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商业通史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商业通史 第1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855179.jpg)
- 吴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7037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9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733页
- 主题词:商业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商业通史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第一编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商业第一章 远古、夏、商、西周的商业3
第一节 商业的萌芽3
一、从原始群到母系氏族社会,交换开始发生3
二、父系氏族时代交换的扩大8
三、交换与私有制14
四、物物交换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总括16
第二节 传说中黄帝、尧舜时代的交换活动21
一、我国古代的部落联盟21
二、黄帝时代的交换活动22
三、唐尧时代的交换活动25
四、虞舜时代的交换活动25
五、尧舜时促进交换的一法29
六、自然物货币的发生30
第三节 夏代的交换活动34
一、夏代奴隶制的特点35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初步发展36
三、洪水时期的交换活动37
四、夏王朝的贡路和商路38
五、出现专门从事交换的人40
六、夏代的货币——玄贝41
七、原始城市的形成42
第四节 商、商人、商业45
一、商族的起源和商代的奴隶制45
二、生产比夏代进步,交换有更大发展47
三、交通、城市同交换发展的关系50
四、贝币在商代的广泛使用52
五、从事交换的奴隶与奴隶主54
六、商王朝的覆亡和商遗民的出路57
七、对商代交换发展水平的估计和构成商人的两个基本标志58
第五节 西周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变化63
一、西周的奴隶制64
二、农业、手工业的阶级构成和商品交换发展的范围65
三、商业和商人67
四、货币的发展69
五、西周中后期奴隶制的衰落和封建制的萌芽73
六、新条件下商业的新发展75
七、土地交易与奴隶买卖77
八、周厉王的专利政策79
第六节 西周奴隶制国家对商业的控制86
一、官府对商业奴隶和外来商人的分别管理86
二、市场管理87
三、商税征收、价格规定和门关管理92
四、泉府的职责93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商业97
第一节 封建领主制经济下商业的发展97
一、春秋时期的封建领主制97
二、铁器的改进与推广99
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交互变化是商业发展的条件100
四、春秋时期的市,城市、交通与商业的关系102
五、列国的商业106
六、货币的发展108
七、土地买卖111
八、春秋时期商业发展的限度113
第二节 管仲和齐国的商业118
一、齐国重商的历史传统和管仲在齐国的改革119
二、管仲的官山海政策121
三、管仲的轻重之术和货币政策124
四、管仲的对外贸易政策125
五、对官私商贾的管理和管仲的“四民分业”论128
六、卓越的管仲思想131
七、管仲以后的齐国商业133
一、商人在郑国创建时期的作用和郑国重商的原因137
第三节 郑国的商业和子产保护商业的政策137
二、春秋前期的郑国商人139
三、子产保护商人的政策140
四、子产的改革促进了商人地主的成长142
五、新兴商人地主的代言人——邓析145
六、新兴商人在反对封建领主制中的进步性147
第四节 自由商人登上历史舞台149
一、“工商食官”和奴隶制残余150
二、“工商食官”时私人工商业存在的原因151
三、“工商食官”被打破的六种情况154
四、自由商人的代表人物159
五、计然之策中的商业理论161
六、范蠡运用兵法经商163
第五节 商税的起源和演变169
一、商税的起因169
二、周初期的无税政策170
三、西周初期商税的特点171
四、春秋市税的发展173
五、关税的产生和发展175
六、商人与统治者矛盾的发展178
第六节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商业观180
一、孔子思想的两重性181
二、孔子重视商业的前提182
三、孔子主张给商业经营提供方便184
四、争取中间商人的策略185
五、孔子的富而教之说186
六、孔子对新兴商人的另一种态度187
七、孔子思想对后世商人的积极影响188
八、孔子商业观点在儒家后学中的演变189
第一节 封建地主经济的形成和战国商业的发展193
一、战国封建地主制193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商业193
二、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商品量的增加195
三、手工业品交换增加197
四、地区间物资交流增加,度量衡渐趋统一200
五、交通的发达,市场的扩展,城市的扩大203
六、货币经济的活跃207
七、高利贷盛行212
八、土地进一步商品化,劳动力和奴婢可以买卖212
九、对战国商业作用的评价215
第二节 活跃在战国时期的富商大贾223
一、商业资本的积聚223
二、商业资本的几大流向224
三、商业资本作用的两重性228
四、“诚贾”的代表人物——白圭229
五、“贪贾”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富商大贾向反面转化233
七、贩运商人同各国统治者的依存关系235
六、商人与奴隶制235
第三节 李悝的平籴法和迁粱后魏国的商业240
一、李悝的经济改革与重农思想240
二、国家参与粮食贸易的平籴法242
三、东进路线下政策的变化和商业的发展245
四、迁梁后的特种货币248
五、争夺商业城市249
六、魏国转衰的原因251
第四节 齐国商业的变化和《管子》的商业观点253
一、齐国商业的发展水平254
二、商业的发展和《管子》的重商思想256
三、商业的变化:主要市场落入私人之手258
四、游商蓄贾与封建君主的矛盾加深261
五、《管子》的治标对策264
六、《管子》管理商人的几项根本性措施265
第五节 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和秦国商业的特点273
一、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274
二、抑商政策的内容277
三、商鞅重农抑商、禁末思想和货币思想的特点280
四、商鞅重农抑商、禁末政策的效果和成功的原因283
五、食封贵族争夺商业城市284
六、大商人吕不韦秦国篡权285
七、秦王赢政重新推行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287
八、抑商政策下秦国商业的发展288
第六节 商业发展在诸子思想中的反映295
一、道家否定商业,主张回到完全的自然经济,但在思想方法上有辩证法因素295
二、墨家重视商人的作用,对商品价格和货币的关系有一定认识298
三、农家许行满足商品的直接交换,反对商人的欺诈行为301
四、孟子重视商业的自由发展,主张减轻商税,方便商人303
五、荀子主张发展正常的商品流通,限制过多的商贾人数307
六、韩非对商人的攻击和农本工商末口号的提出311
七、《吕氏春秋》的商业观点——力主自由放任314
八、儒法两家商业思想对后世的影响318
第七节 西方初期的商业和中西商业比较323
一、西方初期的商业323
二、西方初期商业的特点及其与中国的比较328
三、丝路缣片:中西方商业联系的早期历史见证334
第四章 秦和两汉的商业337
第一节 秦统一和西汉时期的国内商业337
一、秦统一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37
二、西汉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339
三、经济区域的形成343
四、城市的发展347
五、城市中的商业区和市场管理制度350
六、城市中商业行业的细分和商品种类的增多354
七、西汉时的商业利润356
八、西汉商业发展的限度358
九、与同时期西方国家商业的比较360
第二节 西汉前期的富商大贾368
一、汉初的贱商令368
二、无为政治下商人势力的继续膨胀371
三、商业资本的主要活动和富商大贾的主要代表人物373
四、商人“为富不仁”造成的社会问题378
五、抑商政策和经济干预思想重新抬头380
第三节 汉武帝抑制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新财政贸易政策385
一、财政危机与汉王朝的决策386
二、多次改革币制,商人从中牟利388
三、算缗告缗,剥夺商人390
四、盐铁专卖——新经济政策的核心392
五、确立五铢钱法,稳定币值物价396
六、创办均输制度,建立平准机构397
七、酒类专卖——一项新财政措施402
八、盐铁争议和桑弘羊之后的西汉商业403
九、西汉中期的商业思想407
第四节 西汉民族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发生与发展413
一、西南和东南边疆的民族贸易414
二、与东北、西北沿边各族的贸易往来417
三、西汉和匈奴的战争与贸易关系419
四、通西域后的民族贸易向更远发展421
五、与中亚、西亚各国贸易的开始424
六、东北和朝鲜、日本的贸易,南方海路和南亚、东南亚诸国的贸易428
七、民族贸易与对外贸易的特点430
八、民族贸易与对外贸易的作用434
第五节 王莽改制失败438
一、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439
二、王莽土地“改革”方案441
三、管理城市经济的五均赊贷法442
四、笼盐铁,专山泽,恢复酒类专卖444
五、8年间4次币制改革447
六、王莽改制的实质450
七、王莽政权垮台的原因452
第六节 东汉的商业和商人地主豪强456
一、在生产恢复发展基础上,国内商业重新发展457
二、市场上畸形现象的加重和思想界的反映462
三、时断时续的民族贸易与对外贸易464
四、豪族当政与商业政策的变化470
五、富商大贾势力空前膨胀472
六、商人、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捐买官爵474
七、自给性增强的田庄经济出现477
八、兼并势力上升为割据势力480
附录 秦汉时期度量衡的几个问题486
一、黄钟?黍定度量衡的问题486
二、尺制、亩制和大尺小尺、大亩小亩的问题490
三、量制和小石、大石以及特殊小量器的问题496
四、衡制与大秤小秤的问题501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商业508
第一节 三国时期南北方的商业508
一、曹魏统治下北方商业的恢复509
二、西蜀地区商业活跃515
三、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商业的发展518
四、三国货币制度混乱,实物经济抬头524
五、各地方政权之间的通商527
六、三国与四边少数民族的互市530
七、中外贸易继续发展534
八、封建依附关系的加强及其对商业发展的影响537
第二节 两晋和十六国的商业547
一、短暂统一的西晋商业548
二、商业发展受到限制并日趋畸形化552
三、西晋的贪鄙之风和货币拜物教558
四、十六国时期北方商业的破坏与缓慢恢复560
一、经济的发展与商业的前进569
第三节 东晋南朝的商业和对外贸易569
二、南方繁荣的城市商业574
三、市制的继续与草市的出现578
四、交通的发达与地区间贸易的加强581
五、南北通商及其与周边各族的互市584
六、对外贸易继续发展587
七、时紧时松的货币政策及其对商品经济的影响593
第四节 北朝的商业和对外贸易603
一、北魏前期的社会经济与商业603
二、北魏改革至北周统一时北方商业的发展概况607
三、北朝的市制与城市商业615
四、北朝的货币制度及其对商业的影响620
五、北朝同南方的通商624
六、北朝与西域以及周边各族间的贸易关系627
七、北朝对外贸易的发展630
第五节 东晋南北朝的官营商业和商税636
一、南北政权的盐铁政策637
二、酒禁、私酿和榷酤政策644
三、和市和籴646
四、南北方的关市之税650
五、东晋南朝的估税制度654
六、包税制在南方形成656
第六节 东晋南北朝的私营商业和地主、官僚、寺院经商662
一、民间中小商人662
二、富商大贾的活动及与官僚的勾结665
三、地主经商的新动向669
四、盛行南北的官僚经商672
五、寺院地主兼营商业与高利贷活动680
附录 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的度量衡689
一、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度量衡史上的几件大事689
二、《隋书》对尺度变化的历史总括693
三、魏晋南北朝量器与衡器的实物验证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