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
  • 季鸿崑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781057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食品科学-技术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饮食科学技术史的背景文献1

第一节 儒家经典与中国饮食文化1

一、《论语》和中国饮食文化3

二、《孟子》和中国饮食文化5

三、“三礼”中的饮食科技资料6

四、《晏子春秋》中提倡节俭与和同之辨8

五、《荀子》的饮食养生思想和烹调9

六、董仲舒和《春秋繁露》对中华饮食文化传统的影响10

七、《盐铁论》中的饮食文化史料12

八、刘向和《新序》论烹调原理14

第二节 道家和道教文献中的饮食科学知识15

一、《老子》顺应自然的养生观17

二、《管子》一书的民食思想和地域饮食观19

三、《庄子》和饮食文化21

四、葛洪和《抱朴子》及道教、道家的养生思想与实践23

第三节 《墨子》和中国饮食科技28

第四节 杂家著作33

一、《吕氏春秋》和中国古代饮食33

二、《淮南子》一书中的饮食史料37

三、《论衡》一书中有关饮食的论述40

第五节 法家《韩非子》和饮食文化42

第六节 中医和中国饮食科学45

第七节 中国饮食科学的基本源头——中国古代农家47

第二章 中华民族食物和营养理论的历史演进53

第一节 “民以食为天”和“天人合一”53

第二节 医食同源、天年和营卫学说57

一、医食同源58

二、天年学说60

三、营卫学说63

第三节 近代营养科学65

第四节 中西医学体系之争与“传统营养学”和现代营养学70

第五节 新中国营养科学的回顾74

第三章 中国食品工艺和科学技术79

第一节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造工艺中的应用80

一、酒80

二、醋90

三、酱和酱油93

第二节 涉及水分转移的技术在食品贮存和制造中的应用100

一、粮食的贮存101

二、蔬果和肉食品的贮存102

三、火腿104

四、肉松106

五、制茶107

第三节 蛋白质凝固和变性技术的杰出应用109

一、豆腐和粉丝109

二、变蛋(皮蛋)114

第四节 甜味剂的制作115

一、蜂蜜115

二、饴糖116

三、蔗糖117

第五节 制盐120

一、食盐和生命120

二、盐文化122

三、盐和国家财政125

四、制盐方法126

第四章 中国烹饪技术科学发展史略138

第一节 烹饪的内涵和外延138

一、中国历史上“烹饪”一词的定义138

二、近代食品科学关于“烹饪”一词的定义144

三、烹饪的文化学意义147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机械性加工和分档取料150

一、粮食的机械性加工152

二、果蔬的初加工166

三、肉类原料的初加工168

四、鱼类和水产品的初加工170

五、蛋、奶的初加工172

六、水和调辅材料173

七、分档取料176

第三节 刀工工具和切割技术177

一、中国烹饪刀工工具的发展史177

二、烹饪原料的切割技术181

三、现代烹饪刀工方法概述188

四、烹饪刀工的科学诠释189

第四节 火候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在烹饪实践中的应用191

一、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火候”192

二、人们对火的本质的认识198

三、热是什么?201

四、能源类型和加热设备204

五、传热学和炊具的演变207

六、中国烹饪的加热技法213

七、炒法和勺工223

第五节 烹饪调味技术的历史演进226

一、从人文的风、生理的味到风味228

二、孔子是饮食风味内涵概念的鼻祖229

三、“致中和”是饮食风味概念的理论提升230

四、本味与基本味230

五、鲜味的困扰235

六、迎接风味科学的新时代237

第六节 主食和面点发展史略241

一、粒食242

二、粉食245

三、面点246

四、快餐258

附录一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饮食科学260

附录二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饮食文化的历史回顾和反思270

主要参考文献308

提示性索引310

后记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