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宋全史 5 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 卷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宋全史 5 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 卷上
  • 葛金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753256650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49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南宋;社会发展史-中国-宋代;经济史-中国-宋代;对外贸易-经济史-中国-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宋全史 5 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 卷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南宋经济成就及其时代特征1

问题的提出:宋代经济地位与“农商社会”之概念1

特征之一:商品性农业的成长导致农村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

特征之二:江南市镇兴起、市镇网络形成,城市化进程以市镇为据点不断加速10

特征之三:早期工业化进程开始启动,经济成长方式从传统的“广泛型成长”向“斯密型成长”转变12

特征之四:区域贸易、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扩展,市场容量增大,经济开放度提高,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16

特征之五:纸币、商业信用、包买商和雇佣劳动等带有近代色彩的新经济因素已然出现并有所成长19

余论:江南区域社会经济的近代命运23

第二章 南宋经济的演进大势26

第一节 南宋初年社会经济的凋敝与残破28

一、建炎与绍兴初年破坏经济的三股力量28

二、各地经济残破概况30

第二节 高孝时期恢复经济的相关举措34

一、绍兴和议后恢复社会经济的相关举措34

二、孝宗的务实作风及其刺激经济发展的种种努力38

第三节 南宋前期社会经济的演进轨迹45

一、绍兴和议后各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5

二、物价走势和政府财政状况:判断南宋前期经济运行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51

第四节 南宋后期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深化58

一、嘉定纸币贬值风潮的爆发和经济危机的初现58

二、宋金、宋蒙战争对南宋经济的沉重打击61

第五节 宋季危局:经济危机的持续深化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64

一、纸币危机愈演愈烈64

二、国家财政濒临破产67

第三章 南宋辖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71

第一节 南宋的自然环境和生产力布局73

一、东南区:以资源富集和精耕细作为特色73

二、荆湖区:资源条件优越但开发程度较低79

三、西南区:除成都平原、汉中盆地外,其余地区条件恶劣81

四、广南区:地旷人稀、粗放经营的“瘴疠之地”83

第二节 圩田、湖田和沙田:江南沼泽洼地的开发利用86

一、纵浦横塘的修筑为圩田大盛准备了先决条件86

二、南宋圩田的发展和制度建设90

三、湖田开发的利弊和各地围绕湖田的利益博弈103

第三节 捍海塘堰和涂田围垦:东南沿海海滩涂地的开发利用114

一、淮东捍海堰的增筑、加固和延长114

二、两浙石质海塘的出现和增筑116

三、福建沿海和广东潮汕平原的海埭和长围121

四、东南沿海平原海滩涂地的开发利用126

第四节 梯田兴筑:南方丘陵山区的开发利用128

一、梯田释义及溯源128

二、梯田在江南各路的广泛分布130

三、部分梯田从旱田向水田转变132

第四章 人口增长、人力资源重心南移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134

第一节 家庭人口规模和南宋总人口的增长态势135

一、南宋户、丁现存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汇总135

二、南宋家庭人口规模的估测140

三、南宋人口的增长态势和人口重心的南移146

第二节 北方移民的流入和劳动力资源重心南移154

一、中原士庶百姓流入南宋辖区的概况和数量155

二、南宋境内已开发地区向开发地区的移民163

三、移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69

第五章 农业机具的进步和水利建设的成就180

第一节 南宋农具变革的成就及其特征181

一、古代农具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181

二、江南水田区新式农具的创制182

三、灌溉机具的普及与推广187

四、南宋农具变革的特征分析193

第二节 南宋农田水利建设的地域特征及其技术成就(上)194

一、西川地区:以都江堰为中心的灌区建设195

二、湖北襄沔平原:以长渠、木渠为中心的渠系配套工程196

三、长江中游:长江、汉水两岸的江堤兴筑199

四、江东西和淮南地区:以兴修蓄水塘堰为特色203

第三节 南宋农田水利建设的地域特征及其技术成就(下)210

一、两浙地区:以浚治塘浦、泄水于海为重心210

二、福建路:沿海筑陂和山区修塘并举215

三、水利建设经费的多方筹措218

四、南宋水利建设的时代特色及其条件222

第六章 南宋耕作制度变迁和农业生产率估测227

第一节 江南水田耕作技术体系的成熟和复种链条的初步达成228

一、精耕细作与集约经营:江南水田耕作技术的主要特色228

二、占城稻的引进、培育和麦豆作物推广:南北作物品种的大范围交流234

三、江南地区轮作复种链条的初步形成242

第二节 耕作制度的飞跃:单作制向多熟制过渡(上)245

一、从轮作倒茬向复种多熟制过渡的条件245

二、两浙和淮南地区:以稻麦复种制为主,亦有双季稻248

三、福建沿海平原:以双季稻为主,亦有稻麦复种制253

第三节 耕作制度的飞跃:单作制向多熟制过渡(下)255

一、江南东西两路:以稻麦复种制为主255

二、广南东西路、成都平原和荆湖地区:形式多样的复种多熟制257

三、稻麦复种制在南宋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分析259

第四节 南宋粮食生产的分区考察和农业生产率261

一、两浙地区:亩产二石半到三石米262

二、福建地区:亩产二石到二石半米,亩均二石266

三、江南东、西路:圩田区亩产二石半米,平原二石米,山区一石半粮,平均亩产二石266

四、四川和汉中地区:亩产一石半到二石米,平均一石半267

五、淮南地区:水田亩产二石米,旱地亩产一石粮,平均亩产一石半268

六、荆湖地区:湖北亩产一石,湖南亩产一石半米269

七、耕地面积、复种指数和南宋农业生产率估测274

第七章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商品性农业的成长282

第一节 桑、麻、棉花等纺织原料的种植及其商品化率估计283

一、蚕桑业的发展和种桑、养蚕业的分离283

二、麻类作物的种植与分布288

三、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扩展290

第二节 茶叶产量的激增及其商品价格的估测294

一、南宋茶叶的产地与产量294

二、茶叶价格与产量297

第三节 甘蔗、药材与花卉的商品化生产298

一、甘蔗种植业的商品化趋势298

二、药材的人工栽培和药市交易299

三、“花户”和种花基地:花卉的商品化生产303

第四节 部分地区蔬菜、水果业的独立化进程307

一、城市近郊的蔬菜专业户和蔬菜生产基地307

二、水果种植规模的扩大及其商品化进程310

三、红花、兰草、茜草等染料作物的商品化生产314

四、附说西瓜、油菜在南宋的大面积推广315

第八章 土地占有状况和租佃经济的发展318

第一节 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动和各类农户的经营规模(上)319

一、南宋时期地权结构的总体特征319

二、官田出卖政策的持续推行320

三、屯田经营每况愈下327

四、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膨胀特点和兼并方式332

第二节 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动和各类农户的经营规模(下)339

一、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的经营规模及其生存窘况339

二、真、假五等户及其向佃农阶层的转化345

三、佃农数量及其经营规模——附论小农家庭经营规模349

四、南宋农户经济的平均规模和地权分配结构352

第三节 租佃关系的发展和佃农的身份地位362

一、租佃契约的达成与租佃方式的区分362

二、地租形态和租率:实物定额租的普遍化和货币地租的出现364

三、政府干预租率的初步尝试368

四、从地权结构的变动趋势看契约佃农的身份地位370

五、附论农村地区雇佣劳动的产生和发展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