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鲍银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5833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201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国民收入分配-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国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理论概述1
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1
一、威廉·配第的收入分配论1
二、亚当·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2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4
第三节 其他经济学流派的收入分配理论6
一、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收入分配理论6
二、舒尔茨的收入分配理论8
三、萨缪尔森的收入分配理论8
四、库兹涅茨及刘易斯的收入分配理论9
第四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理论10
一、穆勒的收入再分配理论10
二、庇古的收入再分配理论11
三、凯恩斯的收入再分配理论11
四、布坎南的收入再分配理论12
五、马斯格雷夫等的收入再分配理论12
六、弗里德曼的收入再分配理论13
七、米德的收入再分配理论13
八、第三次收入分配理论14
第二章 人类社会分配形态、内容和方式演绎路径及相关启示15
第一节 原始社会条件下的分配15
一、分配对象主要表现为能够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求的食物15
二、分配形式主要表现为共同所有的平均分配16
三、分配区域仅限于单个原始部落16
四、参与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劳动16
第二节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分配17
一、分配对象主要表现为满足生产者家庭和雇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17
二、分配方式主要表现为满足家庭基本需要的“自给自足式”分配17
三、分配区域仅仅局限于家庭18
四、分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食物、衣服等实物形态18
五、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依据主要是劳动和土地18
六、再分配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体现国家权力的税收和徭役19
第三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分配19
一、分配对象得到进一步拓展19
二、参与分配的依据主要是资本、资源和劳动19
三、分配形式主要以货币形态为主20
四、分配区域得到进一步拓展20
五、社会产品分配的目的既用于消费也用于积累20
六、社会产品再分配方式主要表现为货币形态的税收、费用和债券等21
第四节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21
一、分配对象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扩大21
二、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22
三、政府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产品再分配的重要一极22
四、国际特殊的货币体系决定了部分世界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参与全球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23
五、股权、股息、期权等成为市场主体参与即期或远期社会产品分配的新形式23
六、社会成员在虚拟经济领域参与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24
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产品分配的依据以及在全球产品分配总额中所占比重各不相同24
第五节 社会产品分配内容、形态及方式在不同经济条件下演化路径的启示25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产品的分配形态、内容及方式25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当前我国分配问题的关键26
三、在生产力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主体26
第三章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原理29
第一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内涵29
一、国民收入的基本内涵29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参与主体及环节30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理论依据30
一、生产要素决定论30
二、边际生产率决定论31
三、有效劳动决定论31
第三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实现途径32
一、以工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32
二、企业以利润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34
三、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35
第四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经济影响36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对于生产的影响36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对于交换的影响40
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对于消费的影响41
第五节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总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43
一、从实物角度考察国民收入初次分配43
二、从货币角度考察国民收入初次分配47
第四章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原理54
第一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内涵及其主要形式54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政府收入形式54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政府支出形式60
三、市场主体之间的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68
第二节 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基本依据71
一、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承担的公共需要职能71
二、调节经济的需要75
三、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的需要76
第三节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效应77
一、刺激消费需求效应77
二、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效应78
三、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效应80
四、平抑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确保社会稳定的经济效应81
五、通过价格、金融再分配,实现国外财富净流入的经济效应81
第五章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原因85
第一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85
一、居民工资性收入占GDP比重过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85
二、行业之间及行业内部分配不公现象十分突出,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86
三、分配秩序混乱,部分行业职工收入渠道不规范86
四、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分配格局仍然没有理顺,财政再分配职能乏力87
第二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诸多问题的历史原因及理论误区87
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总体原因87
二、形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具体原因89
三、导致我国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理论误区102
第三节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对于经济的影响105
一、使经济发展中内部需求削弱,不能很好地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105
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106
三、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了后续劳动力的培养,使经济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106
四、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使社会经济结构呈现畸型发展格局,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107
五、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心态,危及民族生存107
第六章 调整和改善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关对策109
第一节 在国民收入分配理论上进行正本清源109
一、正确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互补充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109
二、正确地理解公平、效率与效益的关系问题111
三、正确认识库滋涅茨及刘易斯的收入分配学说117
四、国民收入分配的来源来自于真正意义上的增量财富121
第二节 通过改革方式进一步完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123
一、对于当前改革的几点认识123
二、重新建立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32
三、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的科学化136
四、建立科学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所需要的外部环境146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154
一、当前我国以财政收入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存在的诸多问题154
二、改进我国以财政收入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157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164
四、建立合理的第三次国民收入分配调节机制170
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强制分红派现的基础性资本市场制度171
第四节 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金融措施172
一、适度控制国内货币发行规模,确保国民收入分配质量173
二、科学地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确保国家利益的最大化174
三、延缓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外投机资金获利规模178
第五节 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对外贸易措施179
一、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社会分工中的地位179
二、我国对外贸易所呈现的单边商品输出特征导致我国国民收入的净流出182
三、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183
参考文献186
后记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