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新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马勇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414869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新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一、经济学说的出现1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沿革3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7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经济规律10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10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12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5
四、经济规律17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与意义18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8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21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23
第一节 商品23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23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26
三、商品的价值量28
四、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31
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2
第二节 货币34
一、货币的起源34
二、货币的本质37
三、货币的职能37
第三节 价值规律41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41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41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42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44
一、资本总公式44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44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45
三、劳动力的买和卖47
第二节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48
一、劳动过程48
二、价值增殖过程49
第三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1
一、资本的本质51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51
三、剩余价值率52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53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3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54
第五节 资本主义工资56
一、工资的本质56
二、工资的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58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60
第四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6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62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62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66
三、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68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70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70
二、资本的积聚与集中70
三、相对过剩人口72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75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75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75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尖锐化77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78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80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80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80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84
三、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84
四、产业资本顺畅循环的条件86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87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88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90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92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93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94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94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95
三、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97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98
五、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01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07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107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09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111
第六章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113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113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13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17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21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23
一、商业资本123
二、商业利润125
三、商业流通费用127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30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130
二、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征131
三、利息与利息率133
四、银行信用135
五、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13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139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39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态141
三、土地价格144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147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特征147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147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151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与实质160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160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162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164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趋势164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趋势169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7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72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172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1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17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依据17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意义18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任务189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9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193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概念与特征193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形式195
三、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成分201
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203
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2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非公有制205
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207
三、外资独营企业所有制209
四、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2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关系211
一、公有制为主体211
二、非公有制为重要组成部分214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18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220
一、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220
二、商品经济的特征222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224
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2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226
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22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架构安排230
第三节 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33
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233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绩效235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与重点241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248
第一节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248
一、企业的含义248
二、企业的性质249
三、企业的功能249
四、企业的经营机制250
五、企业之间的联系252
二、公司产权制度的基本内容254
一、产权与产权制度254
第二节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254
三、公司财产的有限责任制度258
第三节 现代企业组织制度259
一、企业组织制度259
二、公司组织结构260
三、公司组织机构263
第四节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265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制度265
二、公司管理制度26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275
第一节 市场概述275
一、市场的含义275
二、市场体系276
三、市场机制279
四、市场缺陷285
一、社会主义社会市场发育的现状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市场发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86
二、社会主义社会市场发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的培育289
一、商品市场的培育289
二、金融市场的培育292
三、劳动力市场的培育294
四、其它市场的培育298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30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与效益302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制约因素302
二、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增长的必要性307
三、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08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效益3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产业结构与主要比例关系313
一、产业结构的含义、分类及演进趋势313
二、社会主义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316
三、社会主义社会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3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323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与内容323
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与意义325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32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与消费3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分配330
一、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分配的若干基本概念330
二、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34
三、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3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3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342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内容与要求342
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在现阶段的特征344
三、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346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347
五、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351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与内容351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与意义352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53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355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355
二、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356
三、社会主义消费水平358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开放35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359
一、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必然结果359
二、实行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必然趋势361
三、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62
一、对外贸易3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363
二、对外资金交流366
三、科技交流367
四、劳务输出、输入368
五、国际旅游业3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369
一、全方位开放369
二、多层次开放370
三、宽领域开放37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与世界贸易组织373
一、世界贸易组织概述373
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380
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对策3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88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388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宏观调控388
二、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对象、任务和目标392
一、宏观调控的对象392
二、宏观调控的任务393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3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398
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方式398
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手段40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政策405
一、财政政策405
二、货币政策407
三、产业政策409
四、收入分配政策410
五、对外经济政策411
后记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