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选择与重构 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魏光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5541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历史观-研究-中国-近代;文化思想-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选择与重构 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文化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1
第一章 构建新的历史观6
第一节 历史观是人的工具6
一 人反观自身的镜子6
二 行动指南与正义性依据8
第二节 西方的“目的论历史观”10
一 “神意”调节历史10
二 上帝“拯救计划”的展开13
三 奔向“自由王国”17
四 “目的论历史观”的基本理念19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20
一 “道”与历史循环20
二 “势”与历史变易23
三 “人”与“道”27
四 “民本”史观29
五 早期道教的“太平”观念及实践33
第四节 近代中国精英的历史观39
一 公理、公例:“西法”的普世价值40
二 历史“进步”:为变革提供理论依据43
三 以“人为”对抗“天演”48
四 大同理想与民生史观54
五 在人间建立“天国”57
六 “可大可久”:中国本位的历史进步61
第二章 弘扬民族主义65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65
一 文化的差异:“华夏”与“夷狄”65
二 “华夏优越”观念的另一面68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生命力71
一 “中华民族”的观念72
二 地理、种族与文化:民族凝聚力的三维基础74
三 优秀“国性”和“善美”精神80
第三节 近代中国精英的民族主义84
一 从“天下”到“国家”84
二 民族独立与国内各族融合86
三 民族复兴:文明比强大更重要91
第四节 中华民族的光辉前景和世界责任94
一 对中华民族的前景充满信心94
二 中国可以为世界承担更大责任97
三 中国文化可以引领世界100
第三章 政治体制的设计105
第一节 中国与西方政治理念的深刻矛盾105
一 人民与公民105
二 君权与民权107
三 一统与分治110
四 集权与分权114
五 人治与法治115
六 关于人民权利的理念117
第二节 近代精英对“秦制”的批判120
一 君主专制与国家专制120
二 统治者摧残人民的积极精神123
三 行政制度烦琐低效126
四 国家的社会功能缺位128
第三节 引入西式政体的疑虑130
一 难题:人民如何才能成为“主权者”130
二 担忧:国情与宪政存在矛盾132
三 争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137
四 围绕“权力分立”问题的探索141
五 革命问题上的两种观点143
第四节 国家政治体制设计的原则145
一 实现民权146
二 照顾历史传统147
三 维护国家统一149
四 考虑社会与文化的制约151
第五节 几种体制设计153
一 孙中山的“直接民权”与“五权宪法”设想153
二 国民党的“训政”体制157
三 章太炎的“法治”主义158
四 政府职能问题上的“保育”论163
第四章 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167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社会理想167
一 均富、安定与幸福167
二 保障民生是国家的责任170
第二节 走追求公平的经济发展道路172
一 深切同情劳动阶级的苦境172
二 抨击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73
三 推崇中国特色的经济学176
四 土地问题与国计民生181
五 社会主义:人道、平均与“集产”184
第三节 反思中国社会的弊病191
一 “经济平均”与“社会平等”191
二 传统社会:实况并不美好192
三 外来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的紊乱195
第四节 建设健康良好的新社会202
一 社会重建:农村本位与文化复兴202
二 “福”与“乐”:人民的合理追求208
三 直面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213
第五章 树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精神(上)224
第一节 揭示“国民性”中的问题224
一 士大夫精神卑下224
二 “国民品格”存在缺陷228
第二节 反思儒家思想232
一 历史功绩与固有价值233
二 与现代意识的相通237
三 多层面的局限241
第三节 批评道家和法家思想252
一 道家:消极与自私252
二 法家:专制的理论255
第四节 体察佛教257
一 近代精英人士对佛教的体证257
二 佛教思想的价值259
三 基于中国文化观念的批评264
第五节 褒贬西方的宗教和价值观念266
一 对基督教的肯定与非议266
二 臧否西式价值观念270
第六章 树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化精神(下)275
第一节 探讨树立全民的文化精神275
一 国家和民族的无形精神275
二 中国是否需要建立宗教278
三 鬼神、因果报应与道德劝惩283
第二节 儒家:追求与时俱进288
一 建立新的形而上学288
二 “仁”的新阐释291
三 “乐”的观念295
四 建立“孔教”297
五 中国道德的深层观念基础302
六 培养“士君子之行”305
第三节 建设人间佛教308
一 必要与可能:在中国提倡佛教309
二 澄清对佛教的误解313
三 调和佛教与儒家316
四 对佛教进行改革318
第四节 树立个体人格观念322
一 推崇西式自由独立观念322
二 发掘中国传统的尊个性观念325
三 私德、权利、团结、进取328
四 实用主义问题333
结语336
征引和参考文献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