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大经济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北大经济课
  • 郭海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755025216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84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经济学-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大经济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最后的经济贵族1

第一节《原富》和严复:经世济民一百年1

第二节 跨越三个世纪的经济学家4

第三节 我一辈子就做好了一件事8

第四节 打造中关村,从拆掉北大的围墙开始12

第五节 中国最好的商学院15

第六节 三十年前改革的先声和先生们18

第七节 重新认识北大经济学21

第八节最“西化”还是“最中国化”的经济学24

第九节 未名论剑经济学29

第十节 北望和经济学家茶座32

第二章 “吴市场”:捅破市场经济的窗户纸37

第一节 顾准和孙冶方的学生为“商品经济”翻案37

第二节 京城四少的市场论市场的概念40

第三节 中国会变成寻租社会吗43

第四节 市场是一种机制还是一揽子买卖46

第五节 经济学家真的不讲道德吗49

第六节VCD的故事和斯密针工厂分工和规模化51

第七节“草根”为何在改革初年成大器54

第八节 安徽粮食市场如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57

第九节 中国离现代化市场经济还很远60

第十节 新东方的生意和黄怒波的冰岛土地63

第三章 喊出来的“价格”和双轨制66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莫干山会议66

第二节1986,价格闯关失败了69

第三节 中国教授有粮票和美国穷人领食物券72

第四节 既是“倒儿爷”,又是“板儿爷”75

第五节 科尔奈成为北大经济学家的导师78

第六节 是个东西就能卖,是个好东西就会抢着卖81

第七节 北大经济学看海龟潮:你还没回国呀84

第八节 王选怎么把激光照排卖给日本人87

第九节 北大学者建议建宝钢吗90

第十节 抵制美国货,计算机除外93

第四章 市场换技术有错吗97

第一节 没别的本事,玩儿命满足消费者97

第二节 通俗的产权理论,靓女必须先嫁100

第三节 郑也夫为什么不是后现代贵族102

第四节 从小业主到现代企业家105

第五节 蛛网模型让定西农民过宋朝的生活吗108

第六节 生产换个方向就是力量110

第七节 中关村没落的经济学113

第八节 市场换技术,工商银行错了吗115

第五章 自然垄断不自然119

第一节 经济学家眼中的走私内幕119

第二节 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122

第三节 林毅夫的易拉罐真的就没有成本吗124

第四节 中国电信产业分拆了,话费为什么没便宜下来127

第五节 柯达死了,乐凯胶卷还活着130

第六节 国企改革与企业家贡献132

第七节 长沙的路子最后还是走不通135

第八节 经济学家也叹息:可惜了,科龙137

第九节 购并困难的下一个成因140

第六章 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143

第一节 美国机场里的苹果才是中国生产力吗143

第二节 靠农民工能撑起工业化的明天吗146

第三节 中国小农经济赢不了大农场吗149

第四节 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151

第五节 北大是中国富豪最多的地方154

第六节 中国的大学产业化真的一无是处吗157

第七节 温州模式打败了深圳?160

第八节 中国工人的生产效率到底有多高162

第九节 不要出门就说你是北大毕业的165

第十节 中关村还能再辉煌吗168

第七章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毛病171

第一节 到底怎么看中石油的教训171

第二节 沉重的治理矿难的经济分析173

第三节 一定要把制度费用减下来176

第四节 教授先生对国际航班服务的感受178

第五节 难得的教材居然在中国181

第六节 争议四起的经济原因183

第七节“汉芯”故事另一面185

第八节 给官员减薪不如公开竞聘187

第九节 国资委何不给大唐发张牌190

第十节 私营企业不准人动的奶酪193

第八章 遭殃的铁路农田196

第一节 观察经济大时代196

第二节 解释中国经济成长198

第三节 大路向不能错,卖橘者真言201

第四节 信用三源——杭州一席谈203

第五节 铁路农田交易和刘永好的饲料业206

第六节 体外国际循环209

第七节 市场中人的理念211

第八节 供应链就是契约链213

第九节 什么是全球供应链216

第十节 创造配额是一门交易艺术218

第九章 光华魔鬼经济学221

第一节从“朝三暮四”说参照系221

第二节 谁动了我的奶酪224

第三节 人们为何“破财免灾”226

第四节 让我欢喜让我忧——偏好理论228

第五节 中庸之道与极端逆转231

第六节 从打土豪分田地说公平233

第七节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吗236

第八节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互惠性偏好239

第九节 拖延与行乐的悖论241

第十节 中国人的灭佛和造佛243

第十章 从北大才子的一封情书谈信息246

第一节 从一封北大情书谈起246

第二节 剩女剩男时代的情书包装艺术248

第三节 花花公子品牌与情色文化251

第四节 挨光计:你为什么天生不是情圣253

第五节 爱情证书:写好情书也是种本能256

第六节 从美人鱼到美女蛇258

第七节 荤段子与广告、婚姻260

第八节 点石成金的爱情魔法262

第九节 性选择和北大爱情领导力的奥秘264

第十节 忽悠决定相亲的成败267

第十一章 世事胜棋局,经济在燕园270

第一节9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盖多高270

第二节 限高政策管用乎272

第三节 卖官鬻爵的权利界定275

第四节 难道白菜涨价也归公277

第五节 中国土地落价又归谁279

第六节 劣币真的驱逐了良币吗282

第七节 周其仁在台州读萨缪尔森284

第八节 从校园复印机入手学经济286

第九节 从小铅笔看信息成本与制度变革288

第十节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自由值多少钱291

第十二章 改革需要“顶顶层设计”294

第一节 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294

第二节 中国如何跨越高收入之墙297

第三节 中国农民工还能返回农村老家吗299

第四节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制度当立302

第五节《社会保险法》亟须配套305

第六节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应分类实施307

第七节 改革需要“顶顶层设计”310

第八节 究竟保护谁的利益312

第九节 什么是好的制度314

第十节 通往奴役之路316

第十三章 大资本运作秘密319

第一节 建行IPO最佳的经济路径319

第二节 谁在推动“TCL集团”的整体上市322

第三节 借壳上市的“盈科动力”325

第四节 面对“浑水”,是进是退328

第五节 中概股危机出路何方330

第六节“电广传媒”的“以股抵债”方案333

第七节 金融衍生工具是天使还是魔鬼335

第八节“希尔顿”与ITT公司338

第九节KKR杠杆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340

第十节 被逐出中国的MBO343

第十四章 不是富人太富,而是穷人太穷346

第一节 张维迎:腐败是否有理346

第二节 建议取消所谓等等福利348

第三节 中国基尼系数不重要350

第四节 效率和公正的完美结合352

第五节 放弃零和游戏:做到双赢355

第六节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要不断转换战略357

第七节 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359

第八节 以杨小凯的思路解开套在富人头上的产权枷锁362

第九节 水桶、登机和穷富不均的医疗364

第十节 几个漂亮的收入分配创新366

第十五章 看准时机辣手投资369

第一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盘活你的资源369

第二节 看准时机和市场需求去投资372

第三节600字真言击碎“蓝田神话”375

第四节 一桶油泛起的蓝筹泡沫淹死谁377

第五节 华尔街的鏖战中国市场大败局380

第六节 政策市还是自由市382

第七节 北大学生炒股失败的风险有多高385

第八节 曾经的带头大哥深发展落幕387

第九节 先下海还是先入市390

第十节 金融危机罪魁还要不要引进中国393

第十六章 真的能回归亚当·斯密,告别凯恩斯吗396

第一节 中国计划经济下企业为什么不能走向世界396

第二节 改革开放竞争才能换技术398

第三节 民营企业创新需要什么政策400

第四节 改变中国的所有制偏见402

第五节 产业转移之痛:广东该往何处去404

第六节 创业会弥补经济衰退406

第七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南柯一梦408

第八节 刺激消费靠什么410

第九节 企业成长与宏观政策412

第十节 冷眼看待“保八”成功414

第十七章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隐忧417

第一节20世纪90年代初股份制争论的回顾417

第二节 经济运行警戒线与宏观调控420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是不是做了通胀的替代品422

第四节 通过发展和创新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424

第五节 对当前中国物价上涨和失业问题的一些看法426

第六节 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4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