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并购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并购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843768.jpg)
- 干春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8274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20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企业合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并购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企业并购的演进:特点与成因1
1.1 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1
1.1.1 美英等国企业并购的兴起与发展2
1.1.2 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成因5
1.1.3 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的特点5
1.2 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6
1.2.1 美英等国的企业并购6
1.2.2 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成因8
1.2.3 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的特点9
1.3 第三次企业并购浪潮10
1.3.1 美英等国的企业并购10
1.3.2 第三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成因11
1.3.3 第三次企业并购浪潮的特点12
1.4 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13
1.4.1 美英等国的企业并购14
1.4.2 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成因15
1.4.3 第四次企业并购浪潮的特点16
1.5.1 美英等国的企业并购17
1.5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17
1.5.2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成因20
1.5.3 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的特点22
第2章 企业并购的动因及其决定因素25
2.1 效率动因25
2.1.1 管理协同效应26
2.1.2 营运协同效应27
2.1.3 财务协同效应28
2.2.1 增强企业市场势力的横向并购29
2.2 经济动因29
2.2.2 降低交易费用的纵向并购30
2.2.3 实现多样化经营的混合并购31
2.3 其他动因33
2.3.1 管理层利益驱动33
2.3.2 投机33
2.3.3 目标企业价值低估34
第3章 横向并购:福利权衡36
3.1 横向并购概览36
3.2 横向并购和市场集中度38
3.3 横向并购与竞争40
3.4 横向并购的规模经济效应42
3.5 威廉森模型:福利权衡43
3.5.1 基本模型43
3.5.2 福利权衡模型的含义和拓展47
3.6 行业差异对横向并购的影响51
3.7 横向并购效应的三种分析方法54
3.7.1 外生并购理论55
3.7.2 内生并购理论55
3.7.3 动态并购理论56
3.8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福利分析56
3.8.1 模型57
3.8.2 结论60
3.9 动态分析61
3.9.1 模型61
3.9.2 结论65
第4章 纵向并购:降低交易费用与稳定经营环境69
4.1 纵向一体化理论70
4.1.1 市场失灵70
4.1.2 所有权的成本与收益72
4.1.3 路径依赖73
4.1.5 转移风险74
4.1.4 供给与信息的不确定性74
4.1.6 技术进步75
4.2 契约、交易费用与纵向一体化76
4.2.1 契约的不完备性76
4.2.2 交易费用与纵向一体化78
4.3 由生产阶段向销售阶段纵向一体化分析79
4.3.1 非一体化80
4.3.2 前向一体化情形之一:垄断的经销商81
4.3.3 前向一体化情形之二:产品专用服务82
4.3.4 前向一体化情形之三:完全一体化与非一体化84
4.4 由生产阶段Ⅰ向生产阶段Ⅱ的一体化87
第5章 混合并购:资产利用与风险降低90
5.1 混合并购概述91
5.2 混合并购的绩效衡量92
5.2.1 衡量多角化程度的指标92
5.2.2 绩效衡量93
5.3 混合并购与资产利用94
5.3.1 专用性资产和通用性资产95
5.3.2 通用性有形资产的利用96
5.3.3 通用性无形资产的利用97
5.4 混合并购与融资协同99
5.5 混合并购与风险降低101
5.6 混合并购的福利经济学分析103
5.7 多角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105
第6章 跨国并购107
6.1 跨国并购的涵义与特征107
6.1.1 跨国并购的涵义107
6.1.2 跨国并购的特征111
6.2.1 目标企业价值低估118
6.2 跨国并购的动因118
6.2.2 获取市场势力119
6.2.3 取得规模经济性120
6.2.4 合理避税与寻求投机121
6.2.5 获取财务协同效应121
6.3 跨国并购理论122
6.3.1 垄断优势理论123
6.3.2 比较优势论124
6.3.3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24
6.3.4 内部化理论126
6.3.5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27
6.3.6 要素组合分析理论131
6.4 跨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132
6.4.1 跨国并购的反垄断规制理论133
6.4.2 欧美的跨国并购管制134
6.4.3 对跨国并购反垄断规制的评述136
第7章 企业并购整合139
7.1 并购后整合:含义与重要性139
7.2 并购整合创造价值相关理论141
7.2.1 能力保护142
7.2.2 能力的扩散与转移143
7.3 战略整合144
7.4 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146
7.4.1 人力资源整合146
7.4.2 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及有形资源150
7.4.3 整合商誉及其他无形资源151
7.5 文化整合152
7.5.1 企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风险152
7.5.2 文化整合的模式154
7.5.3 文化整合的过程155
7.6.1 整合项目管理模式156
7.6 并购整合管理156
7.6.2 并购引擎管理模式161
7.6.3 整合过程中常见要点163
第8章 企业并购防御策略165
8.1 并购防御策略166
8.1.1 防御性策略166
8.1.2 积极性策略170
8.2 关于并购防御措施动机的两种理论假说175
8.2.1 股东利益假说与经理人防御假说175
8.3 并购防御措施的股东财富效应176
8.2.2 两种假说的检验176
8.3.1 并购防御措施对股价和并购溢价的影响177
8.3.2 反并购措施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181
8.3.3 反并购措施的信息含量182
8.3.4 结论182
8.4 相关理论问题183
8.4.1 强制要约与防御183
8.4.2 目标公司并购防御战略的实施184
8.5 反并购防御的博弈论维度研究185
8.5.1 并购公司对目标公司“毒丸”计划的反防御185
8.4.3 并购防御的成本185
8.5.2 并购的必然性186
8.5.3 重点防御策略187
8.5.4 反并购时机的把握188
8.5.5 消除竞价者189
第9章 企业并购的管制经济学191
9.1 并购的垄断效应191
9.2 并购控制理论192
9.2.2 行为主义理论193
9.2.1 结构主义理论193
9.3 美国反垄断法与企业并购控制194
9.3.1 美国反垄断法的立法概况194
9.3.2 美国企业并购控制的指导原则197
9.3.3 美国企业并购控制法的发展趋势204
9.4 欧洲企业并购控制206
9.4.1 调整对象207
9.4.2 “共同体规模”的界定207
9.4.3 相关市场和市场优势地位的界定208
9.4.4 对集中的评价214
参考文献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