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生不息 从传统经典名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生不息 从传统经典名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920094.jpg)
- 《月读》编辑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0854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论-中国-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生不息 从传统经典名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富强3
概述3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5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5
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6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7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8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8
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9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10
谨于听治,富强之法也。11
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治则国治。富治者,车不发轫,甲不出橐,而威制天下。12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12
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13
渊深而有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14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15
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15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16
政教积德,必致安泰之福;举错数失,必致危亡之祸。17
国之将兴,贵在谏臣;家之将盛,贵在谏子。18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9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19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20
古之善政贵于足食,将欲富国必先利人。21
思富国便民之事,莫若端本,尊以农事。22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22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23
观其君子之众多如林,则知其国之盛;观其君子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国之衰。24
藏富于民,国赖民安。25
国强须赖群贤辅,孤特何为任一身?25
苟我不弱,天下无强兵;苟我术周,天下无险地。26
富国强兵,必以理财为本。27
谓一朝富有,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28
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28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29
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富国强兵。30
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31
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3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33
民主35
概述35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37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37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38
掌朝外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39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40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41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41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42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43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其命矣。44
夫民,神之主也。4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5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46
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47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48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48
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49
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50
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本固,基美则上宁。51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52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52
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53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54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55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56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56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57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58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59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60
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60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61
文明63
概述63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65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65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66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67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6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8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69
不学礼,无以立。70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70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71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72
礼者,人道之极也。73
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74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75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75
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76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77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78
百行以德为首。79
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80
辱,莫大于不知耻。80
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81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82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风俗,天下之大事也。83
礼本是文明之理,其发便知有辞逊;智本是明辨之理,其发便知有是非。83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84
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85
古之为治者,其法虽详,然不越乎养与教而已。86
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精神之文明难。精神既具,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只有精神而已。87
和谐89
概述89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91
保合太和,乃利贞。91
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92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93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94
和合故能谐。95
礼之用,和为贵。95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9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97
师克在和,不在众。98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99
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9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10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01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0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02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103
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104
刚柔得道谓之和。105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05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106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07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108
执中和而原其终始,即位安而万物定矣。109
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110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111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11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112
异音相从,谓之和。113
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114
君子守中和之心,养中和之气。既得其乐,又得其寿。115
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115
所贵乎舜者,为其能以孝和谐其亲,使之进进以善自治,而不至于恶也。116
天之寒暑,虽过不及,而消息盈虚,卒归太和。117
自由121
概述12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23
从心所欲,不逾矩。124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124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125
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126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127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也。128
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129
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129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30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131
敬慎不败者,自由也。13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33
雕笼终不恋,会向故山归。134
君子安贫,达人知命。134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35
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136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137
内无所累,外无所累,自然自在。138
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138
自得者不累于外物,不累于耳目,不累于造次颠沛,鸢飞鱼跃。139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140
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举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意。141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岂以一隅自限耶?142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143
野人之性,视宫殿如樊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143
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144
丈夫贵独立,各以精神强。145
天下无纯粹之自由,亦无纯粹之不自由。146
人得自由,而以他人之自由为界。146
平等149
概述149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151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15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52
有教无类。15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54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154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155
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156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157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158
人皆可以为尧舜。159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159
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160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61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162
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163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164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164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165
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166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67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67
夫妇,人之始也。168
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169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170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170
公正173
概述173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175
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175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7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77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178
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179
公生明,偏生暗。179
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180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181
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激行。182
赏罚用于实,不用于名。182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183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184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185
不虚美,不隐恶。185
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之。186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187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188
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188
奉法不阿,君之义也。189
夫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之谓均也。190
不以邪损正,不为私害公。191
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励勇。191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192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193
公无私者,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迩。194
至公大义之为正。194
自天子至于庶人,无一人之不学。195
持心如衡,以理为平。196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偏向一隅。197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198
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凡行事涉邪私者,皆由不公正故也。198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199
法治201
概述201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203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203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04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205
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206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207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207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208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209
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210
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210
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211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212
不法其已成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213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213
法坏则世倾,制败则欲肆。214
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215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216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216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217
理国守法,事须画一。218
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219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220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220
法出多门,人无所措。221
法贵简而能禁,罚贵轻而必行。222
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223
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224
以人从法,则公道行而私欲止;以法从人,则公道止而私欲行。224
法度不正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仁义礼乐无所措。225
公事在官,是非有理,轻重有法,不可以己私而拂公理,亦不可骫公法以徇人情。226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227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228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228
爱国233
概述233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235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235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236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237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238
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23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39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40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241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241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共然。242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43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244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244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245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46
孤思一许国,家事岂复恤。247
死即死,我项岂顽奴砥石邪?248
报国之忠,莫如荐士;负国之罪,莫如蔽贤。248
位卑未敢忘忧国。249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50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251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25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52
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253
丈夫所志在靖国,期使四海皆衽席。254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255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255
君子或出或处,可以不见用,用必措天下于治安。25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57
敬业259
概述259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261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6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62
治大国如烹小鲜。263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264
夙夜在公。265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26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6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26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68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268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269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270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71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7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72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273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274
敬业乐群。275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275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276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27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78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279
业精于勤,荒于嬉。279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8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81
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理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28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28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83
保初节易,保晚节难。284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285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285
念念敬,斯念念正;时时敬,斯时时正;事事敬,斯事事正。君子无在而不敬,故无在而不正。286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287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288
勤则难朽,逸则易坏,凡物皆然。289
诚信291
概述291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293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293
民无信不立。294
言必信,行必果。295
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296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296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297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298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299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299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300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301
诚信生神,夸诞生惑。302
小信成,则大信立。303
信者,德之固也。303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304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30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306
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306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307
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308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309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310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310
忠信礼之本,人无忠信,则不可以为学。311
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312
诚是自然底实,信是做人底实。313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313
轻诺者必寡信,与其不信,不如勿诺。314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315
友善317
概述317
有容,德乃大。319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19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320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32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22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323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32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325
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325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326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327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328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328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329
义士不欺心,仁人不害生。330
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331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33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32
垂恻隐于有生,恒恕己以接物者,仁人也。333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334
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33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3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36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337
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338
但使乡闾称善士,布衣未必愧公卿。338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339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340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341
人之初,性本善。341
朝廷大奸,不可不攻;朋友小过,不可不容。342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343
腹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