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七月》《希望》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七月》《希望》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0099159.jpg)
- 张玲丽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17627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文学-期刊-研究-中国-民国;抗战文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七月》《希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推出1
一、胡风文学思想的研究文章3
二、胡风研究专著4
三、对胡风编辑身份的研究4
第二节 《七月》《希望》的研究现状9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3
第四节 《七月》《希望》的文化环境及其发展历程15
第一章 《七月》《希望》的文学立场20
第一节 《七月》《希望》的文学生态环境20
一、作家的战时定位21
二、文学刊物缺失22
三、文学定位弱化22
四、文学的通俗化热潮25
第二节 文学立场的设立26
一、创刊词对于文学立场的设立26
二、伟大作品产生的讨论29
第三节 文学立场的体现36
一、小说、报告文学作品37
二、诗歌创作48
三、译文的参照63
第二章 《七月》《希望》的内质思维69
第一节 《七月》与《希望》的文学越位71
一、《七月》的文化建设趋向72
二、《希望》的文化建设大气魄76
第二节 《希望》的精神探索83
一、对市侩主义、色情主义、客观主义的批驳83
二、精神圣战方式的选择88
三、政治与艺术的关系解读96
四、欧化文化取向——文艺大众化的另一种方式的思考103
第三节 对话精神110
一、作家、作品独特的编排方式111
二、编者与作者的对话113
三、《七月》《希望》的整体性思维115
四、对话精神的缺失117
小结120
第三章 《七月》《希望》作家构成122
第一节 中青年作家的承续与对话123
一、中年作家的引领124
二、青年文化性格的掘发126
第二节 多地域来源128
一、延安作家129
二、各个战区的战士作家133
第三节 知识结构、教育背景140
一、大学教育背景140
二、延安文学环境142
三、异域文学的影响142
小结143
第四章 运作模态及编辑策略145
第一节 同人性质定位145
一、同人性质定位的表现146
二、同人定位的来源及意义149
三、同人定位的不合时宜152
第二节 鲁迅精神的显性引导156
一、鲁迅的领袖位置的选择156
二、《七月》《希望》对于鲁迅思想的解读163
三、书信中的鲁迅影像173
第三节 刊物外形策略177
一、精英读者、作者群的塑造177
二、座谈会、语录片断以及书信的思想共享180
三、出版机构与丛书系列187
小结193
第五章 特殊的编辑主体——胡风195
第一节 胡风个性对于刊物的塑造196
一、胡风与“左联”——创刊前的胡风196
二、胡风在刊物的个性体现199
三、茅盾与胡风的编辑个性差异208
第二节 胡风文学思想对于刊物的塑造212
一、胡风对于抗战文学的期待212
二、胡风与《七月》《希望》215
第三节 《七月》《希望》对于胡风的影响226
一、《七月》《希望》对胡风文学思想的塑造227
二、创办《七月》《希望》对于胡风命运的影响231
小结236
第六章 《七月》《希望》对新文学的影响及贡献238
第一节 《七月》《希望》的发展终点238
一、《论主观》引发的连锁反应241
二、同人小刊物的催生244
第二节 《七月》《希望》与“七月派”247
一、“七月派”的促生247
二、“七月派”与“宗派”249
三、“七月派”成员的人格建构252
第三节 《七月》《希望》对于新文学的贡献与启示255
一、“启蒙”的坚守与超越255
二、新型文学品格对文学格局的拓展264
三、对左翼文坛批评精神的贯注269
后记274
参考文献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