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951168.jpg)
- 杨旸主编;杨学冰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8211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05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623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手册;中医治疗法-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中医诊疗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1章 诊法2
第一节 望诊2
一、望神2
二、望面色4
三、望小儿指纹(观察三岁以下儿童)6
四、望舌7
第二节 闻诊11
一、听声音11
二、嗅气味12
第三节 问诊13
一、问一般情况13
二、问起病14
三、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14
四、问现在症状、主症14
第四节 切诊20
一、脉诊20
二、触诊33
第2章 辨证论治36
第一节 八纲辨证36
一、八纲36
二、八纲相互关系39
第二节 脏腑辨证45
一、心与小肠46
二、肝与胆49
三、脾与胃53
四、肺与大肠56
五、肾与膀胱59
六、脏腑同病辨证61
第三节 温热病辨证63
一、六经辨证64
二、卫气营血辨证72
三、三焦辨证77
第3章 治则与治法83
第一节 治则83
一、扶正祛邪84
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85
三、标本治则86
四、正治与反治88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90
六、补虚泻实90
第二节 常用的治法90
一、汗法(汗而勿伤)90
二、吐法(吐而勿缓)91
三、下法(下而勿损)91
四、和法(和而勿泛)92
五、温法(温而勿燥)92
六、清法(寒而勿凝)92
七、消法(消而勿伐)92
八、补法(补而勿滞)93
九、开窍法(开而勿耗)93
第4章 常用方剂95
第一节 解表方95
第二节 清热泻火解毒凉血解暑燥湿方97
第三节 祛风胜湿方99
第四节 祛寒通脉降逆方101
第五节 祛湿化浊清热利水方102
第六节 润燥方105
第七节 和解方107
第八节 涌吐方109
第九节 润下泻下泻水方109
第十节 消导方110
第十一节 除痰方111
第十二节 理气解郁降气方112
第十三节 理血止血活血化瘀方114
第十四节 开窍方117
第十五节 镇潜安神平肝息风方118
第十六节 补益气血阴阳方119
第十七节 收涩敛汗缩尿止泻固崩止带方124
第十八节 驱虫杀虫方125
第十九节 疮疡肿瘤方126
第二十节 外治方127
第5章 常用中药129
第一节 解表(辛温、辛凉)药129
第二节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清虚热药132
第三节 攻下润下逐水药138
第四节 祛风湿药139
第五节 芳香化湿药140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141
第七节 温里药143
第八节 理气药145
第九节 消食药146
第十节 驱虫药148
第十一节 止血药149
第十二节 活血化瘀药151
第十三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154
第十四节 安神药158
第十五节 平肝息风药159
第十六节 开窍药161
第十七节 补益气血阴阳药161
第十八节 收涩药167
第十九节 涌吐药169
第二十节 外用药及其他药169
第6章 内科病证173
一、感冒173
二、发热175
三、咳嗽(间质性肺炎)180
四、咳喘183
五、痰饮185
六、肺痈(肺脓肿)189
七、肺痨(肺结核)192
八、息贲(肺癌)194
九、咳血197
十、胃痛198
十一、恶心、呕吐200
十二、呃逆203
十三、胃下垂206
十四、便秘207
十五、肝著证(肝炎后综合征)210
十六、脂肪肝212
十七、胁痛218
十八、泄泻(慢性结肠炎)220
十九、肾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223
二十、便血230
二十一、积聚(胃结石)233
二十二、历节风(类风湿关节炎)235
二十三、面瘫(面神经炎)240
二十四、炙脔(梅核气)242
二十五、寒证243
二十六、不寐245
二十七、汗证248
二十八、惊悸253
二十九、血虚(贫血)256
三十、心悸(心肌炎)258
三十一、百合病(神经官能症)261
三十二、癫狂病263
三十三、水肿265
三十四、关格(慢性肾功能衰竭)269
三十五、遗尿271
三十六、遗精275
三十七、尿血277
三十八、淋病280
三十九、缩阴证288
四十、阴寒证290
四十一、精浊(前列腺炎)293
四十二、头痛295
四十三、痰浊(高脂血症)298
四十四、眩晕(高血压)301
四十五、肝风303
四十六、中风(脑梗死)304
四十七、腰痛307
四十八、胸痛310
四十九、痹病312
五十、灰菜中毒314
五十一、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317
五十二、臌胀(肝硬化)319
五十三、消渴(糖尿病)322
五十四、不育324
第7章 外科病证328
一、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328
二、痹证(坐骨神经痛)330
三、骨痹(强直性脊柱炎)332
四、骨蚀(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333
五、骨痹(骨质增生)336
六、漏肩风(肩关节周围炎)339
七、一般骨折的中医治疗341
八、腰椎骨折344
九、骨痨(骨结核)345
十、水鹤膝(滑膜炎)347
十一、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50
十二、脉痹(血栓性静脉炎)352
十三、痹证(痛风性关节炎)355
十四、胸肋疽(骨髓炎)357
十五、瘰疬(淋巴结核)359
十六、头痛(脑外伤后综合征)362
十七、胁痛(胆囊炎)363
十八、蛔厥(胆道蛔虫症)365
十九、多发性疖肿367
二十、痔370
二十一、脱肛(直肠下垂)373
二十二、臁疮(下肢溃疡)374
二十三、席疮(压疮)377
二十四、冻疮380
二十五、水火烫伤(烧烫伤)383
二十六、瘿瘤(甲状腺瘤)386
第8章 妇科病证388
一、带下388
二、痛经391
三、闭经393
四、崩漏396
五、月经不调399
六、经行乳胀405
七、更年期综合征(绝经期诸证)406
八、脏躁408
九、溢乳410
十、胎动不安412
十一、子满(妊娠腹胀)415
十二、滑胎(习惯性流产)416
十三、乳汁不通418
十四、回乳420
十五、妇女产后病422
十六、乳癖(乳腺增生)435
十七、少腹痛(盆腔炎)437
十八、阴吹441
十九、阴痒442
二十、特发性水肿445
二十一、乳岩(乳腺癌)447
二十二、不孕症449
第9章 儿科病证453
一、小儿感冒453
二、小儿咳嗽455
三、小儿喘咳458
四、小儿呕吐460
五、小儿厌食462
六、小儿积滞(消化不良)464
七、小儿泄泻466
八、小儿腹痛469
九、小儿惊风471
十、小儿夜啼479
十一、小儿多动症481
十二、小儿遗尿484
十三、小儿麻疹487
十四、小儿水痘490
十五、小儿风疹492
十六、顿咳(百日咳)494
十七、手足口病497
十八、痄腮499
十九、小儿蛔虫病、蛲虫病501
二十、胎风(婴儿湿疹)504
第10章 五官科病证507
一、睑弦赤烂(睑腺炎)507
二、土疳(麦粒肿)508
三、天行赤眼(急性结膜炎)510
四、视瞻昏渺(眼底出血)511
五、绿风内障(青光眼)512
六、圆翳内障(白内障)515
七、黑睛病(角膜炎)518
八、聤耳(中耳炎)519
九、耳鸣耳聋521
十、鼻窒(慢性鼻炎)523
十一、鼻渊(鼻窦炎、副鼻窦炎)525
十二、鼻鼽(过敏性鼻炎)527
十三、鼻衄529
十四、口臭530
十五、复发性口疮532
十六、急性乳蛾(急性扁桃体炎)534
十七、喉痹(喉炎)535
十八、地图舌537
第11章 皮肤科病证540
一、粉刺(痤疮)540
二、过敏性皮炎543
三、白驳风(白癜风)544
四、白疕(牛皮癣)546
五、鹅掌风(手癣)549
六、面游风(激素性皮炎)551
七、瘾疹(荨麻疹)552
八、缠腰火丹(带状疱疹)555
九、脾虚(过敏症)557
十、湿疹559
十一、顽癣(神经性皮炎)562
十二、痒证(皮肤瘙痒症)564
十三、斑秃(油风)566
十四、肌衄(紫癜)569
十五、剥脱性皮炎572
十六、血瘀风毒(异位性皮炎)575
十七、疣(传染性软疣)577
十八、湿毒疡(药物性皮炎)578
十九、风癣(玫瑰糠疹)580
二十、肝斑(黄褐斑)581
附录《中药歌括》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