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造林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造林学 第2版
  • 孙时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09035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造林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林木种子5

第一章 林木结实5

第一节 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5

一、林木发育期5

二、林木开始结实年龄6

三、花芽分化与种子形成7

四、林木结实周期性8

第二节 影响种子产量与质量的因子10

一、母树的条件10

二、土壤条件11

三、环境条件的其它因子12

第二章 采种母树林的建立与经营15

第一节 种源的选择15

一、种源的重要性15

二、选择种源(产地)的原则16

三、中国林木种子区18

第二节 采种母树林的选择与区划18

一、采种母树林应具备的条件18

二、母树林的区划要点19

第三节 采种母树林的经营19

一、疏伐19

二、施肥21

三、灌溉22

四、土壤耕作22

五、母树林的保护23

六、其它促进结实方法23

第四节 种子产量的估测与测定23

一、可见半面树冠球果估测法23

二、球果切开估测法24

三、标准枝法25

四、平均标准木法25

五、径级代表木法26

第三章 采种及种实的调制27

第一节 采种27

一、种子的成熟27

二、种子脱落30

三、采种期与种子质量31

四、采种母树的选择32

五、采种技术33

第二节 林木种实的调制36

一、林木种实的类型36

二、球果的脱粒36

三、干果类的调制39

四、肉质果类的调制40

五、净种及种粒分级41

第四章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42

第一节 种批和样品42

一、种批42

二、种子样品42

三、样品的抽取与包装保管43

第二节 种子的物理性状44

一、种子净度44

二、种子重量45

三、种子含水量47

第三节 种子发芽检验48

一、种子发芽能力的指标48

二、发芽检验方法49

第四节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52

一、靛蓝染色法53

二、四唑染色法53

三、硒盐染色法54

四、碘—碘化钾染色法55

第五节 x射线摄影与感官检验法55

一、x射线摄影55

二、感官检验法55

第五章 种子的贮藏56

第一节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56

一、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在因素56

二、影响种子寿命的环境条件58

第二节 种子的贮藏方法与运输60

一、干藏法60

二、湿藏法63

三、种子的包装和运输64

第一篇主要参考文献64

第二篇 苗木培育65

第六章 苗木年生长规律65

第一节 苗木种类65

一、实生苗65

二、营养繁殖苗65

三、留床苗65

四、移植苗66

第二节 苗木的茎、根生长66

一、苗木高生长66

二、苗木直径生长68

三、苗木根系生长68

第三节 1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69

一、出苗期69

二、幼苗期70

三、速生期72

四、苗木硬化期73

第四节 留床苗的年生长73

一、生长初期73

二、速生期74

三、苗木硬化期74

第五节 插条苗的年生长75

一、成活期75

二、幼苗期与生长初期75

三、速生期76

四、苗木硬化期76

第六节 移植苗的年生长76

一、成活期76

二、生长初期77

三、速生期77

四、苗木硬化期77

第七章 苗圃的建立78

第一节 苗圃的种类78

一、以育苗用途分78

二、以使用年限分78

第二节 选择苗圃地的条件79

一、苗圃位置79

二、土壤条件79

三、水源81

四、病虫害及鸟兽害81

五、地形81

六、特殊地区选地要点81

第三节 圃地区划及设施82

一、苗圃生产区的区划82

二、苗圃辅助用地的设置原则83

第四节 苗圃面积的计算与技术档案85

一、苗圃面积的计算85

二、苗圃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86

第八章 土壤耕作、除草与作业方式87

第一节 土壤耕作87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87

二、土壤耕作环节88

三、几种类型土地耕作要点90

第二节 除草与化学除草剂的应用90

一、除草的必要性90

二、化学除草剂的应用91

第三节 作业方式93

一、苗床育苗93

二、大田育苗94

第九章 苗圃施肥与轮作97

第一节 苗圃施肥的意义97

一、苗圃施肥的作用97

二、苗圃施肥的必要性97

三、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98

第二节 氮磷钾对苗木生长的影响99

一、肥料三要素的施肥效果99

二、氮磷钾的作用101

第三节 苗木的营养诊断101

一、鉴定苗木失绿症的方法101

二、缺营养元素的症状102

第四节 苗圃常用的肥料103

一、有机肥料103

二、矿物质肥料103

三、微生物肥料105

第五节 施肥的原则107

一、多种肥料配合施肥107

二、科学地确定施肥量与氮磷钾比例108

三、合理选用肥料109

四、其它109

第六节 肥料三要素的配比及施肥量110

一、氮磷钾的配比110

二、施肥量111

第七节 苗木需肥时期与施肥方法114

一、苗木营养元素的季节性变化114

二、苗木需肥时期114

三、施肥时期与方法115

第八节 轮作117

一、轮作的必要性117

二、轮作的方法及周期118

三、连作120

第十章 播种苗的培育121

第一节 播种期121

一、春播121

二、夏播122

三、秋播122

四、冬播122

第二节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122

一、播种前的整地122

二、土壤处理122

三、种子消毒123

四、接种、防鸟兽害124

第三节 种子催芽124

一、种子催芽的意义124

二、林木种子休眠的类型与原因124

三、催芽方法126

第四节 苗木密度及播种量的计算130

一、苗木密度的作用130

二、合理密度与确定密度的原则132

三、播种量的计算133

第五节 播种方法及其技术要点134

一、播种方法134

二、播种技术要点135

第六节 育苗地的管理137

一、播种地的管理137

二、苗期的灌溉、中耕、除草与追肥138

三、降温措施140

四、间苗和幼苗移植141

五、切根及病虫害防治142

六、苗木的越冬及防霜冻143

第十一章 营养繁殖苗的培育145

第一节 插条育苗145

一、插穗成活原理145

二、影响插穗成活的因素148

三、采条与制穗152

四、促进插穗生根技术153

五、插条育苗技术155

六、嫩枝插条育苗157

第二节 埋条、插根、根蘖与压条育苗158

一、埋条育苗158

二、插根育苗160

三、根蘖育苗160

四、压条育苗161

第三节 嫁接育苗162

一、嫁接成活的愈合过程162

二、接穗的选择、采集与贮存163

三、砧木的选择163

四、嫁接方法163

五、嫁接苗的管理169

第四节 采穗圃170

一、采穗圃的建立170

二、采穗母树的树形管理171

三、采穗圃的管理172

第十二章 移植苗的培育及苗木调查方法173

第一节 移植的效果和苗龄173

一、移植的意义与效果173

二、开始移植的苗龄173

三、培育年限与移植次数174

四、移植季节174

第二节 移植技术与苗期管理175

一、密度与育苗图式175

二、作业方式176

三、苗木分级与修剪176

四、栽植技术177

五、苗期管理177

第三节 苗木产量质量的调查方法177

一、苗木调查的目的与要求177

二、抽样、调查方法与精度计算177

第十三章 苗木的质量指标、出圃、贮藏与包装运输189

第一节 优良苗木及苗龄的表示方法189

一、优良苗木应具备的条件189

二、苗木年龄及其表示方法189

第二节 苗木出圃190

一、起苗190

二、苗木分级与统计192

第三节 苗木的贮藏与包装运输193

一、苗木的贮藏193

二、裸根苗的包装和运输194

第十四章 容器和塑料棚育苗196

第一节 容器育苗196

一、容器育苗的优缺点及其应用196

二、常用的容器种类197

三、营养土的配制与施肥199

四、选地、容器装土与排列202

五、播种和移植202

第二节 塑料棚内育苗204

一、塑料大棚育苗的优缺点及应用204

二、培育容器苗205

三、塑料小拱棚育苗207

第二篇主要参考文献207

第三篇 森林营造209

第十五章 造林概说209

第一节 造林的目的和人工林的种类209

一、用材林209

二、经济林210

三、防护林210

四、薪炭林210

五、特种用途林211

六、四旁植树211

第二节 人工林的产量构成211

一、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212

二、从光合产物到经济产量213

三、人工林在产量构成方面的特点215

第三节 人工林的速生丰产水平和潜力215

第四节 造林基本技术措施219

第十六章 造林地221

第一节 造林区划221

一、造林区划的意义221

二、造林区划的原则和方法222

三、造林区划的历史和现状222

第二节 造林地的立地条件224

一、造林地立地条件的分析和评价224

二、立地条件的分类229

第三节 造林地种类234

一、荒山荒地234

二、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234

三、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235

四、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235

第十七章 造林树种的选择237

第一节 造林树种选择的意义和原则237

第二节 各林种对造林树种的要求238

一、用材林树种的选择238

二、经济林树种的选择240

三、防护林树种的选择240

四、薪炭林及能源林的树种选择241

五、环境保护林和风景林树种的选择242

六、四旁绿化树种的选择242

第三节 适地适树243

一、适地适树的意义243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244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245

第四节 造林树种选择方案的确定247

第十八章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248

第一节 造林密度的意义248

第二节 造林密度的作用248

一、造林密度在苗木成活过程中的作用248

二、造林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248

三、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249

四、密度对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的作用252

五、密度对干形材质的作用252

第三节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和方法253

一、造林密度与经营目的的关系253

二、造林密度与造林树种的关系253

三、造林密度与立地条件的关系254

四、造林密度与栽培技术的关系255

五、造林密度与经济因素的关系255

六、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255

第四节 种植点的配置256

一、行状配置256

二、群状配置257

第十九章 人工林的组成259

第一节 人工林组成的意义259

一、营养空间的利用259

二、立地条件的改善259

三、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的产量质量260

四、防护效益的发挥260

五、抗御灾害的能力260

六、社会效益的发挥261

七、造林成功的可能性261

八、造林营林的难易261

第二节 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261

一、树种种间关系的实质261

二、树种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262

三、树种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263

四、树种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264

五、树种种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265

第三节 混交林的营造技术266

一、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266

二、混交树种的选择267

三、混交方法268

四、混交比例270

五、混交林的培育271

第四节 人工林的轮作272

第二十章 造林地的整地273

第一节 造林地整地的作用273

一、改善立地条件273

二、保持水土274

三、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275

四、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275

第二节 造林地的清理276

一、全面清理276

二、带状清理277

三、块状清理277

第三节 造林地的整地278

一、造林整地的方式方法278

二、造林整地技术规格的确定283

第四节 造林地整地的机械285

第五节 造林地整地的季节286

第二十一章 造林方法288

第一节 播种造林288

一、播种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288

二、人工播种造林289

三、飞机播种造林290

四、播种造林的季节和时间292

第二节 植苗造林293

一、植苗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293

二、苗木成活原理293

三、植苗造林的技术要点295

四、植苗造林的季节和时间298

第三节 分殖造林299

一、分殖造林的特点和应用条件299

二、分殖造林方法和技术要点300

三、分殖造林的季节和时间301

第二十二章 人工幼林的抚育管理303

第一节 人工幼林抚育管理的意义303

第二节 人工幼林的土壤管理措施304

一、松土除草304

二、灌溉307

三、施肥309

四、林农间作311

第三节 人工幼林的林木抚育措施312

一、平茬312

二、除蘖313

三、间苗313

四、整形修剪314

五、接干314

第四节 人工幼林的保护315

第二十三章 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检查验收316

第一节 工程造林的概念和内容316

第二节 造林规划设计317

一、造林规划设计的类别317

二、造林调查设计318

三、造林施工作业设计323

第三节 造林检查验收323

一、施工作业检查324

二、幼林检查验收324

三、造林工程的竣工验收325

第三篇主要参考文献326

第四篇 森林抚育328

第二十四章 林地抚育328

第一节 林地施肥328

一、林地施肥的意义328

二、肥料的种类与效果328

第二节 栽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329

第三节 林地灌溉与排水330

一、林地灌溉330

二、林地排水330

第四节 保护林内凋落物331

第五节 深翻土壤332

第二十五章 森林抚育采伐的基础333

第一节 抚育采伐的目的333

一、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333

二、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333

三、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334

四、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334

五、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334

六、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334

七、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334

第二节 抚育采伐的理论基础335

一、森林的生长发育时期335

二、林木分化与自然稀疏337

三、林木分级338

四、林木株数按径级分布的规律343

五、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344

第三节 抚育采伐的经济前提346

第二十六章 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方法348

第一节 透光抚育349

一、透光抚育的对象350

二、透光抚育的方法350

三、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及施用方法351

四、透光抚育的时间、次数与强度352

第二节 生长抚育353

一、下层抚育法353

二、上层抚育法355

三、综合抚育法357

四、机械抚育法359

第三节 卫生伐与拯救伐360

第二十七章 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362

第一节 抚育采伐的开始期362

一、按林分生长量分析确定362

二、按林木分化的程度确定363

三、按林分的外貌特征确定363

四、按标准表和密度管理图表确定364

第二节 抚育采伐的强度364

一、抚育采伐强度的表示方法364

二、确定强度的方法365

第三节 采伐木的选择371

一、淘汰低价值的树种371

二、砍去品质低劣和生长落后的林木371

三、伐除对森林环境卫生有碍的林木371

四、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372

五、满足特种林分的经营要求372

第四节 抚育采伐的间隔期372

一、间隔期的概念和确定原则372

二、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374

三、生长抚育结束期及季节375

第二十八章 抚育采伐的效果和影响376

第一节 抚育采伐对林分生长的影响376

一、对树高生长的影响376

二、对直径与材积生长的影响376

三、对叶量变化与根系的影响377

第二节 抚育采伐与总生产量378

第三节 抚育采伐对环境的影响380

一、光照强度380

二、温度和湿度381

三、土壤肥力382

第四节 抚育采伐与林分的稳定性383

第五节 抚育采伐对木材质量的影响384

第六节 抚育采伐的经济效益386

第二十九章 人工整枝387

第一节 人工整枝的意义387

第二节 人工整枝的理论基础389

一、林木下部枝条枯死的原因389

二、林木自然整枝的过程和节的形成390

第三节 人工整枝技术391

一、人工整枝林分和林木的选择391

二、人工整枝的开始年龄、间隔期和整枝高度392

三、人工整枝的季节392

四、人工整枝的强度392

五、人工整枝切口的愈合393

第四节 摘芽395

一、摘芽的经济价值395

二、摘芽的方法、时间和间隔期395

三、摘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96

第三十章 林分改造397

第一节 林分改造的意义和对象397

一、林分改造的意义397

二、林分改造的对象与要求398

第二节 低价值人工林的改造399

一、造林树种选择不当399

二、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399

三、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太低400

四、缺少抚育或管理不当400

第三节 次生林的发生及其重要性401

第四节 次生林的特点与类型404

一、次生林的特点404

二、次生林的分类407

第五节 低价值次生林改造408

一、全部伐除,全面造林409

二、清理活地被物,林冠下造林409

三、抚育采伐,伐孔造林410

四、带状采伐,引入珍贵树种410

五、局部造林,提高密度412

六、封山育林,育改结合412

第四篇主要参考文献413

第五篇 森林主伐更新418

第三十一章 皆伐与更新418

第一节 皆伐迹地环境条件特点418

一、迹地小气候418

二、迹地植物和土壤419

第二节 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419

一、迹地的天然种源420

二、伐区的排列方法420

三、保证更新成功的措施422

第三节 皆伐迹地人工更新423

第四节 皆伐的评价与选用条件424

一、皆伐的评价424

二、选用条件425

第五节 皆伐在生产中的应用426

第三十二章 渐伐与更新428

第一节 渐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428

一、预备伐428

二、下种伐428

三、受光伐429

四、后伐429

第二节 渐伐的种类430

一、带状渐伐431

二、群状渐伐431

第三节 渐伐的评价与选用条件432

一、渐伐的评价432

二、选用条件433

第四节 渐伐在生产中的应用433

第三十三章 择伐与更新435

第一节 择伐更新过程及其特点435

第二节 择伐的种类437

一、集约择伐437

二、粗放择伐437

第三节 择伐的评价与选用条件438

一、择伐的评价438

二、选用条件438

第四节 择伐在生产中的应用439

第三十四章 采伐工艺与更新440

第一节 采伐、集材与更新440

第二节 采伐迹地的清理441

一、迹地清理的必要性442

二、迹地清理方法442

第三十五章 矮林与中林作业444

第一节 矮林作业444

一、采伐方式445

二、采伐季节和采伐年龄446

三、伐根高度和伐根断面446

四、头木作业和截枝作业447

五、中国的矮林经营447

六、矮林作业的评价448

第二节 中林作业449

一、中林的形成449

二、中林的采伐更新450

三、中林作业的评价450

第五篇主要参考文献4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