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本的极限 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师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5150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黄宗義(1610~1695)-政治哲学-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本的极限 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新论的意义和价值1
目录1
二、新论的视角和原则5
三、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8
四、本书的基本思路10
上篇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20
导言20
第一章 世界图式:普遍有效的形式和目的27
第一节 世界图式概述28
一、世界图式的含义28
二、黄宗羲世界图式理论的要点30
一、理、气含义的稳定性32
第二节 “理气是一”32
二、“理气是一”不同于“理气合一”36
三、“理气是一”命题的意义和价值45
第三节 “理,即气之有条理”48
一、“理”是构成黄宗羲世界图式理论的重要48
元素48
二、黄宗羲所谓“理”的含义49
第四节 “主宰是气者,吴天上帝也”55
一、最高主宰与价值关怀55
二、“气之主宰”种种称谓57
三、“主宰”与政治专制63
终极目的66
第五节 通往“圣人”境界66
一、“至善”是黄宗羲世界图式体系的66
二、人是最具有善性的物种68
三、人具有成就自己善性的自觉性70
第六节 余论72
一、世界图式中世界的实然状态72
二、应然状态的理论意义74
第二章 知行合一:成就“圣人”的康庄道76
第一节 工夫论不同于知识论76
一、知行观不同于知识论76
二、中国语境中的工夫与本体78
一、“工夫”何以必需81
第二节 “工夫”辨81
二、“工夫”的主要内容85
三、“工夫”针对的社会问题89
第三节 “本体”辨91
一、“本体”的含义91
二、“本体”观念的人文关怀93
三、黄宗羲所谓“本体”的含义95
第四节 “穷此心之万殊”99
一、黄宗羲何以沉迷于“穷此心之万殊”99
二、“穷此心之万殊”的方法101
第五节 “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为本体”103
一、“工夫”“本体”本是一体103
二、“工夫所至,即为本体”104
一、知行合一的本体论含义107
第六节 “即工夫,即本体”107
二、“即工夫,即本体”的圣人境界109
第三章 天人合一:人性论与圣人111
第一节 黄宗羲人性论思想112
一、人性论和理想人格理论概述112
二、黄宗羲主张性善论114
三、黄宗羲人性论思想的主要观点116
第二节 黄宗羲论理想人格120
一、理想人格是理论界热烈讨论的常见120
话题120
二、黄宗羲所谓理想人格的含义122
三、黄宗羲理想人格理论的社会作用126
一、圣贤人格与“豪杰精神”的合一128
第三节 圣贤与“豪杰精神”128
二、“豪杰精神”的主要内容130
三、“豪杰精神”的社会意义131
第四节 “天人合一”的佳境132
一、“人性”即天性133
二、“天性”与“人性”的最终合一134
第四章 “圣化”色泽:教民为善的哲学137
第一节 一切为了“至善”140
一、“圣化时代”的典型特征140
二、黄宗羲政治哲学具有“圣化时代”的143
典型特点143
第二节 “至善”的范式化146
一、“至善”范式化的实质146
二、黄宗羲“至善”范式化的实质148
第三节 “无我”、“无欲”、“无私”的153
“道德专制”153
一、自我专制是实现“至善”范式化的153
客观保证153
二、自我专制的目的是达到“无私”、“无欲”和“无我”155
第四节 道德英雄及其权力159
一、谁是道德英雄159
二、道德英雄的权力161
第五节 “即知即行”的“实学”162
一、“实学”的含义162
二、黄宗羲“实学”的特点165
导言168
下篇 黄宗羲政治理想国研究168
第五章 天降王权:黄宗羲帝制思想概述171
第一节 权力的来源及起点172
一、君主权力是人间一切权力的起点173
二、权力的起点与权力合法性176
第二节 权力的形式及网络格局182
一、君权是黄宗羲所谓权力的基本形式182
二、以君权为核心的社会权力网络184
第三节 权力的使命与界限187
一、权力的使命与界限187
二、无限君权的无限职责188
第四节 “经验”补“先验”之不足190
一、先验与经验190
“经验”191
二、黄宗羲政治思想中的“先验”与191
三、“经验”补“先验”之不足193
第五节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195
一、批判性言论的经验性196
二、批判的目的在于矫正197
第六章 纳民轨物:学校、政教与君道199
第一节 学校:经验性的政治措施201
一、学校的功能完全是经验的201
二、学校的经验局限性204
第二节 学校:“道义”“是非”之腑206
一、学校是“道义”“是非”之腑的含义206
渠道207
二、学校是获得“道义”、“是非”的经验207
三、君主经验缺陷是学校发挥政治功能的209
前提209
第三节 教化是学校的经验性政治职能213
一、助君教化是学校的主要政治功能213
二、学校教化的专制本性214
第四节 “学校”与“议会”的比较216
一、议会的功能216
二、学校与议会在功能上不具有可比性219
三、学校理论与议会理论的天壤之别223
四、历史研究要慎用普遍性法则225
第五节 “士人”与“是非”227
一、“士人”与“是非”的分与合227
二、余论229
第七章 君权的利器:六经、治人与治法232
第一节 “法”的含义与指称235
一、含义与指称235
二、黄宗羲所谓法律的含义236
三、“天下之法”的含义239
第二节 “天下之法”所从何来、为何而在242
一、“天下之法”的起点242
二、“天下之法”的形态有悖于近代法律的245
精神245
第三节 “天下之法”载在“六经”249
一、“六经”是“天下之法”的标准文本249
二、“天下之法”与“不忍人之政”250
式样252
三、“六经”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标准252
第四节 “治人”与“治法”253
一、“治法”的反法治本性254
二、余论258
第八章 君权的枝叶:地方政权建设261
第一节 地方政权的法理依据262
一、地方权力是君权的派生物262
二、地方政权的合法性取决于它代表君权的263
程度263
第二节 地方政权的职能266
一、地方政权的“养民”职能266
二、地方政权的“教民”职能268
一、地方政权的专制主义形式270
第三节 地方政权的形式270
二、地方政权专制主义的制度表现271
第四节 特殊的地方政权建设273
一、方镇地方政权建设273
二、都城政权建设275
三、小结278
第九章 君主养民:黄宗羲经济思想简议280
第一节 经济何以有本、末282
一、经济现象的本与末283
二、本末划分的基本依据285
第二节 “工商皆本”命题的政治性286
一、“工商皆本”命题的非经济属性286
二、“本”是一个政治范畴288
三、“工商皆本”限制了工商业的大多数289
四、工商业没有自决自治的独立性289
五、政治权力获得支配经济活动的全权291
第三节 “工商皆本”的“新”徒有其表292
一、中国传统的重商思想293
二、徒有其表的新见296
第四节 田制、赋税、货币与差役298
一、黄宗羲的田制思想298
二、黄宗羲的税收思想300
三、废金银的货币思想302
四、反胥吏的差役论304
五、黄宗羲经济思想概述305
第十章 君权的职责:崇公抑私307
第一节 政治的目的因:“兴公利,除公害”308
一、政治与伦理308
二、伦理本位的政治起源论310
第二节 政治的形式因:专制主义的“公”313
一、天子是天下之公的起点313
二、天子是政治形式的枢纽315
第三节 政治的内容:编织“天理之公”的生活316
样式316
一、“天理之公”与样板化的生活316
二、君权是范式化生活的强制普及者317
三、君权与生活的完全格式化319
第四节 政治的主旨:崇公抑私320
一、政治作为过程永无终结321
二、政治的存在是一种永久需求322
第十一章 黄宗羲政治思想主旨论略325
第一节 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前近代性327
一、提倡理性和自尊的近代政治哲学327
二、黄宗羲政治哲学的反近代性质329
三、政治哲学体系的儒家属性331
第二节 黄宗羲政治理想国的前近代性334
一、近代国家形态生成的非普遍性334
二、近代国家的历史形成337
三、黄宗羲政治理想国的前近代性质339
第三节 结语343
参考文献345
后记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