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房屋建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靳玉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78015934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房屋建筑学-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房屋建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 民用建筑设计1
第1章 概论1
1.1 建筑及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1
1.1.1 建筑1
1.1.2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3
1.1.3 房屋建筑学研究的对象、内容3
1.1.4 学习房屋建筑学的任务及基本要求4
1.2 建筑物的分类与等级划分5
1.2.1 建筑物的分类5
1.2.2 建筑物的等级划分7
1.3 建筑设计的内容及程序9
1.3.1 建筑设计内容9
1.3.2 建筑设计程序10
1.4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依据14
1.4.1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4
1.4.2 建筑设计依据15
第2章 建筑平面设计22
2.1 概述22
2.1.1 平面的作用及内容22
2.1.2 平面的组成及利用系数23
2.2.1 主要使用房间25
2.2 平面功能划分25
2.2.2 窗的大小和位置33
2.2.3 辅助房间35
2.2.4 交通联系部分40
2.3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50
2.3.1 平面组合原则50
2.3.2 平面组合方式54
2.4 建筑平面与基地环境的关系63
2.4.1 基地的形状和大小63
2.4.2 基地的地形条件64
3.1.1 建筑高度及剖面形状的确定67
3.1 剖面形状及各部分高度的确定67
第3章 建筑剖面设计67
3.1.2 各部分高度的确定71
3.1.3 层数的确定73
3.2 剖面组合及空间的利用76
3.2.1 剖面组合76
3.2.2 建筑空间的利用77
第4章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82
4.1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82
4.1.1 反映建筑功能与类型的特征82
4.1.2 反映材料、结构、构造与施工技术的特点84
4.1.3 适应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84
4.1.4 适应基地环境和城市规划的要求84
4.1.5 符合建筑美学原则87
4.2.1 体型组合95
4.2 体型与立面设计95
4.2.2 立面设计100
第5章 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108
5.1 建筑火灾的发展蔓延108
5.1.1 火灾发展的过程108
5.1.2 建筑火势蔓延的途径110
5.2 防火、防烟分区113
5.2.1 防火分区113
5.2.2 防烟分区116
5.3.1 安全出口118
5.3 安全疏散118
5.3.2 疏散门119
5.3.3 疏散楼梯121
5.3.4 安全疏散路线123
5.3.5 安全疏散距离123
5.3.6 消防电梯124
5.4 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125
5.4.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25
5.4.2 消防控制室和消防电源126
6.1.1 建筑节能含义128
6.1.2 我国的建筑能耗及其状况128
6.1 建筑节能概述128
第6章 建筑节能128
6.1.3 建筑节能是改善空间环境的重要途径132
6.1.4 建筑节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133
6.1.5 室内热环境及评价方法133
6.1.6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136
6.2 建筑节能的基本原理136
6.2.1 建筑得热与失热的途径136
6.2.2 建筑传热的方式138
6.2.3 建筑保温与隔热139
6.2.4 空气间层的传热141
6.2.5 建筑气密性143
6.2.6 太阳能利用144
6.2.7 采暖供热系统热效率145
6.3 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145
6.3.1 采暖建筑节能规划设计146
6.3.2 墙体节能技术146
6.3.3 内窗节能技术151
6.3.4 屋顶和地面的节能技术152
6.3.5 太阳能利用153
6.3.6 供热采暖系统节能技术153
6.4 建筑节能新技术153
6.4.1 采用红外热反射技术153
6.4.6 发展生态节能建筑154
6.4.5 热回收装置的开发154
6.4.4 太阳能利用技术154
6.4.2 采用高效节能玻璃154
6.4.3 利用硅气凝胶154
6.4.7 新型节能材料及制品155
6.5 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和任务155
6.5.1 我国建筑节能的基本目标155
6.5.2 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基本条件156
第7章 生态建筑设计及相关技术160
7.1 生态建筑概述160
7.1.1 生态建筑的概念160
7.1.2 生态建筑的特征160
7.2 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方法161
7.3.1 外部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资源164
7.3 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的设计策略164
7.3.2 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165
7.4 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175
7.4.1 建筑与气候175
7.4.2 微气候建筑设计178
7.4.3 不同气候类型的设计策略181
7.5 生态化住宅185
7.5.1 生态化住宅的概念与特征185
7.5.2 生态化住宅类型186
7.5.3 生态化住宅的环境标准与技术要求191
8.1.1 智能建筑的定义及分类193
第8章 智能建筑193
8.1 智能建筑概述193
8.1.2 智能建筑的基本目的和要求196
8.1.3 智能建筑应有的环境与功能196
8.2 智能建筑的组成及主流技术198
8.2.1 智能建筑的组成198
8.2.2 智能建筑技术的特征199
8.2.3 智能建筑的主流技术199
8.2.4 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200
8.3 智能建筑的总体结构208
8.3.1 3A型和5A型智能建筑208
8.3.2 现代智能建筑211
8.3.3 其他类型的智能建筑212
8.3.4 智能化系统与建筑设计协调213
8.4 智能化居住小区215
8.4.1 智能小区的定义215
8.4.2 智能小区的构成与功能216
8.4.3 智能小区的等级划分218
8.4.4 小区智能化系统221
8.5 智能小区的发展趋势225
8.5.1 智能小区的发展方向226
8.5.2 智能小区开发应注意的问题227
9.1.1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特点229
9.1 城市规划工作概述229
第9章 城市规划概论229
9.1.2 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231
9.1.3 城市规划的体系233
9.1.4 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235
9.2 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237
9.2.1 城市规划纲要237
9.2.2 城市总体规划238
9.2.3 分区规划239
9.3 详细规划243
9.3.1 控制性详细规划243
9.4.1 居住区的规模、组成与分级244
9.3.2 修建性详细规划244
9.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244
9.4.2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47
9.4.3 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249
9.4.4 道路、绿地与其他设施262
9.5 竖向、管线及技术经济指标270
9.5.1 竖向规划270
9.5.2 管线综合271
9.5.3 技术经济指标272
9.6 有关术语及代号274
10.2 民用建筑的构件组成与作用278
10.1 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及目的278
第二篇 建筑构造278
第10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278
10.3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280
10.3.1 外界环境的影响280
10.3.2 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281
10.3.3 经济条件的影响281
10.4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281
10.4.1 满足功能要求281
10.4.4 考虑综合效益282
10.4.5 注意造型美观282
10.4.3 应用先进技术282
10.4.2 确保结构安全282
第11章 基础与地下室283
11.1 地基与基础283
11.1.1 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及相互关系283
11.1.2 地基的分类284
11.2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284
11.2.1 基础埋置深度的概念284
11.2.2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285
11.3 基础的类型285
11.3.1 刚性基础286
11.3.2 柔性基础286
11.3.3 基础的构造形式286
11.4.1 地下室的分类291
11.4.2 人防地下室的等级、组成及要求291
11.4 地下室的构造291
11.4.3 地下室防水、防潮的构造292
第12章 墙体298
12.1 墙体的设计要求及类型298
12.1.1 墙体的设计要求298
12.1.2 墙体的类型299
12.2 砖墙300
12.2.1 砖墙体的厚度300
12.2.2 砖墙的组砌方式301
12.3 墙身的细部构造302
12.3.1 防潮层302
12.3.4 踢脚线304
12.3.2 勒脚304
12.3.3 散水与明沟304
12.3.5 窗台305
12.3.6 过梁306
12.3.7 窗套与腰线307
12.3.8 檐部308
12.3.9 防震措施308
12.3.10 防火墙310
12.3.11 烟道与通风道310
12.4 其他材料的墙体312
12.4.1 黏土多孔砖墙体312
12.4.2 砌块墙体313
12.4.3 复合墙体315
12.4.4 玻璃幕墙319
12.4.5 金属及石材幕墙323
12.5 墙体的抗震构造325
12.5.1 地震及其破坏力325
12.5.2 构造柱326
12.5.3 圈梁327
12.5.4 壁柱、门垛328
12.6 隔墙与隔断329
12.6.1 隔墙与隔断的作用、特点及设计要求329
12.6.2 隔墙的类型330
12.6.3 隔断的类型333
12.7 墙面装修336
12.7.1 墙面装修的作用336
12.7.2 墙面装修的分类336
12.7.3 外装修的类型与做法337
12.7.4 内装修的类型与做法339
第13章 楼地层构造343
13.1 概述343
13.1.1 楼板层设计要求及组成343
13.1.2 楼板的类型344
13.2 钢筋混凝土楼板345
13.2.1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345
13.2.2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349
13.2.3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353
13.3 地坪构造355
13.3.1 面层355
13.3.2 垫层355
13.3.3 基层355
13.4 楼板层的防水、隔声构造355
13.4.1 楼板层防水355
13.4.2 楼板层隔声356
13.5 楼地面357
13.5.1 地面构造的设计要求与类型357
13.5.2 地面构造358
13.6.1 直接式顶棚364
13.6 顶棚构造364
13.6.2 吊顶棚365
13.7 阳台和雨篷369
13.7.1 阳台369
13.7.2 雨篷371
第14章 楼梯、电梯374
14.1 楼梯构造374
14.1.1 楼梯的组成374
14.1.2 楼梯形式375
14.1.3 楼梯尺度375
14.1.4 楼梯的细部构造379
14.2 楼梯设计385
14.3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389
14.3.1 板式楼梯390
14.3.2 梁板式楼梯390
14.4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392
14.4.1 小型构件装配式楼梯392
14.4.2 中型构件装配式楼梯394
14.4.3 大型构件装配式楼梯395
14.5 电梯、自动扶梯396
14.5.1 电梯396
14.5.2 自动扶梯399
14.6.1 台阶400
14.6 台阶、坡道400
14.6.2 坡道402
14.7 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的构造402
14.7.1 坡道的坡度与宽度402
14.7.2 楼梯及栏杆扶手403
14.7.3 导盲块的设置405
第15章 屋顶407
15.1 概述407
15.1.1 屋顶的功能及设计要求407
15.1.2 屋顶的组成和形式408
15.1.3 屋顶坡度409
15.1.4 屋面的防水等级411
15.2.2 平屋顶的构造层次412
15.2 平屋顶构造412
15.2.1 影响平屋顶构造的主要因素412
15.2.3 平屋顶的排水414
15.2.4 刚性防水屋面415
15.2.5 柔性防水屋面420
15.2.6 平屋顶的保温与隔热421
15.3 平屋顶的细部做法426
15.3.1 平屋顶檐部做法426
15.3.2 屋面突出物的处理429
15.4 坡屋顶构造429
15.4.1 坡屋顶的组成和形式432
15.4.2 坡屋顶的承重结构434
15.4.3 坡屋顶的屋面构造435
15.4.4 坡屋顶的细部构造441
第16章 门、窗446
16.1 概述446
16.1.1 门、窗的作用446
16.1.2 门、窗的材料446
16.1.3 门、窗洞口大小的确定447
16.1.4 门、窗的常用尺寸与代号447
16.1.5 门的布置与选用449
16.1.6 窗的布置与选用449
16.2.1 门的种类450
16.2 门的构造450
16.2.2 门的各部位名称452
16.2.3 门的安装、五金453
16.3 窗的构造459
16.3.1 窗的种类459
16.3.2 窗的各部位名称460
16.3.3 窗的安装、五金及附件461
16.3.4 窗的遮阳467
17.1.1 变形缝的种类470
17.1.2 变形缝的设置原则470
17.1 变形缝的种类及设置原则470
第17章 变形缝470
17.2 变形缝的构造472
17.2.1 变形缝的宽度尺寸及构造特点472
17.2.2 变形缝的盖缝做法473
第三篇 工业建筑设计478
第18章 工业建筑设计概论478
18.1 工业建筑的分类和特点478
18.1.1 工业建筑的分类478
18.1.2 工业建筑的特点480
18.2 工业建筑的设计要求481
18.2.1 工艺要求481
18.2.2 建筑要求481
18.3.1 单轨悬挂式吊车482
18.3 厂房内部的起重运输设备482
18.2.4 卫生安全要求482
18.2.3 经济要求482
18.3.2 梁式吊车483
18.3.3 桥式吊车483
第19章 单层厂房设计486
19.1 单层厂房的组成486
19.1.1 功能组成486
19.1.2 构件组成486
19.2 平面设计487
19.2.1 工厂总平面与厂房平面设计的关系487
19.2.2 生产工艺与厂房平面设计的关系490
19.2.3 平面形式及其特点492
19.2.4 柱网选择494
19.2.5 厂房定位轴线的标定496
19.3 剖面设计503
19.3.1 厂房高度的确定503
19.3.2 天然采光504
19.3.3 自然通风505
19.4 立面设计509
19.4.1 影响单层厂房立面设计的因素509
19.4.2 墙面划分511
19.5.3 空间利用513
19.5.2 承重结构513
19.5.1 使用功能513
19.5 内部空间的处理513
19.5.4 生产设备及管道514
19.5.5 室内绿化及色彩的影响514
第20章 单层厂房构造515
20.1 外墙515
20.1.1 砖墙、砌块墙515
20.1.2 板材墙516
20.2 屋顶516
20.2.1 厂房屋盖的类型与组成517
20.2.2 屋面排水与防水517
20.2.3 屋顶的保温构造518
20.2.4 屋顶的细部构造519
20.3 大门、侧窗、天窗528
20.3.1 大门的类型、尺寸528
20.3.2 侧窗的类型、尺寸531
20.3.3 天窗的类型、特点533
20.4 其他构造541
20.4.1 地面541
20.4.2 坡道、散水、明沟542
20.4.3 钢梯542
20.4.4 隔断544
20.4.5 吊车梁走道板545
附录548
参考文献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