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券违法与犯罪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证券违法与犯罪研究
  • 郝银钟,王莉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161877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40页
  • 主题词:证券交易-经济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券违法与犯罪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证券违法行为1

第一章 虚假陈述3

第一节 虚假陈述制度概述虚假陈述的概念及分类3

第二节 虚假陈述的理论基础7

一、证券法上的信息及分类7

二、信息公开制度的经济学理论及其法学意义11

三、虚假陈述违反的原则18

四、信息公开的法律标准21

一、虚假陈述行为的主体23

第三节 虚假陈述的构成要件23

二、虚假陈述的表现方式及认定24

第四节 上市公司的信息批露33

一、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33

二、编制年度报告的要求34

三、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36

四、中期报告41

五、临时报告47

第五节 发行人以外的信息披露制度51

一、证券交易所在信息披露制度中的作用52

二、对投资咨询行为的管理61

三、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制度72

第六节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免责事由75

一、发行人和发起人对证券发行虚假陈述负无过错责任76

二、发行人之外的人负过错推定责任77

三、虚假陈述的因果关系78

第七节 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81

一、法律依据81

二、责任体系84

第八节 案例评析97

一、红光公司虚假陈述案97

二、联邦交易委员会诉得克萨斯湾硫磺公司106

一、内幕交易的概念与特点110

第二章 内幕交易110

第一节 内幕交易行为概述110

二、内幕交易的立法管制111

三、管制与否——有关内幕交易立法原理的争论114

第二节 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构成118

一、内幕交易的主体118

二、内幕交易的客体——内幕信息123

三、内幕交易的行为方式130

四、内幕交易的主观方面133

第三节 确定内幕交易法律责任的理论139

一、占有理论140

二、信赖责任理论(fiduciaryduty)141

三、窃取理论146

四、信息传递理论149

五、临时(temporary)内幕人理论153

第四节 内幕交易的预先防范措施156

一、内幕人报告制度157

二、公司制度建设158

三、规制内幕交易的自律机制——中国墙159

一、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161

第五节 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与行政责任161

二、内幕交易的行政责任166

第六节 案例评析170

一、湖北“襄樊上证”内幕交易案170

二、新日本国土工业股票案172

三、美国德克萨斯海湾硫磺公司内幕交易案173

四、香港广联事件175

五、香港隆辉公司事件177

第三章 操纵市场182

第一节 操纵市场行为概述182

一、操纵市场的概念与特征182

二、操纵市场行为的危害性185

三、操纵市场行为的法律规制186

四、操纵市场与相关行为的比较188

五、操纵市场行为的成因剖析190

第二节 操纵市场行为的具体形式195

一、虚伪交易(fictitioustransaction)195

二、实际交易201

三、恶意散布、制造虚假信息209

四、其他的操纵市场行为213

第三节 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实现机制214

一、操纵市场行为的民事责任214

二、证券法中民事责任的实现机制215

三、健全证券市场监管机制219

第四节 案例评析220

一、假苏三山收购案220

二、众城实业股价操纵案225

三、万里电池股价操纵案228

四、琼民源案230

五、亿安科技案233

六、广发证券公司违规操纵市场案237

七、南山基金管理公司违规操纵市场案239

一、欺诈客户的定义242

第四章 欺诈客户242

第一节 欺诈客户概述242

二、欺诈客户行为的特性245

三、欺诈客户与其他证券禁止行为的区别247

四、欺诈客户行为的分类251

五、欺诈客户行为的危害252

第二节 欺诈客户行为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253

一、欺诈客户行为的主要形式及其认定253

二、欺诈客户行为的民事责任260

三、欺诈客户行为的行政责任275

一、周某某诉某证券公司案276

第三节 案例评析276

二、王某诉某证券公司违背指令案278

三、金岩成诉中行吉林信托投资公司上海证券业务部委托买卖股票案280

第五章 网上证券违法行为282

第一节 网上证券交易概述282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概念282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模式285

三、国内证券公司网上交易的主要模式288

第二节 网上证券交易中的违法行为289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问题289

二、网上证券交易中的违法行为291

第三节 网上证券交易的法律监管295

下篇 证券犯罪301

第六章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301

第一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概念301

第二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犯罪构成302

一、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客体302

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客观方面303

三、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主体306

四、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主观方面306

一、本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违法行为的区别307

第三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认定307

二、在其他有关债券、股票发行的文件中使用虚假、欺诈方法时是否构成本罪308

第四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与相关罪的界限308

一、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308

二、本罪与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区别310

三、本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界限311

第五节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处罚313

第六节 案例评析314

一、某公司以欺诈方法发行股票案314

二、红光实业公司虚假发行证券案314

第一节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概念316

第七章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316

一、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客体317

第二节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犯罪构成317

二、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客观方面318

三、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主体320

四、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主观方面320

第三节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认定320

一、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有价证券犯罪中数额的认定320

二、伪造有价证券是否必须是仿造某种实有的有价证券进行非法制造才构成伪造有价证券罪322

三、伪造、变造机关、单位内部食堂的餐券的行为如何处理322

五、伪造、变造外国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和旧社会有价证券的不以本罪论处323

四、伪造、变造地方政府债券的不构成本罪323

六、伪造作废、无效有价证券的行为如何认定324

七、伪造信用卡的行为能否按伪造国家有价证券罪论处325

八、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罪数形态的认定326

第四节 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与相关罪的界限327

一、本罪与伪造、变造货币罪的界限327

二、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327

三、本罪的处罚328

第五节 案例评析宋某伪造、变造有价证券案329

第一节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330

第八章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330

一、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客体331

二、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客观方面331

第二节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犯罪构成331

三、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犯罪主体333

四、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主观方面334

第三节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334

一、关于罪与非罪的界限334

二、关于伪造、变造作废无效的股票、公司企业债券如何处理335

三、非法制造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公司的股票、债券或企业债券的或公司、企业并未发行的股票、债券的如何处理335

五、行为人先伪造、变造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进而使用这种证券实施诈骗的如何处理336

四、伪造、变造外国公司、企业股票、债券的如何处理336

六、行为人通过伪造公司、企业印章来实施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行为的如何处理337

第四节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相关罪的界限337

一、本罪与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的界限337

二、本罪与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界限338

三、本罪与伪造有价票证的界限338

四、本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界限338

第五节 伪造、变造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处罚339

第一节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341

第九章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341

一、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客体342

第二节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犯罪构成342

二、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客观方面344

三、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主体345

四、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主观方面345

第三节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346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346

二、未按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数量、规模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行为的认定347

三、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牵连犯罪形态的认定347

二、本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界限348

第四节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相关罪的界限348

一、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348

三、本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350

第五节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处罚350

第六节 案例评析吴泽衡等非法经营案351

第十章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354

第一节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概念354

第二节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犯罪构成355

一、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客体355

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客观方面356

三、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主体361

四、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主观方面363

第三节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认定364

第四节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与相关罪的界限本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366

第五节 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处罚367

第六节 案例评析367

一、查雷拉内幕交易犯罪案件367

二、德克斯内幕交易犯罪案件370

三、纽曼内幕交易犯罪案件371

四、日本内幕交易犯罪案件:日新汽船股票案件、马克罗斯公司股票案、大阪公司抛售股票案372

第十一章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375

第一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概念375

第二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犯罪构成375

一、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客体375

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客观方面376

三、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主体378

四、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主观方面378

第三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认定379

一、认定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与非罪的界限379

二、正确区分本罪与预测错误的界限380

一、本罪与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界限381

第四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381

二、本罪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的界限382

三、本罪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界限382

四、本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界限383

第五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的处罚384

第六节 案例评析384

一、最早的一起散布虚假信息案件384

二、日本贵金属股票案和TSD股票案件385

三、李某某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案386

第一节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概念389

第十二章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389

第二节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犯罪构成391

一、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客体391

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客观方面392

三、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犯罪主体394

四、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主观方面396

第三节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认定397

一、本罪是结果犯,客观方面要求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造成了严重后果397

二、从虚假信息的性质认定本罪397

一、本罪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界限398

第四节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与相关罪的界限398

二、本罪与牵连犯罪的界限399

三、本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界限399

第五节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与相关罪的界限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与诈骗罪的400

界限400

第六节 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处罚402

第十三章 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403

第一节 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概念403

一、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客体405

二、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客观方面405

第二节 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犯罪构成405

三、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主体408

四、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主观方面409

第三节 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认定410

第四节 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的处罚411

第五节 案例评析412

一、赵某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案412

二、丁福根等人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案415

三、赵江波操纵期货交易价格案420

第十四章 有价证券诈骗罪435

第一节 有价证券诈骗罪的概念435

二、有价证券诈骗罪的客观方面436

一、有价证券诈骗罪的客体436

第二节 有价证券诈骗罪的犯罪构成436

三、有价证券诈骗罪的主体437

四、有价证券诈骗罪的主观方面437

第三节 有价证券诈骗罪的认定438

一、从主观方面认定本罪438

二、从数额大小认定本罪438

三、从犯罪对象认定本罪440

第四节 有价证券诈骗罪与相关罪的界限440

一、本罪与伪造、变造国家有价证券罪的界限440

二、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441

三、本罪与合同诈骗的界限442

四、本罪与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息卡诈骗罪等其他金融诈骗罪的界限443

第五节 有价证券诈骗罪的处罚443

第十五章 虚报注册资本罪445

第一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概念445

第二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犯罪构成447

一、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客体447

二、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客观方面449

三、虚报注册资本罪的主体454

四、虚报注册资本罪的主观方面454

三、区分故意与过失455

二、是否取得公司登记455

第三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认定455

一、明确本罪的不同情节455

四、注意区分本罪的适用范围456

第四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与相关罪的界限456

一、本罪与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区别456

二、本罪与中介组织人员提供假证明文件罪的区别457

三、本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457

四、本罪与诈骗的区别458

五、本罪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文件、印章罪的区别459

六、骗取公司登记罪与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区别459

第五节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处罚460

第六节 案例评析461

一、张清保虚报注册资本、票据诈骗、合同诈骗案461

二、苏伟明虚报注册资本案463

第十六章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465

第一节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概念465

第二节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犯罪构成467

一、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客体467

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客观方面469

四、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主观方面472

三、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主体472

第三节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认定473

第四节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与相关罪的界限474

一、本罪与妨害清算罪的区别474

二、本罪与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的界限475

三、本罪与挪用公款罪的界限475

四、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476

第五节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处罚477

第十七章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478

第一节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概念478

一、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客体479

第二节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犯罪构成479

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客观方面481

三、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主体483

四、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主观方面483

第三节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认定484

第四节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与相关罪的界限484

一、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484

二、本罪与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界限485

三、本罪与贷款诈骗罪的界限486

第五节 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处罚487

四、本罪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界限487

第六节 案例评析琼民源(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案489

第十八章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496

第一节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概念496

第二节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犯罪构成498

一、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客体498

二、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客观方面499

三、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主体502

四、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主观方面503

一、本罪与一般违法违纪行为的界限504

第三节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认定504

二、关于上级部门强令登记机关及其505

工作人员实施前款行为的如何认定505

第四节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与相关罪的界限507

一、本罪与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欺诈发行股票罪的界限507

二、本罪与擅自发行股票、企业、公司债券罪的界限507

三、本罪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508

四、本罪与滥用职权罪的界限508

五、本罪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罪的界限509

第五节 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处罚510

第六节 案例评析刘某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案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