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玉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玉文化
  • 姚士奇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780643837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玉器-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玉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端木蕻良1

自序1

玉篇3

第一章 玉的起源3

第二章 玉的定义8

第一节 古玉定义之特征8

第二节 今人视玉之范围10

第三节 玉石聚讼之因果12

第三章 诸玉例证18

一 玛瑙18

二 青金石21

三 珊瑚22

四 水晶24

五 白玉27

六 车磲30

七 绿松石31

八 孔雀石32

九 蓝田玉33

十 琉璃35

十一 岫玉(祁连玉、南方玉、昆仑玉、台湾玉)37

十二 独山玉39

十三 翡翠40

玉器篇49

第一章 玉器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及时代特征49

第一节 远古恒荒,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新石器时代玉器49

一 田野考古所展示的新石器时代玉器风貌49

二 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代表性品种和工艺特征87

三 新石器时代玉器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90

一 三代一体的玉器体系101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走向法制典章和儒学殿堂——夏商周玉器101

二 夏代玉器105

三 商代玉器110

四 西周玉器125

第三节 贵玉贱珉,彪炳人格的史诗——春秋战国时代玉器135

第四节 承秦绪楚,崇神信巫的艺术天地——汉代玉器153

一 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特征及其对玉器的影响153

二 从诸侯王墓看汉代玉器的风采161

第五节 天高地阔,回归民间之路——唐宋元明清玉器178

一 宗法用玉 依然故我178

二 世俗历程绚丽多姿198

第二章 玉纹——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227

一 谷纹和粟纹231

二 乳丁纹和圈纹232

三 云纹232

四 蒲纹和几何纹233

五 雷纹235

六 漩纹235

七 皿纹236

八 绹纹236

九 弦纹236

十 藻纹和辅纹237

十一 鳞纹237

十二 蝌蚪纹237

十三 兽纹238

十四 龙、凤纹239

玉文化篇243

第一章 虔诚的玉崇拜243

第一节 玉图腾痕迹243

第二节 英雄世系和玉文化之关联245

第三节 玉振之声的崛起249

第四节 玉文化和国家意识253

第二章 循着儒家崛起的足迹步入国家统治理论的殿堂257

第一节 葬玉习俗的盛行257

第二节 中华第一龙的惊世雄姿259

第三节 史前文化玉殓葬的重大意义261

第四节 从巫到儒266

第五节 融入典章271

第三章 儒家关于玉的理论——“三礼玉论”之研究282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三礼玉论”282

第二节 “三礼玉论”的主要内容283

一 管玉机构284

二 六器与六瑞297

三 “三礼玉论”中玉之用途分类310

四 “三礼玉论”中之用玉规矩328

第三节 “三礼玉论”说明了什么332

一 研究玉文化的钥匙333

二 美和力的启示336

第四章 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341

第一节 玉宝概念及其和古代国家政治理论的联系341

一 万物主宰说341

二 天地之精说344

三 道德楷模说347

四 辟邪除祟说349

五 延年益寿说351

第二节 从妇好墓出土玉器看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352

一 妇好及其葬玉353

二 玉葬贯礼355

第三节 从和氏璧到传国玺——中国古代国家政治的恋玉情结361

一 和氏璧千秋之论361

二 传国玺旷代之争365

第一章 宝的范畴377

玉宝辨析篇377

第二章 古代宝货大类381

第一节 古老的货币381

第二节 宝龟的神灵385

第三节 三品五金及刀布之用389

第三章 宝的一般特征393

第四章 儒道释关于宝的理论396

第一节 儒家之天命神谶396

第二节 佛学之天国憧憬398

第三节 道教之长生不老药401

第五章 古代宝理论的演变403

第一节 春秋时期诸子关于宝的争鸣403

一 儒家崇宝观念的变化403

二 道家对宝定义的转换405

三 法家对传统宝理论的否定407

四 诸子关于宝的争鸣对春秋国是的影响408

第二节 自唐至明宝理论的变迁409

第三节 清代思想家对传统玉宝理论的否定413

一 “通灵”的诞生是对天地之精说的无情嘲讽415

二 “通灵”的历劫是对玉宝天命观的彻底否定417

三 “通灵”的贬褒是当时思想政治斗争的体现418

四 “木石”与“金玉”之争所反映的上下求索精神419

第六章 统治者如何聚敛珍宝422

现代玉器珍宝篇431

第一章 现代玉器的品种和用途431

第二章 现代科学技术在玉器生产上的运用434

第三章 千年绝俏重生辉437

第四章 继往开来玉山子439

第五章 金玉首饰展新貌442

第六章 中华大地国宝多445

后记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