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利用 理论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利用 理论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004331.jpg)
- 赵兰坡,王宇,冯君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7138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松嫩平原-盐碱土改良-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利用 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松嫩平原盐碱土资源概况与利用上的问题1
第一节 松嫩平原盐碱土形成的自然条件1
一、气候条件1
二、地形和地貌2
三、水文特点2
四、成土母质2
五、自然植被3
第二节 松嫩平原盐碱土的类型与分布特征3
一、松嫩平原盐碱土的分类3
二、盐碱化土壤的主要类型4
三、盐碱化土壤的分布及特征5
第三节 松嫩平原盐碱土资源的利用及问题6
一、松嫩平原盐碱土资源利用方式及其变化趋势6
二、盐碱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7
三、盐碱地开发利用中应遵循原则9
第二章 盐碱土的微域性特征11
第一节 盐碱土微域性分布的驱动因素及外在表征11
一、盐碱土微域性分布的驱动因素11
二、盐碱土微域性外在表征12
第二节 土壤物理性质的微域性变异17
一、土壤硬度、容重、比重及三相组成的微域性差异18
二、土壤颗粒组成及塑性的微域性差异20
三、土壤自然含水量与渗透性微域性变异22
第三节 土壤化学性质的微域性变异23
一、土壤总盐量和盐分组成的微域性变异23
二、土壤pH和总碱度的微域性变异26
三、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的微域性变异27
四、土壤有机质及养分的微域性变异30
第四节 盐碱土的微域性与改良利用30
一、松嫩平原盐碱地中呈微域分布的盐土、碱土面积及其比例31
二、盐碱土的微域性与改良利用32
第三章 盐碱地的农业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36
第一节 环境因素的制约36
一、低洼地形对农业利用的制约36
二、浅地下潜水位和高地下水含盐量对农业利用的制约37
三、多风气候对农业利用的制约37
四、返浆对农业利用的制约38
五、早霜对农业利用的制约38
六、内涝对农业利用的制约38
七、干旱对农业利用的制约39
第二节 制约盐碱土改良利用的土壤物理性质40
一、土壤质地黏重40
二、土壤的结构性差43
三、土壤的容重高45
第三节 制约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土壤化学性质46
一、盐分含量与组成47
二、碱性强52
三、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强55
第四章 松嫩平原盐碱土的土壤矿物组成特征62
第一节 原生矿物组成的特性62
一、原生矿物的来源62
二、原生矿物的组成63
三、原生矿物的定量69
第二节 黏粒矿物组成特征69
一、黏粒的化学组成70
二、黏粒X射线衍射的光谱特征71
三、黏粒差热及红外的光谱特征82
四、黏粒矿物的数量84
第三节 矿物组成特性对土壤改良利用的影响87
一、矿物组成特性对土壤改良利用的有益作用88
二、矿物组成特性对土壤改良利用的不利影响88
第五章 盐碱土的有机质及养分特性与调控91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性91
一、不同类型盐碱土的有机质分布特征91
二、不同利用方式盐碱土有机质的分布特征92
第二节 土壤养分形态、含量及分布特性94
一、盐碱土氮素分布特性94
二、盐碱土磷素分布特性96
三、盐碱土钾素分布特性98
四、不同盐碱土微量元素分布特性99
第三节 盐碱土有机质的调控100
一、盐碱土稻田有机质含量的提升技术101
二、“熟化耕层”培育过程中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的变化107
三、盐碱地水田“熟化耕层”培育的技术要点109
第四节 盐碱土养分的调控110
一、盐碱土养分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10
二、盐碱土水田土壤养分调控技术112
第六章 盐碱地的化学改良115
第一节 化学改良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115
一、石膏115
二、酸性物质119
三、其他化学改良剂121
第二节 铝离子改良剂的应用效果及其改良机理124
一、铝离子改良剂的应用效果124
二、硫酸铝改良盐碱地的机理130
第三节 盐碱地土壤铝氟互作效应132
一、苏打盐碱土中氟的含量132
二、水稻植株的吸氟规律135
三、铝-氟互作对水稻植株各部位氟浓度的影响135
四、铝-氟互作对水稻土中各形态氟含量的影响137
五、铝氟互作下氟在苏打盐碱土体中的迁移特征140
第四节 盐碱地土壤铝磷互作效应142
一、铝离子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142
二、铝离子改良剂对磷素吸附-解析特性的影响147
第七章 松嫩平原盐碱地的水田利用与改良157
第一节 盐碱地水田“淡化表层”指标体系157
一、“淡化表层”的概念及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158
二、新开盐碱地水田“淡化表层”评价指标的确定158
第二节 新开盐碱地水田“淡化表层”创建的土地平整技术169
一、新开盐碱地水田土地平整技术要点169
二、新开盐碱地水田土地平整的技术效果171
第三节 新开盐碱地“淡化表层”创建的“交换脱碱”技术173
一、“交换脱碱”技术要点173
二、“交换脱碱”的技术效果173
第四节“淡化表层”创建技术的田间应用效果184
一、“淡化表层”创建技术对水稻的增产作用184
二、“淡化表层”创建技术对土壤性质的改良作用185
第八章 松嫩平原盐碱土旱田利用适宜性评价187
第一节 土地资源评价概述187
第二节 盐碱土旱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原则及分类系统189
一、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189
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189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系统190
第三节 松嫩平原盐碱土旱田利用适宜性的评价——以吉林省西部为例191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191
二、确定评价单元191
三、确定评价因素193
四、确定因素分级标准198
五、盐碱土旱田利用适宜性评价结果202
第九章 松嫩平原盐碱地旱田的改良利用205
第一节 盐碱地旱田利用原则205
一、适宜性原则205
二、坚持综合效益原则205
三、防治结合、改良利用并重的原则206
第二节 盐碱地旱田的改良培肥技术206
一、盐碱地旱田改良技术206
二、培肥技术211
第三节 盐碱地旱田的利用技术215
一、适宜作物215
二、耕作技术216
三、旱田灌溉技术217
第十章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原土壤改良及植被恢复219
第一节 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原土壤退化原因及机理219
一、盐碱化草原土壤退化原因219
二、盐碱化草原土壤退化机理220
第二节 盐碱地草原植被的恢复技术226
一、盐碱化草原碱斑改良技术227
二、盐碱化草原植被恢复技术227
第三节 盐碱地植树231
一、盐碱地植树的障碍因子231
二、盐碱地的适生树种232
第十一章 松嫩平原盐碱地改良利用的案例——前郭县套浩太乡碱巴拉村的变迁234
一、碱巴拉村概况234
二、碱巴拉村发展简史235
三、盐碱地种稻改良技术模式236
四、相关行业优化技术模式239
五、种植业发展的推动作用240
六、谱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242
参考文献243