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口腔肿瘤生物学 基础和临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口腔肿瘤生物学 基础和临床
  • 鲁大鹏主编;王海燕,席庆,汤晓飞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581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39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口腔颌面部疾病-肿瘤-细胞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口腔肿瘤生物学 基础和临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肿瘤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技术2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基础2

第一节 细胞结构和功能2

一、生物膜与细胞膜2

二、细胞质3

三、细胞核7

第二节 细胞的遗传信息9

一、细胞的基因组9

二、真核细胞的基因转录11

三、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翻译13

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4

一、蛋白质的结构14

二、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关系17

第二章 口腔肿瘤细胞特征19

第一节 口腔肿瘤细胞的主要特征19

一、口腔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19

二、口腔肿瘤细胞的生理特征20

第二节 口腔肿瘤的形成21

一、口腔肿瘤形成的内因21

二、口腔肿瘤形成的外因22

三、肿瘤的起源与演进23

第三节 口腔肿瘤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标志物23

一、肿瘤标志物23

二、口腔癌标志物23

第四节 口腔肿瘤细胞代谢特点25

一、核酸代谢25

二、蛋白质代谢26

三、酶系统26

四、糖代谢26

第五节 口腔肿瘤细胞的侵袭与扩散26

一、肿瘤的异位转移26

二、肿瘤转移的相关因素27

第六节 口腔肿瘤细胞株28

一、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28

二、唾液腺肿瘤细胞29

第三章 细胞分化与肿瘤细胞分化32

第一节 细胞分化32

一、细胞分化的概念32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34

第二节 肿瘤细胞的分化与诱导分化35

一、肿瘤细胞异常分化的特点、分化机制35

二、诱导分化剂36

三、诱导分化模型37

四、诱导分化机制38

第三节 口腔癌诱导分化的进展39

第四章 细胞的迁移42

第一节 概论42

一、何谓细胞迁移42

二、生理过程中常见的细胞迁移43

三、病理过程中常见的细胞迁移44

四、细胞迁移的机制学说发展历史45

第二节 全身肿瘤细胞迁移的机制46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肿瘤细胞迁移的机制46

一、肿瘤转移基因46

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47

三、信号转导通路48

四、细胞黏附分子49

五、胞外基质50

第四节 口腔肿瘤细胞迁移机制研究的方法和技术51

一、细胞培养技术51

二、动物模型的建立51

三、基因芯片技术52

四、阻断剂的应用52

五、ECIS技术和ATIM的应用53

第五节 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方向和展望53

一、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目的53

二、肿瘤细胞迁移的抑制物53

三、细胞迁移机制的研究发展方向54

第五章 细胞周期与口腔肿瘤57

第一节 细胞周期57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57

二、细胞周期研究进展57

第二节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58

一、概述58

二、细胞周期素59

三、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1

四、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61

五、CDKs/cyclins调控网络异常与肿瘤发生62

六、病毒编码产物干预细胞周期64

七、细胞周期网络对永生化过程的调控64

八、抗凋亡分子对细胞周期的调节64

第三节 细胞周期与肿瘤治疗64

第六章 肿瘤细胞凋亡68

第一节 肿瘤与细胞凋亡68

一、概述68

二、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69

第二节 抗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69

一、概述69

二、肿瘤细胞抗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70

三、其他与肿瘤细胞凋亡相关的因素71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治疗72

一、促细胞凋亡治疗72

二、生化保护73

三、细胞凋亡与肿瘤疗效的预测73

第四节 细胞凋亡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73

第七章 口腔肿瘤蛋白质组学77

第一节 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组77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78

第三节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79

一、样品处理方法80

二、细胞破碎处理80

三、样品的提取81

四、双向电泳分离81

第四节 图像分析与蛋白谱的建立83

一、荧光标记83

二、放射性标记84

三、凝胶分离蛋白质的回收84

第五节 生物质谱技术与蛋白质鉴定85

一、质谱的一般原理与分类85

二、蛋白质组学网上资源与数据库检索87

三、其他研究方法87

四、展望87

第六节 蛋白质组学在口腔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88

一、血清标本预处理88

二、双向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88

三、实验结果分析89

第八章 口腔肿瘤基因组学99

第一节 基因组99

一、基因的结构99

二、基因组的结构100

三、基因的表达101

四、基因组变异的生理、病理意义102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后基因组计划103

第二节 基因与肿瘤104

一、癌基因104

二、抑癌基因104

三、细胞癌变机制105

四、抑癌基因的抗癌机制105

五、癌基因组学105

第三节 癌基因检测的方法及相关技术106

一、DNA、RNA水平分析癌基因106

二、蛋白质水平分析癌基因109

第九章 活性氧自由基与口腔癌113

第一节 活性氧自由基概念与生理功能113

一、活性氧自由基概念113

二、活性氧自由基的形成114

第二节 活性氧自由基与全身疾病及致癌作用115

一、活性氧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115

二、活性氧自由基参与致癌116

三、活性氧自由基在致癌过程中的作用117

第三节 活性氧自由基与口腔癌118

第四节 活性氧自由基最新研究方法与研究展望120

一、活性氧自由基的检测120

二、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的研究123

三、活性氧自由基研究展望125

第十章 端粒酶127

第一节 端粒和端粒酶127

第二节 端粒酶的检测方法128

第三节 端粒、端粒酶和细胞永生化129

第四节 端粒酶在口腔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意义129

第十一章 口腔癌细胞信号转导133

第一节 正常细胞信号转导133

一、信号转导通路的基本组成133

二、信号转导的基本步骤134

三、信号转导的信息物质及其分类134

四、受体分类及与受体相关的信息转导途径134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与肿瘤细胞凋亡136

一、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136

二、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138

三、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143

第三节 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143

一、STAT信号转导通路143

二、Wnt信号转导通路144

三、Notch信号转导通路144

四、Fas信号转导通路145

第四节 口腔癌细胞信号转导与口腔癌治疗及展望146

第十二章 口腔临床病理学技术149

第一节 病理组织学诊断的组织标本制备技术149

一、软组织标本制备技术149

二、硬组织脱矿切片制备技术153

三、硬组织磨片制备技术153

第二节 细胞学诊断的组织标本制备技术154

一、细胞涂片、组织印片和压片的制备154

二、肿物细针穿刺物涂片的制备155

三、组织印片、压片的制备156

四、涂片的固定156

五、涂片的染色156

第三节 特殊组织化学染色160

一、软组织特殊组织化学染色160

二、硬组织特殊组织化学染色163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66

第五节 图像分析系统167

一、细胞测量168

二、细胞DNA分析168

三、细胞核质比测量168

四、AgNOR的定量分析169

五、免疫组织化学的定量分析169

六、血管测量169

七、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170

第六节 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170

第七节 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170

第八节 流式细胞技术171

第九节 软X射线拍摄技术171

第十节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在骨组织研究中的应用172

一、静态参数172

二、动态参数173

第十一节 病理辅助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173

一、FISH荧光原位杂交试验173

二、逆转录PCR(RT-PCR)174

三、实时荧光定量PCR175

四、原位杂交技术175

第十二节 数字化病理切片扫描技术177

第十三章 口腔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179

第一节 口腔肿瘤细胞培养和分析179

一、肿瘤细胞的取材和培养179

二、细胞的传代培养182

三、细胞的冻存与复苏183

四、细胞显微测量技术183

五、培养细胞计数184

六、培养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和分裂指数的测定185

七、细胞集落形成实验186

八、细胞接种存活率186

九、克隆形成率187

第二节 细胞分离技术188

一、离心技术188

二、流式细胞术189

三、细胞电泳189

第三节 细胞周期分析190

一、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190

二、细胞同步化实验190

三、通过分析CDK的活性检测细胞周期191

第四节 细胞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91

一、细胞化学技术191

二、免疫细胞化学191

三、显微光谱分析技术192

第五节 细胞成分的分离与分析192

一、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组分192

二、细胞核的分离和细胞脱核技术193

三、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193

四、Western印迹技术194

五、免疫沉淀法194

第六节 细胞DNA转染实验(绿色荧光蛋白)195

第七节 细胞凋亡的测定196

一、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观察196

二、凋亡细胞的检测196

第八节 染色体技术198

一、染色体标本制备198

二、染色体显带技术199

三、X染色质的制备199

四、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200

第九节 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201

一、DNA提取及检测201

二、RNA提取及检测202

三、Southern印迹技术203

四、Northern印迹技术203

五、PCR技术204

六、原位杂交技术205

七、RNA干扰技术205

八、基因芯片技术205

九、GST pull-down分析206

第二编 口腔恶性肿瘤的病因、诊断及预防208

第十四章 口腔癌的流行病学和早期发现及预防208

第一节 口腔癌的流行病学调查208

一、发病率与患病率209

二、年龄与性别210

三、口腔癌的好发部位与组织学来源211

第二节 诱发全身癌症及口腔癌因素的研究进展212

一、烟酒与全身癌症及口腔癌的关系212

二、槟榔与全身癌和口腔癌的关系213

三、食物与口腔癌的关系214

四、牙列、口腔卫生与口腔癌的关系215

第三节 口腔癌的癌前病变、早期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216

一、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216

二、口腔癌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方法218

第四节 口腔癌的预防219

一、口腔癌的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219

二、口腔癌的二级预防——癌前病变与早期诊断治疗220

三、口腔癌的三级预防——复发及新发癌的预防221

四、口腔癌预防的统筹——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222

第五节 口腔癌治疗方法进展222

一、同期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222

二、口腔癌的基因治疗223

三、光动力疗法224

四、展望225

第十五章 肿瘤的发生232

第一节 基因与肿瘤发生232

一、癌基因与癌的发生233

二、抑癌基因与癌的发生234

三、MicroRNAs235

第二节 细胞分化异常与肿瘤干细胞236

一、细胞分化236

二、肿瘤干细胞237

第三节 细胞周期失控与肿瘤发生238

一、细胞周期238

二、细胞周期调控238

三、细胞周期失控与细胞癌变240

第四节 细胞凋亡失控与肿瘤发生240

一、细胞凋亡240

二、细胞凋亡相关因素242

三、细胞凋亡失控与肿瘤发生242

第五节 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发生243

一、细胞信号转导243

二、与肿瘤发生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245

第六节 其他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生物学因素246

一、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246

二、炎症与肿瘤的发生247

三、微环境改变与肿瘤发生247

第七节 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思路和展望247

第十六章 砷剂诱导肿瘤分化250

第一节 砷剂在中医中的应用250

第二节 砷剂在血液病诱导分化中的应用251

第三节 砷剂在实体瘤诱导分化中的应用现状253

第四节 As2O3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诱导分化研究进展254

第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临床病理学诊断257

第一节 涎腺肿瘤257

一、涎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57

二、常见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258

第二节 牙源性肿瘤268

一、WHO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68

二、常见牙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269

三、混合性牙源性肿瘤274

四、间叶性牙源性肿瘤277

五、恶性牙源性肿瘤279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280

一、WHO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组织学分类280

二、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281

三、恶性肿瘤286

第十八章 肿瘤干细胞289

第一节 概述289

一、肿瘤干细胞学说及发展史289

二、肿瘤干细胞与干细胞的异同290

第二节 口腔肿瘤干细胞291

一、口腔肿瘤干细胞存在的可能性291

二、口腔肿瘤干细胞来源及口腔癌发生机制292

第三节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292

一、根据表型特征分离肿瘤干细胞293

二、流式细胞仪分选侧群细胞294

第四节 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296

第五节 肿瘤干细胞治疗297

一、肿瘤细胞理论297

二、肿瘤干细胞壁龛298

三、肿瘤干细胞治疗298

第六节 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前景299

第十九章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303

第一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理论303

一、肿瘤病因学研究304

二、癌基因学说305

三、抑癌基因学说306

第二节 RNA肿瘤病毒与病毒癌基因306

一、逆转录病毒与细胞原癌基因活化306

二、癌基因的分类和功能307

三、肿瘤DNA介导细胞转化与癌基因的鉴定307

第三节 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308

一、点突变与癌基因308

二、DNA扩增与癌基因308

三、染色体重排与癌基因308

四、癌基因甲基化改变309

五、基因过量表达与癌基因活化的关系309

六、基因缺失与抑癌基因的失活309

第四节 口腔肿瘤与癌基因和抑癌基因309

一、蛋白质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口腔肿瘤309

二、MicroRNA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人类肿瘤316

三、非编码RNA类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与肿瘤317

四、单倍体不足抑癌基因与肿瘤317

第五节 展望317

第二十章 肿瘤标志物321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研究历程及主要应用321

一、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历史321

二、肿瘤标志物的主要应用322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分类及临床应用324

一、肿瘤标志物的分类324

二、常见肿瘤标志物325

三、几种常见口腔癌相关肿瘤标志物326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330

一、标记免疫技术及进展330

二、分子诊断技术及进展332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研究发展趋势336

一、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336

二、肿瘤标志物研究策略的发展趋势336

第二十一章 口腔癌前病变与癌变340

第一节 口腔癌前病变340

一、概述340

二、口腔癌前病变与口腔癌341

第二节 口腔癌前病变与癌变的分子基础341

一、概述341

二、与癌变相关的基因学变化342

三、其他与癌变相关的生物学因素344

四、其他344

第三节 口腔癌前病变风险评估345

一、概述345

二、生物学诊断方法345

三、有关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346

第四节 口腔癌前病变诊治的思考347

第二十二章 口腔肿瘤与遗传学351

第一节 肿瘤遗传学概论351

一、肿瘤遗传病的概念和特点352

二、遗传性肿瘤与遗传性肿瘤综合征353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机制354

第二节 常见遗传性口腔肿瘤及瘤样病变355

一、Gorlin综合征355

二、Gardner综合征356

三、McCune-Albright综合征356

四、Von Recklinghausen综合征357

第三节 遗传性口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358

一、现状358

二、肿瘤遗传学研究方法359

三、展望360

第二十三章 癌基因信号通路364

第一节 癌基因激活机制364

第二节 癌基因和肿瘤抑癌基因365

第三节 癌基因信号通路366

一、Ras基因家族信号通路366

二、C-myc,生长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368

第四节 肿瘤抑癌基因信号通路370

第五节 Bcl-2,Bax和其他家族蛋白信号通路372

第六节 Fas/FasL信号通路374

第七节 TRAIL和其受体信号通路376

第八节 Caspases和其抑制剂信号通路377

第九节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信号通路378

一、Snail and Twist378

二、生长因子和受体信号378

第十节 Wingless-type信号通路380

第十一节 p16INK4a/CDKN2信号通路382

第十二节 FOXM1信号通路383

第三编 口腔恶性肿瘤治疗的生物学基础与临床394

第二十四章 肿瘤免疫394

第一节 肿瘤抗原394

一、肿瘤抗原的分类395

二、肿瘤抗原的识别与递呈396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398

一、细胞免疫机制398

二、体液免疫机制399

第三节 肿瘤免疫编辑学说400

一、免疫清除400

二、免疫平衡400

三、免疫逃逸400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与治疗402

一、肿瘤免疫诊断402

二、肿瘤免疫治疗402

第五节 肿瘤免疫治疗的思考404

第二十五章 p53基因与口腔癌406

第一节 p53基因406

一、p53结构407

二、p53的生物学功能407

第二节 p53基因与口腔癌的关系408

第三节 p53基因治疗口腔癌的临床应用408

一、国外Ad-p53头颈癌(包含口腔癌)临床试验409

二、国内rAd-p53临床试验410

第四节 重组人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412

一、重组人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412

二、重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发生自限性发热的机制414

三、重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414

第五节 重组人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恶性肿瘤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415

一、腺病毒载体是否为安全有效的基因转移载体415

二、肿瘤内源性p53基因状态对Ad-p53基因治疗作用效果有无影响416

三、肿瘤干细胞与Ad-p53416

第二十六章 肿瘤的放射治疗423

第一节 放射治疗基础423

一、放射治疗的历史424

二、放射治疗的放射源424

三、放射治疗的种类424

四、放射治疗临床应用的方法425

第二节 放射治疗肿瘤的基本原理425

一、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425

二、放射治疗对肿瘤组织的作用426

第三节 放射治疗技术429

一、常规分割放射治疗429

二、非常规分割放射治疗429

三、适形放射治疗430

四、立体定向手术430

五、现代近距离放射治疗430

六、放射治疗技术展望431

第四节 放射治疗反应和处理432

一、放射治疗反应和处理方法432

二、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433

第五节 口腔癌的放射治疗434

一、口腔癌和唇癌放射治疗的适应证435

二、口腔癌的放射治疗特点435

第六节 放射治疗在口腔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436

一、放射治疗与手术综合治疗436

二、术后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438

三、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的理论依据439

四、放射治疗联合靶向治疗439

五、放射治疗联合基因治疗440

第二十七章 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445

第一节 化学药物治疗的基本原理446

一、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机制446

二、肿瘤的细胞动力学447

第二节 化学治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448

一、按作用机制分类448

二、按其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分类452

三、按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分类453

第三节 联合用药的机制和原理454

一、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理论依据454

二、药物的选择原则455

三、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的疗效455

第四节 化学治疗药物耐药现象456

一、耐药的基本分类456

二、多药耐药性现象457

第五节 化学药物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及其处理459

一、胃肠道毒性459

二、骨髓抑制460

三、药物外渗461

四、过敏反应461

五、肝毒性462

六、肾毒性462

七、肺毒性463

八、心脏毒性463

九、化学性膀胱炎463

十、神经毒性464

十一、远期毒性464

第六节 化学治疗药物的应用方法465

一、增加局部药物浓度的方法465

二、节拍化学药物治疗466

三、热疗与化学药物治疗466

第七节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467

第二十八章 肿瘤的靶向治疗477

第一节 靶向治疗概述477

第二节 靶向药物的分类479

一、根据分子量大小分类479

二、根据作用机制分类479

三、按照应用方式分类480

第三节 靶向治疗的分子基础481

一、概述481

二、肿瘤信号通路的机制481

第四节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488

一、单克隆抗体488

二、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491

三、以DNA拓扑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492

四、基因外疗法药物492

五、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492

六、蛋白酶小体抑制剂492

七、环氧化酶2抑制剂492

八、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93

九、其他493

第五节 头颈肿瘤的靶向治疗493

一、头颈肿瘤靶向治疗的常用药物493

二、靶向药物与放化疗联合应用495

第六节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497

一、临床应用497

二、注意事项498

第七节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499

一、概述499

二、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500

第二十九章 癌性疼痛神经生物学与其治疗506

第一节 癌性疼痛的生物学机制506

一、疼痛神经的传导与调节507

二、癌性疼痛的生物学特点509

三、癌性疼痛的分类511

第二节 癌性疼痛的治疗512

一、目前可用的口服止痛药物512

二、自控镇痛(PCA)泵的临床应用513

三、植入式神经阻滞止痛器械包514

四、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治疗方法515

五、分子水平的癌痛治疗515

六、中医治疗515

第三节 癌性疼痛生物学研究和发展516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5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