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级会计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主编;丘青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6323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会计实务-资格考试-习题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级会计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1
一、考情简介1
(一)考试科目1
(二)考试形式1
(三)考试题型1
(四)考试时间1
二、考纲分析1
(一)重点难点分析2
(二)内容结构分析4
三、学习方法4
(一)搜集信息,制订计划4
(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4
(三)归纳总结,注重实际4
(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5
四、应试技巧5
(一)考前准备要充分5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5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6
第一章 总论10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10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10
二、会计基本假设11
三、会计基础12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2
一、可靠性12
二、相关性12
三、可理解性12
四、可比性12
五、实质重于形式13
六、重要性13
七、谨慎性13
八、及时性14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14
一、资产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14
二、负债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15
三、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16
四、收入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17
五、费用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18
六、利润的特征及其确认条件18
七、会计要素计量属性19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20
第二章 存货22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22
一、存货的定义22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23
三、存货的初始计量23
第二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26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26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26
第三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31
第三章 固定资产33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33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与确认条件33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35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40
一、固定资产折旧40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43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44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44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44
三、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45
四、持有待售非流资产的披露45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46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50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特征及范围50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与特征50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51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52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52
二、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53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53
一、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54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54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55
第四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与处置56
一、房地产的转换56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61
第五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61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65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65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65
二、除企业合并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68
三、投资成本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68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69
一、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范围69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69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70
四、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75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79
六、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80
第三节 共同控制经营和共同控制资产81
一、共同控制经营81
二、共同控制资产81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82
第六章 无形资产86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86
一、无形资产的特征和内容86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87
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88
第二节 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90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90
二、研究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90
三、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91
四、内部研发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91
第三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92
一、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92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93
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减值测试94
第四节 无形资产的处置95
一、出租无形资产95
二、出售无形资产95
三、报废无形资产96
第五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96
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99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99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与特征99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100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100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00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100
三、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的判断101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101
第三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107
第八章 资产减值110
第一节 资产减值概述110
一、资产减值的概念和范围110
二、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111
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的确定111
一、资产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基本要求111
二、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确定112
三、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112
四、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其账务处理116
第三节 资产组减值的处理117
一、资产组的认定117
二、资产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确定117
三、资产组减值测试118
四、总部资产减值测试120
第四节 商誉减值的处理122
一、商誉减值测试的基本要求122
二、商誉减值的测试及其账务处理122
第五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124
第九章 金融资产128
第一节 金融资产的分类128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28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129
三、贷款和应收款项130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31
五、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的重分类131
第二节 金融资产的计量132
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132
二、公允价值的确定132
三、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133
四、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134
五、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136
六、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138
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139
八、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的处理141
第三节 金融资产的减值142
一、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142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143
三、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145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148
第十章 股份支付152
第一节 股份支付概述152
一、股份支付的特征152
二、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152
三、股份支付工具的主要类型153
第二节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154
一、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54
二、股份支付条件的种类155
三、条款和条件的修改156
四、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157
五、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158
六、企业集团内涉及不同企业的股份支付交易的会计处理161
第三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161
第十一章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165
第一节 长期负债165
一、长期借款165
二、应付债券166
三、长期应付款171
第二节 借款费用175
一、借款费用的范围175
二、借款费用的确认176
三、借款费用的计量178
第三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180
第十二章 债务重组184
第一节 债务重组方式184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184
二、债务重组的基本特征184
三、债务重组的方式185
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85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186
二、将债务转为资本189
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190
四、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192
第三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194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197
第一节 或有事项概述197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与特征197
二、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198
第二节 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199
一、或有事项的确认199
二、或有事项的计量200
三、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203
第三节 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204
一、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204
二、债务担保205
三、产品质量保证206
四、亏损合同206
五、重组义务208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209
第十四章 收入212
第一节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12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212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214
第二节 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22
一、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处理222
二、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处理224
三、同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处理224
四、特殊劳务交易的处理225
五、授予客户奖励积分的处理226
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处理227
第三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28
一、利息收入的处理228
二、使用费收入的处理228
第四节 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229
一、建造合同的类型229
二、合同的分立与合并229
三、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内容229
四、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时的处理231
五、合同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时的处理233
六、合同预计损失的处理233
第五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235
第十五章 政府补助240
第一节 政府补助概述240
一、政府补助的定义与特征240
二、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241
三、政府补助的分类241
第二节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242
一、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242
二、政府补助的账务处理242
第三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244
第十六章 所得税246
第一节 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246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246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247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249
四、暂时性差异251
第二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253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53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256
三、特定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257
四、适用所得税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258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59
一、当期所得税259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259
三、所得税费用260
四、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261
五、所得税的列报262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262
第十七章 外币折算266
第一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66
一、记账本位币的确定266
二、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原则268
第二节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274
一、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274
二、境外经营的处置277
第三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278
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81
第一节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281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及其披露281
二、会计政策变更及其条件282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283
第二节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287
一、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287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289
第三节 前期差错更正290
一、前期差错的概念和分类290
二、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290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292
第十九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296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296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296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297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297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299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299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299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305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305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具体会计处理305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306
第二十章 财务报告312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312
一、财务报表的构成与分类313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构成313
三、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313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316
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程序317
第二节 合并资产负债表317
一、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317
二、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应抵销的项目318
三、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330
四、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反映332
五、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格式332
第三节 合并利润表333
一、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334
二、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335
三、合并利润表的格式336
第四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337
一、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抵销的项目337
二、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338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中有关少数股东权益项目的反映339
四、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格式339
第五节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340
一、编制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时应抵销的项目341
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341
第六节 合并财务报告附注341
一、合并财务报表附注概述341
二、合并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341
第七节 合并财务报表综合举例343
第八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350
第二十二章 事业单位会计355
第一节 事业单位会计概述355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355
二、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355
第二节 事业单位特定业务的核算357
一、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核算357
二、长期投资的核算359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360
四、无形资产的核算362
五、结转结余和结余分配的核算363
第三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367
第二十二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370
第一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370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和特征370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和特征371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371
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要素372
第二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特定业务的核算372
一、受托代理业务的核算372
二、捐赠收入的核算373
三、会费收入的核算374
四、业务活动成本的核算375
五、净资产的核算375
第三节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377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报告的法定要求377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意义377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377
第四节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378
附录一 同步强化自测练习参考答案380
附录二 全书主要参考法律依据汇总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