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教育动力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教育动力
  • 黄书光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5564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教育动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教育内驱力1

第一节 社会的理想与契合:儒家教育的制度设计及其演化3

一、圣王之治与原始儒家对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3

二、儒家教育的制度设计及其展开6

第二节 阶层的社会流动与活化:科举兴起的价值反思8

一、科举兴起及其对学校的制衡功能8

二、“大一统”封建社会与绅士在基层社会组织中的作用11

三、社会流动的促进与结盟权力的宿命13

第三节 体制的耦合与协调:非学校的社会教化系统15

一、乡约村治15

二、家规族法18

三、通俗文学21

第二章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教育推动力(上)25

第一节 洋务新式学堂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启动27

一、京师同文馆的创办及其意义28

二、福州船政学堂与近代军事外交32

三、新式学堂与教育现代化:以湖北为例36

第二节 留学生派遣与中国近代社会人才基础的变革39

一、近代留学生派遣的序幕40

二、留日学生与清末教育变革42

三、留美学生与现代学术机构的创立50

第三节 近代学制形成与中国社会国民素质的重构55

一、近代学制的缘起:朝野共识56

二、从壬寅到癸卯:学制的制定与修正59

三、“癸卯学制”的推行与落实63

第四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教育运动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转向69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旧教育的批判70

二、杜威、孟禄访华与“壬戌学制”74

三、“儿童中心”与国文国语课程的改革79

第三章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教育推动力(中)85

第一节 “战时须作平时看”——国家动荡中的教育智慧87

一、满目疮痍:国难危机对教育的巨大冲击87

二、“战时须作平时看”:国难背景下的教育政策抉择88

三、艰难中求生存:战时教育方针指导下的具体措施90

四、保存与发展:战时教育方针的意义评估93

第二节 从教育家的救国情怀看近代“教育救国”思潮96

一、近代教育家救国情怀的产生96

二、近代教育家救国情怀的演变逻辑98

三、“教育救国”思潮的再审视:教育家救国情怀的视角104

第三节 近代女子教育变革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108

一、走出家门,入学读书:近代以来的女子教育变革109

二、挣脱身体束缚:兴女学与废缠足112

三、追求幸福生活:知识女性与婚姻自由114

四、实现真正独立:职业技能训练与女子经济独立115

五、争取权利平等:女性素养提升与女子参政117

第四节 书生意气:近代知识分子转型中的教育推力118

一、“眼睛与良心”——“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的知识分子119

二、“凤凰涅槃”——近代知识分子的转型120

三、百年大计——教育在知识分子转型中的作用127

第四章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教育推动力(下)133

第一节 基础教育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改善135

一、立本:国民基础教育体制的初步设计135

二、国民重塑与民国教育体系的新式建构139

三、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升华与公民教育的勃兴142

四、救国与国民基础教育制度的发展145

第二节 职业教育盛行与产业经济的勃兴150

一、致富:近代职业教育的价值指向150

二、从实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萌发153

三、社会变迁下职业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制度确立155

四、职业教育与民国产业经济的互动发展159

第三节 高等教育兴办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167

一、求强:新式高端人才的锻造168

二、民国肇建与大学“为用而知”的社会服务诉求171

三、“通才”与“专才”:高等教育模式的抉择175

四、“抗战建国”与实用高级人才的培育180

第五章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支撑力(上)183

第一节 新中国的教育基础与教育的政治任务185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教育状况185

二、新中国教育基础的形成190

三、教育的政治任务195

第二节 教育的异化与社会的动荡206

一、教育资源的集中统一206

二、教育知识的单一化209

三、教育组织的外在化213

四、教育选择的标准化216

五、教育观念的混乱与社会的动荡218

第六章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支撑力(下)223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的教育复归与深层变革225

一、教育复归的障碍225

二、教育的复归226

三、教育的深层变革231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变迁、知识经济与教育先导236

一、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剧变236

二、全球化与教育241

三、知识经济与教育先导245

第三节 构建人力资源强国与文明社会的教育支撑体系250

一、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意义251

二、教育在构建文明社会中的奠基性作用255

三、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260

主要参考文献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