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839117.jpg)
- 胡野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942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医药学:微生物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医药学:免疫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言1
一、微生物与药物1
目录1
二、微生物与微生物学3
三、免疫与免疫学7
四、学习方法提示8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0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0
第二章细菌概论10
二、细菌的结构12
三、细菌的形态检查法21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22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22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24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26
四、细菌的变异28
第三节细菌的分布和人体的微生态32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32
二、细菌在人体的分布与人体的微生态系33
三、机会性感染38
第四节消毒与灭菌39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39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42
第五节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45
一、细菌的致病性45
二、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50
三、医院感染51
一、菌种选育54
第六节菌种的选育和保藏54
二、菌种的保藏56
第三章病原性细菌59
第一节球菌59
一、葡萄球菌属59
二、链球菌属62
三、肺炎链球菌64
四、奈瑟菌属66
五、球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68
一、肠杆菌科69
第二节肠杆菌科与弧菌属69
二、弧菌属75
第三节厌氧性细菌78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78
二、无芽胞厌氧菌82
第四节分枝杆菌属83
一、结核分枝杆菌83
二、麻风分枝杆菌87
一、白喉棒状杆菌88
第五节其他病原性细菌88
二、炭疽芽胞杆菌90
三、布鲁菌属91
四、鼠疫耶氏菌92
五、铜绿假单胞菌93
六、流感嗜血杆菌94
七、百日咳鲍特菌95
八、军团菌属95
九、空肠弯曲菌与幽门螺杆菌96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98
第一节病毒概述98
第四章病毒98
二、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04
三、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08
第二节噬菌体110
一、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110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110
三、噬菌体的应用112
第三节呼吸道病毒113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113
三、腮腺炎病毒115
二、麻疹病毒115
四、风疹病毒116
五、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116
第四节肠道病毒117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117
二、柯萨奇病毒118
三、埃可病毒119
四、轮状病毒119
一、甲型肝炎病毒120
五、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120
第五节肝炎病毒120
二、乙型肝炎病毒122
三、丙型肝炎病毒126
四、丁型肝炎病毒126
五、戊型肝炎病毒127
六、庚型肝炎病毒128
七、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128
第六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30
一、EB病毒133
第七节疱疹病毒133
二、巨细胞病毒134
三、单纯疱疹病毒135
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35
五、疱疹病毒防治原则136
第八节其他病毒136
一、黄病毒136
二、出血热病毒138
三、狂犬病病毒139
第五章真菌141
第一节概述141
一、生物学性状141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43
三、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144
四、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44
第二节主要病原性真菌144
一、白假丝酵母菌144
二、新生隐球菌145
三、皮肤癣真菌146
四、曲霉菌146
五、毛霉菌147
六、皮下组织真菌感染147
第六章放线菌148
第一节概述148
一、生物学性状148
二、放线菌与抗生素150
第二节主要致病放线菌属150
二、诺卡菌属151
一、放线菌属151
第七章其他微生物152
第一节螺旋体152
一、钩端螺旋体152
二、梅毒螺旋体154
三、回归热螺旋体156
四、伯氏螺旋体157
第二节立克次体157
一、衣原体161
第三节衣原体、支原体161
二、支原体163
第八章微生物与抗生素166
第一节抗生素概念与分类166
一、抗生素的定义和命名166
二、抗生素的分类167
第二节抗生素剂量表示法与抗菌谱168
一、抗生素剂量表示法168
第三节抗生素的制备概况169
一、抗生素的生产方法169
二、抗菌谱169
二、生物合成法生产抗生素的过程170
三、新抗生素产生菌的获得171
四、抗生素产生菌的保藏171
第四节抗生素的作用机制172
一、抑制微生物细胞壁的合成172
二、影响细胞膜的功能173
三、干扰蛋白质合成173
四、抑制核酸的合成173
二、预防耐药性产生的措施174
第五节耐药性174
一、耐药性产生机制174
第九章微生物与其他药物175
第一节微生物与维生素175
一、维生素C175
二、维生素B2177
三、维生素B12177
第二节微生物与氨基酸177
一、谷氨酸177
一、酶制剂179
二、赖氨酸179
第三节微生物与酶及酶抑制剂179
二、酶抑制剂180
第四节微生物在甾体化合物生物转化中的应用181
一、微生物转化甾体化合物的反应181
二、微生物转化在甾体激素类药物生产中的应用182
第五节其他微生物制剂184
一、微生态制剂184
二、其他制剂184
一、药物原料186
第一节药物中微生物的来源186
第十章微生物与药物变质186
二、药物生产环境187
三、包装材料187
第二节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187
一、微生物引起药物变质的判断187
二、微生物引起药物变质的后果188
三、微生物引起药物变质的影响因素188
第三节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189
一、稀释法190
第十一章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190
第一节常用的体外抑菌试验190
二、扩散法193
第二节体外杀菌试验196
一、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196
二、石炭酸系数测定法196
三、定量悬浮试验198
第三节联合抗菌试验199
一、琼脂扩散纸片法200
二、棋盘稀释法201
第四节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203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204
第一节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204
一、无菌检查的基本原则204
二、无菌检查的基本方法204
第二节 口服药及外用药物的微生物学检查205
一、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205
二、病原菌的检验206
三、活螨的检验207
第十三章抗原208
第一节抗原的概念和特性208
一、抗原的概念208
二、抗原的特性208
第二节抗原的异物性、特异性与交叉反应208
一、异物性208
二、抗原的特异性209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210
第三节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210
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210
二、宿主因素211
三、免疫方法211
第四节常见的抗原分类211
一、根据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分类211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211
三、动物免疫血清212
一、病原微生物212
二、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212
三、根据抗原的性状分类212
第五节医学上常见的重要抗原212
四、同种异型抗原213
五、异嗜性抗原213
第六节超抗原与佐剂214
一、超抗原214
二、佐剂214
二、免疫球蛋白21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15
第二二节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15
一、抗体215
第一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215
第十四章抗体与免疫球蛋白215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结构217
三、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218
四、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218
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219
一、可变区的生物学活性219
二、恒定区的生物学活性219
一、IgG220
第四节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220
二、IgM221
三、IgA221
四、IgE221
五、IgD221
第五节单克隆抗体222
第十五章免疫系统223
第一节免疫器官224
一、中枢免疫器官224
二、外周免疫器官225
第二节免疫细胞226
一、淋巴细胞227
二、抗原提呈细胞231
三、其他免疫细胞232
第十六章细胞因子233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233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233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233 )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234
第二节各类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235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235
第三节细胞因子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238
第十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40
第一节概述240
第二节HLA的分布与功能241
一、HLA的分布241
二、HLA的主要功能241
三、HLA复合体的组成及遗传特征241
三、HLA与疾病的关联242
四、HLA与法医242
一、HLA与移植排斥反应242
二、HLA与输血反应242
第三节HLA在医学上的意义242
第四节移植免疫243
一、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243
二、异种移植排斥反应243
四、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245
三、免疫应答的场所245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245
第一节概述245
第十八章免疫应答245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245
第二节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47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247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249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249
一、CD4+Th1细胞的作用250
二、CD8+Tc细胞的作用250
第三节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250
三、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251
第四节免疫耐受251
第十九章抗感染免疫253
第一节固有免疫253
一、屏障结构253
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254
三、体液中天然的抗微生物分子255
第二节适应性免疫259
一、体液免疫259
二、细胞免疫260
第一节超敏反应261
一、Ⅰ型超敏反应261
第二十章临床免疫261
二、Ⅱ型超敏反应264
三、Ⅲ型超敏反应265
四、Ⅳ型超敏反应267
二、特征268
三、发生机制268
一、概念268
第二节自身免疫性疾病268
四、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69
第三节免疫缺陷病269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69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70
第二十一章免疫学应用271
一、免疫学预防271
二、免疫学治疗273
三、免疫学诊断274
参考文献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