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宪法 第5版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宪法 第5版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847770.jpg)
- 王世杰,钱端升著 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ISBN:
- 出版时间:1946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1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宪法 第5版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国家机关及其职权1
第一章 议会1
第一节 议会的性质及起原1
第一目 议会的性质1
一 委托说2
二 代表说3
三 国家机关说4
四 各说的批评5
第二目 议会制度的起原6
第二节 议会的组成8
第一目 两院制与一院制的理论9
一 主张两院制者的理论9
二 主张一院制者的理论10
第二目 两院的组成问题11
一 下议院的组成11
二 上议院的组成14
第三节 议会的职权17
第一目 两院职权的分配17
第二目 议会的立法权20
第一款 立法权的意义20
第二款 立法程序21
一 法律案的提出22
二 法律案的讨论22
三 两院的协议23
第三目 议会的监察权24
一 质询权24
二 查究权24
三 受理请愿权25
四 建议权25
五 弹劾权25
七 设立常设委员会权27
六 不信任权27
一 预算案28
第四目 议会的财政权28
二 决算案31
第四节 议员的特殊保障31
一 议员言论的保障31
二 议员身体的保障32
第五节 议会制度与反议会制度32
第二章 行现机关36
第一节 行政机关的组成36
第一目 合议制37
一 合议制的意义37
二 合议制的理论37
三 合议制的实例38
第二目 行政元首与国务员44
一 行政元首的产生45
第一款 行政元首45
二 行政元首的任期48
三 行政元首的出缺50
第二款 元首与国务员的关系51
一 总统制51
二 责任内阁制53
第三款 国务会议57
一 国务会议的组成57
二 国务会议的元首57
三 国务会议的职权59
第四款 国务总理与国务员59
第二节 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关系60
一 合议制60
三 责任内阁制61
二 总统制61
四 上述各制的批评63
五 独裁制64
第三节 行政机关的职权66
第一目 公布法律权66
第二目 命令权67
第三目 关于制定法律之权70
一 法律提案权71
二 要求覆议权72
第四目 任免权73
一 国务员的任免73
二 一般公务员的任免73
三 考试制度74
第五目 军事权75
一 使节权76
第六目 外交权76
二 缔约权77
三 宣战权79
第七目 荣赏权79
第八目 赦免权81
一 赦免权的意义81
二 关于赦免权的理论82
第九目 关于议会的集会开会停会闭会及解散之权83
第一款 关于议会的集会开会停会及闭会83
第二款 关于议会的解散86
一 议会解散权与责任内阁制86
二 议会解散权与非责任内阁制88
第三章 法院90
第一节 法院职务的性质90
一 法官的作用91
第二节 法院的独立91
二 法官的保障93
三 法院独立的其他条件95
第三节 法院司法权的范围95
第一目 宪法解释权95
一 何谓违宪95
二 否认与撤销的区别96
三 法院应否有否认或撤销违宪的法律之权97
第二目 行政诉讼审判权101
一 行政诉讼的意义101
二 英美制与欧洲大陆制101
第四章 联邦制度104
第一节 联邦制的特性104
第一目 联邦与邦联的区别105
第二目 联邦与单一国的区别109
第一目 美制与坎拿大制的区别111
第二节 联邦制的派别111
第二目 美制与欧洲大陆制的区别113
第三节 几个特殊的联合组织114
一 苏联114
二 不列颠国协115
三 国际联盟117
第五编 宪法的修改119
第一章 宪法修改的可能性119
第一节 宪法的固定性119
第二节 宪法修改的限制120
第一目 程序上的限制120
第二目 时间上的限制121
第三目 范围上的限制121
第三节 未规定修改问题的宪法123
二 原则的决定124
一 提案权124
第一节 提案程序124
第二章 宪法修改的程序124
三 草案的决定125
第二节 议决程序126
一 由议会议决126
二 由特别制宪议会议决127
三 由地方团体复决127
四 由公民复决127
第三节 公布程序128
第六编 中国制宪史略及现行政制133
第一章 清季之预备立宪133
第一节 立宪运动的发轫133
第二节 清廷的措施136
一 考察宪政大臣的派遣及宪政编查馆的成立136
二 定期实行立宪及宪法大纲的拟定137
三 咨议局及资政院的召集138
四 十九信条的颁布139
第二章 辛亥革命及北京政府时代的制宪142
第一节 辛亥革命至国会成立142
一 辛亥十月十三日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42
二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43
三 关于制宪机关的法律145
第二节 国会成立至国会解散146
一 国会中的政党146
二 宪法起草委员会的组织与程序147
三 二年十月四日大总统选举法148
四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完成150
五 袁世凯干预制宪及国会解散151
第三节 国会解散至袁世凯之死153
一 民国三年五月一日中华民国约法153
二 民国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及其他155
三 君宪运动156
第四节 国会恢复至宣统复辟157
一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续议157
二 国会的解散及复辟161
第五节 西南护法至国会二次恢复162
一 西南国会之议宪162
二 新国会之议宪164
三 省宪运动165
第六节 国会二次恢复至临时执政制度消灭168
一 民国十二年十月十日中华民国宪法168
二 民国十四年国民代表会议条修及中华民国宪法案171
第三章 国民政府时代之制宪17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宪法观念175
一 中国未来宪法的内容175
二 宪法颁布前的准备177
三 未来宪法制定的程序179
第二节 国民政府组织法的变迁179
一 民国十四年七月一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79
二 民国十六年三月十日?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80
三 民国十七年二月十三日国民政府组织法181
四 民国十七年十月八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81
五 民国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83
六 民国二十年六月十五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84
七 民中二十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185
第三节 约法运动与立宪运动187
第一目 训政时期约法的制定187
一 训政时期是否需要宪法187
二 太原中华民国约法草案189
三 民国二十六年六月一日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1
第二目 颁行宪法的预备194
一 宪法草案的议订195
二 国民大会召集日期200
三 国民大会的选举202
第四章 国民政府的机构205
第一节 党治205
第一目 中国国民党的组织206
第二目 政治委员会及国防最高委员会209
一 政治委员会的沿革209
二 政治委员会的权力213
三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产生215
四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组织及权力216
第二节 国民政府217
第一目 国民政府主席218
第二目 国民政府委员会218
第三目 国民政府直属机关220
一 行政院与责任内阁221
二 行政院院长221
第三节 五院及五权221
第一目 行政院221
三 行政院会议222
第二目 军事委员会222
一 军事委员会的组织223
二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224
三 军事委员会的职权225
第三目 立法院225
一 立法院的组织225
二 立法院会议226
三 立法院的职权227
第四目 立法程序228
一 法律与命令的区别229
三 法律案的议决230
二 法律案的提议230
第五目 预算程序232
一 概算的编造233
二 概算的核定233
三 预算的拟定234
四 预算的审议234
第六目 司法院236
第七目 考试院237
第八目 监察院237
一 监察的组织238
二 弹劾权238
三 审计权240
第四节 国民参政会241
第一目 训政时期人民代表机关设立问题241
一 参政员243
第二目 国民参政会的组织243
二 主席244
三 驻会委员会244
四 委员会245
第三目 国民参政会的权力及地位245
附录247
一 宪法大纲(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颁发)247
二 十九信条(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公布)248
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辛亥十月十三日公布民国元年一月二日修正)250
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252
五 中华民国约法(民国三年五月一日公布)257
六 中华民国宪法(民国十二年十月十日公布)264
七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民国十四年七月一日公布)279
八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民国十七年十月八日公布)280
九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民国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284
十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民国二十年十二月三十日公布)291
十一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民国二十五年五月五日宣布)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