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规划的炼成 传统与现代在博弈中平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规划的炼成 传统与现代在博弈中平衡
  • 温宗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7348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271MB
  • 文件页数:539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研究-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规划的炼成 传统与现代在博弈中平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1章 新世纪在叩门7

1.1 从一版有争议的“控规”谈起9

1.1.1 编制与批复9

1.1.2 西方名城保护的经验17

1.2 争议的背后38

1.2.1 发展优先,要不破不立,对旧城动“大手术”39

1.2.2 保护优先,要有机更新,渐进式、微循环发展41

1.3 控规实施45

1.3.1 胡同变身大马路45

1.3.2 四合院长成大高楼50

第2章 世纪初的曙光57

2.1 《25片保护规划》59

2.1.1 规划的由来59

2.1.2 同一战场,两场战役64

2.2 《名城保护规划》100

2.2.1 规划的源起100

2.2.2 规划编制过程101

2.2.3 体系初成106

2.2.4 承前启后之作108

2.3 《皇城保护规划》112

2.3.1 聚焦皇城保护112

2.3.2 超出皇城的影响114

2.4 《第二批保护规划》116

2.4.1 规划的过程116

2.4.2 规划的重点118

2.4.3 规划的意义126

2.5 观点与实施的演进128

2.5.1 专家的保护观点129

2.5.2 保护区的试点与实施134

第3章 历史转折——开始研究“大北京”147

3.1 “总规”的演变148

3.1.1 关于“梁陈方案”148

3.1.2 “梁陈方案”评述154

3.1.3 历次“总规”思路156

3.2 北上的南风159

3.2.1 “概念规划”159

3.2.2 《战略研究》160

3.3 战略的研究162

3.3.1 重新认识旧城162

3.3.2 寻找问题根源163

3.3.3 提出保护策略165

3.4 历史的转折168

第4章 “新总规”破茧而出173

4.1 顺势而为175

4.1.1 面临形势175

4.1.2 组织方式176

4.1.3 指导思想178

4.1.4 核心内容178

4.2 顺理成章180

4 2 1 梳理问题180

4.2.2 明确原则182

4.2.3 旧城整体保护182

4.2.4 旧城的保护和复兴185

4.2.5 完善保护体系186

4.2.6 提出机制保障187

4.3 “硬币的另一面”187

4.3.1 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同步188

4.3.2 旧城危改与保护的差异188

4.4 规划的作用196

4.4.1 回归“梁陈方案”精神196

4.4.2 统筹兼顾旧城“保护”与“发展”197

4.4.3 注重多方沟通与协调199

4.4.4 专家作用显著增强199

4.4.5 重视公众的参与和评价200

第5章 “新控规”时代205

5.1 时代在变206

5.1.1 大环境在变206

5.1.2 新控规方法207

5.1.3 超越控规211

5.2 用减法的“旧城规划”213

5.2.1 找问题213

5.2.2 减人口216

5.2.3 减高度219

5.2.4 减规模221

5.2.5 减道路223

5.2.6 完善基础设施226

5.3 旧城的“减压”230

5.3.1 规模的“减压”230

5.3.2 高度的“减压”230

5.3.3 道路的“减压”231

5.4 旧城规划任重道远232

5.4.1 疏散人口任重道远232

5.4.2 胡同、四合院保护任重道远233

5.5 规划实施和公众关注的进步240

5.5.1 推行“修缮、改善、疏散”的新理念240

5.5.2 烟袋斜街:尝试“市政基础设施先行,居民自我更新”246

5.5.3 大栅栏更新计划:基于“城市软性生长的有机更新模式”249

5.5.4 政府和公众的良性互动256

第6章 名城保护“俱乐部”新成员263

6.1 保存城市记忆和多样性264

6.1.1 国际经验264

6.1.2 国内做法267

6.2 保护建筑的“小字辈”269

6.2.1 名录普查269

6.2.2 典型案例277

6.3 烟囱不再冒烟之后285

6.3.1 国外改造实例285

6.3.2 迈入保护门槛287

6.3.3 保护前景不明302

6.3.4 市场成功运作(案例)326

第7章 不是结论的结论339

7.1 规划思想的演变340

7.1.1 危改阶段(1999年)340

7.1.2 保护萌芽阶段(2000~2003年)341

7.1.3 历史转折阶段(2003~2005年)342

7.1.4 保护深化阶段(2005~2006年)343

7.1.5 保护拓展阶段(2007~2009年)343

7.2 规划状态的改观344

7.2.1 从精英规划到大众规划346

7.2.2 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347

7.2.3 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351

7.2.4 从单兵作战到联手合作354

7.2.5 从方法单一到不拘一格354

7.2.6 从单纯保护到保护多元356

7.3 名城保护体系框架的构建357

7.3.1 名城保护面临挑战357

7.3.2 名城保护战略新思路357

7.3.3 名城保护体系358

7.3.4 名城保护法治化进程360

7.3.5 名城保护实施框架构想362

第8章 余论 旧城意象369

8.1 破解“千城一面”370

8.1.1 “天人合一、巧夺天工”的传统城镇370

8.1.2 如何理解“现代化”376

8.1.3 “千城一面”和“一城千面”的本质382

8.1.4 从“人定胜天”回归“天人合一”389

8.2 如何缝补旧城破碎的肌理392

8.3 人文地理学家的视野398

8.3.1 关于北京旧城历史意象的几点想法399

8.3.2 强化北京旧城意象:传统文化基因表达和地域文化空间体现404

8.3.3 城市发展中的“变”与“不变”407

8.3.4 我的北京旧城意象410

8.3.5 城市意象背后的意义414

8.3.6 北京旧城改造中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417

8.3.7 旧城与名城关系及其保护420

8.3.8 关于北京城市意象422

附录427

参考文献500

后记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