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上 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上 2009
  • 国家图书馆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ISBN:978750135455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714页
  • 文件大小:594MB
  • 文件页数:901页
  • 主题词:博士-学位论文-内容提要-中国-2009;人文科学-学位论文-内容提要-中国-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提要 人文社会科学部分 上 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1

现代消费与人的生存&鲍金1

和谐社会视野中人的健康精神生活&陈春莲1

毛泽东问题观探微&陈东明1

赫斯的《论货币的本质》及其与马克思早期思想关系研究&陈东英2

中国环境保护的理论思考&陈亮2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视域中宏观调控若干基本问题研究&陈鹏3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法:阿多诺社会理论研究&陈燕3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研究&陈自清3

家庭的哲学思考&程秋君4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批判&茌良计4

政治哲学的第一哲学论证:费希特政治哲学思想评析&崔文奎4

机体生成之道:怀特海生存论研究&但昭明5

四肢结构论:从实体主义到关系主义的新推进——广松涉《存在与意义》的文本学解读&邓习议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共性问题&董嫱嫱6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文化本质问题研究&段迎晖6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的文化机制探讨&范丹卉6

论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立场的根本转变&方以启7

公共利益问题探究:从公共理性的视角看&房德玖7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分析&冯海波7

劳动范畴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冯溪屏8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高德明8

批判的可能性:关于当代社会理论的性质与使命的一种思考&高宁8

社会信仰论&谷生然9

通向解放的乌托邦之路:哈贝马斯交往思想研究&关桂芹9

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阿尔都塞晚期哲学思想研究&郭华9

马克思现代新型民主观发展轨迹及其当代价值&郭丽兰10

毛泽东与唯物史观中国化&韩爱叶10

管理公正论&韩小荣11

认知公正论&何丹11

当代发展风险问题的哲学研究&何小勇11

日常思维生成机制研究&贺苗12

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现状、问题与前景&侯一夫12

公共利益研究: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分析&胡朝阳12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胡绪明13

历史理论的“问题结构”与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重建&胡亚军13

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胡颖峰13

走出思辨的囚笼:马克思的本体论批判&黄秋生14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当代西方亚文化&黄瑞玲14

逻各斯与人的生命:对生存论哲学中一个根本性问题的研究&贾丽民15

艺术与经验:杜威艺术哲学研究&贾媛媛15

政治哲学视野下的公共理性研究&江作军15

中国权力结构转型的哲学研究&焦石文16

马克思的“资本”与“生态”关系的理论研究&孔欢16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现代建构的双重文化进路&兰文华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对越南的启示&黎重亨17

政治哲学的现代危机和古典出路:施特劳斯思想研究&黎世光17

苏联哲学政治化研究&黎学军17

马克思科学观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超越:兼论马克思科学观的当代意义&李本洲18

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李慧18

现实中的超越:论崇高&李慧青19

文化积淀与历史进程: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分析&李若冰19

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李淑梅19

价值冲突与规范之匙:哈贝马斯价值与规范问题研究&李薇薇20

知识、身份与认同:知识合法性视阈中的摩尔《伦理学原理》研究&李西杰20

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劳动分工的转型&李映楠20

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解读&李勇21

法与人类解放:马克思法制观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刘和清21

疏离与自由:青年马克思自由哲学的文本研究&刘明艳21

全球化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刘娜22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再理解&刘维春22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刘伟23

执政伦理研究&刘武根23

市场秩序基础理论的哲学审视&刘希良23

敌友政治观:卡尔·施米特政治哲学的视角&刘增明24

新康德主义与文化哲学转向&刘振怡24

葛兰西的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走向政治的哲学智慧&吕连凤24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研究(1932—1947)&罗永剑25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交往理论研究&马新晶25

历史与辩证法之镜:雷娅·杜娜叶夫斯卡娅哲学研究&蒙木桂26

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苗爱芳26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平思想研究&漆明春26

伯恩施坦思想再研究&祁海军27

辩证的乌托邦:哈维空间政治学的文本解读&钱厚诚27

中国市民社会培育与和谐社会构建&邱丽27

霍耐特承认伦理研究&任彩红28

现代性视域中的风险概念与发展观的哲学反思&任春雷28

反思与重建: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现代性理论探析&任东景28

人的创新能力的哲学研究&师英杰29

发展型国家及其超越:兼论当代中国的国家转型&石德金29

从思辨辩证法到实践辩证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石阔30

马克思历史创造思想&宋洪云30

历史主义与现代价值危机&宋友文30

马克思恩格斯权威理论研究&隋学礼31

论马克思“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关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阐释&孙成竹31

政治哲学视阈中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从葛兰西到拉克劳、墨菲&孙民32

“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孙云龙32

论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一种唯物史观的解读&谭清华32

哈贝马斯和罗尔斯政治与经济关系思想比较研究&唐巴特尔33

公开问题的哲学追问&唐霄峰33

詹姆森历史理论研究&唐志敏33

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研究&田俊峰34

协商、适应、行动:诺顿环境实用主义思想研究&田宪臣34

阿尔都塞的科学的文化哲学研究&涂亚峰34

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述评&王芳35

马克思“生产实践论”研究&王佳35

中国的自主辐射型现代化: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王铁35

当代中国发展语境中的正义共识研究&王文东36

《资本论》续篇的准备材料群:马克思晚年笔记的整体研究&王晓红36

马克思早期哲学中的主体意识&王效良37

社会时间论&吴兰丽37

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吴天智37

现代性的矛盾与超越: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郗戈38

理解“历史规律”,:一项从因果观演变视角的考察&许恒兵38

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许新海38

分工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试论马克思的分工理论&薛秀军39

人的发展价值略探&杨昌尧39

社会资本研究:基于社会哲学层次的一种解读&杨东柱39

实践时空观&杨沐40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杨卫军40

心灵哲学的脑科学维度:埃德尔曼的心灵哲学及其意义&杨足仪40

唯物主义在现当代的发展研究&殷筱41

空间、资本与历史地理唯物主义:大卫·哈维空间批判理论文本学解读&尤作欣41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个案研究&余乃忠42

和谐哲学&禹国峰42

发展风险的哲学审视&袁初明42

当代社群主义自我观研究&袁洪英43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政治经济学批判&袁凌新43

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翟俊刚43

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存在论境域及其现实意义&詹晶44

马克思利益观研究&詹宇扬44

民主理论的批判与重建:哈贝马斯政治哲学思想研究&张翠44

揭穿“意识内在性”之幻相:马克思对意识的存在性质的探讨&张红岭45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张进蒙45

N.弗雷泽的社会正义理论研究&张静46

伯恩施坦哲学思想研究&张茂林46

理性、社会实践与意识形态批判&张梅46

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研究&张荣艳47

中国后发现代性的当代阐释: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哲学解读&张时佳47

寻求自由:马克思早期自由观研究&张伟47

论历史认识的真实性&张云飞48

政党政治与政治现代性&赵宬斐48

西美尔货币哲学视域下的文化冲突&赵文力49

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理性(Reasonableness)观念研究&赵亚琼49

人工智能的基础哲学问题探究&赵泽林49

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马克思与韦伯思想比较研究&郑飞50

马克思自然范畴的本体论解读&郑丽娟50

经验范式的辩证法解读: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研究&郑伟50

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研究&钟彬51

毛泽东意识形态观的历史进程&周兵51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周嘉昕52

新公民论:当代中国个体社会政治身份建构引论&周金华52

人性与政治&周前程52

马克思个人理论研究&周世兴53

程序正义与人的存在&朱丹53

社会中介组织的伦理审思&朱虹53

实践价值论与价值哲学的变革&朱晓东54

寻求限定性与自主性的平衡:中国与国际接轨问题研究&朱正阳54

在矛盾中创造和谐&祝菲54

意识形态的历史与逻辑&邹放鸣55

中国哲学55

唐君毅文化意识论研究&巴文泽55

孟子人性论研究&白宗锡56

《论语集解》与《论语集注》的比较研究&常会营56

会通儒释:以周汝登为中心对明末阳明后学的研究&陈慧麒56

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以梁漱溟、冯友兰、熊十力、贺麟为例&陈永杰57

太虚大师对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的回应&迟耀兴57

《春秋谷梁传》礼学思想研究&邓文辉57

司马光哲学思想新探&段海宝58

20世纪中国哲学建构中的“情”问题研究&方用58

李光地易学思想研究&冯静武58

从《维摩诘经》到人间佛教&高永旺59

陆九渊哲学思想研究&高在锡59

《韩非子》思想研究&关立新59

熊十力“乾元”易学思想探析&郭丽娟60

永明延寿“一心”与中观思想的交涉&郭延成60

即超越即内在的圆融之教:牟宗三儒学宗教性思想研究&韩国茹61

中国现代哲学共相理论研究&韩立坤61

《礼记》礼乐教化思想研究&贺更粹61

中国佛教仪式研究:以斋供仪式为中心&侯沖62

真我之觉与惺:谢上蔡哲学研究&黄继新62

《童溪易传》研究&姜颖62

中国近代权利义务思想研究&姜昱子63

湛若水生平与学术思想研究&黎业明63

经典与历史:以《知圣篇》为中心对廖平经学的考察&李长春63

老、庄、韩“道”论比较研究&李慧敏64

二十世纪末中国神秘主义思潮研究&李庆利64

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蔺熙民64

朱熹对孔子门人言行的诠释:以道的传承为视角&刘贡南65

早期全真道情欲论思想研究&刘恒65

胡安国《春秋》学思想研究&刘昆笛65

先秦儒学对“怨”的诊断与治疗&刘美红66

韩非道论思想研究: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刘小刚66

在情与礼之间:论明清之际的礼学转向&刘永青66

方以智心性论思想研究&刘元青67

现代化进程中关于中国传统终极文化命运的实证研究&卢宪英67

现代性视域中的牟宗三哲学&卢兴68

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的外王思想&鲁学军68

彝汉两族思想关系论:彝族哲学思想的新诠释&罗昆68

方以智儒、佛、道三教会通思想研究&彭战果69

戴震哲学思想发微&朴永镇69

贾谊《新书》思想研究&乔向春69

《太平经》哲学思想探微&史婷婷70

穷理致用:真德秀哲学思想研究&宋道贵70

荀子“美善相乐”的礼乐思想研究&宋宁宁70

余英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苏菡丽71

孔孟人生哲学研究&苏俊霞71

西周的哲学译词与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之关联&孙彬71

项安世易学思想研究:《周易玩辞》解读&谭德贵72

陈乾初哲学研究:以工夫实践为视域&汤建荣72

《太玄》易学思想研究&田小中72

先天后天:邵雍哲学思想研究&王诚73

蔡沉《书集传》校注与研究&王春林73

前驱先路者的探索:薛福成文化观研究&王冬73

荀子“圣王”观念研究&王鹏74

荀爽易学研究&王棋74

罗钦顺哲学思想研究&王武龙74

诠释与重建:成玄英《庄子疏》的哲学意蕴&魏冬75

先秦义思想研究&魏勇75

龙虎山天师府建筑思想研究&吴保春75

臻逍遥于有物之域:郭象《庄子注》研究&徐桂娣76

帛书《易传》解《易》思想研究:以意义生成的诠释结构为视角&徐强76

无心之心:王龙溪与天泉证道&许多76

中庸哲学研究&杨少涵77

《朱子语类》经学思想研究&杨燕77

多元视角下的文化透视:张东荪泛文化论研究&殷鸣放77

冯契的理想观研究&余华78

以《易》测天:黄道周易学思想研究&翟奎凤78

追寻幸福:先秦儒家幸福观研究&张方玉78

二程性道思想研究&张理峰79

德性、政治与礼乐教化:《礼记》礼义学研究&张树业79

《黄帝四经》管理哲学研究&张欣79

公选公正论:中国公开选拔制度的政治哲学研究&张子云80

“孝”的观念及其制度化研究&赵宏宇80

退溪心论研究&赵楠楠80

邵雍易学哲学研究:兼论易学对于北宋儒学复兴的贡献&赵中国81

以杜维明和成中英为例的波士顿儒学与夏威夷儒学思想研究&郑秋月81

东汉天人观研究&周玲82

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的逻辑方法研究&周璇82

《论语集注》的解释学研究&周元侠82

外国哲学83

语言:作为行动与权力的工具——布尔迪厄社会语言学研究&鲍建竹83

当代西方关于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论争&蔡立庆83

循理以求道:西方哲学对西方大学的影响研究——从中世纪到后现代&楚艳红83

意识的神学:施莱尔马赫神学方法研究&黄毅84

从整体上理解的诺齐克政治哲学&姜延军84

后期维特根斯坦存在论思想探究:兼与海德格尔比较&焦卫华84

从去蔽到澄明:海德格尔的无蔽之思&李孟国85

诺齐克之权利政治思想研究&李先敏85

解构一指引:海德格尔现象学及其神学意蕴&李章印86

趋向至善: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思想初探&刘光顺86

死亡权的确立及其实现&吕建高86

威尔逊人性论研究&米满月87

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亓奎言87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对象概念&沈晓武87

海德格尔的惟一之思:存在&师庭雄88

论笛卡尔的机械论哲学:从形而上学与物理学的角度看&宋斌88

作为“现实乌托邦”的万民法:罗尔斯国际正义理论研究&谭宇生88

生存与超越存在:雅斯贝斯哲学信仰的确立&王春梅89

从自然到人为:论霍布斯政治思想的特征&王军伟89

保罗·尼特的宗教多元论与宗教对话思想研究&王蓉89

语言的本质:本质的语言——海德格尔后期的语言观&王颖斌90

西方造型艺术高峰的哲学探究&王战90

哲学的迷途与归向:杜威偶然性思想研究&魏建华91

集体意向性与制度性事实:约翰&塞尔的社会实在建构论研究&文学平91

人何以拥有某物?——一种基于人的交互主体性而做的对拥有合理性的辨析&吴敏91

斯宾诺莎哲学中的欲望与理解&吴树博92

维特根斯坦全景综观的语言游戏观研究&吴艳92

杜威的工具主义探究理论研究&徐陶92

海德格尔思想道路中的居之问题&徐歆茹93

巴布宗教思想研究&许宏93

保罗·利科文本理论研究&姚满林93

道路之思: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思想研究&张柯94

施莱尔马赫直接自我意识理论研究&张云涛94

有道德的个人:欧克肖特政治哲学透视&郑黎明94

阿伦·奈斯“生态智慧T”思想研究&郑娴95

埃克哈特思想研究&周锴95

生活宗教:唐·库比特宗教哲学研究&朱彩红95

胡塞尔《逻辑研究》中意义问题的背景及其发展脉络&庄威96

逻辑学96

涵义与指称理论的逻辑哲学研究:从Frege到Klement&曹青春96

“真矛盾论”与悖论:普利斯特亚相容解悖方案研究&付敏97

司法裁判中的理性实现&贺寿南97

直陈条件句逻辑哲学研究&胡怀亮98

《荀子》比类式说理方式研究&黄伟明98

信息流理论的逻辑研究&娄永强98

非良基集与模态逻辑&史璟99

言语行为中的说话者意图研究&王晓萍99

混合语言下的二维空间逻辑&王轶99

动态语义下的反事实条件句&王莹莹100

拉尔夫·约翰逊论证理论研究&谢耘100

逻辑观念演变研究:中国文化的视角&杨岗营100

普特南意义与真理理论研究&张高荣101

逻辑视域下的群体科学决策&邹渝101

伦理学101

十八世纪西方中国国民性思想研究&陈丛兰101

发展困境及其超越:乌托邦当代价值新探&陈庆超102

当代中国流动人口管理伦理问题研究&陈祥松102

文学欣赏伦理研究&成海鹰103

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观照与历史嬗变&迟成勇103

先秦儒家幸福观研究&崔雪茹103

金融的伦理维度&丁瑞莲103

关怀伦理学视阈内的道德教育: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研究&范伟伟104

物权的道德:物权法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伦理正当性研究&方兴104

苗族伦理文化研究:以建筑为视角&何泌章105

“第四条原则——设计伦理”研究&姜松荣105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体系的理论与范例研究&蒋美仕105

当代伦理学视阈中的“是—应当”问题&刘隽106

罗素的“人”的教育思想研究&龙希成106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罗俊丽106

道德之维: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视角下的德法关系研究&弭维107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道德调控研究&缪斌107

论同情&牟世晶107

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欧顺军108

知识产权伦理研究&彭立静108

生态人格论&彭立威108

道德能力研究&任重远109

蒙古族“训谕诗”的德性与教化思想研究&萨·巴特尔109

道德意志论&沈永福109

报: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平衡机制——以儒家传统为中心&王硕110

颜李学派伦理思想研究&吴雅思110

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哈特的法伦理思想研究&吴真文110

道德评价合理性研究&伍志燕111

走向伦理精神的道德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的哲学反思&肖会舜111

道德与法律:哈特、德沃金与哈贝马斯对法律正当性的三种论证模式&肖小芳111

“位格”视角下的马里旦完整人道主义思想研究&徐瑾112

道德耻感论&杨峻岭112

现代商业经营者伦理研究&杨良奇112

朱熹“理”本论道德哲学研究&尤吾兵113

康德与萨德:启蒙道德的再反思&曾志浩113

环境正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张斌113

企业竞争制度伦理研究&张立波113

从分裂走向融合的个体道德与公共伦理:基于个体自我与社会角色的研究&张伟114

公民服从的伦理分析&张秀114

直面道德相对主义:麦金太尔后期道德哲学研究&张言亮114

论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周蕾115

美学115

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方英敏115

展示与销售:民国前期美术展览的文化性与市场性研究(1912—1937)&郭淑敏115

网络文化主体性研究&皮海兵116

以苗族服饰为例探究苗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关联&王斐116

唐代自然审美研究:以《全唐诗》为文本&朱建锋116

宗教学117

从宗教的认同性和别异性探讨甘宁青地区民族社会的历史发展&白建灵117

李道纯中和哲学思想及其丹道研究&岑孝清117

明清时期天主教和东正教在中国传教的比较研究&陈海卫118

总持之智:太虚大师研究&丁小平118

赴日元使一山一宁禅师及其禅法&侯怡萍118

《瑜伽师地论》思想的目的论特征&金刚119

启示与历史:潘能伯格神学研究&冷欣119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对科学的影响&李小花119

城市化进程中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民俗、习俗与宗教信仰嬗变的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瀛海镇个案调查为例&林克庆119

西王母之变容:论六朝道经中西王母信仰&林巧薇120

道教天心派“北级驱邪院”研究&刘莉120

王权与佛教:从东晋到唐初的个案研究&刘威120

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研究&陆丽青121

民国时期中国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研究&马景121

早期佛教中“心”、“意根”和“识”研究&难达121

阿奎那的变质说研究&濮荣健122

美国波士顿人格主义的基督教伦理研究&钱宁122

道教以“道”化人思想研究:以宋元为例&史冰川123

〈吉祥悦意〉《梵网经》的“三戒”“六十二见”译注&释祥智123

理性、浪漫主义和基督教:C&S&路易斯神学思想评述&汪咏梅123

松潘黄龙多宗教共存与融合现象研究&汪志斌124

超越亚里士多德:对托马斯&阿奎那《〈形而上学〉评注》的一个研究&王成军124

儒家的“宗教学”:明末清初耶儒丧葬礼仪比较研究&王定安124

王治心的“中国基督教”思想研究&王兴125

净影寺慧远的如来藏思想&魏农125

都市藏族移民之藏传佛教信仰改变研究&吴碧君125

“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1580—1722)&肖清和125

从本色化看19世纪新教关于“God”的汉译之争&薛忠洙126

马钰研究&杨兆华126

唐大圆及其“东方文化”思想研究&尹晓彬126

山东省烟台市区的基督教徒苦难观研究&张爱辉127

汉传佛教爱欲论&张海滨127

近代北京佛教社会生活史研究:以馆藏民国档案为中心的考察(1912—1949)&张蕾蕾127

道教与中国封建王权关系研究&周德全128

明代民间宗教思想研究:基于民众理解力的思想与精神探究&朱钧128

科学技术哲学129

生命理性创造有机时空:生物符号学的本体论研究&曹昱129

干细胞转化研究的治理:一种基于案例研究的分析&陈海丹129

科技政策法律化之研究:基于科技与社会的多维视角&陈历幸129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反思困境及出路&陈群130

中国近现代地质学建制化研究&陈炜130

建国以来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历史演进和理念解析&陈正洪130

人工智能语境论范式研究&董佳蓉131

司马贺机器发现观研究:理解科学发现的独特案例&樊阳程131

论中西医学的范式差异及中医现代化&付晓男131

技术存在论: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郭晓晖132

身体意象与身体图式:具身认知研究&何静132

中国、加拿大科技政策的比较研究&胡新132

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中的地区合作模式研究:以河北省为视角&霍光峰133

理性与可能世界:科学的形而上学重构&贾玉树133

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体系的理论与范例研究&蒋美仕133

技术价值论研究&巨乃岐134

达尔文的斗犬?——青年赫胥黎研究&柯遵科134

柯亨技术批判思想研究&李华荣134

赛博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李蒙135

中国灵学活动(1906-1935)研究&李欣135

STS视域下的多维度可持续发展研究&刘钒135

论数学真理困境及其实在论出路&刘杰136

拉图尔的反哥白尼革命:制造中的世界与行动中的科学&刘鹏136

纳米技术的伦理审视:基于风险与责任的视角&刘松涛136

社会的语言结构:塞尔社会哲学研究&柳海涛137

科学发展观的范式研究&鲁本录137

中外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比较研究&陆勇137

多元视域的量子力学解释比较研究&马兰138

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马甜语138

科学知识的地方性与地方性知识&蒙本曼138

科学创新方法的当代建构研究&潘睿139

复杂系统研究与计算机模拟方法&齐磊磊139

科学哲学视野中的中医形象&乔文娟139

柯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方法论研究&沈步珍140

科学创造视角下的意会认知论:以波兰尼与庄子比较为基础&石仿140

宇称不守恒与判决性实验&舒国萱140

论制度性事实的建构:从言语行为理论观点看&宋春艳141

11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苏湛141

中国研发“两弹一星”的文化透视&孙丽141

简单性:技术复杂性的意向性解析&王金柱142

社会工程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王英伟142

技术的人性本质探究: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下的技术&王治东142

跨国公司在京研发机构及其与北京市区域创新系统关系研究&吴桂英143

中国人文化成思想的本土心理学探究&奚彦辉143

区域创新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北京顺义区为例&夏春秋143

社会科学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从可还原性的视角分析&夏代云144

科学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严炜144

唐娜·哈拉维的女性主义技科学思想研究&杨艳144

信念视域分隔与知识命运选择:社会认识论研究的廓清与建构&尤洋145

不妥协的因果解释:论维果茨基的言语思维学说&原琦145

技术文化意义的合理性研究&曾鹰145

高速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系统研究&曾兆庚146

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詹志华146

怀疑:可能、现实与潜在——皮尔士可错论的形而上学基础&张立静146

进化生物学哲学研究:索伯论适应与事实&张昱147

美国环保协会研究&赵菁奇147

直觉与创造&照日格图147

在自然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中宣部科学处(1951—1966)研究&郑丹148

实践与文化的科学观:SSK、后SSK和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科学哲学之发展&郑玮148

黑格尔的实体运动思想及其科学哲学意义&钟晓宏148

经济学150

政治经济学150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布和朝鲁150

国际分工下我国模块化企业集群研究&蔡勇志15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外资并购视角的实证分析&曹诗雄151

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比较研究&曹彦生151

发展战略与收入分配&陈斌开151

长三角区域创新系统中的协同效应研究&陈丹宇152

我国企业生态化建设研究&陈国铁152

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和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陈海达152

中国石油安全的政治经济分析&陈惠芬153

合作经济的理论与实践模式:基于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的研究&陈家涛153

建立农民年金制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陈娟154

收费公路运行机制的经济学分析&陈磊154

股指期货在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中的运用:理论与实证&陈露155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民营企业与政府关系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陈文烈155

集聚经济形成的内部机制研究:基于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的视角&陈溪156

公平视角下的税制改革研究&陈霞156

财政分权与农村基础教育分级供给问题研究&陈雪娟156

国有企业劳动者参与剩余分配研究&谌洁157

国际经济新秩序与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战略研究&崔荻157

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产品内分工视角的研究&崔玮158

垄断竞争产业升级研究&戴群158

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党国栋159

创业与经济增长:基于创业者异质型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机制的研究&邓强159

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研究&董飞跃160

创新网络内知识流动机制研究&董瑞华160

论国内需求与汇率制度安排&樊世杰160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的家族企业治理研究&范烨161

西藏草场产权制度变迁研究&范远江161

中心城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和提升研究:基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证分析&傅晓162

中国集体所有土地征收研究: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高建伟162

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研究&龚双红162

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顾卫兵163

中国地方公共品供给失衡问题研究&管新帅163

冲突、合作与治理:国家的政治经济学&桂林163

中国农村金融形式的选择&郭鸿164

产权的福利效应:基于利益实现机制视角的分析&郭凌晨164

浙江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研究&韩芳165

城乡统筹视野下的经济中心发展研究:以重庆为例&韩鹏165

住房融资体系有效性研究&韩晓杰165

经济虚拟化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应实证研究:2003.1—2008.6&郝全洪166

高管层激励股权分布结构与股权激励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何凡166

金融结构差异与货币政策传导研究&何晓夏167

社会性规制的协调机制研究&何笑167

大企业崛起的金融支持&贺守海168

由乱至治:1927—1952年中国金融与财政问题研究&贺水金168

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侯晋封168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有效性研究&胡静波169

煤炭资源产权与开发外部性关系及我国资源产权改革研究&胡文国169

中国城镇新贫困问题研究&胡永和170

转型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胡永红170

构建学习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胡云华170

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博弈行为及其效应分析&华静171

建设“创新型湖北”的战略与对策研究&黄国斌171

长三角地区劳动力流转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实证研究&黄国华172

垂直解体与低运输成本下的产业集聚间分工研究:来自长三角的微观实证&黄洁172

我国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机制研究&黄琳173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性别和户籍差异实证研究&黄志岭173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下的技术创新研究&贾利军173

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江霈174

三峡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江时强174

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研究:与大企业互动关系的视角&金铁鹰174

企业孵化器与区域经济发展&柯进生175

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研究&来君175

“公司+农户”型产业化经营组织契约风险研究&李彬176

广告投资效益测评与组合策略研究&李方毅176

中国共产党民族地区现代化思想及实践研究&李红梅177

农民经济合作的行为逻辑和动力机制研究&李佳177

企业纵向边界、生产组织与区位分布的选择&李婧177

中国公有经济部门人力资本回报的实证研究&李乐夫178

信息服务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李林178

中国烟草产业集中研究&李林178

消费波动、消费增长和中国经济波动&李凌179

论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社会化发展&李强179

中国西部社区保护地保护建设研究&李晟之180

基于行为经济学的法经济学效用函数建构&李素文180

中国医药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一个基于利益集团的分析&李纬180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李文东18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绩效与监管研究&李鲜181

公用企业的治理与运营&李旭晨182

经济学视野下的宽容&李学迎182

中国货币错配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李雪莲183

为什么产业不从东部向西部转移:基于空间经济学的我国东西部产业转移研究&李娅183

创意劳动论:基于马克思劳动论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研究&李喆183

二元税制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证&李志勇184

经济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的协同发展研究:以福建省为例&练晓荣184

技术合同的经济学分析&梁剑185

影响中国金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警指标体系设计&林森185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研究&林旭185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林翊186

中国股市波动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林毓鹏186

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刘冰187

转型期中国反贫困问题研究:基于模式演进的理论分析&刘杰187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刘考场188

中国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研究&刘萍萍188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研究:公司债券与银行贷款的比较&刘清江189

股市危机及安全网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刘肃毅189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及其效应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刘涛189

国家实物战略储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刘旭友190

贵州石漠化防治区经济转型研究&刘肇军190

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刘志生191

论国内政府间的市场产权关系&龙苗191

西方现代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娄锋191

中国传媒业的系统竞争研究:一个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卢文浩192

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及其管理:基于我国工业废气排放指标的分析&陆亚琴192

基于市场产权的政府经济职能研究&吕红梅193

构建和谐西藏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就业机会与教育偏好的视角&罗绒战堆193

产业集群兴衰机理的研究&麻勇爱19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马静194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研究&马君实194

中国规制政策的影响评价研究&梅黎明195

农村土地产权回归农民的制度研究:基于南昌、永修、武宁3县的农村调查&闵桂林195

中国西部地区非正规金融发展:模式选择、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穆林195

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保护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理论及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聂红隆196

发展中国家参与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研究&宁莉196

战后美国利润率长期变动的研究&牛文俊197

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潘舜耀197

创新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彭亮197

经济增长与保险发展相互关系研究&彭琼198

中国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研究&彭源贤198

企业年金模式比较研究:兼论我国企业年金模式选择&蒲晓红199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戚积松199

中国区际税收竞争的经济学分析&秦成逊199

我国上市公司间交叉持股研究&秦俊200

马克思主义共同需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秦楼月200

我国农村发展中的财政支持研究&曲婷婷201

现实约束下的中国农村金融的深化与发展&任伟201

教育、医疗公共品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任重202

合约实施效率与中国地区产业比较优势研究&茹玉骢202

中国公共物品供给转型的路径研究&阮萌202

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研究&闪伟强203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研究&单晓娅203

中部地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研究&上官海兰204

平台企业定价研究&沈倩岭20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沈尤佳204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优化风险配置的机理研究&施红205

转型期中国反垄断政策研究&石俊华205

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时磊206

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研究&宋大勇206

体制转型中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与会计模式变迁&宋智勇206

产业视角的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孙海波207

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孙浩进20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于农民和政府行为的研究&孙继琼208

政府主导下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水平的选择&孙莉208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经济社会学的比较及综合:交易组织制度分析&孙涛2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制度研究&索海军209

区域金融中心的经济学分析&唐高原209

发售机制、信息偏倚与IPO抑价&唐勇210

网络产业的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陶爱萍210

最优国民收入分配研究&田卫民211

邓小平改革观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田要武211

以工促农论&汪时珍211

汶川地震四川灾区产业重建研究&王彬彬212

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经济学研究&王琛伟212

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风险的宏观效应研究&王红强213

中国国有经济发展的逻辑基础&王金胜213

经理股票期权的契约优化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王劲松213

房地产价格变动对城市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王乃合214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研究&王青云214

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多重机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王翔215

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王琰穆215

《资本论》方法论研究&王一妍215

生态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土地发展权的理论与政策&王永莉216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王永莲216

转型期中国地下经济的评估与治理&王永兴217

中国特色分享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比较研究&王珍217

制度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王祖继217

中国上市公司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危兆宾2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整合研究&韦海鸣218

人类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韦倩218

农民工与中国农村现代化&韦向阳219

从模仿到创新的路径研究与中国经验&魏枫219

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吴爱东220

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研究&吴琳220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吴默然220

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与市场变迁研究&吴清221

中央银行信贷政策研究&吴显亭221

多重均衡的刀刃解:产品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吴晓露222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吴雪林222

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吴英杰223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伦理学分析&伍旭中223

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模式演进问题研究:以天然气产业为例&武盈盈224

内部性问题及其管制的产权分析:一个关于健康和安全管制的理论框架及其应用研究&向宏桥224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肖治合224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解涛225

中国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及其治理研究&徐楷225

民营企业家资源对区域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江浙两省的比较分析&徐?226

资本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徐明226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效应及对策分析&许梅恋226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许明强227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模式研究&许清正227

虚拟经济发展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研究&杨春霆228

基于市场产权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一个新的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分析框架&杨东昌228

混业经营趋势下金融企业的边界选择&杨娥228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农地流转模式研究:兼以日本农地流转的经验为借鉴&杨国新229

统筹城乡发展金融推动力研究&杨建光229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杨奕230

企业的合作演化理论、模型及经验研究&杨勇230

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杨友才230

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一个技术创新研究的新视角&杨志强231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问题研究&姚成杰231

中国家族上市公司最终所有权结构研究:Research on ultimat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family-controlled public firms in China&叶长兵231

社会资本与劳动力乡城迁移: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衣光春232

分权、问责与治理:关于地方政府激励的理论研究&尹振东232

政府引导企业科技投入的模型分析与实证研究&于永信233

政府行为和制度变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例&俞雅乖233

转型经济中的货币需求与M2/GDP的变动:投机视角下基于中国市场化改革历程的实证研究&张波233

金融脆弱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张栋234

策略互动、协调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地方政府博弈行为的分析&张熇铭234

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张华初235

中国城镇医疗改革模式的选择&张军235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研究&张明君235

征地活动中经济主体的利益和行为研究&张期陈236

国际服务外包纵向联盟及中国对策研究&张倩236

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张侠23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安全战略研究&张翔宇237

东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张新颖238

政府管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研究&张兴238

行政垄断的收入分配效应: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张原238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形式、程度与影响&张昭时239

中国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演进研究&张志民239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机制研究&赵东安240

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动态: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赵辉240

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赵吉林240

中国水污染治理中的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赵顺241

环境规制与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着重于减排的分析&赵廷元24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均等化研究&赵怡虹241

垄断条件下产品差异的经济学分析&赵英杰242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赵勇242

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发展研究&赵玉民243

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效果&郑广琯243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及中国的战略选择&郑旭243

西藏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以农牧区“四基”供给为例&郑洲244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钟贤华244

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周才云245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企业发展研究&周建群245

收入不均等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周景彤245

区域创新网络的结构与创新能力研究:基于知识、学习和社会资本的视角&周立军246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选择研究&朱攀峰246

中国上市公司失败: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特殊性&朱相平247

不确定条件下中小企业竞争行为研究&朱小燕247

中国传媒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研究&邹钟星247

跨国公司对中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左世全248

经济思想史24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发展研究(19世纪末——2008年)&毕艳峰248

政府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研究:基于机制设计理论视角&陈国庆249

投资者有限理性、信用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研究&陈朔249

退出—呼吁动态、地区制度竞争与中国经济改革&杜长征2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私有化运动研究&甘鸿鸣250

经济思想史视角中的就业问题研究&高雷业250

美国金融体系研究&戈国莲251

经济增长中的居民收入分配:理论与实证分析&关艳丽251

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研究&李碧珍25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当代解读&李铭252

有效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中国(1978—2007年)有效经济增长过程的理论分析&李月252

晚清财政思想史研究&彭立峰252

我国民(私)营经济产权制度创新研究&沈灿煌253

民国会计思想研究&宋丽智253

中国古代两种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研究&王萍253

劳动价值论论战研究&王强254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吴宏洛254

西方幸福经济学理论研究&肖仲华254

费尔普斯经济思想研究&徐秋慧255

货币量值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模型&张楷弛255

经济史256

中国期货历史及经济学分析&常远256

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南区新贫农问题考察&陈春华256

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明清晋商:以中俄恰克图茶叶贸易及其结算方式为例&成艳萍256

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经济职能研究&樊果257

清代榷关与北路贸易:以杀虎口、张家口和归化城为中心&丰若非257

近代中国的收入分配:一个定量的研究&关永强257

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1840—1949年)&贾杉258

改革开放以来以广东省为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李淑清258

近现代中国典当业之研究&李维庆258

分工演进、经济组织与农村发展:基于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刘星259

晋商与清代的北路贸易:基于旅蒙商和恰克图茶商的考察&任强259

对轮船招商局企业制度变迁动因、企业制度特性和经济绩效的考察(1873—1895)&申晓勇259

中国国家农贷制度的结构与变迁&杨乙丹260

历史演进、制度变迁与效率考量:中国证券市场的近代化之路&尹振涛260

明清晋中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变迁&张华宁261

中国宏观调控的历史考察:1978—2008年&张璐261

明清河东盐业研究:1370—1807年的变迁&张朋261

内蒙古牧区民主改革:经验与启示——乌兰夫牧改思想初探&张晓兵262

中国报业集团化发展研究&周燕群262

西方经济学26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白洁262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途径研究&蔡玲263

终极产权与利益侵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蔡卫星263

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曹大宇263

经济增长质量:一种理论解释及中国的实证分析&钞小静264

中国分权化背景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陈波264

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理论演进&陈剑265

规模经济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陈金锟265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问题研究&陈朗平265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学基础&陈立峰266

集群视角下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以长三角为例&董联党266

人本经济发展观探索&杜勋昶26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段彦飞267

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樊忻昕267

中国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傅东平267

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及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傅雄广268

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经济学分析&高百宁268

资产选择、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高恩辉268

转型中国的政府治理与经济增长&高远269

中国经济转型期就业制度研究&郜风涛269

投资技术冲击、异质性定价行为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相对价格变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顾标270

金融功能视角下的县域金融体系重构研究&郭建民270

预算软约束与公用事业国有企业改革:基于新规制经济学视角&郭锐欣270

产业协调发展与工业结构升级研究&韩德超271

中国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何刚271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研究&侯尧文271

中国农村公共投资的减贫效应研究&胡江辉272

企业生态责任的经济学分析&贾成中272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投资与农业增长研究&姜涛272

我国农村贫困、收入分配和反贫困政策研究&蒋凯峰273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式与中国实证&蒋泽敏273

中国经济预测的偏误实证研究:兼论预测者的羊群行为&康健273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三农”实证视角&雷启振274

研发的周期性:兼论我国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李宾274

不确定情景下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决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分析&李冰274

中国广西城乡经济互动发展研究&李慈军275

税收成本及其控制问题研究&李飞275

行为激励、制度保障与经济发展&李高产276

新实证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及应用研究&李国栋276

大学生终身教职制度:基于关系契约的研究&李鸿飞276

技术外溢的测度:理论、政策效应及经验推算&李剑277

区位优势与我国中部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李静277

中国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研究&李琴277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研究&李清锋278

企业横向并购模拟研究&李秀玉278

政府设租与企业寻租的一般均衡分析&李旭光278

不完全契约与中国改革&梁爽279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利益和谐的机制研究&林建华279

中国的智力国际流动与经济发展&林琳280

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刘安民280

社会福利指数、政府支出规模及其结构优化研究&刘长生280

住房市场政府干预研究:中国经验1998—2008&刘会洪281

自然力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研究&刘静暖281

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工资的调节机制研究&刘丽281

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研究&刘林奇282

企业的最优技术进步路径&刘小鲁282

中国公共投资问题研究&刘洋282

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龙成学283

产业结构变动的能源约束研究&卢永明283

最优环境税与经济增长&吕志华284

国际分工、利益集团与贸易摩擦&罗琳284

我国股市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马林武284

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比较研究&马晓春285

企业所得税改革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毛发青285

行为消费理论的拓展与应用研究:以中国居民消费数据为例&那艺285

开放源代码知识生产研究:基于交易成本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聂盛286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发达县域工业发展现状研究:以核心百强县为例&欧恒286

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以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祁军286

外资在华并购的政府规制研究&任超锋287

美元本位下的货币错配&石岩287

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宋海荣288

技术变迁与经济发展: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视角&宋宗宏288

以知识分层为基础的R&D增长理论&孙大海288

制度与中国经济增长&孙浩289

开放背景下需求约束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孙军289

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孙伟忠289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孙霞290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研究&索红290

晋升激励与科学发展:中国地方官员晋升机制及其发展绩效研究&田伟290

阶层结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汪川291

纵向关联与局部规制&王焯291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增长与波动——基于古典一般均衡货币视角的分析&王晨291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以浙江产业集群升级为例&王传宝292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王丹292

北京市知识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王军293

我国政府R&D资助与企业自主创新&王俊293

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王秋彬293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及其供给行为研究&王书军294

国有企业改革与最优产权安排:基于交易费用视角的研究&王希294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王锡建294

劳动合同期限及其法律管制&王新荣295

企业边界理论的研究:基于科斯思想的演变与发展&王洋295

中国转型期家族企业成长的制度分析&韦革295

中国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与管制研究&吴昊296

贵州工业园区发展研究&吴扬杰296

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吴郁秋296

结构冲击、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波动:贝叶斯分析框架&习江平297

公共财政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法与政策研究&夏喜全297

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与蔓延&肖辉297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结构分析&谢琦298

外商技术转移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邢斐298

人民币升值后的汇率传递效应与贸易结构调整&熊威298

房地产价格中的泡沫因素研究&徐浩庆299

利益集团视角下的政府管制研究&徐云鹏299

中国经常项目持续失衡的根源研究&许伟299

特许经营复合体系: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及经验检验&薛绯300

市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严海宁300

R&D、创新与中国TFP的研究&杨剑波301

城市经济分工内在机制研究&杨扬301

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杨正林301

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杨智峰302

中国现阶段农地制度研究&易永锡302

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基于技术供给的视角&余长林303

资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稳定研究&余喆杨303

中国公共财政转型中的支出公共化和均等化问题研究&贠杰303

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袁旭东304

中国大众传媒产业的经济绩效分析&岳芃304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战昱宁304

中国银行业有效监管问题研究&张宏305

中国生态工业园建设问题研究&张延明305

经济虚拟化条件下的货币能量功能与政策含义&张云306

选择性执法与潜在违法者行为&张云辉306

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研究&赵海306

国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的选择性执法分析&赵娟307

公共研发政策、吸收能力与企业的R&D活动&郑绪涛307

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因素研究&郑耀群307

中国企业薪资结构与激励机制研究:以IT行业为例&朱常波308

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就业变动:中国实证与区域比较&朱轶308

养老金结构与金融结构的相关性研究&诸艳霞308

世界经济309

在华韩国企业本土化战略研究&Jung Dong Ill309

FDI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研究&蔡兴309

双边FTA谈判中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柴非309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陈光武310

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陈锴310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陈琳311

世界航空制造业的竞争与集聚:兼论天津滨海新区临空产业区的发展&陈绍旺311

国际合作背景下的西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路径研究&陈实311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股票市场关系研究&陈云312

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陈阵312

美元主导下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研究&初春莉312

中国钢铁产业规模经济研究&楚序平313

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崔海潮313

开放条件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安排及效应研究&代中强314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戴枫314

创新导向型财政理论与政策选择: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戴毅31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党远鸿315

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优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