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考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考古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0838490.jpg)
- 汤卓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3584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环境地学:考古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考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章 概论1
一、环境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概念的由来及学科发展简史1
(一)环境考古学的学科定位1
(二)概念的由来1
目录1
(三)环境考古学发展简史2
二、环境考古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意义及迫切性7
(二)环境考古学的定义9
(三)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9
(四)环境考古学研究的空间尺度及研究内容9
(一)环境考古学的涵义9
三、环境考古学的涵义、定义、分支和相关学科9
(五)环境考古学的分支及相关学科10
(六)环境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1
四、环境考古学研究模式及工作程序11
第二章 各论14
第一节 区域环境考古14
一、新构造运动及其结果在区域环境考古中的作用14
(一)区域环境考古中所需的构造地质学信息15
(二)我国的主要构造体系15
(三)区域环境考古中应了解的区域构造信息15
(四)新构造运动研究的方法16
(五)区域环境考古中区域构造研究应注意的事项16
二、第四纪研究与区域环境考古16
(一)第四纪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16
(三)区域环境考古中的第四纪地质调查17
(四)第四纪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17
(二)涉及第四纪的区域环境考古研究的内容17
三、地貌学在区域环境考古中的作用19
(一)有关地貌学的基本概念19
(二)区域环境考古范围内的地貌特征调查20
(三)区域考古中风化作用产物的调查20
(四)对古土壤和古风化壳认识的意义21
(五)常见的地貌类型21
四、考古堆积物地质学环境分析35
(一)考古堆积物物源分析中可依据的材料35
(二)考古堆积物的岩相分析37
五、土壤调查与区域环境考古的关系37
(一)中国土壤分类37
(二)土壤与农、林、牧业经济的关系39
(一)考古工作中常见岩石类型40
六、区域环境考古中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40
(二)岩石类型调查及研究意义41
(三)岩石资源调查应注意的事项42
七、区域规模的聚落考古研究42
(一)聚落概念的来源和理解42
(二)区域聚落考古研究的内容43
第二节 遗址域环境考古43
一、遗址域的概念及遗址域环境考古的特征43
(一)有关遗址域的概念43
(二)遗址域环境考古的特点43
二、遗址域范围大小及形态的确定44
(一)确定遗址域范围的主要办法44
(二)遗址域范围圈定中应注意的问题44
三、遗址域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45
(一)自然环境、资源概念45
(三)环境考古中自然资源的分类46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及其基本属性46
(四)自然资源利用中人地关系与古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47
(五)遗址域环境考古中的自然资源调查48
四、遗址选择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及古资源环境综合评价50
(一)遗址选择的人地关系概观50
(二)古资源环境评价51
五、遗址域环境考古中的现代地层学工作52
(一)遗址域环境考古中地层工作的意义52
(二)环境考古中用到的现代地层学方法52
第三节 遗址环境考古53
一、遗址环境考古中的地质考古学研究53
(一)地质考古学的定义53
(二)地质地层学与考古地层学的关系54
(三)考古地层与地质地层的辨识55
(五)考古堆积物地质学环境分析56
(四)地层工作应注意的问题56
二、遗址考古中的植物考古学研究57
(一)植物考古学的概念及研究侧重57
(二)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其考古学价值57
(三)常用的植物考古学方法58
三、动物考古学研究64
(一)动物考古学的概念及学科特征64
(二)动物考古学在考古研究中的作用65
(三)人类与动物的相互作用——动物的多种用途66
(四)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及主要内容66
(五)对动物遗存研究应满足的要求67
(六)动物考古学研究实例67
(一)体质人类学环境考古的意义69
五、遗址环境考古中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研究69
(二)脂肪酸分析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实例69
四、脂肪酸分析69
(一)脂肪酸分析的定义、原理及意义69
(二)与体质人类学相关的学科70
(三)环境考古学中体质人类学研究的内容及类别70
第三章 方法论74
第一节 地学环境考古工作方法74
一、地学环境信息调查与研究方法74
(一)地质构造的观察和研究74
(二)地貌调查79
(三)土壤地理学在环境考古学中的研究途径90
(四)应用于环境考古的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91
(五)环境考古工作中的第四纪地质调查方法93
二、年代测定方法98
(一)树木年轮断代99
(四)基于成岩作用变化的测年技术100
(二)纹泥(或季候泥)测年100
(三)冰积条带测年100
(五)基于放射性衰变的测年技术102
(六)基于放射性损伤的测年技术105
(七)基于宇宙射线生成核素的测年技术108
(八)基于地磁场的测年技术109
三、环境考古中古环境参数研究主要方法概述111
(一)氨基酸外消旋测温法111
(二)稳定同位素测温法113
(三)历史气候研究法114
(四)地学、生物学和历史记录提供的古环境信息115
第二节 生物考古学方法115
一、微体古植物遗存的调查研究方法115
(一)孢粉分析116
(二)植硅石研究方法136
二、木质文物材种的鉴定方法142
(一)取样142
(二)仪器设备及试剂准备143
(三)制片143
(四)鉴定143
三、出土植物种子、果实遗存形态鉴定与研究144
(一)种子或果实一般的两种保存状态144
(二)水选法144
(三)分类鉴定方法145
四、动物考古学研究方法145
(一)掌握动物界的分类系统145
(二)动物考古中应掌握的动物命名法规和惯例147
(三)动物考古研究的材料148
(四)对考古遗址动物遗存的分析150
五、脂肪酸分析方法简介206
(一)脂肪酸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206
(二)脂肪酸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206
第三节 体质人类学古环境病理研究207
一、外伤性骨疾患207
二、牙齿和骨骼疾病及其病因209
(一)牙齿疾患209
(二)骨骼疾病及其病因210
第四章 专论214
第一节 生业模式环境考古214
一、渔猎、采集经济生业模式的人地关系214
(一)渔猎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14
(二)采集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16
二、农业经济生业模式的人地关系217
(一)农业起源及农业经济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18
(二)遗址的类型和分布与农业经济活动的关系219
(三)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起源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20
(四)农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23
三、畜牧经济生业模式的人地关系224
(一)畜牧经济生业模式存在的环境条件224
(二)定居牧业和游牧的环境差异232
四、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的环境背景232
(一)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农牧交错带形成的环境背景233
(二)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带形成的环境背景233
(三)甘青地区农牧交错带形成的环境背景234
五、中国新石器时代生业模式环境分析236
(一)中国全新世环境演变236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生业格局237
(一)旧石器时代石质工具原料的岩矿资源研究意义240
一、旧石器时代资源环境因素分析240
第二节 石器时代的资源环境的人地关系240
(二)旧石器时代石制品的主要原料241
(三)中国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加工原料的主要种类242
(四)中国旧石器时代石制品制作与石料选择的密切关系243
(五)旧石器时代的动物资源244
(六)更新世旧石器时代的古植被及古气候环境特征248
(七)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53
二、新石器时代资源环境分析257
(一)新石器时代的岩矿资源257
(二)新石器时代的动物资源259
(三)全新世的植被及气候环境特征261
(四)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264
三、细石器工业传统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67
(一)细石器加工的主要原料267
(二)细石器的时空分布268
(三)与细石器相关的环境特征及经济形态269
第三节 古代建筑、居址与聚落考古环境分析271
一、古代建筑及居址环境分析的理论基础271
二、古代建筑及居址环境分析实例272
(一)建筑材料与资源环境的关系272
(二)古代一般居址环境分析273
三、聚落考古环境分析274
(一)聚落考古历史及我国的研究现状略论274
(二)自然环境因素分析对聚落考古的重要性及环境考古的作用275
(三)普通聚落的环境分析276
(四)古代城址及都城环境分析实例278
(五)宗教遗址环境分析279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及主要类别280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点280
第四节 古代自然灾害环境考古280
(六)墓地环境分析280
(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别281
二、古代自然灾害环境考古实例282
(一)地震、山洪、洪水灾害的牺牲品282
(二)火山灰烬掩埋的城市283
(三)双重性十足的洪水283
三、海面变化环境考古284
(一)海面变化的考古学研究意义284
(二)环渤海海陆变迁与考古遗存的消长284
四、灾害环境考古带来的启示286
第五节 人类骨骼病理与环境因素286
一、骨与环境286
三、地方性环境骨骼疾病287
(一)地方性大骨节病287
二、骨发育畸形287
(二)地方性氟中毒289
四、中国北方古代居民的疾病与环境的关系291
(一)地球化学环境因素在环境考古研究中的重要性291
(二)中国北方地区古代居民的疾病与环境的关系292
第六节 古代军事与战争环境考古294
一、军事、战争与环境的关系294
(一)军事与战争的特征294
(二)战争与军事地理环境294
二、中国古代战争、军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94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战争历史294
(二)中国古代战争频发的环境因素295
(三)环境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中的作用295
(四)环境因素在军事战术上的作用297
第七节 美术考古之环境信息研究298
一、美术品载体与环境的关系299
二、从美术品的内容来研究其中所反映的环境信息300
三、我国北方动物岩画中反映出的环境信息301
四、美术考古与环境考古相结合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305
第八节 图腾崇拜与原始宗教环境分析307
一、原始宗教的环境因素浅析307
(一)原始宗教略论307
(二)原始宗教与环境的关系307
二、禁忌产生的自然因素310
(一)禁忌的涵义310
(二)原始族内婚和乱伦禁忌与资源环境的关系310
(三)图腾信仰的禁忌与资源环境的关系311
(四)民间禁忌的环境观311
参考文献313
后记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