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结构对法官裁判的影响 以106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结构对法官裁判的影响 以106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090203.jpg)
- 胡昌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8461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189页
- 主题词:社会结构-影响-刑事诉讼-判决-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结构对法官裁判的影响 以1060个刑事判决为样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法官裁判的解释理论13
第一节 概念法学的裁判理论13
第二节 利益法学和自由法学的裁判理论16
第三节 法律现实主义的裁判理论18
第四节 案件社会学的裁判理论21
第五节 国内学者对法官裁判问题的研究25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模型27
第一节 为什么采用实证的方法27
一、本书的研究对象——法官是如何裁判的27
二、本书的研究视角——法社会学27
三、实证方法本身的优势28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28
一、为什么以裁判文书为研究的基本资料28
二、为什么采用刑事判决书29
三、为什么以盗窃罪为研究样本31
四、如何选择法院33
第三节 研究模型的建构37
一、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37
二、定量研究之一——刑罚量化分析的模型介绍39
三、定量研究之二——如何为每个判决设定刑罚强度43
四、如何通过刑罚强度来体现案件社会结构的影响49
第三章 案件的社会结构之当事人因素分析51
第一节 案件当事人的社会结构构成情况53
一、案件当事人的社会结构特征分类53
二、被告人的先赋地位54
三、被告人的自致地位57
四、被害人的身份性质58
第二节 案件社会结构中的法定因素及其影响59
一、未成年人的刑罚强度59
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刑罚强度61
三、聋哑人、盲人的刑罚强度62
第三节 被告人的先赋因素及其影响64
一、被告人性别64
二、被告人年龄65
三、被告人户籍70
四、被告人民族73
第四节 被告人的自致因素及其影响74
一、被告人学历74
二、被告人的职业身份79
第五节 被害人性质对法官裁判的影响82
第六节 案件社会结构之当事人因素的影响规律84
一、不同社会结构特征影响向度和程度的差异84
二、不同类别社会结构特征影响的差异86
三、被害人社会结构的影响87
四、案件社会结构在不同罪行中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88
第四章 案件的社会结构之审判者因素分析89
第一节 案件审判者的社会结构构成情况90
第二节 法官的自然属性及其影响92
一、法官的性别93
二、法官的籍贯96
第三节 法官的社会属性及其影响98
一、法官的行政职务98
二、法官的婚姻状况99
三、法官的学历101
四、法官的经历104
第四节 法官的年龄和任职时间属性及其影响106
一、法官的年龄106
二、法官任职时间109
第五节 案件社会结构之审判者因素的影响规律110
一、案件审判者因素的总体影响规律110
二、不同社会结构特征影响的程度差异112
三、不同社会结构特征影响的向度差异112
四、审判者与受审者社会结构的交互关系对裁判的影响113
第五章 案件社会结构的影响规律——兼与布莱克比较115
第一节 案件社会结构的影响规律115
一、案件社会结构影响的向度规律115
二、案件社会结构影响的程度规律116
第二节 研究进路:兼评布莱克理论118
一、秉持价值中立的立场118
二、丰富了社会结构因素的研究对象119
三、研究案件社会学的中国问题121
四、诉讼参与人社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123
第六章 案件社会结构影响裁判的原因分析125
第一节 法律规范层面的解释125
一、法律规范本身的抽象性和概括性125
二、法律语言文字的模糊性126
三、中国立法“宜粗不宜细”的特征128
四、中国的司法环境129
第二节 审判心理层面的解释130
一、审判与审判者个人经历的关系130
二、审判者对社会结构特征相近当事人的同情131
三、审判者对弱势社会结构特征者的同情132
第三节 法官理性考量层面的解释134
一、法官自身的利益诉求134
二、降低职业风险:规避压力135
三、追求更高的报酬:收入最大化138
第四节 法律文化层面的解释139
一、历代律法中的案件社会结构139
二、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德治”143
三、传统文化对当下的影响144
结语146
参考文献148
索引153
后记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