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岸农地利用比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于宗先,毛育刚,林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375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76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777页
- 主题词:劳动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两岸农地利用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论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土地、农地的重要性1
第二节 土地的特性3
第三节 农地的历史地位4
第四节 农地与农业人口5
第五节 农地的基本问题7
第六节 农地利用与生态环境12
第七节 农地利用规范14
第八节 农地利用的研发工作16
第九节 农地变更用途之商榷17
第十节 农地利用的趋势19
第十一节 两岸农地面面观21
第二篇 台湾农地利用25
第二章 农地利用之地理与自然条件25
第一节 地理条件25
第二节 气候条件32
第三节 水资源条件38
第一节 经济发展49
第三章 农地利用之社会经济因素变迁49
第二节 人口成长52
第三节 人口分布53
第四节 农户与农户人口之变动58
第五节 农户与农户人口之分布60
第六节 专业与兼业农户之变动64
第七节 农业劳动之变动71
第八节 农场经营主之年龄与教育程度分配76
第九节 每人粮食消费之改变80
第十节 农家与非农家消费支出及家庭现代化生活设备之比较82
第十一节 农民组织及其角色任务85
第四章 土地资源概况分析93
第一节 土地之涵义93
第二节 按地形地势分类之土地资源94
第三节 按土地登记公、私有分类之土地资源97
第四节 按土地登记地目分类之土地资源99
第五节 都市土地与非都市土地之界定101
第六节 按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区分类之土地资源102
第七节 按非都市土地使用编定分类之土地资源105
第八节 各县市土地面积与人口密度之变动107
第九节 都市土地扩张109
第五章 农地资源及其变动113
第一节 广义农地资源之数量——耕地、林地及鱼塭面积113
第二节 耕地种类与面积之变动115
第三节 耕地之地区分布与变动118
第四节 农家耕地规模之演变125
第五节 耕地之变更使用概况129
第六章 农地政策与农业发展策略之演变132
第一节 农业培养工业阶段(1945~1969年)132
第二节 政府支持农业及农民阶段(1969~1990年)139
第三节 因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业与农地政策之调整(1990~2000年)148
第四节 迈向21世纪之农业策略(2001年以后)163
第五节 未来农业之展望166
第七章 农地利用之时间变动168
第一节 耕地复种指数之演变168
第二节 按重要类别分之作物种植面积变动172
第三节 个别重要作物种植面积之变动177
第四节 作物种植面积位序之变迁198
第一节 耕地复种指数之地区比较201
第八章 农地利用之空间变动201
第二节 重要作物之空间分布及其变动204
第三节 各县重要作物种植面积之变迁223
第四节 2000年各种重要作物之主要产区分布245
第五节 加入WTO对农业之影响248
第九章 农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252
第一节 改革前农地制度之缺失与衍生之问题252
第二节 农地改革之步骤与内容255
第三节 各项农地改革措施之比较280
第四节 农地改革过程评议283
第五节 农地改革之后遗症284
第十章 农地重划:改良农地条件288
第一节 农地重划之必要性288
第二节 农地重划之相关法令与重要规定289
第三节 农地重划之实施296
第四节 农地重划之成果及成效310
第五节 农地重划之检讨311
第六节 农民对农地重划期望之演变312
第一节 山坡地之定义与范围314
第十一章 山坡地之开发利用与保育314
第二节 山坡地可利用限度之分级316
第三节 山坡地及其宜农牧地之分布317
第四节 山坡地农业之演变及其重要作物分布319
第五节 山坡地农业对环境之冲击325
第六节 山坡地农业之水土保持方法与试验结果328
第七节 影响山坡地水土保持之原因探索331
第十二章 农工消长与农地保护333
第一节 农工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之消长333
第二节 经济发展初期保护优良农地措施334
第三节 奖励投资条例规范工业用地之取得336
第四节 农业发展条例对于农地政策之改弦更张337
第五节 农地变更使用管制之法制化340
第六节 农地保护之检讨343
第十三章 农地政策之新动向——2000年农业发展条例之全面修正345
第一节 传统农地政策之重心345
第二节 农业发展条例之全面修正350
第三节 修正后现行农业发展条例之重要规定353
第四节 现行农业发展条例内容之商榷366
第三篇 大陆农地利用376
第十四章 大陆农地资源开发利用(耕地部分)376
第一节 1949年后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376
第二节 农地利用的现状、潜力与问题391
第十五章 大陆农地资源开发利用(林地、草地及后备农地资源部分)427
第一节 林地利用的现状、潜力和问题427
第二节 草地利用的现状、潜力和问题437
第三节 未开发利用农地资源潜力与利用前景442
第四节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地资源利用450
第十六章 农地利用政策(一)462
第一节 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462
第二节 家庭承包经营政策下,农地利用方式的创新490
第十七章 农地利用政策(二)500
第一节 现行农村土地政策:政策背景、目标与手段500
第二节 农村土地政策类型及内涵504
第十八章 农村土地利用管理540
第一节 1949年以来农地利用管理及变革543
第二节 现行农地利用管理体制561
第一节 农地制度改革573
第十九章 加强农地利用管理对策573
第二节 加速农村土地立法与执法587
第三节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功能595
第二十章 福建农地利用的自然、社会背景599
第一节 福建农地利用的自然生态条件599
第二节 福建农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602
第三节 福建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619
第二十一章 福建农地利用类型与分区利用632
第一节 福建农地开发利用简史632
第二节 1949年后福建农地开发利用的成就635
第三节 福建农村土地资源概况638
第四节 福建农地利用区域特征640
第五节 福建农地主要利用类型及特征678
第六节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地利用707
第四篇 比较与结论715
第二十二章 两岸农地利用之比较715
第一节 前言715
第二节 农地所有权归属之演变716
第三节 农地利用的自然环境724
第四节 农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726
第五节 农地资源731
第六节 农地利用现状732
第七节 农地开发734
第八节 农地利用管理735
第九节 农地利用与生态环境737
第二十三章 农地利用政策评议740
第一节 农地政策之需要740
第二节 大陆农地利用政策741
第三节 台湾农地利用政策743
第二十四章 结论748
第一节 农地利用与环境749
第二节 农地利用和人口成长率750
第三节 农地利用与规模经济750
第四节 农地利用与农民负担751
第五节 农地利用与工商业发展751
第六节 农地利用与外来竞争752
第七节 农地利用与人定胜天752
第八节 农地利用与调查统计753
参考文献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