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装饰色彩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装饰色彩基础
  • 黄国松,黄莉编著(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750642993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99页
  • 主题词:装饰美术-色彩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装饰色彩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装饰色彩的物理理论1

一、色彩原理1

(一)光与色1

目录1

(二)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2

二、色的分类和特性2

(一)色的分类2

(二)色彩的基本特性3

三、色的混合3

(一)三原色3

(二)加色混合4

(三)减色混合4

(四)空间混合4

(一)牛顿色环5

(二)色名法5

四、色的表示方法和体系5

(五)补色5

(三)色立体6

(四)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6

(五)蒙赛尔色立体7

第二章装饰色彩的视觉生理理论9

一、人眼的生理构造及功能9

(一)眼球9

(二)角膜9

(三)虹膜9

(四)晶状体9

(五)玻璃体9

(六)视网膜9

(三)颜色视觉适应10

(二)远近视觉适应10

三、色彩错视与幻觉10

(七)视觉过程10

二、色彩视觉适应10

(一)明暗视觉适应10

(一)视觉后像11

(二)同时对比11

(三)色彩的膨胀与收缩11

(四)色彩的前进与后退11

(五)色彩的易见度12

第三章装饰色彩的心理理论13

一、色彩视知觉的心理反应13

(一)色彩心理与年龄的关系13

(二)色彩心理与民族的关系13

(三)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13

(二)色彩的轻重感14

(四)色彩的软硬感14

(三)色彩的强弱感14

(四)色彩心理的个人差异14

(一)色彩的冷暖感14

二、共同的色彩心理反应14

(五)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15

(六)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15

(七)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15

三、色彩与听觉、味觉、嗅觉15

(一)色彩与听觉15

(二)色彩与味觉15

(三)色彩与嗅觉15

二、色彩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6

(二)色彩美与审美主体16

(一)红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6

一、色彩的美感16

第四章装饰色彩的设计理论16

(一)和谐是色彩美的永恒主题16

(二)橙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7

(三)黄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7

(四)绿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7

(五)蓝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7

(六)紫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7

(七)黑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7

(十)金属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8

(一)色相对比18

三、色彩的对比理论18

(九)灰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8

(八)白色的情感象征与性格表现18

(二)明度对比19

(三)纯度对比19

(四)面积对比20

(五)冷暖对比20

(六)同时对比20

(七)虚实对比21

四、色彩的调和理论21

(一)色彩调和的概念21

(二)色彩调和的原理21

(三)色彩的主从23

(二)色彩的呼应23

(四)色彩的层次23

一、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3

第五章 色彩的构成23

(一)色彩的均衡23

(五)点缀色24

(六)色彩的衬托24

(七)色彩的渐变24

二、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24

(一)以无彩色变化为基础的构成24

(二)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构成25

(三)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26

(四)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构成27

(五)色彩综合构成27

三、色彩调和构成的方法27

(一)秩序调和法27

(四)隔离调和法28

(五)互相混合调和法28

(三)比例调和法28

(二)主色调调和法28

第六章装饰色彩的设计创意29

一、设计与观察29

(一)观察的意义29

(二)设计师的职业敏感性29

(三)广阔的自然色彩天地29

(四)观察的心理特征29

(五)观察的方法30

二、设计与想像30

(一)想像与创造30

(二)想像与联想30

三、设计与灵感31

(一)灵感思维的心理分析31

(二)灵感与启示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