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华学术文库 陶东风古代文学与美学论著三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京华学术文库 陶东风古代文学与美学论著三种
  • 陶东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6909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429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文集;美学理论-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华学术文库 陶东风古代文学与美学论著三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死亡·情爱·隐逸·思乡——中国文学四大主题3

语言·文化·主题——文学史的主题学研究(代序)3

第一章 死亡主题6

第一节 死亡主题的哲学意义6

第二节 “此在”的时间性7

第三节 人间情结11

第四节 不朽冲动与美人迟暮15

第五节 齐死生与归于自然18

第六节 沉醉此生与享乐主义24

第七节 “忧思”、“闲愁”:无对象情绪29

第八节 死亡焦虑与自然观念33

第二章 情爱主题40

第一节 情爱:文学无法回避的永恒主题40

第二节 历史曲线:迂回发展的中国爱情文学41

第三节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别离与相思47

第四节 “丁香空结雨中愁”——闺怨、宫怨、弃妇怨50

第五节 “此恨绵绵无绝期”——悼亡、怀旧、感伤56

第六节 悄悄散去的暮霭——“性爱”主题及其在明清的突现59

第三章 隐逸主题62

第一节 隐逸:对社会的逃避62

第二节 价值重估与个体道德自律64

第三节 “身在江海,心存魏阙”——士大夫的双重人格66

第四节 从全生、虚无到出世69

第五节 自然美的发现与展示73

第六节 从苦行僧到游乐儿78

第七节 陶渊明的意义81

第四章 思乡主题84

第一节 游子之歌84

第二节 异乡中的异客85

第三节 流浪与孤独89

第四节 游子眼中的时间92

第五节 游子眼中的自然94

第六节 思乡与恋母96

第七节 从“乡”到“国”99

后记103

中国古代心理美学六论107

前言 陶东风107

第一章 从心理防御机制到审美的纯粹知觉——虚静论111

第一节 焦虑及其超越——庄子虚静说之一112

第二节 超功利与纯粹知觉——庄子虚静说之二119

第三节 “虚壹而静”与认知心理——儒法虚静论初识124

第四节 庄子虚静说的影响126

第二章 抽象艺术与人类心理——空灵论132

第一节 空灵的两个基本点132

第二节 说“逸”135

第三节 空灵与简化的艺术形式137

第四节 空灵与“以形写神”140

第五节 空灵与抽象144

第三章 言不尽意与言外之意——言意论149

第一节 “言不尽意”与美感经验的特殊性150

第二节 “但见性情,不睹文字”158

第四章 语义破译与意之境的诞生——意境论161

第一节 意境为“意之境”而非“意加境”161

第二节 意境与接受主体171

第三节 意境与简化的艺术符号180

第五章 自然的世俗化——心物论186

第一节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186

第二节 移情说与同构论190

第三节 “兴”的特点及其心理学依据196

第四节 自然的世俗化与自然的神秘化:一个比较203

第六章 创伤与超越——发愤论212

第一节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苦闷与创作动力212

第二节 “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苦闷与艺术品的价值219

第三节 蚌病成珠与文人的变态心理223

第四节 政治悲剧与生命悲剧——中西文论论诗与苦闷(之一)228

第五节 怨刺与游戏——中西文论论诗与苦闷(之二)238

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243

序&童庆炳243

引论 庄子:一场打不完的“官司”246

上编 庄子人生哲学的超越性结构253

第一章 超越的起点:“此在论”及其内在矛盾253

第一节 生命的时间有限性及死亡焦虑253

第二节 入世活动262

第三节 “有知”与“有名”活动265

第四节 “有欲”活动269

第二章 超越的终点:“无为”的生存方式272

第一节 神奇的大宗师——庄子论“神人”“圣人”“至人”“真人”272

第二节 “道”:超越与遍在的二重性278

第三节 “游”:庄子的自由观285

第三章 超越的中介293

第一节 齐物论293

第二节 虚静(心斋)论298

第三节 心理防御机制:一个心理分析的尝试299

第四章 庄子人生哲学的内在矛盾及其向美学的会通302

第一节 庄子人生哲学的内在矛盾302

第二节 庄子研究中的“后现代”误区306

第三节 庄子哲学向美学的会通314

下编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庄学精神及其现代诠释323

第五章 “虚以待物”与本样呈现——庄子与中国美学的心物关系论323

第一节 “虚以待物”与“物感”——审美的感应方式323

第二节 本样呈现与“兴”——艺术的表现方式330

第三节 心物同构性336

第四节 中西美学心物论的比较345

第六章 “言不尽意”与“言外之意”——庄子与中国美学的语言观352

第一节 言不尽意与美感经验的特殊性353

第二节 从“言不尽意”到“言外之意”358

第三节 “言不尽意”与文学语言的“感觉化”366

第四节 “多义性”与“感觉化”的两种策略:一个比较373

第七章 平淡空灵——庄子与中国美学风格论379

第一节 “平淡空灵”与庄子的人生哲学379

第二节 “空灵”的美感特征及其心理学分析382

第三节 平淡空灵与“以形写神”387

第四节 空灵与现代西方抽象艺术392

第八章 通向超验之路——庄子的神秘主义美学400

第一节 神秘感的现代意义400

第二节 神秘体验的三维结构401

第三节 庄子论神秘的感受力405

第四节 中西方神秘主义美学之比较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