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耕作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耕作学
  • 曹敏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7747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6页
  • 主题词:耕作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耕作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1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1

一、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1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2

第二节世界农业与中国农业发展3

一、世界农业发展历程与趋势3

二、中国农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8

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11

一、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12

二、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12

第四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地位14

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14

二、耕作学的学科地位15

参考文献16

复习思考题16

第二章作物布局17

第一节作物布局的意义与原则17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17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17

三、作物布局应遵循的原则18

四、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20

第二节生态条件与作物布局22

一、光照条件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2

二、温度对作物布局的影响26

三、水分条件与作物布局30

四、土肥条件与作物布局34

五、地貌对作物布局的影响40

六、各种作物生态适应性比较42

第三节作物布局设计42

一、作物布局设计42

二、作物布局研究法45

第四节我国的作物布局51

一、粮食作物布局53

二、经济作物布局53

三、果品蔬菜布局53

四、饲料绿肥作物布局55

参考文献56

复习思考题56

第三章种植方式58

第一节间混套作58

一、间混套作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58

二、间混套作的效益原理64

三、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69

第二节复种75

一、复种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75

二、复种效益原理80

三、复种的条件86

四、复种的农业技术92

第三节我国主要种植方式的类型与分析94

一、复种的类型与分析94

二、间作主要类型和方式99

三、套作主要类型和方式102

四、立体种植的主要类型和方式105

参考文献107

复习思考题108

第四章种养结合与庭院经济109

第一节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109

一、种养结合的含义与意义109

二、我国种养结合的发展概况110

第二节种养结合模式111

一、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模式111

二、田间立体种养模式112

第三节与畜牧业配套的种植制度120

一、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模式120

二、与畜牧业相结合的种植制度的发展趋势122

第四节庭院立体种养模式123

一、庭院立体种养业的特点123

二、庭院立体种养业的前景124

三、庭院立体养殖模式125

四、庭院立体种植模式127

参考文献130

复习思考题130

第五章轮作与连作131

第一节轮作131

一、轮作和连作的概念131

二、轮作换茬的作用133

三、轮作的现实意义142

第二节茬口143

一、作物茬口特性的形成143

二、各类作物的茬口特性145

三、茬口顺序与安排151

第三节连作的合理运用153

一、连作的作用153

二、不同作物及品种对连作的反应153

三、连作的危害及消除途径155

四、连作的应用158

参考文献159

复习思考题160

第六章土壤耕作161

第一节土壤耕作的技术原理161

一、土壤耕作的主要依据161

二、土壤宜耕性和耕作质量165

第二节土壤耕作的作用与措施168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168

二、土壤耕作措施170

第三节土壤耕作类型174

一、旱田土壤耕作174

二、水田土壤耕作188

第四节土壤耕作制193

一、土壤耕作制的任务193

二、土壤耕作制的建立198

三、我国现行的土壤耕作制类型及特点201

参考文献210

复习思考题212

第七章农田土壤保护与培肥213

第一节耕地土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3

一、耕地现状213

二、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214

第二节农田保护216

一、农田土壤水蚀状况216

二、农田水土流失的治理217

三、农田土壤风蚀的治理224

四、农田土壤盐碱的治理225

五、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225

第三节农田培肥228

一、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分析229

二、养分平衡229

三、土壤培肥与建立用养结合的平衡体系235

第四节节水抗旱技术241

一、旱田节水技术241

二、农田抗旱技术243

三、南北方农田土壤节水抗旱技术246

参考文献246

复习思考题247

第八章耕作制度的发展与区划248

第一节主要农区耕作制度改革及成效248

一、东北地区的间隔深松耕法248

二、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耕作法249

三、南方稻作区种植制度的“三改”250

四、西南丘陵区“旱三熟”的发展251

五、西北旱作农区的农牧结合型耕作制度252

六、新疆干旱区绿洲农业开发254

七、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255

八、广东“三高农业”的发展257

第二节中国耕作制度区划258

一、耕作制度区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258

二、耕作制度区划指标259

三、耕作制度分区概况259

参考文献262

复习思考题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