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生艺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筑山著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44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生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人生艺术的渊源1
第一章 为何讲人生艺术2
第一节 事实上的理由2
第二节 理论上的理由5
第二章 何谓人生艺术8
第一节 何谓人生8
第一项 生命发生的来源8
第二项 生命发生的理由9
第三项 人生生命的确解10
第二节 何谓艺术11
第一项 艺术的分类11
第二项 艺术的起源11
第三项 艺术的真义11
第三节 何谓人生艺术12
第一项 人生的正觉性12
第二项 正觉性的表现14
附 人生艺术疑问的解答14
第三章 自然艺术的创化19
第一节 自然艺术的创化品19
1.非生物是能品19
2.生物是妙品19
3.人类是神品19
第二节 自然创化的基本条件21
1.创化的质料21
2.创化的动力21
3.创化的组织22
4.创化的适应22
5.创化的目的23
第四章 人类在自然创化中过去及未来25
第一节 人类创化的过去25
第一项 生物进化的证据25
第二项 生物进化的理论27
第三项 人类进化的证据28
第二节 人类创化的未来31
第一项 身体的演进33
第二项 知能的演进34
第三项 道德的演进35
第四项 社会的演进35
第五章 人生艺术下美满的人生38
第一节 人生的欲求38
1.寿康的欲求38
2.爱情的欲求39
3.富有的欲求39
4.自由的欲求40
5.快乐的欲求41
6.光荣的欲求42
7.安全的欲求42
第二节 达到欲求之道43
第一项 适应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之道44
第二项 成己成物之道45
第二篇 人生艺术的原则47
第一章 第一原则——养成大知大仁大勇的诚48
第一节 诚是自强不息的恒勇性49
第二节 诚是成己成物的真知仁51
第三节 诚是过化存神的感应力53
附一 诚是孔子的一贯之道54
附二 诚是宇宙惟一的本体55
第二章 第二原则——锻炼心术处世术的中和57
第一节 诚的心术之养成——中59
第二节 诚的处世术之养成——和61
附 中字旁义的说明63
1.孔子话中过与不及的主要精神64
2.中字旁义过与不及的真价值65
3.中国社会应用中字发生流弊的理由66
第三章 第三原则——适应常人事的忠恕68
第一节 忠字的涵义69
1.对己69
2.对人70
3.对上70
4.对公70
第二节 恕字的涵义70
1.反诸身71
2.推诸人71
3.本诸己71
第三篇 人生艺术的方法总论73
第一章 发展天赋的圆满光明74
第一节 低级精神75
第二节 普通精神77
第三节 高级精神77
第四节 圆满精神79
第二章 培养人民的新生命82
第一节 新民非亲民的辩正82
第一 古训上的论证82
第二 伦叙上的论证83
第三 渊源上的论证83
第四 涵义上的论证83
第二节 新字的根本义84
1.生命活动力的活泼现象84
2.生命活动力的发展现象84
3.生命活动力的感应现象85
第三节 新民的实在性86
1.使人民精神活泼86
2.使人民事业发达86
3.使人民道义相感86
第三章 炼成成己成物的神手88
第一节 领悟至善的境界88
第二节 确知止至善的妙用90
第四篇 人生艺术的方法各论91
第一章 获得精确的知识的方法91
第一节 格物致知的正确意义92
第一项 物与知的意义93
第二项 格与致的意义96
第二节 格物致知的主要方法99
第一项 求真知的五法100
第二项 五法的特殊功能102
第三项 五法的联合效用102
第二章 长养刚大意志的方法104
第一节 意志的意义及作用104
第二节 意志的性质105
第一 创新的自动性105
第二 选择的自由性105
第三 坚强的自立性105
第四 反省的自制性106
第三节 意志的长养107
第一项 直接的诚意——慎独108
第二项 间接的诚意——致知109
第三章 涵养纯正感情的方法113
第一节 感情的意义及特性113
1.主观性114
2.不定性114
3.模糊性114
4.猛进性114
第二节 感情的起因114
1.利害的感觉114
2.先入的观念114
3.生活的目的115
4.生理的理由115
5.经验的联合115
6.已成的习惯115
第三节 感情的分类116
1.感觉的与观念的116
2.简单感情情绪情操116
3.个人的社会的宇宙的116
4.低等的高等的116
第四节 感情的涵养117
1.表出运动未起时的存养118
2.表出运动进行时的克化119
3.表出运动终止时的审察122
第四章 锻炼自身健全的方法124
第一节 对己126
第一项 卫生126
1.生理的卫生127
2.心理的卫生128
第二项 慎言129
1.两要129
2.两失130
3.三愆130
第三项 笃行131
1.有道131
2.有学132
3.有信133
4.有耻134
第二节 对人134
1.爱135
2.敬135
3.忠136
4.信136
5.公137
6.正138
7.明138
8.察139
第三节 对友139
1.择交140
2.责善142
第四节 对事142
1.四尚144
2.两忌145
3.三要146
第五节 对物149
1.爱149
2.育150
3.廉151
4.节152
5.称153
6.均153
第六节 对境154
1.自得155
2.乐道156
3.困修156
4.立命157
第五章 实现家庭和乐的方法159
第一节 家道160
第一项 夫妇之道161
1.贵恒162
2.贵和162
第二项 亲子之道164
1.亲慈165
2.子孝167
第三项 兄弟之道168
1.友善170
2.和乐170
第二节 家政171
第一项 管理的标准171
1.经济的172
2.科学的172
3.艺术的172
第二项 管理的方法172
1.清楚的分项管理172
2.适当的分工管理174
第三节 家风174
第一项 生活习惯上勤俭整洁之风175
第二项 行为态度上和厉公正之风175
第三项 绝对禁止不正当的娱乐176
第六章 造成国家强盛的方法177
第一节 国家的存在理由177
1.巩固生命的保障177
2.维持生活的秩序177
3.达到人生的欲求178
4.实现人生的价值178
第二节 国家的组成要素178
第一项 人民179
1.增加人民的数量180
2.增进人民的力量180
第二项 社会181
1.人民的结合为国家的细胞183
2.无组织无体制的结合为新生命的来源183
第三项 领士185
1.领土的面积185
2.领土的外围185
3.领土的生产186
第四项 经济187
1.经济地位187
2.自立经济188
第五项 主权188
1.主权的性质188
2.主权的组织189
3.主权的行使189
第三节 国家的生存力量190
第一项 一般国家具有的基本力量191
1.自然的力量191
2.人民的力量191
3.政治的力量191
第二项 现代国家特有的新力量192
1.民族的团结力192
2.人民的健强力194
3.生活的组织力196
4.科学的知识力198
5.经济的自给力199
第四节 国家的活动基准200
第一项 治理201
第二项 治法202
1.法的合理性203
2.法的一定性203
3.法的统一性204
4.法的平等性204
5.法的实用性204
第三项 治人204
1.长官地位的人205
2.属官地位的人208
3.士绅地位的人212
4.公民地位的人214
第七章 达到世界和平的方法217
第一节 撤消文化上引起战争的壁垒创造大同文化218
第二节 撤消经济上引起战争的壁垒创造大同经济222
第三节 撤消政治上引起战争的壁垒创造大同政治224
第四节 撤消种族上引起战争的壁垒造成大同公民228
第五篇 结论231
第一章 从艺术的生到艺术的死231
第二章 从战场救人到艺术场237
第三章 人人识透人生处处表现艺术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