的食疗650

小儿久咳的食疗650

小儿鼻孔干燥与饮食650

药露652

制香652

第三章 药治类652

药浴653

药枕653

第六篇 序跋书评656

第一章 序跋656

单健民编著《古诗吟中药》序656

邓来送著《中药一得》序656

彭铭泉著《中国药膳大全》序656

马雨人著《中药调剂学》序657

冯世纶等编著《经方真传》序657

彭铭泉编《四季药膳》序657

翁维健等编《传统药膳宜忌》序658

翁维健编著《中医养生学》序658

沈家祥编《温病学纲要》序659

贺裕元等编《实用中药房(店)手册》序659

赵凌云编著《简明伤寒论注解及临床应用》序659

张仁著《急症针灸》序660

谢盘根编《十二经补泻温凉临床用药便览》序660

卢祥之编《益寿延年二百方》序660

王世民编《局方别裁》序661

李晓君等编《百病中西医结合高效疗法》序661

洪文旭等编著《实用中医消化病学》序661

王焕禄著《杂病证治辑要》序662

贾维城编《灵芝与人参妙用》等序662

郝近大编著《鲜品中药及其临床应用》序662

张纲编纂《中医百病名源考》序663

段卫兵编《中药别名》序663

陈企望点校《宋注神农本草经》序664

王今觉编《本草选读》前言665

董志林编《针灸百问》跋665

吕连祥著《下法新编》跋665

辑校《食疗本草》后记665

第二章 书评669

中医文献学669

敦煌古医籍考释670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671

中华医书集成672

新安医籍丛刊672

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674

中医研究系列丛书674

中国医学史略(第二版)676

济阴济阳纲目(校注本)677

傅山医学手稿等四书679

中医辨治经验集萃680

越医汇讲681

医门真传682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医学编·药学卷Ⅰ684

孔伯华医集686

施今墨临床经验集688

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690

章次公医术经验集691

中国医学之辉煌693

王仲奇医案694

医效选录695

经方真传696

俞慎初论医集697

俞长荣论医集699

济仁医录699

叶心清医案选700

吴光烈临床经验集701

王琦医学论文集702

温病贯珠集704

实用中医脑病学705

心脑血管病中医诊治706

实用中医消化病学706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707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708

中医痛证大成709

老年病中医治疗学709

现代中药药理学710

中药药性论711

神农本草经辑注713

神农本草经中药彩色图谱713

本草纲目补正714

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715

中药研究文献摘要716

中国烹调大全717

百花治百病718

有毒中草药大辞典719

矿物药分析719

微量元素与中医药720

鲜品中药及其临床应用721

药苑漫话722

临床中药炮制学724

中药炮制大全725

中药炮制学研究进展725

中药制用经验录726

中国当代名医名方录727

方剂心得十讲728

医方发挥728

经效验方四百八729

2000年日本传统医药学现状与趋势730

医易闲谈731

德艺千秋733

中成药临床新用734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及外用药的配制735

《奇经证治条辨》读后735

论内经风病学736

药对简便实用 效确《施今墨药对》二版读后737

第七篇 从医之路740

第一章 从医之路740

回顾我的大半生740

我初中的一点回忆741

我与药学讲习所742

我编辑《中药通报》743

我写北京药学人物745

我与中成药不解缘748

我在北京中医学院750

我在中国中医研究院751

追思忆旧话“农大”752

治学杂谈755

潜心医学 矢志不移763

勤奋笃学 甘愿奉献764

第二章 我的师友766

肖龙友766

施今墨766

汪逢春767

孔伯华768

丁福保770

徐右丞771

袁鹤侪772

杨浩如774

秦伯未775

任应秋776

朱颜778

王大鹏779

黄胜白780

赵燏黄781

周军声782

孟目的784

王佩珊787

朱晟787

尚志钧789

金士元790

崔万钧791

第三章 域外见闻793

荷兰、比利时纪行793

比利时的业余中医教学794

荷兰应诊记实795

国外及港台医药一瞥796

美国人在华人诊所看病798

美国人开中药店798

旅美讲学有感799

旅美归来话中医800

中美友谊学校802

美国一日三餐谈802

沙特之行804

国外读书有感804

旅美杂感806

感悟美国老年生活807

美国老年养生见闻808

美国全国性学术会议亲历纪实809

第八篇 附录814

谢海洲从医60年暨学术研讨会报道814

医药并精,为人师表817

略述谢海洲教授的高尚品德821

治学勤奋 惠泽杏林822

我的老师谢海洲先生823

师生情谊 永铭心中824

悬壶济世 杏园育才826

谢海洲的用药之道829

谢海洲老师用药配伍经验830

谢海洲谈中药饮片发展方向832

谢海洲的三个心愿833

京都名医谢海洲834

谢海洲老师学术思想述要838

谢海洲老师临证经验拾零840

读谢海洲《中医药丛谈》小识842

学术之精华 经验之结晶844

妙言要义 真知灼见846

《谢海洲论医集》849

《壶天云烟——谢海洲医文集》850

《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8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