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质检工作手册 综合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质检工作手册 综合管理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263700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质量检验-中国-手册;质量检验机构-综合管理-中国-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质检工作手册 综合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质检工作概述篇3

第1章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3

1.1 质量技术监督的概念3

1.2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内容和特点3

第2章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5

2.1 出入境检验检疫(CIQ)的概念5

2.2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5

2.3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法律地位5

2.4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作用5

2.5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内容6

2.6 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特点6

第3章 质检工作的历史沿革和发展8

3.1 历史沿革8

3.1.1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历史沿革8

3.1.2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历史沿革9

3.1.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成立10

3.2 成长发展11

第4章 国家质检总局的主要职责和机构管理体制13

4.1 国家质检总局的主要职责13

4.1.1 职责调整13

4.1.2 主要职责13

4.1.3 其他事项14

4.2 机构管理体制15

第5章 质检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发展目标16

5.1 质检工作的法律依据16

5.1.1 法律16

5.1.2 法规16

5.2 质检工作的发展目标16

5.3 质检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7

质检综合行政管理实务篇21

第6章 质检系统机关质量管理体系建设21

6.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21

6.1.1 质量管理体系和ISO 9000系列标准21

6.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理念21

6.1.3 质检系统机关质量管理体系22

6.2 ISO 9000标准在政府部门的运用现状22

6.3 在质检系统机关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23

6.4 质检系统机关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24

6.4.1 进程和现状24

6.4.2 质检系统机关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要求24

6.4.3 质检系统机关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具体方法25

6.4.4 质检系统机关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步骤26

第7章 质检会议管理29

7.1 会议的概念和分类29

7.2 会议的组织31

7.3 会前工作31

7.3.1 会议计划的确定31

7.3.2 会议材料的准备31

7.3.3 会议通知及核实参会人员31

7.3.4 会场布置32

7.4 会议现场的工作32

7.5 会后工作33

第8章 质检应急管理34

8.1 应急管理的概念34

8.2 应急管理的方针和原则34

8.2.1 应急管理的方针34

8.2.2 应急管理的工作原则34

8.3 应急管理的内容35

8.3.1 应急预案及其分类35

8.3.2 应急管理体制35

8.3.3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35

第9章 质检政策研究38

9.1 质检政策研究概述38

9.1.1 政策、政策研究和质检政策研究的定义38

9.1.2 政策研究学的发展历史38

9.1.3 政策研究的作用和要求38

9.1.4 政策研究的主要特点39

9.1.5 质检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39

9.2 质检政策研究的基本原则40

9.2.1 选定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40

9.2.2 政策研究的基本原则40

9.3 质检政策研究的方法41

9.3.1 调查研究方法41

9.3.2 政策分析方法43

9.3.3 内容分析方法44

第10章 质检新闻宣传工作45

10.1 质检新闻宣传工作概述45

10.1.1 质检新闻宣传工作的目的及意义45

10.1.2 质检新闻宣传工作组织体系45

10.1.3 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宣传工作制度和工作指导书45

10.2 质检新闻发布45

10.2.1 质检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45

10.2.2 质检新闻发布机制46

10.2.3 质检新闻发布的主要内容46

10.2.4 质检新闻的发布形式47

10.2.5 质检新闻的发布程序47

10.3 质检新闻发言人48

10.3.1 建立和完善质检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48

10.3.2 质检新闻发言人的构成48

10.3.3 质检新闻发言人应当具备的条件48

10.3.4 质检新闻发言人的言谈礼仪49

10.3.5 提高新闻发言人语言艺术的途径49

10.3.6 新闻发言人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49

10.3.7 新闻发言人的口才训练49

10.4 突发事件与危机传播49

10.4.1 突发事件与危机传播的概念49

10.4.2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意义50

10.4.3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会前准备50

10.4.4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管理机制50

10.4.5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基本要求51

10.4.6 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时发言人应注意的问题52

10.5 新闻媒体采访协调工作52

10.5.1 新闻媒体采访协调工作的目标52

10.5.2 新闻媒体采访协调工作的职责要求52

10.5.3 新闻媒体采访协调工作的程序要求53

10.5.4 新闻媒体采访申请处理53

10.6 大型活动宣传报道工作管理53

10.6.1 大型活动宣传报道工作的目标53

10.6.2 大型活动宣传报道工作的要求53

10.7 涉质检舆情管理55

10.7.1 搜集55

10.7.2 汇总55

10.7.3 初步分析55

10.7.4 汇编55

10.7.5 上报55

10.7.6 研判55

10.7.7 处置55

10.7.8 跟踪55

10.8 新闻宣传工作知识55

10.8.1 常见的新闻媒体55

10.8.2 新媒体的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56

10.8.3 新闻宣传工作应用文写作57

第11章 质检信访和督查工作59

11.1 信访工作的概念59

11.1.1 质检信访59

11.1.2 信访人59

11.1.3 信访工作职责59

11.2 信访工作的原则59

11.3 信访工作制度及程序59

11.3.1 信访工作制度59

11.3.2 信访工作程序60

11.4 督查工作的概念和作用62

11.5 督查工作的原则和方法62

11.5.1 督查工作的原则62

11.5.2 督查工作的方法63

11.6 督查工作的内容和基本要求63

11.6.1 列入国家质检总局督查工作内容和范围的事项63

11.6.2 列入各级质检行政机构督查工作内容和范围的事项63

11.6.3 督查工作的基本要求63

11.6.4 督查工作的具体要求64

第12章 质检公文写作和处理66

12.1 公文的含义及特点66

12.1.1 公文的含义66

12.1.2 公文的特点66

12.1.3 公文的主要作用66

12.2 公文的分类67

12.2.1 根据公文行文关系的不同分类67

12.2.2 根据公文制发机关的不同性质分类67

12.2.3 根据公文所起作用的不同分类67

12.2.4 根据公文使用范围的不同分类67

12.2.5 根据公文内容涉密程度的不同分类68

12.2.6 根据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间要求的不同分类68

12.3 质检公文的行文规则68

12.3.1 行文规则的含义68

12.3.2 质检公文的行文规则68

12.4 质检公文的文种、形式及使用范围69

12.4.1 质检公文的文种69

12.4.2 质检公文文种的选用70

12.4.3 质检公文的形式及使用范围70

12.5 质检公文的格式与体例73

12.5.1 公文的格式项目73

12.5.2 公文的印装格式75

12.6 质检公文的写作规范75

12.6.1 质检公文的语言特点75

12.6.2 常用质检公文的写作76

12.6.3 几种易混淆公文的区别81

12.6.4 公文标题的拟写82

12.6.5 公文中的数字使用82

12.6.6 公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84

12.6.7 公文中引用其他公文内容的要点84

12.6.8 公文中使用简称的要点84

12.6.9 公文中使用标点符号的要点84

12.6.10 公文中年、月、日写法的要求85

12.7 质检公文的处理流程85

12.7.1 公文处理定义及原则85

12.7.2 质检公文处理工作的依据85

12.7.3 公文处理工作程序85

第13章 质检政务信息89

13.1 质检政务信息简介89

13.1.1 信息89

13.1.2 政务信息89

13.1.3 质检政务信息90

13.2 质检政务信息的载体和内容92

13.2.1 质检总局简报92

13.2.2 《质检专报》92

13.2.3 《质检信息》92

13.2.4 《质检动态》93

13.3 质检政务信息的收集94

13.3.1 质检政务信息收集的范围94

13.3.2 质检政务信息收集的基本要求94

13.3.3 质检政务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96

13.3.4 对信息工作人员的要求98

13.4 质检政务信息的报送99

13.4.1 质检系统政务信息报送系统简介99

13.4.2 质检政务信息报送的要求99

13.4.3 质检政务信息报送的其他要求101

13.5 质检政务信息的处理程序和方法102

13.5.1 《质检专报》的处理程序和方法102

13.5.2 《质检信息》的处理程序和方法102

13.5.3 《质检动态》的处理程序和方法103

13.6 质检政务信息的管理及考核103

13.6.1 质检政务信息的管理103

13.6.2 质检政务信息的考核104

第14章 质检档案管理和保密工作106

14.1 档案管理106

14.1.1 档案管理工作概述106

14.1.2 国家质检总局档案工作机构和职责106

14.1.3 国家质检总局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和要求107

14.2 保密工作116

14.2.1 保密工作概述116

14.2.2 国家质检总局保密工作机构及职责117

14.2.3 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人员保密工作内容118

14.2.4 国家质检总局保密工作管理程序123

14.2.5 质检保密工作的奖励与惩罚126

第15章 质检印章和介绍信管理128

15.1 印章的概念128

15.2 质检系统印章的种类128

15.3 印章的刻制、颁发和启用128

15.3.1 印章的刻制128

15.3.2 印章的颁发和启用129

15.4 印章的保管、停用和缴销130

15.4.1 印章的保管130

15.4.2 印章的停用和缴销131

15.5 介绍信的管理和使用131

15.5.1 介绍信的概念、种类和用途131

15.5.2 介绍信的管理和使用131

第16章 提案、建议办理132

16.1 议案、建议和提案的概念132

16.1.1 议案132

16.1.2 议案(转建议)132

16.1.3 建议132

16.1.4 提案132

16.2 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区别132

16.2.1 议案与建议的区别132

16.2.2 议案与提案的区别133

16.3 办理建议、提案工作的意义及分类133

16.3.1 意义133

16.3.2 办理分类133

16.4 办理建议、提案的原则和相关要求134

16.4.1 原则134

16.4.2 要求134

16.4.3 注意事项134

16.5 办理建议、提案的程序和方法134

16.5.1 程序134

16.5.2 方法135

第17章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137

17.1 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137

17.2 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137

17.3 国家质检总局政府信息公开组织制度138

17.4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程序138

17.5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9

17.5.1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内容139

17.5.2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方式139

17.5.3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程序140

17.6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140

17.7 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制度142

17.7.1 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142

17.7.2 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143

17.7.3 政府信息公开督办制度143

17.8 全国质检系统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规定143

第18章 质检电子政务144

18.1 电子政务的概念144

18.1.1 电子政务的定义144

18.1.2 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144

18.1.3 电子政务的基本任务145

18.1.4 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功能模式145

18.2 国家质检总局电子政务的建设146

18.2.1 国家质检总局建设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146

18.2.2 国家质检总局电子政务的建设情况146

人事管理篇151

第19章 质检干部、机构编制管理体制和人事工作职责151

19.1 质检干部管理体制151

19.2 质检机构编制管理151

19.2.1 行政机构管理151

19.2.2 人员编制管理152

19.3 国家质检总局人事司的职责152

第20章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154

20.1 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和条件154

20.1.1 选拔原则154

20.1.2 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154

20.1.3 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应当具备的资格154

20.2 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程序155

20.2.1 民主推荐155

20.2.2 考察155

20.2.3 酝酿155

20.2.4 讨论决定155

20.2.5 任职155

20.3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156

20.4 交流与回避156

20.4.1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156

20.4.2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156

20.4.3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156

20.5 免职、辞职、降职156

20.5.1 免职156

20.5.2 辞职157

20.5.3 降职157

20.6 纪律和监督157

20.6.1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时应遵守的纪律157

20.6.2 对违规任免和不服从调动交流的干部的处理158

20.6.3 责任追究制度158

20.6.4 监督检查158

20.6.5 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158

第21章 干部监督工作159

21.1 干部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159

21.2 干部监督工作的任务159

21.3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159

21.3.1 《责任追究办法》的主要内容159

21.3.2 《有关事项报告办法》的主要内容160

21.3.3 《“一报告两评议”办法》的主要内容160

21.3.4 《离任检查办法》的主要内容161

21.4 干部监督联席会议161

21.5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161

21.6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161

第22章 公务员管理工作163

22.1 义务与权利163

22.1.1 公务员的义务163

22.1.2 公务员的权利163

22.2 录用163

22.2.1 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164

22.2.2 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164

22.2.3 报考者不得报考的职位164

22.2.4 录用公务员的程序164

22.2.5 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164

22.3 调任164

22.4 考核165

22.4.1 考核的内容和标准165

22.4.2 考核的类型和程序165

22.4.3 考核结果的运用166

22.4.4 相关事宜166

22.5 职务任免与升降167

22.5.1 公务员的任职167

22.5.2 新录用公务员任职定级规定168

22.5.3 公务员的免职168

22.5.4 公务员晋升职务169

22.5.5 公务员的降职169

22.6 奖励与惩戒169

22.6.1 公务员奖励169

22.6.2 公务员惩戒170

22.7 交流与回避171

22.7.1 公务员的交流171

22.7.2 公务员的回避171

22.8 辞职辞退与退休172

22.8.1 辞职172

22.8.2 辞退173

22.8.3 退休173

22.9 申诉控告173

22.10 相关规定174

第23章 事业单位管理175

23.1 新进人员招聘175

23.1.1 招聘范围175

23.1.2 招聘条件175

23.1.3 招聘程序175

23.1.4 考试与考核175

23.1.5 聘用175

23.1.6 回避175

23.2 人员聘用176

23.2.1 聘用制度的实施范围176

23.2.2 公开招聘制度176

23.2.3 人员聘用的程序176

23.2.4 聘用合同的内容176

23.2.5 考核制度177

23.2.6 解聘辞聘制度177

23.3 岗位设置管理177

23.3.1 岗位与岗位设置178

23.3.2 岗位类别和等级178

23.3.3 岗位结构比例178

23.3.4 岗位聘用179

23.4 职称评审179

23.4.1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机构179

23.4.2 评审时间安排179

23.4.3 评审会组织工作179

23.4.4 国家质检总局涉及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类别179

23.5 职业资格管理180

23.5.1 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工作180

23.5.2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181

第24章 人才工作182

24.1 人才强检战略182

24.2 全国质检系统人才发展现状182

24.3 “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主要内容183

24.3.1 指导思想183

24.3.2 基本原则183

24.3.3 总体目标183

24.3.4 主要任务183

24.3.5 工作机制183

24.3.6 重点人才工程184

24.3.7 组织实施185

第25章 教育培训管理工作186

25.1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原则和要求186

25.1.1 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原则186

25.1.2 培训时间要求186

25.2 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186

25.2.1 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186

25.2.2 组织调训制度、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选学制度186

25.2.3 境外培训、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187

25.3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机制和模式187

25.3.1 培训机制187

25.3.2 培训模式187

25.3.3 特色培训方式187

第26章 奖励表彰189

26.1 奖励表彰的项目189

26.1.1 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项目189

26.1.2 国家质检总局表彰的项目189

26.2 历年奖励表彰的情况189

26.2.1 党中央、国务院奖励表彰的情况189

26.2.2 国家质检总局奖励表彰的情况190

第27章 工资制度与工资管理192

27.1 现行工资制度192

27.1.1 公务员工资制度192

27.1.2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192

27.1.3 津贴补贴193

27.2 工资管理194

27.2.1 国家质检总局直属系统工资总额计划核定194

27.2.2 国家质检总局直属系统年度统计报表制度194

27.2.3 日常工资管理194

27.2.4 监督检查195

督察内审和党风廉政建设篇199

第28章 督察内审工作199

28.1 概况199

28.1.1 概念199

28.1.2 国家质检总局督察内审机构设置情况199

28.1.3 质检督察内审工作的职能作用199

28.2 质检内部审计200

28.2.1 质检内部审计的发展与现状200

28.2.2 质检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201

28.2.3 质检内部审计的工作程序201

28.3 检验检疫业务督察203

28.3.1 业务督察的发展与现状203

28.3.2 业务督察的内容204

28.3.3 业务督察的程序和方法204

28.4 一审双查205

第29章 质检党风廉政建设206

29.1 概述206

29.1.1 党风廉政建设概述206

29.1.2 纪检监察概述207

29.1.3 党的纪律209

29.2 党风廉政建设212

29.2.1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212

29.2.2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213

29.2.3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22

29.2.4 廉政风险防控建设228

29.3 纪检监察信访案件229

29.3.1 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229

29.3.2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工作234

29.4 纠风工作238

29.4.1 纠风工作概述238

29.4.2 纠风专项治理239

29.4.3 行风建设241

29.4.4 完善内部管理,强化监督制约机制244

29.5 巡视工作247

29.5.1 巡视工作概述247

29.5.2 国家质检总局巡视工作252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篇257

第30章 质检国际合作概述257

30.1 质检国际合作历史沿革及机构职能257

30.1.1 历史沿革257

30.1.2 机构设置及职能257

30.2 质检国际合作工作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258

30.2.1 指导思想258

30.2.2 工作目标258

30.2.3 工作原则259

30.3 质检国际合作工作主要内容259

第31章 质检双边国际合作261

31.1 亚洲261

31.1.1 巴基斯坦261

31.1.2 菲律宾261

31.1.3 韩国261

31.1.4 马来西亚262

31.1.5 日本262

31.1.6 泰国263

31.1.7 新加坡263

31.1.8 印度264

31.1.9 印度尼西亚264

31.1.10 越南265

31.1.11 东盟265

31.2 非洲266

31.2.1 埃及266

31.2.2 南非267

31.3 欧洲267

31.3.1 比利时267

31.3.2 波兰267

31.3.3 丹麦267

31.3.4 德国268

31.3.5 法国269

31.3.6 芬兰269

31.3.7 荷兰269

31.3.8 罗马尼亚269

31.3.9 瑞典270

31.3.10 希腊270

31.3.11 匈牙利270

31.3.12 意大利270

31.3.13 英国270

31.3.14 欧盟271

31.4 美洲272

31.4.1 阿根廷272

31.4.2 巴西272

31.4.3 秘鲁273

31.4.4 哥斯达黎加273

31.4.5 加拿大274

31.4.6 美国274

31.4.7 墨西哥275

31.4.8 乌拉圭276

31.4.9 智利276

31.5 大洋洲276

31.5.1 澳大利亚276

31.5.2 新西兰277

第32章 质检多边国际合作278

32.1 牵头参加的国际组织278

32.1.1 国际标准化组织278

32.1.2 国际电工委员会278

32.1.3 国际米制公约组织279

32.1.4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280

32.1.5 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280

32.1.6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281

32.1.7 国际认可论坛281

32.1.8 国际计量测试联合会282

32.1.9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282

32.2 其他国际组织283

32.2.1 世界卫生组织283

32.2.2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284

32.2.3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284

32.2.4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284

32.3 世界贸易组织285

32.3.1 简介285

32.3.2 国家质检总局承担的WTO工作285

32.3.3 《TBT协定》和《SPS协定》回顾286

32.3.4 TBT和SPS通报、咨询及评议工作287

32.3.5 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机制289

32.3.6 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年度调查289

第33章 质检港澳台地区合作290

33.1 香港地区290

33.1.1 合作情况290

33.1.2 香港地区质检领域相关机构290

33.2 澳门地区291

33.2.1 合作情况291

33.2.2 澳门地区质检领域相关机构291

33.3 台湾地区292

33.3.1 合作情况292

33.3.2 台湾地区质检领域相关机构293

第34章 质检外事管理295

34.1 因公出国(境)295

34.2 外事来访活动295

34.3 签署对外合作文件295

34.4 举办国际会议295

34.5 证照申办与管理295

第35章 质检外事工作要求、礼仪与常识297

35.1 外事纪律297

35.2 外事人员素质要求297

35.3 外事礼仪298

35.3.1 外事接待298

35.3.2 主要礼仪298

35.3.3 几种常见仪式311

35.3.4 悬挂国旗312

35.4 外事常识314

35.4.1 外事文书314

35.4.2 出国常识315

35.4.3 境外突发事件处理317

附录321

附录1 信访工作一般程序、流程图及相关文书格式321

附录2 督查工作相关文书格式325

附录3 收文、发文发电、内部签报办理流程图327

附录4 档案管理相关文书格式、程序和期限规定331

附录5 建议、提案答复文书格式(以2011年为例)357

附录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362

参考文献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