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学
  • 毛绍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10371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部分1

绪言1

第一节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1

一、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1

二、微生物的共性及其作用1

三、微生物学的任务2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2

一、微生物学发展简史3

二、微生物学的分科4

第三节 微生物与农业、食品工业和环境保护间的关系5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7

第一节 细菌7

一、细菌的形态及排列方式7

二、细菌的大小9

三、细菌的细胞结构9

四、细菌的繁殖16

五、细菌的群体形态17

六、常见细菌类群的代表19

第二节 放线菌21

一、放线菌的形态22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23

三、放线菌的繁殖24

四、放线菌的代表属24

第三节 蓝细菌26

第四节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27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真菌30

第一节 真菌的一般形态、结构和分类30

一、真菌的营养体30

二、真菌的繁殖体33

三、真菌的生活史35

四、真菌的分类36

第二节 卵菌及其代表36

第三节 接合菌及其代表37

一、毛霉属37

二、根霉属38

第四节 子囊菌及其代表40

一、脉孢霉属40

二、赤霉属41

第五节 担子菌及其代表42

一、锁状联合过程42

二、担孢子的形成和释放42

三、伞菌属43

四、牛肝菌属44

五、灵芝属44

第六节 半知菌及其代表44

一、曲霉属44

二、青霉属45

三、木霉属46

四、头孢霉属46

第七节 酵母状真菌47

第三章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49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49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49

二、病毒的化学组成51

三、病毒的结构52

四、病毒的繁殖53

五、病毒的种类55

第二节 动物病毒56

一、脊椎动物病毒56

二、昆虫病毒56

第三节 植物病毒57

第四节 噬菌体57

一、噬菌体的形态和结构57

二、噬菌体的侵染和增殖59

三、噬菌体的应用与防治63

第五节 类病毒63

第四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生长65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65

一、微生物的细胞化学组成66

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66

三、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68

四、微生物的营养类型69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71

一、微生物产能的主要方式72

二、不同呼吸类型的微生物78

第三节 微生物细胞物质的生物合成79

一、微生物细胞物质的合成79

二、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83

第四节 微生物的生长85

一、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85

二、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87

三、纯培养的生长曲线89

第五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92

一、温度93

二、水分(湿度)94

三、pH值95

四、光与辐射95

五、化学药物96

第五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98

第一节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基础98

一、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及其存在状态98

二、表型变异与基因型变异99

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100

一、基因突变的一般规律100

二、诱变育种的方法101

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104

一、细菌的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104

二、真菌的杂交育种108

三、基因工程109

第六章 微生物生态111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111

一、土壤——微生物生态系111

二、植物——微生物生态系114

三、空气、水域——微生物区系117

第二节 微生物间以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118

一、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118

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相互关系119

三、微生物与动物间的相互关系120

第七章 微生物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121

第一节 微生物与碳素循环121

一、自然界的碳素循环121

二、不含氮化合物的分解122

第二节 微生物与氮素循环125

一、自然界的氮素循环125

二、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125

三、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127

第三节 微生物与硫素、磷素循环128

一、微生物与硫素循环128

二、微生物与磷素循环129

第八章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130

第一节 污水的微生物净化130

一、生活污水的净化131

二、工业污水的净化134

第二节 土壤中化学农药的微生物降解134

一、化学农药对土壤及农产品的污染134

二、微生物对化学农药的降解134

第三节 沼气发酵136

一、产甲烷的微生物学过程136

二、产甲烷菌的一般特性137

三、沼气发酵的技术138

四、沼气发酵的综合利用139

第二篇 农业部分142

第九章 微生物与土壤肥力142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分解动态142

一、土壤中植物残体分解的强度143

二、不含氮有机成分的分解143

三、碳氮比对有机质分解的影响143

四、水稻田土壤活性的特点144

第二节 有机肥堆制的微生物学145

一、堆肥145

二、沤肥147

第十章 生物固氮149

第一节 固氮微生物149

一、生物固氮作用149

二、生物固氮类型150

三、固氮微生物150

第二节 生物固氮作用过程及基本条件150

一、生物固氮作用的机理151

二、固氮作用的基本条件151

第三节 自生固氮作用152

一、自生固氮微生物152

二、土壤因素对自生固氮作用的影响153

第四节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154

一、根瘤菌154

二、根瘤的形成、结构和功能154

三、环境条件对共生固氮作用的影响156

第五节 其它固氮作用157

一、红萍与鱼腥藻的共生固氮157

二、弗氏放线菌与非豆科植物的固氮157

三、联合固氮作用157

第六节 根瘤菌接种剂158

一、根瘤菌剂的增产效果158

二、生产根瘤菌剂的质量要求158

三、保证接种的有效条件158

四、推广接种根瘤菌剂应注意的问题159

第十一章 微生物与病虫害防治160

第一节 抗生菌和病害防治160

一、抗生菌和抗生素160

二、农用抗生素161

三、抗生素在植病防治中的应用162

第二节 微生物和害虫防治165

一、昆虫病原细菌和害虫防治165

二、昆虫病原真菌和害虫防治167

三、昆虫病毒和害虫防治170

第十二章 微生物与饲料173

第一节 乳酸发酵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173

一、青贮饲料173

二、糖化饲料174

第二节 提高饲料中粗纤维营养价值的微生物途径174

一、纤曲及其应用175

二、人工瘤胃175

第三节 微生物蛋白质饲料176

一、利用植物性废弃物作原料176

二、天然气和石油原料177

三、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177

第三篇 食品部分179

第十三章 微生物与食品生产179

第一节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179

一、酒类179

二、食醋184

三、乳酸发酵187

四、谷氨酸发酵192

五、柠檬酸193

六、红曲米194

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应用195

一、酱油195

二、酱类198

三、豆腐乳198

四、微生物酶制剂200

第三节 微生物菌体应用206

一、食用菌206

二、酵母菌与面包生产209

第十四章 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212

第一节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212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212

二、农产品的腐败变质218

三、畜产品的腐败变质219

四、水产品的腐败变质222

五、罐藏食品的腐败变质223

第二节 微生物与食品保藏224

一、微生物与食品保藏的关系224

二、食品保藏方法225

第三节 食品的微生物学检测232

一、细菌总数232

二、大肠菌群233

三、病原菌2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