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哲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育哲学概论
  • 郝文武,郭祥超,张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42805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教育哲学-概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哲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哲学学理1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发展3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

二、西方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3

三、中国教育哲学的产生与发展5

四、教育哲学的体系5

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性质10

一、哲学与教育哲学10

二、教育学、教育科学与教育哲学16

三、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20

四、教育哲学反思的特点29

第三节 学习教育哲学的意义34

一、对深化教育学学习的意义34

二、对提高教育理论思维能力的意义35

三、对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前沿问题的意义35

四、对提高解决复杂教育问题能力的意义36

五、对深化哲学学习和研究的意义36

第二章 教育本质哲学39

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认识遗产41

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教育”41

二、西方古代文化中的“教育”42

三、中外近现代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42

第二节 教育本质的生成与教育本质观44

一、教育的本质与本体45

二、教育本质的合理性建构49

三、教育目的与人发展的一元追求和多层面特征60

四、教育规律的逻辑分类63

第三节 主体间指导学习的教育本质新创造69

一、教育是指导学习69

二、学习化社会教育的本质是主体间指导学习71

三、主体间主体性与主客体间主体性的根本区别72

四、创造主体间指导学习教育新本质的意义和原则73

第三章 教育价值哲学79

第一节 价值与教育价值81

一、价值81

二、教育价值83

三、教育价值的方式分类86

第二节 教育与真善美利价值92

一、教育与人性93

二、教育与真理99

三、教育与道德102

四、教育与审美103

五、教育与经济105

第三节 教育与自由、民主、公正、幸福价值106

一、教育与自由106

二、教育与民主109

三、教育与公正111

四、教育与幸福113

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哲学117

第一节 知识与课程的关系119

一、知识论与课程观119

二、知识分类与课程知识类型123

三、课程的分化与综合127

第二节 三维教学目标的相互关系129

一、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的哲学理念129

二、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和意义130

三、三维教学目标的关系132

第三节 三维教学目标协同实现的有效教学方式137

一、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138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39

三、古今中外关于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索139

四、知识和能力相互促进的有效教学方式141

五、知核力:知识的两大本性及其复杂关系144

第四节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本质和有效教学方式145

一、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和意义145

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本质和意义146

三、古今中外关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教学方式的探索148

四、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150

第五章 德育哲学155

第一节 道德与德育157

一、道德157

二、德育162

三、促进道德的品德化是德育的终极意义164

第二节 德育理想与目标168

一、一元为本多层面统一的道德和德育理想追求168

二、一元为本多层面统一的道德和德育具体目标172

三、道德和德育理想、目标的永恒性与时代性175

四、中国当代学校教育的道德和德育目标176

第三节 德育内容、过程与方式178

一、道德和品德是否可教178

二、德育内容的不同层面181

三、德育过程的规律性和主体性183

四、德育方式的规律性和主体性184

五、知识伦理与德育186

六、制度伦理与德育188

第四节 德育效果与评价189

一、德育效果评价的内容和标准189

二、德育效果的过程性评价及其方式190

三、德育效果的社会性评价及其方式192

四、德育效果及其评价的真实性193

第六章 学校与班级管理哲学195

第一节 学校与班级的教育意义197

一、学校及其教育意义197

二、班级及其教育意义199

三、学校与班级的相互关系201

第二节 学校与班级管理的理论基础201

一、管理哲学的演变201

二、教育管理理论的演变历程和发展新趋势203

三、对学校与班级管理研究的反思205

第三节 学校与班级管理的本质和价值208

一、学校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本质208

二、学校与班级管理的价值211

三、学校与班级管理的目标213

第四节 学校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214

一、管理方式215

二、学校管理的有效方式216

三、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218

第七章 教育主体哲学221

第一节 学生观变革与学生生长223

一、学生观的更新与变革223

二、作为教育目的和过程的学生生长226

第二节 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234

一、教师职业的价值审视235

二、教师职业角色和形象236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层次239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241

第三节 师生关系和师生主体间性建构244

一、不同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244

二、师生主体间主体性的特征247

三、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不同层面的实践2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