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糖尿病健康新7点 打开糖尿病人高品质生活的钥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糖尿病健康新7点 打开糖尿病人高品质生活的钥匙
  • 向红丁,李景仁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0694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175页
  • 主题词:糖尿病-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糖尿病健康新7点 打开糖尿病人高品质生活的钥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教育是核心——正确认识糖尿病2

当糖尿病不期而遇2

揭开糖尿病神秘面纱2

认识“血糖”和“胰岛素”4

1.什么是血糖4

2.正确认识胰岛素5

糖尿病危害面面观6

糖尿病引发的不良后果7

糖尿病诊断三步曲8

第一步:诊断是否有糖尿病8

第二步:糖尿病的分型9

第三步:诊断有无并发症9

糖友看病秘籍:八项注意要牢记10

第一项:要明确就诊目的10

第二项:要做好就诊前准备10

第三项:注意就诊程序和时机11

第四项:简明扼要介绍病情11

第五项: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11

第六项:要合理安排复诊的频率11

第七项:常规开药列好清单11

第八项:不必每次都看专家门诊12

如何评估病情的轻重12

何时需要住院治疗14

1.“两个第一”14

2.“两急一慢”15

3.“高低不稳”15

血糖是否降得越快越好15

1.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16

2.老年人的降糖速度更需悠着点16

3.人体内环境对血糖突然下降无法马上适应可产生的危害17

血糖居高不下的十大根源18

别拿“餐后高血糖”不当回事20

1.血糖监测应当全天候20

2.如何控制餐后高血糖20

血糖波动危害更大22

1.长期血糖异常波动的危害大于高血糖本身的危害22

2.糖尿病患者如何减少和避免血糖异常波动23

血糖控制好了,为何还会出现并发症24

久病未必能成医25

做驾驭糖尿病的主人27

第二部分 饮食是基础——吃出健康来30

不妨拾起远去的“票证”概念30

饮食疗法是控制血糖达标的基础32

1.糖尿病患者饮食营养治疗的目的32

2.糖尿病患者饮食营养原则32

均衡营养,从认识营养素开始34

1.宏量营养素34

2.微量营养素35

3.膳食纤维37

4.植物活性成分37

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饮食38

1.控制每日摄入所有食物的总热量,量出为入,兼顾年龄38

2.建立糖尿病“粮本”,食物应多样化,保证营养全面与平衡39

3.合理的营养素比例40

4.补充膳食纤维40

5.限制油脂和胆固醇摄入40

6.限制酒与食盐摄入41

7.其他41

学会“交换法”,尽享“吃自由”41

1.什么是“食品交换份”,它的益处41

2.不同食物的食物交换表43

教您在吃上“精打细算”46

第一步:确定每日进食的总热量46

1.先判定自己体能消耗分级46

2.再算出自己每天需要的热能(千卡/日)47

3.根据自己体质指数或标准体重结果调整热能的摄入47

第二步:掌握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多少营养素49

1.碳水化合物(糖类)49

2.蛋白质49

3.脂肪49

第三步:使用食物交换份确定各类食物的分配50

1.利用食品交换份选择饮食的优点50

2.按照“食品交换份法”制定食谱51

第四步:“血糖生成指数”让您不再为吃担心51

1.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51

2.根据血糖情况指导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53

3.发生低血糖时,可以提示吃哪种食物最有效53

4.食物升糖指数受多方面的影响53

第五步:正餐前加餐是控制血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53

1.什么叫正餐前的加餐53

2.为什么正餐前加餐是饮食控制血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54

3.如何正确掌握正餐前加餐54

第三部分 运动是手段——活出精彩人生55

运动就是免费的降糖药55

1.提高人体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56

2.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IR)56

3.增加糖原合成酶的活性,有利于血糖的控制56

4.体力活动增加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活性56

5.有氧运动可增加心、脑的血液供应56

运动处方要量身定制57

1.运动要把握“火候”57

2.运动要定时、定量,持之以恒57

3.运动也有禁忌58

4.运动前后有学问58

高强度运动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59

1.高强度运动无益,反而有害59

2.高强度运动危害面面观59

运动不需要理由,总有一种方法适合您60

1.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60

2.习惯是可以培养的60

3.“太累了,没有精力再运动”是借口61

4.“太老了”不是运动禁忌61

5.运动不需要技巧61

6.不宜的天气挡不住运动61

7.出差可以因地制宜62

8.“关节疼痛”不是运动禁区62

如何选择运动强度及运动项目62

“跑步伤足,步行护足”之说有道理吗63

1.步行是最经济有效的运动63

2.步行运动小窍门64

3.步行可以走出精彩人生65

4.步行不可太任性66

把锻炼身体变成生活方式67

第四部分 监测是保障——做自我健康的主人70

得了糖尿病,需要做哪些检查70

1.血液、尿液实验室检查70

2.其他特殊检查71

血糖监测不能跟感觉走72

1.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73

2.血糖监测的时间要因人而异73

3.确保正确实施血糖监测74

4.尿糖监测是特殊情况下的补充手段74

5.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是控糖“金标准”74

定期规律检测血糖,学会正确操作75

1.校准血糖仪75

2.注意试纸的有效期和保存方法75

3.采血方法要正确75

4.固定监测时段76

5.监测频率因人而异76

6.监测记录应全面76

监测血脂异常,狙击油腻的杀手76

1.血脂测定项目77

2.取血前的准备及方式77

肾病及肾功能的检查77

1.尿常规检查78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79

3.尿24小时白蛋白排泄量80

糖尿病足应该做哪些检查80

1.电生理检查80

2.皮肤温度测定80

3.步行距离和时间测定81

4.静脉充盈时间测定81

5.血压指数81

6.多普勒超声81

7.动脉造影82

8.X线检查82

9.神经系统检查82

糖尿病眼病需做哪些检查82

1.检查视力83

2.眼底镜检查83

3.眼底荧光造影83

附录: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表83

第五部分 药物是武器——“杀敌”装备大盘点86

装备一:口服降糖药86

1.磺脲类降糖药87

2.格列奈类降糖药87

3.双胍类降糖药88

4.α-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88

5.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88

6.DPP-4抑制剂降糖药89

装备二:胰岛素90

1.按来源分类90

2.按纯度分类91

3.按作用时间长短分类92

4.按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短分类92

5.按预混制剂分类93

装备三: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94

1.控制饮食需先行94

2.配合运动不可少95

3.注重修养心性95

4.中药辨证治疗95

5.适合中医治疗的糖尿病96

装备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97

1.减轻药物不良反应97

2.避免口服降糖药失效97

3.改善胰岛素抵抗97

4.防治并发症98

糖尿病患者不要自己选药98

1.难以注重综合治疗98

2.不能保证合理用药99

3.药物搭配不当99

4.理解药品功效不全面100

5.难以评价疗效和病情100

6.易上当受骗100

降糖治疗强调个体化101

1.根据糖尿病的类型选择用药101

2.根据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程度选择用药101

3.根据血糖变化程度选择用药102

4.根据是否具有急慢性并发症选择用药102

5.考虑经济承受力选择用药102

吃药选贵的,还是选对的102

1.指标一:管不管用103

2.指标二:安不安全103

3.指标三:贵不贵103

频繁换药的做法不可取104

1.盲目频繁换药危害大104

2.要想保证疗效不宜频繁换药104

第六部分 心理治疗是杠杆——快乐生活品质高107

心理障碍不是“精神病”107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患心理疾病108

1.因糖尿病而激发心理问题108

2.因糖尿病而诱发心理问题108

3.共病——共生、共存,互为因果109

4.促发糖尿病性心理问题的因素109

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110

1.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110

2.青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0

3.中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1

4.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111

控制血糖要与调整心态并重112

1.从因入手,消除抑郁112

2.积极应对,调整心情113

如何克服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极端态度114

1.对疾病有哪些极端态度114

2.克服对糖尿病极端态度的方法115

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心理误区116

1.怀疑诊断的正确性116

2.丧失治疗信心117

3.血糖下降了就停药117

4.忽视非药物治疗117

5.听信游医服药118

消除糖友焦虑紧张的锦囊妙计118

1.自我接纳119

2.认知治疗119

3.支持疗法120

4.行为疗法120

5.抗焦虑药物120

遏制抑郁症在糖友中蔓延121

1.糖尿病患者易患抑郁症的原因121

2.抑郁症通常表现为躯体症状121

3.抑郁症的治疗122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调适122

1.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糖尿病122

2.全面检查,积极主动治疗122

3.三分靠医生,七分靠自己123

4.积极自信,关心友爱123

5.心理调护,心态平和124

6.糖友互助,取长补短125

7.乐观向上,消除恐惧心理126

如何自我判断心理障碍126

如何自我判断焦虑症128

第七部分 防治并发症是目标——健康长寿乐逍遥131

糖尿病是如何侵蚀您的机体的131

1.急性并发症132

2.慢性并发症132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有多严重134

1.急性并发症的威胁始终存在134

2.慢病并发症致残致死率极高135

3.并发症的花费数额巨大135

为何血糖控制良好还有血管并发症136

1.血糖控制后并非百分之百没有并发症136

2.预防大血管并发症,仅控制血糖是不够的136

3.大血管并发症可能早已开始136

4.测血糖应讲究方式方法137

5.仅测空腹血糖还不够137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种类与危害是什么137

1.糖尿病脑血管病变138

2.糖尿病心血管病变139

3.糖尿病足140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包括哪几种142

1.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眼睛142

2.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肾脏145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表现如何148

1.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怎么得上的148

2.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49

遏制糖尿病并发症,至少需要“五项达标”151

1.体重达标151

2.血糖达标151

3.血压达标152

4.血脂达标152

5.血黏达标153

健康长寿,让糖尿病患者享有与非糖尿病者同等的寿命1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